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邊軍一小兵 正文 第604章 新附軍

作者 ︰ 老白牛

滾滾的金屬洪流,蔓延了從宣府鎮城到萬全右衛的官道,無數身著黑色包邊甲衣的戰士,持著武器,在日月旗幟指引下,向著前方整齊行進,馬蹄與軍靴的腳步,激起大片煙塵.(百度搜p.com)

靠近官道一座丘陵上,一陣風卷來,吹得大旗獵獵聲響,大旗冠上的玄武銀雕,在陽光下銀光耀眼,令人不敢逼視,站在丘陵上的眾軍官,只是肅目看著下方。

就見密密的帽兒盔晃動,層層疊疊的長槍與燧發槍有節奏閃耀光芒,頭盔與武器的光輝,前不見頭,後不見尾。

「上都尉,明日我玄武軍,就可到達興和所城。」

「嗯,今日羽騎兵,就可越過野狐嶺了。」

……

站在坡上,模著鼻,杜勛看著那條衣甲的河流,盔上一個個紅纓,蔓延向遠方,日月旗冠上,玄武銅雕、鐵雕,歷歷在目,最多的,當然是鐵雕。

銅雕旗,只有營將才能擁有,銀雕,更是軍部大旗。

「去***王斗,老是有錢亂糟蹋。」

杜勛在心里想著,看下面寒光耀眼,不知多少甲兵大步而行,同時,還有無數的車輛,運送輜重物資,出征塞外,一場仗打下來,耗費物資不知要多少。

靖邊軍的精銳,杜勛不驚畏也要驚畏,不過他想的不是這個,從口緩緩吐出一句話︰「塞外打一場仗,運了這麼多糧米輜重去,什麼時候能回本?怪不得人人都說。出塞打韃,干的就是賠本買賣,永寧侯猛浪了。」

身旁一個心月復太監道︰「是啊,以軍日食一升來說,一萬軍,一個月,需要糧米多少石?二、三萬軍,又要多少石?還有眾多的戰馬騾馬,需要的干草、豆料也是海量,一路運轉。還要損耗。更有別的輜重,這仗若打了幾個月下去……」

他嘖嘖了一聲︰「當年成祖第一次征漠北,可是動用武剛車三萬輛,運糧二十五萬石。」

一個太監忽然道︰「為何不就食于敵?」

此言一出。就見眾人皆以看白痴的眼神看他。

杜公公更是歡喜大罵。挺著圓滾滾的身軀賣弄道。

「你個驢腦。誰不知道就食于敵?但要有地方就食啊。草原茫茫,除了部落,就是草皮。如果部落都跑了,只留下草皮,怎麼個就食法,吃草啊?」

那太監被罵得模門不著,只得連聲道︰「是是,公公說得是。」

看他這樣,杜勛反覺這家伙頗為順眼,又看著下方,除了靖邊軍輜重營的馬車,還有很多雇佣的民夫,推著獨輪車,在官道上用力推拽.

那些車輛上,除了米面外,還有眾多的干草,豆料,肉瓷罐,甚至蜂窩煤、鐵釘等載在上面,又有許多商隊,運著菜蔬、趕著雞鴨豬羊等物前行。

杜勛再大哼了一聲,王斗不是征發,而是雇佣民夫,也讓他心下誹謗,有錢是這樣用的嗎?揮霍錢糧!

他心下有句話沒說出口︰「如果這些錢,全部給自己多好?」

王斗將他當夜壺,好事自己留著,壞事統統交給自己,讓他贏得鎮城「奸軍」名,也讓杜勛惱怒非常,陰險,狡詐,吝嗇……等等標簽,杜勛私下里,不要錢的給王斗貼上。

不過杜勛又不得不承認,這些民夫干勁很大,因為他們得到的口糧與工錢,比做工得到的還多,自然踴躍。

還有,此次大規模出塞,可謂國朝百年未有之盛舉,鎮城很多人都有跟隨,趁機露個臉也好,還可做點生意。

多少萬大軍聚在塞外,也不知要打多久,需要的各類物資海量,牛羊雞鴨瓜果蔬菜只是等閑,類似蜂窩煤、鐵釘等物,都需要不少,就在塞外就近開辦廠礦,供應及時,也節省了成本。

作為宣府鎮監軍,杜勛代表著朝廷,也有向崇禎帝稟報此戰前因後果密任,分到一個隨軍紀功,督運糧草的職事。

開始還很歡喜,自己可以大大撈一把了,隨後發現,自己只是空架,靖邊軍內的事務,根本插手不進,只能搞點邊角料,不由心惱火,再次暗罵︰「去***王斗,老杜我倒了八輩的大霉,遇到這個掃把星!」

……

韓朝的玄武軍,作為前鋒先行,從鎮城出發後,一路過萬全左衛城,右衛城,新開口堡,野狐嶺等處。

大明的邊鎮處,一般是十或二十里,便設一個驛站暖鋪,王斗到鎮城後,令宣府鎮各路,皆如東路處理,在周邊劃出一部分區域,歸屬驛站名下。

這部分的土地,可以驛兵或家屬經營,也可以出租,租給商人辦理客棧,茶肆,酒樓,倉庫,民信局什麼的。

交通出行,是百姓的硬需求,出行時的吃住,郵寄信件、物品等等,更是硬需求,掌握了交通,就掌握了財富。

所以雖說驛站收入一部分要上繳,不過僅僅留存的那部分,這讓這些驛卒,與東路的驛卒一樣,成為先富起來的一部分,宣府鎮各處驛站,越來越成為納稅大戶。

當然,這也是王斗規範壓縮各驛站「遞送使客」這一結果,否則,各驛站收入再多,也不夠沿途來往官員吃喝的。

驛站是交通樞紐,不過飛報軍務、傳遞報、轉運物資等軍事用途更多,現在宣府鎮的驛卒們,或是只收租,或讓老婆孩經營商事,自己專心軍郵事務,否則差事沒了,一切的收入也就沒了.

王斗到任後,從宣府鎮城到萬全右衛、還有塞外興和所這條道,不但各驛站大變樣,官道也通過整改,平整好走。現在各驛路的倉庫內,都囤積了大量的輜重糧米,運送時,也是一站一站的接力。

靖邊軍軍律,是每行軍十里休息一刻鐘,按行軍速度,正好一部分士兵,可以到達一個驛站,在附近休息,飲用熱水。吃幾個熱騰騰的包補充體力。

從現在開始。沿途各個驛站,也是日以繼夜的做包,篜饅頭,烙大餅。煮肉湯等。

玄武軍營羽騎兵。在八月一日。就越過野狐嶺,到達興和所,二日。玄武軍左、右兩個乙等營,也越過野狐嶺,三個營,萬余將士,全軍到達興和所、沙城一帶。

此時算是後世陽歷的月,頗有肅殺之意,雖說天高雲淡,風清氣爽,青草也長得茂盛挺拔,不過一些山地平川的草地,還是略顯枯黃,白樺樹與落松,也變換了的顏色,甚至一些變為金黃。

一些沒見過塞外風光的玄武軍戰士,不由大聲贊嘆,感覺塞外景色,與原頗有不同。

韓朝到時,興和所,沙城,滅胡海等地已是大變樣,無處的輜重匯集到這,來來往往的民夫與商隊聚集,各屯堡與商民村寨,都擠滿了人,這塊塞外之地,熱鬧得象鎮城。

不過民夫與商隊,只將各樣物資運到這里,余者繼續西行,要靠輜重營,還有玄武軍戰士運送。

下午申時,軍部的大 旗,在哈流土河邊高高飄揚,旗冠,是巨大的白銀玄武雕塑,旗的上端,兩個玄武圖案,下方,是浪濤日月紋飾,代表玄武軍標記。

這種大 旗,只有軍將與營將才能擁有,也在扎營時才有使用。

余者行軍時的方旗,較為輕便,而且除了旗冠各軍雕塑,旗內只有日月浪濤,沒有朱雀、玄武等圖案。

大軍到後,三營將士,皆駐扎在哈流土河邊上,野花似的帳篷密布草原,一甲人一個帳篷,因為這片地方,屬于絕對安全地帶,所以沒有制木牆,挖壕溝,只在營地周邊,撒上鐵蒺藜,安排巡邏人員。

在這日下午,駐牧灤河一帶的新附軍蒙古人約三千騎,經滿套兒西北,還有平定堡等地,也西行到了沙城一線。

他們新附營將官,便是此時千總軍職,都尉勛階的曾就義,沈士奇統管忠義營與新附營,曾就義分管新附營營事,內也有靖邊軍一總,設鎮撫、撫慰等官。

二人都是屬于殘暴不仁的人物,不論忠義營,或是新附營人等,對他們都是敬畏有加。

後勤司大使齊天良,輜重營將官孫三杰,早到達沙城地帶,對玄武軍、新附軍的到來表示歡迎,供應了大量熱水,還有眾多的豬羊,款待韓朝等部將士。

長途行軍,若扎營後有條件用熱水洗個腳,第二天都可以走得更遠,也不容易生病,有熱飯熱菜吃就更理想了。

……

高大魁梧,滿臉橫肉,長得與沈士奇一樣凶惡的曾就義領這些蒙古人到來,雖營內有三千騎,不過卻是分屬多個部落,很多還是丁口不多的小部落。

最大一個部落,不過才出了五百兵,有些小的部落,只能夠征出幾十個兵丁,這些歸順部落兵,滿五百人,給他們一桿靖邊軍千總旗,滿兩百人,給他們一桿把總旗。

他們屬于軍直轄,所以旗幟金色包邊,旗冠上,也是日月浪濤的鐵雕,不過他們每總每部,還舉著掛著狼皮的蘇魯錠,形狀各異,代表他們自己部落的風格。

對他們管理,目前幕府參于不多,只在駐牧地,設了民政司、歸化司等一些官員,指導他們養雞養鴨,還有辦理票照什麼。

不過有一點,是早就整改的,便是服飾改回原式。

皇太極登位後,便嚴令境內漢、蒙等,辮發衣衫皆如滿式,違令者斬,所以慢慢的蒙古各部,穿著打扮,也如滿洲樣式起來,箭袖,歪歪斜斜的紐扣式衣衫。

在幕府命令整改下,他們又改回了原蒙古人打扮,右衽袍服。

此次出征,他們繳了一部分牛羊雞鴨給後勤司作為軍糧,各部兵丁,還帶了一些女乃酪、硬肉,干糧等物,不過他們糧草供應,很大部分,還是由靖邊軍統一供給。

畢竟這些蒙古部落攜帶糧食作戰,有若古時的日本武士,還有世紀歐洲騎士一樣,弊端明顯,攜帶的食物五花八門,有好有差不說,多寡也不相同。

打仗一段時間後,有的部落還有一月補給,有的只余五、天了。

這顯然不利戰事,統一供給是用必要的。

他們在玄武軍左向扎營,由于自帶帳篷,每人有一頂小帳篷,款式五花八門。

韓朝很仔細看了他們營地,他觀史書,蒙元時期,蒙古軍隊的營地是很警密的,必擇高地不說,主將駐帳,還必向東南,置有邏騎,帳之左右,各營有序,哨騎四布,防務周全。

此外營地還有各類秘匿手段,往往日落之前,位于一地,日沒之後,又入另一宿營地,還有偽工事、偽露營、偽燈火等等辦法,所以鼎盛時期的蒙古軍,劫營偷襲等等,是很困難的。

不過這些優點,顯然各地蒙古人慢慢忘了,剛扎下的營地,有若難民與流民集營,東一處西一處,還是曾就義喝呼咆哮,才各部前後左右的圍繞他的帳篷就位。

當然,就算如此,此戰這些蒙古人作用還是很大的,他們熟知草原情形,裝備也不錯,每人至少一馬,或是二、三馬。

他們扎營後,後勤司也供應了他們熱水,豬羊肉食等物,這些蒙古人前來盡數騎馬,也沒有洗腳的習慣,對熱水泡腳不以為然,不過對供應熱茶表示歡迎,草原上的游牧民,都是一日不喝茶不行。

還有大桶油旺旺的紅燒肉,米飯,蛋湯,蔬菜等抬來後,則是人人歡呼雀躍了。

就象原的農民種田,種來的糧食,不一定自己吃一樣,草原牧民的生活,不是想象的那樣舒服,雖然養著牛羊,也不代表他們可以經常吃到肉。

事實上,他們的生活,非常的忙碌、艱苦,整天就是放牧、擠女乃、制酪、剪毛、鞣皮、制氈,還要收集畜糞作為燃料,到了秋季,還要割牧草儲草過冬。

除此外,還要狩獵、采集,甚至從事農作等,忙忙碌碌,卻很難吃飽肚,一遇黑災與白災,更是難度災日。

所以經常要用牛羊皮氈等,向原百姓,交換糧食,諸如布匹,茶,鹽巴,鐵鍋等生活物資,也是他們缺乏不了的,當然,以他們習慣,能搶就搶,只是搶不到……

很多窮牧民,便經常靠打獺過冬,只是獺肉吃多了,容易染上鼠疫,十四世紀的時候,歐洲鼠疫大流行,被稱為「黑死病」,猖獗數個世紀,奪去近三千萬人生命,便是蒙古軍隊帶去的,獺吃多的結果。

所以,很多原百姓,向往塞外生活,不過草原上的游牧民,卻又往往羨慕定居的漢民。

對駐牧灤河邊的新附蒙古人來說,游牧生涯,並不美妙,一般兩周就要搬家,免得過分踐踏附近的草皮,顛沛流離,居無定所。

而且,廣大的草原,要養活眾多牛羊並不容易,一般而言,在一些較貧瘠的地方,要二十畝草地,才能養一只羊,至少要三、四百頭羊,才能供養一個五口之家,因此一個牧民家庭,至少需要千到八千畝草地。

所以說,游牧的生產力,非常非常的低下,遠低于農業生產,各部的頭人,現在都嘗到了定點養牛羊,特別是養雞養鴨的甜頭,雖也有弊端,不過比游牧放養牛羊好多了。

他們已經不願意月兌離現在的生活方式,也不可能離開靖邊軍的勢力範圍。

若是離開,再過顛沛流離的生活不說,他們的雞鴨賣給誰?附近的游牧部落嗎?

而要過現在的生活,就無法拒絕王斗的命令,只有出兵,證明自己的忠誠後,才能成為夷籍,真正賞下土地草場,過定居的生活,否則,說不定哪一天,他們就被驅逐了。(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明末邊軍一小兵最新章節 | 明末邊軍一小兵全文閱讀 | 明末邊軍一小兵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