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再添一郡(第一更)
帶著疑惑,劉封命令隊伍加快速度。
不久後,便回到了琉城。
入城後,劉封直奔太守府。出乎劉封的意料之外,太守府大廳內,等候劉封的不僅有房稻還有龐統,蔣琬。
房稻的臉色黝黑,皮膚干裂,身上還有股子海腥味,看起來在海上受了不少的風吹日曬。
龐統,蔣琬則是一臉的喜色,眼中更是掩不住的奇異光芒。
看了眼房稻,劉封對于他的海上航行有些興趣,但是看了一眼龐統,蔣琬這兩個文武大員,劉封心里開始猜測到底發什麼了什麼奇異的事情了。
這兩個執掌文武的人,可是很忙的。
收編軍隊,派送百姓。
有什麼大事,可以讓這兩個人放棄了自己手頭上的任務,而坐在了這里。而這大事,肯定也是房稻帶來的。
心中泛著奇異,劉封徑直走到了主位上坐下。
「主公。」這時,龐統,蔣琬,房稻皆是對著劉封一拜,道。
「免禮了。」劉封抬了抬手,示意免禮,隨即才把目光投向了房稻,笑問道︰「遠赴遼東,你一路辛苦了。」
心中雖然奇異,但劉封還是先肯定了一下房稻這一次遼東之行所帶來的成果。
「多謝主公體恤。」房稻眼中閃過一絲感激,再拜道。
若是沒有劉封,他還跟著甘寧在漂流,自從投奔了劉封後,他的身份就成了官軍,慢慢的從都伯做到軍侯。
再到被劉封賞識,委以重任。
可以說發覺他的人是甘寧,而提拔重用他的人是劉封啊。
懷著這種心情,房稻才能在大海上漂流了數千里,到達遼東。
「將校用命,體恤是應該的。」劉封微微一笑道,隨即,才開口道︰「你把遼東一行的事情經過,跟我說說。」
「諾。」房稻恭敬的應了一聲,隨即把遼東一行的經過細細的跟劉封說了一下。包括發現台灣,到在遼東的時候公孫康送了他們六十艘海船,以及一些能造海船的工匠。
這些事情,房稻在剛才都向蔣琬稟報過了,因此說的極為詳細,也很順口。
「台灣?」劉封的眼中泛起了驚喜交加的光芒,房稻口中的大島嶼,劉封在第一刻就想到了台灣。
這真是一個奇跡,房稻等人從長江入海口進入大海,居然能漂流到台灣。
這已經不能用運氣來概括了,這是一個大的奇跡。
奇跡就奇跡吧,這不是劉封驚喜的原因,他驚喜的原因是台灣的被發現。
台灣在古代被稱作是夷州,是孫權首先派人去經營的。但是孫權所謂的經營,只是與島上的少數民族進行了聯系而已,並沒有進行直接統治。
因為這座島嶼在三國的時候並不像現代的時候被稱為寶島。
算起來,只是一座比較大的島嶼。因為那是一個江南都被稱作為蠻夷的時代。連江東的人都不自稱是江南,而自稱江東。更何況是台灣了。
當時被命名為夷州,就足見台灣的地位了。
但是,台灣對于劉封來說,又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地方。
它與江東只隔著一個台灣海峽,若是從台灣出戰船,其攻擊的覆蓋範圍幾乎是整個江東。這應該就是蔣琬與龐統目光奇異的原因了。其軍事地位。
而且劉封是個來自那個台灣被稱為寶島的時代,他並不認為台灣是蠻夷,他有自信能把台灣發展成為一座富饒的島嶼。
設置郡縣,移民百姓。促進繁榮。
往近的說,台灣有幾乎關鍵性的軍事用途,往遠的說,開發台灣是一件開疆擴土的偉業。
雖然劉封對于偉業不偉業的沒有什麼興趣,但是對于開發台灣卻有極大的興趣。
「你是說伊籍主動留在台灣,帶著那三萬的高句麗人建造城池?」心潮澎湃之後,劉封恢復了冷靜,問房稻道。
剛才房稻還提到了從公孫康那邊弄到了戰馬以及三萬高句麗人。
「嗯。」房稻點了點頭道。
劉封聞言心中對于設置台灣郡的決心更加強烈了,伊籍主動留在那邊,看得出伊籍也看中了台灣的軍事能力,以及對于台灣有一種極強烈的好奇心。
伊籍的才能不俗,掌管一個郡綽綽有余。而且對台灣有興趣。這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我想把多出來的二十萬百姓,悄悄的移動到那座大島嶼,並且設置台灣郡,封伊籍為台灣郡守。」劉封起身走了幾步,豁然看向龐統,蔣琬道。
所謂多出來的二十萬百姓,就是考慮到長沙從事許正的能力不足,把四十萬百姓分批次安排,其中的後二十萬百姓。
這些百姓現在暫時都留在江北。
現成的人口啊,而且還自帶能夠堅持兩年的口糧。
有了這二十萬的百姓,再加上什麼高句麗三萬人口。以伊籍的能力,建造城池,征召兵丁建立水軍,再對台灣土著進行征討,收編人口。
再行教化。
數年就可以初步開發台灣,並且把人口增加到數十萬。水軍數萬。
不移民簡直是對不起自己啊。
但劉封的話,卻讓龐統,蔣琬二人嚇了一跳。
二人之所以奇異,確實是看中了台灣的軍事地位,但卻並不看好台灣的發展。
「二十萬人口,那座島嶼即使再大,也未必能裝得下這些人口啊。」蔣琬作為文官之首,發出了疑問。
委婉的表示了反對。
而龐統也是差不多的神色,顯然是也反對這件事。
劉封微微一笑,這是古人的局限性啊。他們對台灣並不了解。就是因為這種不了解,而導致台灣始終沒能發展,直到宋朝,才有皇帝在台灣設立辦事機構。
而劉封要一次性設立郡縣,派遣伊籍,將軍經營台灣。
「土地肥沃,可生五谷,多魚肉,可活民百萬。」微笑中,劉封緩緩道。
「百萬?」龐統,蔣琬兩個被這個字數震驚到了。要知道,江東這麼廣大的地方,也只是活民二百萬罷了。
「主公從何處得知?」那二十萬民眾對于目前的江夏來說實在太重要了,蔣琬不依不饒的問道。
但是這次一次,劉封決定相信自己的判斷。要乾綱獨斷。
「房軍侯領兵數百,就能繳獲無數蠻夷。蠻夷不食五谷,也能靠在島嶼活無數人,我們漢人,能夠種植五谷,為什麼就不能活更多人?而且現在江東的各地軍隊都去剿滅山越了,連水軍也不例外。對于來往商船的盤查也松懈了許多,這是移民的好機會,若是錯過了,就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有這麼好的機會了。」劉封雖然微笑著說著,但是眼神中卻有了一股不容置疑。
穿戴整齊,腰懸佩劍。劉封跪坐在主位上,有一種屬于諸侯獨斷的氣息,散發了出來。
龐統與蔣琬對視了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無奈。
劉封向來開明,善于結納他們的意見。為什麼這次就這麼倔強呢。
二人心中不解,最後蔣琬再次出聲道︰「主公,局勢不明啊,二十萬人口太冒險了,不如先派遣十萬人過去看看吧。」
「不行,移民只有一次。一次之後,我就要徹底封鎖台灣的消息。我要讓伊籍慢慢的開發台灣,等到適當的時機,台灣就是我揮兵進入江東的最重要的一股力量。」劉封搖頭拒絕。
行事在剛硬的時候必須要剛硬,婆婆媽**,簡直浪費機會。
說完後,劉封不理會蔣琬,龐統二人的目光,把頭轉向了房稻︰「我要任命伊籍為台灣郡守,你為台灣都尉。隨後你負責把二十萬百姓悄悄的運往台灣,慢慢的征召兵丁,征討蠻夷。直到二萬人。再休整戰船,封鎖台灣。避免消息走漏。」
雖然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房稻還是被劉封的大手筆給嚇了一跳。
二萬軍隊?以前江夏也才一萬多人呢。
「不要疑惑,萬事與伊籍商議著處置就行了。」劉封鼓勵道。
「諾。」房稻這才壓下心中的震驚,舉拳道。但隨即,又道︰「那與遼東進行貿易該怎麼辦?」
「這件事,我會再派遣人處理的。」劉封道。
「諾。」房稻又應了一聲。
「公琰,由你著手此事。包括任命文書,制造印信。」劉封轉頭對蔣琬道。
見劉封一步步實行,已經決斷的不能再決斷了。蔣琬也是無奈,不得不舉拳應聲道︰「諾。」
這一次,劉封展現了他雷厲風行的一面。
再交代完畢之後,劉封並沒有停止。他讓房稻帶路,與龐統,蔣琬等人去了渡口。
那里停靠著房稻從遼東帶來的六十艘海船。
一排排的海船,讓劉封大開了眼見,從底部的形狀看,應該是那種三角形的,劉封以為這個時代的船都是平底船呢。
沒想到已經有了這種船只了。
想想也是,遼東公孫度從遼東發兵穿過大海,攻打青州。沒這種海船,怎麼行。
贊嘆了幾句,劉封隨即去看了一下房稻從遼東帶回來的戰馬。
經過大航海,戰馬的情況都不怎麼好,顯得病歪歪的。但是劉封卻還是很舒爽。只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這些戰馬又都會生龍活虎了。
只要貿易往來還在持續。戰馬就可以源源不斷的從遼東運到江夏。
一座剛剛搭建完成,很簡陋的牧場內。劉封領著房稻,蔣琬,龐統等人,在細細的觀看戰馬的情況。
劉封把手搭在一匹黑色戰馬的背部,輕輕的撫模了一下。
感受到的是健壯的肌肉,那充滿力量的感覺。
這些戰馬,再加上江夏圈養的六千匹戰馬,就足足有七千匹戰馬了,等情況成熟,就是一支三四千人的騎兵別部。
在荊楚這種水系發達的地方,騎兵沒用。在益州這種多山的地方,騎兵照樣沒用。但是征戰中原,騎兵就有用了。
對于戰馬,劉封有著異常的貪婪。
「台灣之事,要慎重,也要封鎖消息。但是交給伊籍,房都尉管理就夠了。而遼東貿易,也不能輕廢。」道了一句,劉封轉頭對著蔣琬道︰「弄一艘這種海船去夏口,命船匠們立刻制造,等造出海船後。公琰立刻組織人手,擴大與遼東的貿易。」
「諾。」蔣琬是很好的輔臣,既然劉封在這件事情上,表現了強大的獨斷力。他就會全力配合,聞言立即應聲道。
「遼東的戰馬,江夏的糧食。都是互利互惠的事情,這海上貿易,一定要繼續,而且要隱秘,擴大。」劉封抬起頭看向北方,堅定道。
「遼東的戰馬,若是能源源不斷的進入江夏,這固然是好事。但這條航線始終是要經過江東的,現在孫權的水軍也在剿滅山越,無暇顧忌。但山越始終是要被剿滅的。換而言之,這條航線始終是會被孫權發現。到時候,恐怕會成了嫁衣。」始終沒有說話的龐統出言道,眼中很是憂慮。
「無所謂,我相信到時候,甘寧的水軍會給我很驚喜。一路橫行到江東月復地,迫使孫權投降。」劉封微微一笑,回答道。
腦中不由自主的浮現出了輪船的樣子,那種船只在內河航道幾乎是無敵的。速度上優勢太大了。
應該也快完成了,等明年就可以裝備水軍。若是孫權膽敢攔截商隊,劉封就派遣甘寧率領輪船襲擊長江上的各大渡口,城池。把烽火燃遍整個江東。
迫使孫權讓海上貿易繼續存在。
只要堅持個幾年,就可以收購大量的戰馬,真正的構架騎兵別部。那時候海上的貿易就沒多大的利潤了。
而且到時候,台灣也已經發展壯大,形成了東西兩邊夾擊江東的局面。
江東?
劉封轉頭看向東方,面含冷笑。
台灣,台灣,真是上天賜給我掀翻整個江東的利器。
從很早以前,劉封就清楚所謂的結盟只是一種手段,盟友其實真正意義上還是敵人。
若是把盟友關系看的太牢靠,就會造成關羽失荊州那樣的悲劇。
而且,劉封現在已經不想與江東結盟了。
「呵。」想起自己對于赤壁之戰的計劃,劉封發出了一聲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