唐朝小地主 第二卷 長安行 第三百九十七章 真是有緣

作者 ︰ 燭

第三百九十七章真是有緣

所謂的上天警示,就是天人感應的理論,孔子作春秋,言災異述天道,到西漢時董仲舒據公羊傳,集天道災異說之大成,闡述天和人同類相通,相互感應,天能干預人事,人亦能感應上天,宣揚天子違背了天意,不仁不義,天就會出現災異,進行譴責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會降下祥瑞以鼓勵

這種思想,在起源之初,直到現在,廣為流傳,很多朝廷大臣,用以節制皇帝的行為,連李世民也受到影響,有些憂慮起來,畢竟,最近各種事情接踵而至,古代可沒有多難興邦的覺悟,總是天災,很容易動搖統治根基的。

上有所憂,朝廷大臣面面相覷,這個問題,卻不好回答,畢竟在他們看來,李世民是少有的明君,向來勤政愛民,治國有方,各地的天災,只是偶然,怪不到他的頭上,但是又不好直說,畢竟將天災歸于意外,那麼,豈不是證明,所謂的天人感應,只是笑話。

好吧,很多大臣心里有數,天人感應,的確就是笑話,沒有什麼道理,可是揭穿之後,哪天皇帝做錯事情了,又拿什麼勸誡、警告皇帝,讓他回心轉意。

關鍵時刻,還是要老將出馬,考慮了下,虞世南手執笏板,走了出來,以晉朝以來歷次山崩為例,奏對說道︰「陛下,臣聞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若德義不修,雖獲麟鳳終是無補,但政事無闕,雖有災星何損于時。」

「深山大澤是龍蛇所居,山崩之時,出來避禍,不足為怪,至于山洪水災,也非是不能化解,只要施惠于天下,修德可以銷變,而今之計,應該及時的賑濟救災,安撫百姓才是。」

虞世南這番話非常巧妙,既沒有將天災歸罪于李世民,又不否認天人感應的合理性,只是模稜兩可的勸告李世民,不要想太多,賑災救民,可以修德銷變。

災禍是相對百姓而言,只要安撫百姓,所謂的災禍自然消失,那個時候,可以理解成為,上天見到皇帝施了仁政,所以消除了警示,反正不管怎麼說,都有道理,朝廷官員深以為然,紛紛出口附和。

李世民听後,斂容反省,的確有些主次不分了,連忙提起精神,與朝臣商議之後,立即派遣使者到各地賑濟災民,平反冤獄等等,減輕百姓的疾苦。

其實,唐朝疆域廣闊,總不能每個地方,都是風調雨順的情況,偶爾有些災禍,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只不過概率問題,集中出現,自然引得李世民憂慮,仔細安排處理之後,也暫時放下心情,平靜問道︰「諸卿,還有何事要奏?」

不少人模了下衣袖,卻紛紛沉默不語,反正只是些小事,擬議之後,呈給皇帝批復即可,沒有必要當場奏對。

「如此,散朝。」李世民說道,有幾分急切,斂袖而去。

目送李世民背影消失殿中,一幫大臣慢慢騰騰起來,三三兩兩,悠悠走到宮殿幔簾之後,穿踏鞋履,竊竊私語。

「皇後鳳體,還沒康復……」

「听說,夜里受涼,又加劇了。」

「御醫無能,該罰……」

「可惜,藥王孫先生行蹤不定,不然請他前來,或許已經藥到病除。」

「………」

一邊輕聲議論,一邊悄無聲息的出了宮殿,眾人返回官署,幾個高官大臣,很有默契,來到門下省政事堂之中,取來奏折,商議擬對,不久之後,奏折處理完畢,留下有爭議的,交給皇帝裁決,幾個大臣也隨之散去。

作為帝國的宰相,尚書省左僕射,實際上,就是負責朝廷政令的實施,相對其他的大臣來說,房玄齡自然更加的忙碌,離開政事堂之後,立即疾步返回尚書省衙房,才坐下來,拿起筆,就有書吏,匆匆忙忙闖了進來,喘息道︰「房相,太子求見。」

房玄齡錯愕,反應過來,連忙起身,快步出迎。

李世民臨朝視事,自然而然,李承乾卸下監國的重擔,按理來說,現在應該是在東宮之中學習,或者是在後宮,探望長孫皇後,突然前來拜訪,房玄齡心里迷惑不解,卻沒有怠慢,畢恭畢敬的引領李承乾出門,對席而坐。

夜里仿佛沒有睡好,李承乾的眼楮泛紅,沉默不語,房玄齡不得不先開口,恭謹說道︰「太子此來,有何見教?」

李承乾稍作遲疑,嘆息了聲,低聲道︰「有件事情,我不敢向父皇上奏……」

房玄齡臉色微變,不得不說,玄武門之變,參與謀劃的,不只是長孫無忌而已,房玄齡的功勞也不小,自然不是純粹的儒生,越是聰明人,越是容易胡思亂想,心念百轉,房玄齡收斂心神,輕聲道︰「太子與陛下乃是父子,有什麼不好上奏的。」

「是關于母後的。」李承乾說道。

呼,原來是這樣,還以為……想岔了,太子還是很純樸的,房玄齡心里頓時松了口氣,隨之又提起來,關于皇後的,是什麼事情?

「昨夜,風寒侵襲,母後病情加重,御醫束手無策,或言非針石可醫……」李承乾憂傷說道︰「我覺得,可以試下,赦免囚徒,度人入佛道,祈求神助,希冀能夠蒙受福祉。」

上次李世民病重,就有人提議用這個辦法祈福消災,現在還來,可見那些御醫的水平,的確不怎麼樣,不過也可以理解,畢竟上下五千年來,神醫、名醫屈指可數,然而那個赫赫有名的藥王孫思邈,可是道士出身,現在也不知在什麼地方隱居修行,長孫皇後的病情危急,無奈之下,不管什麼辦法,即使清楚希望不大,也要作個嘗試。

此一時,彼一時,上次擔心李世民病情泄露,發生不可預測的情況,所以才不敢同意,現在不同,得病的是皇後,房玄齡沉吟了下,點頭說道︰「太子仁孝,這個辦法卻是可行。」

李承乾沒有多少喜悅之色,嘆氣說道︰「可是母後卻不同意,她覺得,生死有命,非人力所能變易,如果行善可以延壽,母後自問,素來沒有做過什麼惡事;如果無效,自然不必妄求福報。」

「況且,佛、道的齋蘸法事,父皇向來不怎麼喜歡;赦免囚徒,茲事體大,母後不希望為了她,而變亂了朝廷法度,所以拒絕了。」李承乾皺眉,無奈說道︰「我勸了幾次,母後都沒有改變心意,父皇又回宮了,我退了出來,特來向房相求教,這事,是否合適。」

對于佛道,李世民又是利用,又是警惕,這是英明統治者的基本態度,看到佛道不利的因素,也清楚佛道有利于穩定統治,但是又不能親近,冷淡疏遠,在常人看來,自然是不喜,所以李承乾擔心,呈報李世民之後,卻得到斥責。

至于為什麼來找房玄齡,也好解釋,朝中能夠與李世民說得上話的,沒有幾人,而且出于李承乾對于朝中大臣的感觀,其他諸如魏徵、虞世南等人,一般是以犯顏直諫著稱,只有房玄齡,出了名的脾性隨和,有求必應似的,不找他找誰。

當然,開始的時候,李承乾是想找長孫無忌商量的,可是考慮了下,還是作罷了,畢竟長孫無忌向來給李承乾若即若離的感覺,還不如房玄齡親近。

其他事情,房玄齡或許會猶豫,可是這件事情,根本沒有怎麼考慮,直接說道︰「合適,怎麼不合適,太子殿下放心,此事,臣自當轉奏呈陛下。」

「如此,就拜托房相了。」李承乾說道,悲戚的臉色,少了兩分愁緒。

與此同時,韓瑞在爬山,入秋後的正午陽光不再如夏日般刺眼,暖陽穿透天空中棉絮般的卷雲,將籠罩在大地上的薄涼空氣微微蒸暖,山風吹來,清涼宜人,覺不出絲毫悶熱。

青翠茂密的松林間總有紅得發紫的楓葉點綴,望出去滿目蔥蘢,高高低低的青綠色松樹在風中傲然挺立,一動不動,葉片間篩下的點點金光,伴隨著縷縷清風淺淺搖曳,是一片秋色中閃亮的點綴。

這個時候,韓瑞卻沒有欣賞美景的心思,好不容易迎來沐休之日,沒有留在家中,守著鄭淖約,調戲兩個嬌俏美麗的侍女,卻興致勃勃前來的攀爬山巒,卻也是件比較費解的事情,然而要是知道此行的目的,那就讓人恍然大悟了。

站在山峰之上,眼前的老君殿,依然如故,壁瓦丹柱,畫梁飛檐,斗拱層疊,游人如織,香火鼎盛,整座道觀,籠罩在一片淡淡的雲霧之中,顯得古樸壯觀,氣象恢弘。

到了這里,韓瑞有點兒做賊心虛的感覺,躡手躡腳,小心翼翼,悄無聲息,疾步繞行,過了老君殿的山門,拐過一個山角,韓瑞如釋重負似的,吐了口氣,露出燦爛笑容,絲縷疲憊頓時一掃而空,步伐輕快,猶如兩腋生風,一會兒之後,已經見到了建于于山峰叢林之中的朝聖宮的屋宇。

韓瑞心中欣喜,就要一鼓作氣,沿著石階沖上山頂之時,身後卻傳來熟悉的聲音,好像是咬牙切齒,硬邦邦擠出來似的,隨風飄來。

「無量天尊,韓施主,真是有緣,我們又見面了。」

(君子堂)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唐朝小地主最新章節 | 唐朝小地主全文閱讀 | 唐朝小地主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