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邊軍一小兵 正文 第595章 檄文

作者 ︰ 老白牛

幾天後,失落難言,又取得崇禎帝諒解的戶部尚書,再次苦心孤詣,想出了紙鈔之策,這也是從王斗糧票那得來的靈感,況且,明初起,也有大明寶鈔。

部議時,倪元璐細數鈔之十便、十妙。

「一造之之費省,一行之之途廣,一用之也輕,一藏之也簡,一無成色之好丑,一無稱兌之輕重,一革銀匠之奸偷,一杜盜賊之窺伺,一錢不用而用鈔,其銅可鑄軍器,一銀不用而用鈔,其銀可入內帑。」

奏疏上後,崇禎帝大喜,即令造鈔,立發儀制司,限日搭廠,選匠計工,如有阻其事者,法同十罪。

大明解入之朱卷,宗師優劣科歲之試卷,素為鈔質之資本,此為紙,工部又查二祖時典故,造鈔需工料紙皮四,皮者,樺皮也,多產于遼東,今有紙而無皮,無從下手,乃令工部召商。

對工部的召商令,京很多商人還是有興趣的,只是隨後,眾人如被潑一桶冷水,因入不敷出,庫房缺銀,所需費用,大部暫需賒賬,而且有消息傳出,工部造鈔後,初步的兌算,是一貫寶鈔,兌銀錢七分。

物議嘩然,宣府鎮的糧票,一石面額,就兌換一石米,還有很多人心懷猶豫,區區一張鈔紙,就想當白銀錢七分?

許多百姓都是惶恐,惟恐官府欺詐,京商人,也皆是大奸棍,不見兔不撒鷹的人精,眼看好事無著,又恐朝廷強行攤派,紛紛卷起鋪蓋逃出京師,讓興致勃勃準備大干的戶部與工部官員目瞪口呆。

倪元璐的鈔紙之議,再次流產。時人嘆息,浙人也難挽回財政惡局啊。

王斗聞听後,嘆了口氣︰「鈔票,關鍵在于朝廷的信用,只是信用,毀滅容易,想建立,難。」

……

「我靖邊軍仁義之師,出塞征戰。自然需師出有名,發個檄征討。」

得到朝廷授意許可後,王斗這樣對部下說道,他請自己岳父,還有朱巡撫。杜太監,還有幕府教化司等,寫幾個檄上來,自己擇優選擇,看哪一個好。

這可是名留青史的好事,紀世維,朱之馮等人。接到王斗商請後,皆盡義不容辭,竭盡心力的思索。

便是鎮內民間,聞听後。同樣熱議此事,個個自告奮勇,各茶樓酒肆間,一個個民間史學與學大師產生。

很快的。一篇篇風格各異的檄,就給王斗發了過來。

不過王斗看後。大多不滿意,太嗦,篇幅太長了,大部分比明太祖朱元璋奉天討元檄還長數倍,而且氣十足,塞外基本上純盲的蒙古人看得懂嗎?

最重要的是,不夠霸氣,不能表現出靖邊軍的威風,還有遠征塞外的深遠影響與深刻意義。

杜勛也親手寫了一篇檄,倒是簡單明了,可惜太白,上不得台盤。

最後王斗決定,融合諸篇檄的精華,親自修改摘取。

他操刀的時候,靖邊軍各將都圍在旁邊觀看,還有王斗好友,教化司大使符名啟,也在旁邊拈著胡微笑。

王斗與符名啟相識多年,雖然符名啟現在成了王斗下屬,不過二人仍然算是知已好友,保持著良好私交,

能與自己平等交流的人不多,所以王斗也挺珍惜二人之間的友情,而且符名啟這個人,博學多才,沒有平常人的酸氣,同時也對國家,充滿了深刻的熱愛,很多事情上,可以與王斗談到一處去。

現各屯堡,華夷之辯,大國英雄志等課本,便是符名啟與王斗交流後,得出的靈感思路所編,王斗觀後非常欣賞。

眼下,教化司正在匯編《國之武士之道》,《士之諸戒》等題材,用于宣府鎮軍事學院,民事學院等教習。

王斗翻看著各篇檄,不時抄上一句兩句,眾將在旁大聲叫好。

「好字啊。」

高史銀激動地道︰「字體遒勁有力,真有攬天摘月的氣勢,末將自嘆弗如啊。」

沈士奇在旁連連點頭,同意高史銀的看法︰「確實,大將軍這字,遒勁有力,極有大家風範。」

謝一科道︰「龍飛鳳舞啊,真是太有氣勢了。」

溫方亮深思道︰「字體渾厚,又有幾分靈氣在,可見大將軍在書法上的造詣與功力。」

眾人叫好,趙瑄左看右看,探頭探腦,不明白︰「這字好在哪里,末將怎麼看不出?」

此言一出,立時迎接了眾人一大幫鄙視的目光,連忙縮了縮頭,不敢言語。

終于,王斗放下筆,融合諸篇檄的精華出爐,如下︰「蕞爾胡兒,竊取吾土,率獸食人,肆虐為惡……今有靖邊將士奉天討伐,誅其胡虜,逐其羶腥,歸我者安之國,背我者自取滅亡。檄一致,彼需開城立降,並奉良馬萬

匹謝罪,牛羊十萬,若有不從,天兵一致,玉石俱焚。奴隸人口,財帛牛馬,吾自取之!」

看著這篇檄,王斗還是滿意的,此有理有據,還突出心,點出重點,特別內蕩漾著一股豪氣,很附合現在靖邊軍的現狀。

「好,霸氣!」

「豪邁難言。」

「深得檄內三味。」

「此深合吾之心。」

「大將軍大材,末將等甘拜下風。」

眾將又是大贊,紛紛點評。

只有符名啟心疼,他洋洋灑灑寫了數千字,只被選了率獸食人,肆虐為惡八個字。

不過看著這篇檄,他承認,這篇不到兩百字的檄,全洋溢著一種豪邁與氣勢,還有難以想象的霸氣,比原先的那些檄,威風了許多。

很快的,這篇檄發往歸化城,並限其在七月之前。作出答復。

……

半個月後,使者歸來,歸化城的古祿格,杭高人等,雖然對使者好吃好喝的招待,顯然的,他們懷著僥幸心理,沒有答應王斗的投降要求。

如此,戰爭不可避免。塞內塞外,氣氛緊張起來。

在這其間,宣鎮時報上,也全刊登了幕府的討伐檄,還有朱巡撫。紀總督等人寫的檄,也列于其上,他們辛辛苦苦寫了幾千字,最後只入選幾個字,這也是安撫他們。

雖說檄沒選上,不能名留青史,不過刊登在報紙上。至少可以名垂野史,因為時人筆記,多從邸報上摘錄資料。

宣鎮時報,也刊登了杜勛的章。這個太監開始還很高興,後來後悔了,以後他寫的任何章,都堅決不上報紙。

五月二十三日。宣府鎮新聞司。

三月間設立的,皇明宣府鎮新聞時事報社。就在新聞司的旁邊,座落在北門附近,西順城街之上。

此街原本遺屋塌毀,殘垣斷壁處處,素為乞丐與頑皮小兒的游園之所,然經過幾個月的市容大建設,此街連同附近,已成為青綠處處,小橋流水,榆柳遍地,類似公園的所在。

許多鎮民,閑時都喜歡到這來踏青玩樂,也帶動附近的房價,連連上漲,各類茶館,密集設立。

附近很多老市民感慨︰「自從永寧侯到後,西順城街變化太大了。」

不但西順城街,眼下整個鎮城都是如此,干淨,又亮麗,已經不輸東路的永寧城與保安州城。

因為嚴格執行不得隨地便溺,還有過往畜車的牛糞馬尿,不得隨意撒在街上的規定,眼下鎮城各街道,再也見不到往日那污穢的情景,過往的馬騾,也盡在上套一個馬糞袋,拉下就接住。

當然,街道干淨,主要還是巡捕司罰款的功勞,說得再好,再感人動听,也沒有罰款來得有效,初步統計,幾個月來,鎮城外來人口,還有本地人口,有過半的人,都有被罰過款。

這大大充裕巡捕司經費,增添他們工作積極性,特別小部分選入的舊衙役,舊保甲,舊軍等巡捕的積極性,也讓鎮民,成功地形成了講究衛生的良好習慣。

加上大量人口涌入,商賈充斥,城內舊軍,又盡數移到城外,只余一些靖邊軍鎮守,宣府鎮城,已成為大明又一座新型城市,繁華又富有生氣,氣氛活潑又向上。

老百姓的眼楮是雪亮的,鎮城的變化,他們都看在眼里,加上現在日越來越好,他們不約而同的,異口同聲的,對永寧侯王斗大加稱贊,完全忘記了杜勛杜公公的努力與辛苦。

這也是王斗將得罪人的事,一古腦的,全部甩給杜勛,自己不做事的好處。

人就是這樣,只要做事,就算做得再好,也有人看不順眼,挑三揀四,橫鼻豎挑眼的,而且越是不做事的人,他們的怒罵聲反越發的理直氣壯與響亮。

宣府鎮新聞時事報社,內寬敞,前院辦公,後院印刷,有博士、校稿、主撰、編稿、采訪、印刷等多類人員。

入選者,有各屯堡吏員,有教化司人員,有情報司人員,有鎮撫司人員,有原民間抄報人,鎮城部分思想先進人,還有一些靖邊軍退役軍將。

靖邊軍是高學識軍隊,現軍很多軍將,讀書寫稿不是問題,很多人,甚至不輸秀才。

報社人員稱呼,借鑒一部分翰林院與國監的稱呼,又有自己的特色,成員無一例外,個個博學多才,特別「靠得住」,也就是後世說的政治上合格。

時事報,分時事要聞,雜評,宣府新聞,宣大新聞,大明新聞,海外新聞等欄,間還夾著廣告,與大明邸報相比,算是內容非常豐富,讓人耳目一新。

這也是王斗最終拍板的結果,當然,這也讓時事報社的經費投入,大大增加。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明末邊軍一小兵最新章節 | 明末邊軍一小兵全文閱讀 | 明末邊軍一小兵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