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地主 第二卷 長安行 第四百七十章 召見

作者 ︰ 燭

扶弱抑強,才是平衡之道,所以近些年來,朝中大臣起起落落,盡在李世民的掌控之中,這種帝王心術,朝中大臣多少有幾分明了,卻不會宣諸于口,每當李世民為了些微xi 事找他們麻煩之時,罷官的罷官,貶職的貶職,全盤接受,根本沒有任何辯解之語。

越是位極人臣,越要xi 心謹慎,如履薄冰,恣意驕縱之人,是絕對不會得到重用的,比如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的許敬宗,由于為人輕狂傲慢,即使是秦府舊邸,從龍的功臣,卻遲遲得不到李世民的提拔。

反而像岑文本這樣的降臣,由于辦事謹慎,重于 守,能力突出,卻不自傲,每遇升官,不喜反憂,並非感到才能不足,而是覺得應該多做實事,責任重大,更加的勤勤懇懇,任勞任怨,這種恪守為臣之道的官員,自然得到李世民的賞識,平步青雲。

王珪當然清楚這個道理,在內侍的引領下,輕步走進宮殿,畢恭畢敬的行禮,在李世民的示意下,正襟危坐,朗聲道︰「陛下,臣與禮部、太常諸官,商議凱旋之儀,匯集成篇,請陛下過目。」

遞上厚厚的奏折,自然有內侍接過,呈到御案之上。

這個時候,李世民已經收斂心情,眉目帶笑,根本看不出他剛才在為什麼事情而煩心,輕輕點頭,拿起奏折翻看。

李淳風與呂才,不愧是博采眾家之長的全才,擔任太常博士,可謂是實至名歸,根本沒有任何水分。迎接大軍凱旋歸來的儀注,安排得滴水不漏,王珪重復觀看幾遍,想要在j 蛋里找骨頭,硬是挑不出什麼 病來,李世民也是如此。

這樣的下屬,在後世肯定是沒有前途的,方案做得這麼完美無缺,分明就是不給領導表現的機會,使得領導體現不出優越感,甚至懷疑自己的智商,怎會予以提拔。

不過,李世民顯然十分滿意,贊許說道︰「就是這樣辦吧,越隆重越好,將士在外征戰,血染沙場,而今凱旋而歸,不能讓他們覺得自己受到冷落。」

「臣明白。」王珪心領神會,即使李世民不吩咐,他也知道,不能虧待有功之臣,不然日後誰來守衛邊疆,奮勇殺敵,歡迎將士歸來的儀式,一定要熱鬧歡騰,聲勢浩大,這樣不僅能體現出朝廷的重視,更能讓前去觀禮的百姓,特別是異族番邦的使節,明白大唐的強盛,心悅誠服,不戰而屈人之兵。

「如此甚好,那就煩勞王尚書了。」李世民微笑頜首,頗有點你辦事,朕放心的意味。

心中也有幾分欣然,王珪繼續請示道︰「陛下,慶功宴的規格……」

當年,唐騎大破突厥,俘虜頡利可汗歸來,簡直就是舉國歡慶,朝廷百官,勛爵權貴,全部出席慶功宴會,太上皇李淵,以及李世民,當眾起舞慶賀,熱鬧的情形,現在回想起來,王珪也有些心神激 ng。

當然,與擊破突厥相比,平定吐谷渾的功績,自然稍有不如,但也是宏揚國威,揚眉吐氣的事情,絕對不能馬虎,慶功的宴會,至少也是「國宴」級別。

李世民沉y n了下,微笑說道︰「有功將士,以及七品以上官員,皆可參加,具體安排,你與兵部協商,盡快敲定。」

王珪點頭,開始考慮宴會的策劃,見到李世民沒有其他訓示了,也識趣的告退而去。

李世民沒有阻止,待王珪離開,又繼續觀看奏折,畢竟祭告太廟,以及獻俘受降的程序,可是要他這個大唐天子親自主持,有數萬將士、勛爵權貴、官員百姓、番邦使節旁觀,要是不xi 心,出了點兒差錯,就是載入史書的千古笑柄,怎麼能夠輕視。

不過,也不用太過緊張,畢竟在皇帝身邊,最不缺乏的,就是通曉禮節的官員,有他們在旁邊悉心提醒,絕對不會發生疏忽的。

所以,李世民只要了解大致情況就行,目光掠過,就要合上奏折,忽然在未尾見到太常博士字樣,李世民心中一動,招來近侍問道︰「奉令出行荊州的太常博士韓瑞,是否已經返回長安了?」

內侍常年守在宮里,對于宮外的事情,卻是了解不多,況且韓瑞官職微卑,關注的力度,肯定遠遠不及朝中幾個大臣,所以李世民的問題,內侍自然回答不出來,連忙誠惶誠恐的跪下告罪,這是正常的事情,如果內侍回答出來,事後李世民考慮,也要懷疑,內侍這樣清楚外臣的情況,是不是有什麼不軌的心思。

「去問下。」李世民吩咐道︰「回來了,就傳喚過來。」

內侍連忙應聲,退步出了宮殿,匆匆忙忙在皇城奔行,來到了太常寺,打听清楚韓瑞已經返回長安,連忙前往禮院,宣布皇帝的口諭。

「陛下傳喚……」韓瑞驚訝,感覺有些突然,但是想到回來之時,太常寺少卿劉文收的提醒,立即鎮定下來,與李淳風、呂才打過招呼,急忙跟隨內侍而去。

太常寺的官員,自然清楚,韓瑞是奉旨出行荊州,現在回來向皇帝述職,也不覺得奇怪,最多是心中羨慕,或者後悔當日,怎麼沒有自告奮勇,接下這趟差事。然而,路過禮部官衙,一些人見到韓瑞前往的方向,以及在前面引領的內侍,自然知道怎麼回事了。

皇城官吏數千,大部分人都見過皇帝,但是見過,與召見,完全是兩種概念,三省六部,卿監百司,能夠得到皇帝召見的官員,滿打滿算,不會超過百人,韓瑞何德何能,居然享有這樣的殊榮,一時之間,嫉妒的火焰,熊熊燃燒……

只是,隔得極遠,韓瑞自然感受不到,這些人的怨念,帶著幾分拘謹,在宮殿之 n等候,過了片刻,有內侍出來通傳,這才xi 心翼翼走進殿中,恭敬行禮。

「參見陛下……」聲音在金碧輝煌的宮殿里回 ng,過了半響,卻沒有听到李世民的回應,韓瑞心里有些奇怪,也有幾分惴惴,xi 心翼翼抬頭,偷偷的觀望,卻見御案之上,李世民輕輕皺眉,手里拿著一本冊子,神情傷感,長長嘆息。

怎麼回事?韓瑞 惑不解,卻沒敢開口詢問,只得老老實實的低頭,沉默等候。

「皆是忠烈之士,朝廷的功臣,怎能棄之不顧,讓他們埋骨異鄉……」李世民自言自語,拿了支筆,染了朱漆,仔細的批示起來。

韓瑞听了,隱隱約約,有幾分明白,李世民手中的冊子,應該是此次征討吐谷渾,陣亡的將士名錄,戰爭就是這樣,在榮耀的背後,也意味著死亡,想到戰役之後,許多家庭因此而哭泣落淚,悲痛y 絕,韓瑞心中也頗為黯然。

特別是韓壯,是先鋒部隊,身臨戰場第一線,更加的危險,也不知道他的情況怎樣了,韓瑞憂心忡忡,眼巴巴的看了眼,李世民手中的冊子,也不知道,陣亡名錄里有沒有韓壯的名字,考慮之時,忽然心中一緊,卻是察覺李世民目光投sh 而來,連忙低頭,一陣發虛。

幸好,李世民沒有責怪之意,淡聲說道︰「起來,賜坐。」

韓瑞連忙拜謝,盡管十分清楚,這個時代的禮節,但是仍然有幾分感嘆,慶幸穿越唐代,面見皇帝之時,不僅不用搗蒜似的嗑頭,而且還有席子可坐,要是再往後幾百年,就沒有這樣優厚的待遇了。

要知道古代君臣之間的禮儀,並非自古不變的,至少在唐代以前,根本不像明清那樣的森嚴,不可逾越,先秦時期,不僅僅是臣下向君主施行,而且君主也有向臣下回禮的儀制,不過隨著秦始皇實行中央集權制度,君權增強,臣權削弱,這種回禮的情況,才漸漸減少。

不過,仍然存在,李世民就時常教育幾個皇子,老師授課的時候,一定要按照規矩禮拜,以示尊師之道,而且允許顯要之臣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共同坐而議政,以字親近稱呼臣下,更是常有的事情。

房玄齡就是很好的例子,本名房喬,可是李世民上朝之時,常呼其字玄齡,傳到民間,百姓不知道情況,以為房相公的名字,就是房玄齡,一直流傳千古。

見到韓瑞落坐,李世民也沒有急著問他荊州的情況,而是輕聲嘆息道︰「兵戈,果真是不祥之物,可恨酋首伏允,不明白此理,常年侵掠邊庭,戳我臣民,屢教不改,迫不得已,朕只好派兵征討,以儆效尤,而今伏允授首,算是罪有應得,可憐不慎犧牲的將士……」

李世民自言自語,為情緒低落,黯然神傷,盡管李唐王朝,就是以刀兵起家,逐鹿中原,打下江山的,李世民本身,更是身經百戰,親手斬將殺敵不計其數,自然不會覺得,戰爭有什麼不對的地方,更加不會覺得,征討吐谷渾錯了。

然而,就是唯我獨尊的皇帝,也有基本的憐憫之心,听聞大唐將士,浴血奮戰,最後為國損軀,李世民多少有些觸動,肯定要按照慣例,加以撫恤,免得其他軍中袍澤將士,有兔死狐悲之感,動搖了軍心。

本來,李世民不是詢問自己,韓瑞沒有必要回答的,可是心里突然冒出一個念頭,猶豫了下,大膽說道︰「陛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唐朝小地主最新章節 | 唐朝小地主全文閱讀 | 唐朝小地主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