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明 正文 第632章 虎賁軍的海洋戰略

作者 ︰ 拉丁海十三郎

第632章虎賁軍的海洋戰略

(0632)

虎賁軍拿下登州城,各項後續工作隨即展開。

最重要的一項,就是修復北門外的港口。登州城的地理位置非常的特殊,處在山東半島的東北方尖端,距離遼東、朝鮮,乃至是京師的距離都很短。因此,一直以來,這里就是經略遼東的重要港口。以前,東江鎮的大部分後勤補給,都是從登州城輸送出去的。昔日登州水師的母港,也設置在登州城。

虎賁軍以後要反擊遼東,肯定少不了登州城這個重要的後勤基地。登州城原來的港口,只有十五個泊位,顯然無法滿足虎賁軍的需要。虎賁軍要是從海上反擊遼東,後勤輸送任務,一定會非常的繁重。虎賁軍海軍擁有的船只數量很多,十五個泊位,根本不夠用。

「將泊位擴展到三十個」

張準當場拍板,肯定的說道。

隨即,張準特別劃撥一萬兩銀子,作為擴建碼頭的專項資金,並指定專人負責,務必要在明年的正月之前完成。張準估計,一年以後,也就是明年的正月,自己說不定就要用上登州城的新建碼頭了。

除了碼頭的泊位,各種先進的裝卸工具,例如龍門吊、滑輪組之類的,都是要安裝的。以前,沒有這些工具,裝載一艘普通商船的貨物,需要三天的時間。有了這些工具以後,只要一天的時間就可以。龍門吊和滑輪組,對于裝載大型的沉重的貨物,特別有用處。而這些貨物,正是以前使用人工裝載最麻煩的,最耗時間的。這等于是讓泊位增加到了原來的三倍,極大的增加了碼頭的利用效率,運輸量自然可以大量的增加。

光有碼頭泊位還不夠,還要修建更多的倉庫,儲存更多的物資。無論是北上遼東,東進朝鮮,又或者是西進京師,南下江南,都隨時需要調撥大量的物資。海運的速度和效率,都要比陸地運輸強大得太多。如果前線有需要的話,再從各地運送到登州城,已經來不及。因此,這里必須興建大量的倉庫,儲備足夠的物資。

「倉庫的數量,越多越好。」

張準慎重的說道。

他將周一鳴叫過來,指定他專門負責倉庫的建造。兩人還詳細的研究了倉庫的大小,類型,位置,以及倉庫之間的連接道路等。對于這麼一件小事,張準如此的重視,旁邊的陪同人員,都有些一些不解,只是暫時沒有詢問出來。

「大人請放心,我們會盡快的完善倉庫設施的。」

周一鳴肯定的說道。

「好」

張準點點頭說道。

他當場劃撥一萬兩的銀子,專門負責興建各色倉庫。

在場的很多人,包括高弘圖和張慎言等人在內,對張準的大手筆,都有些不太理解。他們有些搞不懂,為什麼張準對碼頭的興建如此的急切,為什麼投入那麼多的資金興建船只。在他們看來,虎賁軍現在需要用錢的地方很多,而張準將太多的錢,都投放在海洋的上面了。

別的不說,單是薛知蝶的造船廠那里,銀子幾乎從來不曾缺少過。造船廠的銀子花費,簡直就跟流水一樣。這不能不讓人眼紅。事實上,不但高弘圖和張慎言眼紅,陸軍的很多高級指揮官,同樣眼紅。在他們看來,同樣的銀子,要是投放在陸軍的上面,那該可以增加多少的部隊,增加多少的武器裝備啊偏偏這些銀子都去了海軍那里

張準顯然是感受到了大家的情緒。他非常明白,自己必須小心謹慎的處理這個問題。這個問題表面看起來,是有關資金的分配多少,其實,核心乃是陸海之爭。自從這個世界上出現海軍以後,陸軍和海軍的爭奪,在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實力,都是存在的。即使是在二十一世紀,同樣存在。

虎賁軍發展到現在,有陸軍,有海軍,有海軍陸戰隊,相互間的爭奪,想要不激烈,那是不可能的。任何一個軍種的指揮官,都希望自己的部隊得到壯大。部隊要壯大,當然要獲得更多的軍費支持。沒有軍費,哪里的兵員?哪來的武器裝備?

上次攻打登州城的時候,海軍陸戰隊的兩個指揮官,方賀和劉棟,就委婉的表示,海軍陸戰隊的人數太少,可能無法承擔攻城的重任。顯然,兩人的言下之意,當然不是無法攻城,而是想要借這個機會,擴大海軍陸戰隊的編制,擁有更多的人員和武器裝備。

毫不掩飾的說,這樣的思想,在每個軍種都是存在的,只是他們有沒有膽量在張準的面前表露出來罷了。而在這些紛爭里面,陸軍和海軍的紛爭,顯然是最主要的,也是最麻煩的。如果無法統一認識,在日後的戰斗中,就有可能出現陸海軍鬧矛盾的情況。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日本的陸軍和海軍,矛盾就非常的深,兩者互相扯皮,互相爭奪,最終葬送了自己。美國的情況也差不多。尼米茲和麥克阿瑟,從來都尿不到一起。英國向來是海軍居首,陸軍乃是後娘養的,情況倒是好一些。張準當然不希望自己的部隊,弄得好像是小日本那樣,陸海互掐,最終一起完蛋。

當天晚上,張準就召集虎賁軍的有關軍官,包括陸軍、海軍、海軍陸戰隊,以及內政系統的官員,做了一次關于海洋戰略的演講。這個演講,是張準很早就想舉行的,只是一直都沒有時間,也沒有合適的機會。但是現在,這個演講必須立刻進行了。

他要是還繼續拖延下去的話,大家對他的資金分配,對他的未來戰略,就要產生很大的誤會了。虎賁軍的發展,和其他歷史上的軍隊有些不同。由于張準個人的原因,虎賁軍的發展,更注重于海洋戰略。也就是說,虎賁軍的展開,主要是依靠海洋來進行的。

偏偏這個時代的人民,對于海洋戰略,根本沒有清醒的認識。即使是高弘圖和張慎言等人,對于海洋,也沒有深入的準確的認識。最多,他倆也就是知道,海上貿易生意比較賺錢。但是,風險也很大。海上還有海盜,有風浪,搞不好,就是船毀人亡的結果。是的,即使他倆是當世大儒,對于海洋的認識,也就是這樣的水平。而他倆的水平,也剛好代表了明國朝廷上下官員對海洋的普遍認識。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台灣這個重要的島嶼,居然沒有在明朝的版圖範圍內。小小的澎湖列島都有明軍駐守,偌大的台灣島,卻看不到明軍的影子。甚至,後來紅毛鬼進入台灣島,明軍並沒有任何的反應。只有當紅毛鬼試圖進入澎湖列島的時候,才遭受到明軍的反擊。

只要澎湖列島,不要台灣島,顯然,這是很不正常的。

歸根到底,還是這個年代的人,只關注陸地,不關注海洋。鄭和下西洋,更重要的目的,是在炫耀明國的武力,而不是為了獲取利益。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人總是羞于在外人的面前談起利益。尤其是海洋上的利益,更是羞于提起。又或者是,根本不覺得海上有什麼利益。

「這個世界上,曾經有一個這樣的國家,它的國土面積,只比我們的北直隸稍微大一些。它的四周全部都是海洋,沒有任何的陸地可以連接。它自身的人口也不多。要是按照我們一貫的思維,這樣的國家,肯定是無法爭奪世界霸權的。」

「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國家,曾經在兩三百年的時間里,成為世界的霸主。它的殖民地,遍布全球。它擁有的殖民地面積,是它本身國土面積的兩百多倍。它的軍隊,幾乎在全球的每一個角落戰斗,並且幾乎都能夠獲得勝利。」

「這個國家,有一個特殊的稱號,叫做日不落帝國,意思就是永遠都不衰落的帝國。它的崛起,本身就是不可思議的。它最強大的軍隊,就是它的海軍。它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艦隊,可以到達世界上海洋的每一個角落。」

張準的開場白非常的有意思,立刻將大家的興趣都吸引起來了。其實,張準講故事的能力,的確不咋的。不過,大英帝國當年的神勇,還是讓不少人津津樂道的。尤其是它的海上霸權,的確讓不少人向往。其實,就國力而言,明國完全不輸給英國,但是,最後世界的海洋勢力劃分,卻沒有明國的份。這,不能不說是巨大的悲哀。

「海洋意識是一個瀕海民族的靈魂。」

「海洋意識的強弱,直接決定著一個國家海上力量的強弱和國家的盛衰。日不落帝國的崛起,正是因為它的國民,擁有強烈的海洋意識。陸地的領土當然重要,但是海洋的領土,同樣重要。」

「沒錯,海洋也是我們的領土。渤海灣,黃海,東海,南海,南洋,這些,都全部屬于我們的領土。我們不要僅僅看到遼東,不要僅僅看到蒙古草原,不要僅僅看到玉門關以西。我們更應該看到,在我們的身邊,就有大量的神聖領土存在。」

張準微微頓了頓,繼續語調激昂的說道。

顯然,他的這番話,引起了下面听眾的強烈的反響。海洋居然也是領土的一部分?他們還真是第一次听到在以前,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海洋是公共的,是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來往的。既然是公共的,那就沒有必要過于關心了。但是,如果說,這些海洋也是領土的一部分,那就有必要予以重視了。

對于這一點,來自後世的張準,當然有很深的感觸。咱們中國人從來都沒有輸給什麼,在數千年的時間里,一直都是世界的領頭羊。只有近兩百年來,才被人欺負的厲害。而這個欺負,正是從海洋開始的。北洋水師的覆沒,對于任何一個有志氣的中國人,都是刻骨銘心的痛苦。

如果我們總結反思近代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可列出很多條來,諸如封建制度的沒落、小農經濟的封閉落後、清政府的昏庸**、閉關鎖國等,但長期以來固守著封閉的大陸意識,沒有形成開放的海洋意識也是其一個重要方面。中國封建幾千年,以重農抑商為主要特征的大陸意識根深蒂固,這是造成東西方海洋觀念巨大差異的癥結所在。

在我國傳統的經濟思想中,重農抑商,幾乎一直佔據統治地位。老子從農民小私有者的立場出發,提倡小國寡民、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反對商品經濟,反對商業帶來的剝削思想。

老子認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的小國寡民是最自然的、最理想的生存環境。小國寡民就是老子所指的「道」在社會上的再現。

老子作為道家的創始人,開啟了中國幾千年來崇尚自然、努力與自然合一,務使生活超然、灑月兌、逍遙的精神內涵。尤其到宋朝時儒釋道合一,老子的道家思想更植根于中國人心中,形成了中國人性格中的一部分。

老子的重農抑商思想對後世影響很大。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孔子學說成為2000年來封建文化的正統。被譽為萬世師表的孔子,其經濟思想主要內容之一就是「重義輕利」的「義利觀」。

儒家正統所尊崇的農本思想和恥于言利的觀念,為後代重農抑商思想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先秦法家的杰出代表、獎勵耕戰富國強兵的改革家商鞅,是推行重農抑商政策的第一人。

商鞅把農業看做「本業」,把工商業看成「末業」,倡導實行重農抑商政策。他擬定的新法規定,凡是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可以免除勞役和賦稅;凡棄農經商,要將其全家淪為官府的奴婢。

先秦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則把重農抑商思想又向前發展了一步。他在著名的《五蠹》中把商人列為危害國家、社會的「五蠹」之一。明代我國著名的科學家、被譽為「引進西學第一人」的徐光啟也極力推崇農本思想,認為農業是「生民率育之源,國家富強之本」。

以上這些重要歷史人物關于農本思想的論述,對我國重農抑商思想的長盛不衰發揮了重要作用;加之受「三綱五常」以及「父母在不遠游」等封建禮教的束縛,以開放、進取為特征的海洋意識的形成受到極大的限制。

重農抑商成為貫穿于整個封建社會的經濟思想,深深地植根于封建經濟基礎之上的文化觀念,直接影響了中華民族走向海洋以及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形成。進入封建後期的明清兩朝,厲行海禁、閉關鎖國政策達數百年,使得中華民族寶貴的海洋意識幾近泯滅。

「對于海洋,我們認識多少呢?」

「鄭和七下西洋,看起來威風,但是,他是否真的認識了海洋呢?他下西洋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

「我相信在座的很多人,可能都會覺得,不重視海洋,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啊大海空蕩蕩的,什麼東西都沒有,遠遠不如土地來的重要但是,我要說,你們錯了你們完全錯了」

「海洋對我們非常的重要甚至是關乎生命的重要要是我們控制了海洋,倭寇根本就沒有上岸的機會要是我們控制了海洋,日本也根本沒有在朝鮮登陸的機會要是我們控制了海洋,西洋人的艦隊,根本不可能出現在南洋」

「有朋自遠方來,有敵自海上來以前,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太封閉,太自我,太清高,認為我們乃是天朝上國,是世界的核心,其他人都要仰仗我們的鼻息而存在。但是,我必須冷酷的告訴大家,你們又錯了」

「這個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民族,也有許許多多的國家和我們陸地相連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還有相當的部分,和我們是沒有陸地連接的。只有海洋,才能將所有的民族和國家,都聯系在一起。換言之,海洋才是聯系全世界的紐帶」

張準毫不猶豫的將自己的話題,一步一步的引入核心。

不錯,明國人的思想,的確比較守舊,比較封閉。但是,你不能說,明朝人愚蠢。你不能說,明國人目前不懂得海洋的利益所在,以後也不懂得海洋的巨大利益所在。事實上,明朝人非常聰明,一旦他們的腦袋開竅了,他們接受新鮮事物的速度也很快。

比如說,徐光啟、孫元化、趙士禎等人,在接受了西洋傳來的各種科技文化知識以後,很快就能學為己用。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有關紅夷大炮的。紅夷大炮的準星、照門、刻度這些,都是徐光啟發明的。而孫元化,更是復制出了性能更加先進的紅夷大炮。

但是,有時候,聰明反被聰明誤。鄭和七次下西洋,除了炫耀武力,還帶來一個巨大的後果,就是確信明國的周圍,根本沒有威脅明國的海上力量存在。從東亞到非洲海岸,根本沒有任何的國家,可以對明國造成海上的威脅。

這是一個巨大的誤會。一個決定腦袋的誤會。當時的明國統治者,在建文帝的影響下,最先想到的,乃是鞏固自己的統治,而不是去獲取利益。當他們覺得自己的統治已經非常穩固,不會受到侵犯的時候,他們就對海洋無視了。

人如果太過聰明,很容易走歪門邪道。國家也是如此。如果鄭和艦隊,不是因為某些目的前往西洋,而是實實在在的想要發財致富的話,所過之處,早就成為明國的殖民地了。以當時鄭和艦隊的力量,拿下沿途的國家,根本是不費吹灰之力啊

「現在,我要闡述的,乃是一些最基本的海洋理論。大家听起來可能有點陌生,不過,我相信以大家的聰明,最終都會弄懂的。」

張準娓娓而談。

他要闡述的,的確就是一些最基本的理論,一些可以讓在場的所有人,都可以接受的基本海洋理論。只有虎賁軍海軍明白還不夠,還要在場的所有人,都明白這一點。否則,陸軍永遠都會拼命的阻撓海軍的發展,拼命爭奪海軍的軍費,而高弘圖和張慎言等人,也不會理解他的決定。

人類對海洋戰略地位及其價值的認識,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自遠古時代至十五世紀,接觸海洋的人主要是居住在沿海地區的居民,利用海洋的活動主要是采拾貝類和捕撈小魚,利用海水制鹽,在沿海航行。靠海吃海和就近航海的實踐,使人類形成了海洋有「魚鹽之利和舟楫之便」的認識。

在中國古代,因此而形成了「歷心于山海而國家富」的思想,出現了「官山海」即國家管理山區和海洋(主要是海鹽生產)開發的政策。這是十五世紀以前,人類對海洋價值的基本認識。必須承認,高弘圖和張慎言等人的認識,都停留在這個階段上。

整個大明朝,所有人對海洋的認識,其實都基本停留在這個階段。明朝大部分的沿海人民,只懂得利用海水來煮鹽,利用大海來捕魚,其他的,基本上就不懂了。比如說,張準剛剛穿越到來的時候,楊家屯就是這個樣子的。海上貿易,那是很少人才有資格進行的。

自十五世紀後期開始,世界大航海時代到來,發現了新大陸,開闢了新航線,進行了環球航行,擴大了世界市場,開始了近代殖民掠奪,推動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資本主義代替封建主義的時代到來了。美洲的發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闢了新的活動場所。

東印度和中國的市場、美洲的殖民地、對殖民地的貿易、交換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業、航海業和工業空前高漲,因而使正在崩潰的封建社會內部的**因素迅速發展。但是,明朝人對于海洋利益的重視,還遠遠不夠,尤其是北方人。

北人騎馬,南人乘舟的慣性思維,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反正已經深深的滲透到每個人的血液里面去了。張準在河間府的時候,還特意調查了一下。結果發現,在河間府,真的沒有一個大商家,是進行過海上貿易的。他們對于大海的抗拒,可見一斑。

「為什麼江南要比北方富饒?」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江南發達的海上貿易」

張準繼續侃侃而談。

他解釋說,世界上多數沿海地區由于瀕臨海洋而形成優越的地理環境,氣候溫暖適宜,適合人類居住,適合經濟和社會發展,成為發達地區。中國的沿海地區瀕臨太平洋西部,處于中緯度地區,氣候宜人,物產豐富,交通方便,按理說,它應該是中國人口密度最大和經濟、文化、科技最發達的地區。

但是,明國目前,並沒有真正形成沿海的經濟帶,甚至,連人口也不是沿海地區最多的。明國人口最多的地區,乃是中原。山東雖然三面環海,其實人口並不多,商業貿易也不發達。不得不說,這是非常遺憾的,和世界的發展是不相稱的。

「我之前說過,現在,在遙遠的歐洲,西洋列強正在快速的崛起。」

「相反的,我們的國家,在海洋上,還是固步自封。」

「為什麼?我們的鄭和艦隊到哪里去了?」

張準深沉的說道。

這是他正式質問朝廷的第一炮。

是的,這是張準在公開的場合,首次全面指責朝廷的不是。

明朝統治者逆歷史潮流實行禁海,從客觀上分析是與當時的海盜盛行有關,但從深層次上來分析是有其深刻內在原因的。首先,對于封建統治階級來講,提倡還是禁止航海只能以能否維持封建統治為標準,一旦航海活動損害甚至動搖其封建統治的基礎時,禁海和停止航海就在所難免。

明初提倡航海,其目的是為了追求萬邦來朝的盛況和奇珍俱至的侈奢,以及顯示國力的強盛與穩定。但當航海促進社會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的繁榮,促進人們思想的解放以及帶來新的社會lun理道德觀念,使封建統治者無法駕馭人們的思想而危及封建統治時,則被堅決禁止。

商業活動,尤其是海上貿易,不像農業生產者那樣被固定于一地而「實難控制」,且從商者不是分散地而是相對集中地進行活動,容易「嘯聚生叛」。他們不像農業生產者那樣易于駕馭,思想活躍,「不服德教,且與蠻夷相通,危及教化」。

這樣,航海活動及其他工商業的發展。就超出了以小農經濟為基礎的封建秩序所能容忍的限度,動搖了「以農為本」的自然經濟基礎,予以取締就成為必然了。

由此可見,鄭和下西洋被停止,明朝初年中國航海事業大發展的節奏突然中斷,本質原因還是封建統治者感受到了航海活動對封建政權的潛在威脅。從這個角度來說,張準的海洋戰略,和明國朝廷一貫堅持的方針政策,是格格不入的。哪怕是開了海禁,明朝統治者,依然還小心的阻擋來自海洋的影響。

其次,封建政權對商業壟斷、限制性經營政策的推行,使封建社會的工商業得不到順利的發展。從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看,一個民族只有把自身置于世界市場之中,才能取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展所必需的廣闊空間。反之,如果一個民族孤立于世界市場之外,就失去了最適合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成長的大氣候。

在封建體制的軀殼中,資本主義即使破土而出,仍有被窒息的可能。而西方國家海洋活動大規模、持續性的發展,與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幾乎是同步的。通過航海活動,資本主義打開了境外市場,取得了境外原料,為其高速發展提供了條件。可以說,如果沒有新航線的開闢,沒有向海外的擴張、掠奪,就沒有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

而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期處于封建社會中,從社會制度上根本限制了中國海洋商貿活動的發展,影響了中國經濟走向世界。當然,這里面也有客觀的原因,就是中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絕大部分物資都可以自給自足,不需要從外面引進來。

其三,從明朝的政治經濟形勢看,鄭和並非沒有成為「哥倫布」的機遇,也並非因為中國的航海技術到達不了美洲大陸,而是中國沒有成就鄭和成為「哥倫布」的時勢,中國的封建統治階級沒有開拓性的海權意識。

明朝統治者盡管倡導了鄭和下西洋,但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只是為了顯示中國的富強,厚往而薄來,即純粹是服務于天朝帝國所謂的揚威政策,不是為了開闢向海外開放的海上航線。

盡管鄭和在屢下西洋的對外交往中開闊了視野,呼吁明政府重視航海、重視海權,但在當時的政治、經濟背景下,既不可能引起統治階級的重視,也不可能為統治階級所接受。

明清兩朝禁海400余年,嚴重束縛了中華民族向海洋發展的進取精神,隔斷了同國外的交往,抑制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對外貿易,扼殺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使國家的發展處于僵化、停滯狀態。

「要說到海洋,我必須向大家介紹一本書。」

「這本書的名字,叫做《海權論》。」

張準揮揮手,讓人將一大籮筐的書本搬上來。

這是他通過沈凌菲,找江南的印刷廠,印刷出來的第一本書。盡管外表不是十分的精美,價格卻非常的低廉。明朝的雕版印刷和活版印刷業都非常的發達,張準印刷了三千本的《海權論》,也不過是五百兩銀子而已。

《海權論》張準基本上能夠倒背如流的幾本兵書之一。沒辦法,海軍陸戰隊不知道海權論,那簡直就跟佛教徒不知道如來佛祖一樣的可笑。以前在部隊的時候,《海權論》的內容,也是隨時要考核的。嗯,不是考核張準自己,而是考核新兵。

馬漢的《海權論》,其實篇幅並不長,張準完全可以將其大體的意思,都準確描述出來。有薛凝影這樣的編書高手幫忙,將《海權論》大體上復制出來,難度並不大。既然難度不大,張準就毫不猶豫的剽竊過來了。

既然有《海權論》,為什麼沒有《戰爭論》?因為張準覺得根本沒有必要。《孫子兵法》的內容,要比《戰爭論》更加的全面,只要精通《孫子兵法》,在軍事謀略上,已經沒有什麼需要補充的了。甚至,在內心里,張準覺得,《戰爭論》的描述,還不如《孫子兵法》呢。《孫子兵法》唯一的弱點,就是沒有闡述海洋,所以張準才要補上。

「以後的世界,是海洋的世界」

「控制了大海,就等于是控制了大海周圍的一切」

「強大的海軍艦隊,是海上爭霸的基礎沒有海洋,我們寸步難行殖民地的開拓,離不開強大的武力我必須告訴在場的每個人,想要獲取高額的利潤,大力拓展海外殖民地,是非常必要的」

「殖民地是什麼?簡單的說來,殖民地就是我們的市場,是我們的原材料產地。我們從殖民地買來原材料,然後加工成商品,然後再賣給殖民地的百姓,從中賺取高額的利潤。」

「比如說,種植棉花。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適合種植棉花的地方,都在偏遠地區,想要大規模的生產棉花,不太容易。要是在中原種植棉花,又會和糧食爭奪土地。那怎麼辦呢?我們可以到莫臥兒王朝去種棉花。」

「莫臥兒王朝就是以前的天竺,我們的船隊,可以到達那里。根據情報,那里的情況非常的混亂,大大小小的王,大王,小王,土王,互相爭斗,一塌糊涂。要是我們的艦隊到達那里,將他們都征服,我們就可以要求他們全部種植棉花,然後低價的賣給我們。又或者是,我們在那里設置棉紡廠,就地取材,生產棉織品。」

張準話鋒一轉,轉到了最實質性的問題上——殖民地。

是的,張準一直都有野心,要讓明國的殖民地,遍布全世界,提前取代英國,成為真正的世界霸主。但是,由于明國人傳統的思維方式,要他們接受殖民地的概念,還有點難度。沒辦法,明國人都太愛面子,喜歡听到別人的贊揚,而不喜歡從別人的腰包里面掏錢出來。

其實,在張準看來,朝鮮、日本、蒙古、南洋、印度、中東、非洲、澳洲、美洲,這些廣袤的地區,都是完全有可能成為明國的殖民地的。只要明國的海上力量足夠強大,完全可以將太平洋變成自己的內海,從而建立一個強悍無比的太平洋帝國。

沒錯,就是太平洋帝國。

「我的目標,是讓世界一半以上的陸地,一半以上的海洋,都有虎賁軍的軍旗在飄蕩我們的艦隊,可以在世界上的任何一個海港里停靠我們漢人無論走到哪里,就是哪里的主人希望儲君與我共勉」

張準用這樣的結語,結束自己的演講。

「啪啪啪」

下面傳來熱烈的掌聲。

張準微笑著點點頭,從講台上面下來。其實,張準很清楚,要一下子將大家的思想都轉變過來,是根本不可能的。有關海洋的重要性,只能是讓大家一步一步的深入認識。不過,凡事只要有了開端,以後繼續努力,總會有結果的。

自從來到這個世界以後,張準對明國人的聰明才智,從來都沒有看輕過。明國人是聰明的,只是缺乏一點點正確的引導,這使得他們的聰明,沒有用對地方。認真說起來,朝廷的那些高官,有哪個是傻蛋的?只是他們的聰明才智,都用在了爭權奪利,勾心斗角上。如果每個人都用在正道上,明國早就一飛沖天了。

這時候的英國,還有大部分的西洋列強,還剛剛起步,還沒有到達巔峰狀態。虎賁軍現在奮起直追,完全是沒有問題的。整個歐洲的人口加起來,都沒有明國的人口多,整個歐洲的面積加起來,也沒有明國的領土大。明國,怎麼可能輸給歐洲列強?

「大人,多爾袞說他想要一本《海權論》。」

莫落忽然到來,向張準請示。

「他要《海權論》?」

張準微微一愣。

多爾袞居然也知道了《海權論》的存在?

莫落解釋說道︰「他的確是這麼說的。」

張準沉吟片刻,點頭說道︰「行給他吧」

當即讓人拿出一本《海權論》,交給莫落,然後轉給多爾袞。

莫落離開以後,張準的感覺,有點怪怪的。難道,多爾袞居然要開始琢磨海洋了?難得啊建虜的神,好像從來都沒有提到過海洋的。不過這樣也好,看看以後有沒有用得上多爾袞的地方。這小子除了是韃子之外,還是有些長處的。現在多爾袞在張準的手上,張準還真是不擔心他玩什麼花樣,諒他也跳不出自己的手掌心。

不知不覺間,張準居然有個荒誕的想法,要是一刀殺了多爾袞,反而便宜他了。不如讓他戴罪立功,到日本去和小日本互相對磕,以毒攻毒。以他的聰明才智,拿下日本,好像也不是不可能的。要是日本他搞不定,那就讓他去印度好了。去對付印度阿三總可以吧。要是連印度阿三都對付不了,那只好一刀殺了他了。

年初六,張準策馬回到了浮山城。

今天的第三更送到萬字大章這章的內容有些枯燥,有百度百科的嫌疑。我這本書和《順明》的發展路線不同樣,海洋的比重很大,所以要闡述一下的必要。如果說我騙錢,那也認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刺明最新章節 | 刺明全文閱讀 | 刺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