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囊尸衣 正文 第222章

作者 ︰ 魯班尺

發布日期:2008-04-1012:52

第二百二十二章

子夜,農安縣城西門,空中漫天雪花飄舞,古遼塔飛檐上面,悅耳的風鈴聲傳的很遠很遠,仿佛在述說著那已被人們遺忘了的久遠的故事。

街道上白雪皚皚,不見人跡。

小翠花從懷中拽出一根翠綠色的布條,說道︰「今墨,你等著,我去把它系到第十層的風鈴上。」

劉今墨淡淡一笑,說道︰「還是我去吧。」說罷,他拿起布條,飛身跳進了遼塔的圍牆內。

巨大的遼塔在黑暗中仿佛像是一只怪獸默默的蹲伏在那兒,陰沉而壓抑,劉今墨鞋底踩著積雪,發出「吱嘎吱嘎」的聲音,借著白雪的反射,可以看到院牆內那些稀疏干枯的丁香樹枝,顯得十分的荒涼和寂寥。

遼塔自從文革以後就一直關閉著,斑駁的塔門上油漆剝落,北風吹拂著兩塊門扇不停的晃動著,發出「嘎吱嘎吱」的輕微響動。兩扇門之間有鐵鏈子相系,上面掛著一只大鐵鎖。

劉今墨從巴掌寬的門縫中望進去,里面漆黑一團,什麼也瞧不見。他抓起鐵鎖,蓄氣于臂,準備以內力扭斷鎖頭,不料那鐵鎖卻是虛掛起的,輕輕一拽,鎖頭便開了。

劉今墨輕輕推開了塔門,手中拿出手電筒,向內照去,看清了里面有一木制的樓梯,盤旋著通往上面一層,由于經年無人打理,灰塵遍地,蛛網隨處可見。

此刻,手電光下,劉今墨發現了可疑之處,落滿灰塵的樓梯台階上,有著一溜兒雜亂的腳印,而且印記清新,表明近期內有人曾經上下過,由此聯想到虛掛著的鐵鎖,他點了點頭,陽公很有可能已經來過了。

江湖上歷險須得處處謹慎,隨時提防不測,劉今墨自然明白這個道理,他深含一口真氣,渾身戒備起來,一面壓低手電筒的照射範圍,只需看清腳下即可,然後腳尖輕輕點地,躡手躡腳的一步步走上樓梯。

腳印也一直向上延伸著,兩層、三層、四層……直至第十層,腳印在第十層止住了,劉今墨注意觀察著,發現腳印在東面一堵內牆前停住了,他的目光向上游移到了一塊青色面磚上……

青色面磚質地細膩,方形,約50公分寬窄,是澄江磚,以江中沉澱之細泥燒就,俗稱「金磚」。瞧上去年代久遠,邊角光滑,四周盡管嚴絲合縫,但是看得出來並無白灰勾縫,這是一塊活動面磚。

劉今墨小心翼翼的將手指鋼甲插入縫隙中撬了撬,果真活動了,他輕輕的把面磚拽了出來,里面黑洞洞的,一股陰風吹出,隱約帶有一絲腥味兒。

劉今墨將手電筒向內照去,發現原來是一間暗室,一座青磚台,台上端坐著一具干尸,面呈褐色,禿頂,身披土布袈裟,原來是一個和尚……

塔,梵文是墳冢的意思,緣起于古代印度,稱作窣堵坡,是佛教高僧的埋骨建築。東漢明帝時,佛教傳入中國,窣堵坡與中土的重樓結合後,經歷了唐宋元明清各朝的發展,逐步形成了樓閣塔、密檐塔、亭閣塔、覆缽塔、金剛寶座塔、寶篋印塔、五輪塔、多寶塔、無縫塔等多種形態結構各異的塔系,以六角、八角和圓形為主,有夯土塔、木塔和磚石塔等。

而且,凡塔必有地宮,藏有高僧舍利子、經書法器等。

可是在塔中密室里供奉著肉身和尚,卻是極為罕見的,這是一座遼代密檐塔,已有八百多年歷史,這個和尚是誰?為什麼坐化于此,看來已經無法考證了。

樓梯上的足跡是陽公的嗎?他來這里做什麼呢?

劉今墨仔細照了照,密室里面空無一人,陽公不在這里,還是先放回面磚吧……咦,不對,這密室看起來應該是不透風的,可是那股拂面的陰風來自何處呢?

劉今墨乃是老江湖,他明白,密室中可能還藏有另一條暗道。他閉上手電筒,側耳用心的听了會兒,並無其它可疑的聲音。于是,劉今墨口中叼著手電筒,從密室洞口輕輕的爬了進去……

北風漸強,空中紛紛揚揚飄落下鵝毛大雪,西門遼塔下的街道上,已是白茫茫一片。

寒生和小翠花的身上,已經落滿了雪花。

「今墨怎麼還未現身?」小翠花揚起凍得通紅的臉蛋,始終目不轉楮的盯著黑黝黝的塔身,眼睫毛上已經掛滿了白霜。

寒生心中也是萬分著急,劉今墨盡管江湖經驗老道,但是陽公在側,萬一遇上就麻煩了。

雪仍舊不停的下著,劉今墨始終沒有一點動靜,小翠花越來越擔心,最後實在忍不住了,對寒生說道︰「寒生,你在這里等著,我進去看看。」不待寒生答話,匆匆穿過白雪皚皚的街道,一縱身扒上了三米多高的塔院牆頭,然後邁過腿去,「噗通」一聲跳了下去。

寒生望望高企的牆頭,嘆了口氣,自己是無論如何也爬不上去的,看來人無武功處處受憋,湘西老叟說的不錯,人在江湖,技多不壓人啊。

寒生眼楮緊緊的盯在第十層塔身上,過了許久,雙腳已經凍麻木了,只得來回踱著腳,不時的哈氣和搓著兩只手。

沒有絲毫動靜,劉今墨和小翠花進入了塔中已經快一個時辰了,他倆沒有發出任何訊息,他們失蹤了。

就在這時,遠處傳來了「得得」的毛驢踏雪的蹄聲……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青囊尸衣最新章節 | 青囊尸衣全文閱讀 | 青囊尸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