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雄 第二十七章 廷議

作者 ︰ 千年龍王l

開篇首先要跟大家解釋個事。漢雄吧里面有朋友說豆漿是不能生喝的,經龍王多方打听證實生豆漿的確不能喝。請各位吧友不要親身驗證,以免發生不必要危險。

龍王在這里鄭重聲明,沒煮熟的豆漿是不能喝的。

未央宮的宣室。

「皇上駕到」

千度尖細的嗓音居然能將這四個字喊出一股堂皇的味道。

「吾皇萬歲萬萬歲」

身著各s 官服的大臣們跪在巨大宣室的兩側,山呼海嘯一般的呼喝了起來,仿佛喊的聲音大小與對皇帝的忠心成正比一般。

劉啟昂首闊步的走進了宣室的大門,想著zhongy ng那只屬于自己的座位走去。千度抱著天子寶劍跟在身後,六名內侍分別端著天子印信等物跟在身後。

「平身吧。」

劉啟坐定之後,隨意的揮了揮手。

「謝萬歲。」

大臣們跪謝了皇帝之後,回到了自己的座位跪坐了下來。

劉啟面前的八十一盞油燈里的火苗忽東忽西,顯示出宣室里的氣流十分的混亂,一如現在大臣們的心情。昨天晚上一個重磅的消息在長安城流傳,廷尉署抓了楚王,罪名是太皇太後國喪其間楚王與楚館歌姬銀亂。

劉啟神情和藹面帶微笑,神s 十分的平常。

「說說看,有些什麼上奏啊。」

「啟稟陛下,有御史署參奏楚王劉戊,私間銀蕩一案的奏本,還有彈劾趙王劉遂……」

御史中丞還沒有說完,兩側的大臣們已經嗡嗡的議論成了一片。沒想到今天御史中丞一上來就拿這些位高權重的王爺們開刀。劉驁有些坐不住了,論公他是宗正卿管理的就是宗室,論私御史中丞參奏的都是他的叔伯兄弟和子佷。無論如何一會兒他是要有個態度的。

劉啟的臉上波瀾不驚,還是一副自在的神態。

「還有呢?」

「還有御史大夫晁錯報來,請予廷議的削藩策。」

千度用托盤將一卷織錦書卷呈了上來。底下的大臣們已經是嗡嗡聲一片,削藩這件事情終于提起來了,藩王們會讓朝廷就這麼削了自己手中的地,手中的兵?這弄不好就是腥風血雨天下大亂的節奏。

劉啟拿起了織錦書卷,看了看拿在手中。

「這個削藩策,朕已經讀過了。今天早朝叫大伙來,就是想听听你們的見解,這件事兒事關重大,關系到朝廷的百年大計,千年大計。」

劉啟頓了頓,思索了一下,面s 有些凝重的接著說道。

「所以今天大伙兒可以暢所yu言,啊這個……都談談。」

剛才一輪紛紛的大臣們全部都閉上了嘴,仿佛一瞬間都失去了語言功能一般。

劉啟看了看地下的這幫子大臣,等了良久都沒有一只出頭鳥。

「都不說話啊,好那朕就點名了。」

大臣們都將本已經快縮進腔子里的脖子又向里縮了縮,生怕皇帝陛下點到自己的名字。

「御史大夫晁錯。」

劉啟的話語鏗鏘有力,讓宣室里的大臣們心底一顫。

晁錯挺了挺他的大肚子,抱著笏板來到丹陛下深施一禮。他是皇帝的老師,依禮不必跪拜。

劉啟仰了仰手中的削藩策,對著晁錯說道︰「你可以先做一個說明。朕也想听听在座各位的高見。」

「臣,遵旨。」

晁錯深深的一躬,清了清嗓子。

「諸位公卿,諸位列侯,諸位宗師大臣。臣之所以現在提出削藩之策,並不是有什麼新鮮的主張。不過是實施先帝的遺願……」

「晁大夫。」一個聲音打斷了晁錯,晁錯轉過痴肥的身子向身後看去,說話的是太後的佷子魏其侯竇嬰。

「晁大夫,你自己的主張就說是你自己的。如果擅冒先帝之昭的名義,應論以大不敬。」

「竇大人不必多慮。」

晁錯好整以暇的答道︰「因為這確實是先帝的主張,孝文皇帝前元十一年。當時老朽初任太子輔師,先帝召老朽入未央宮。賜老朽看一封卷書,並抄錄以轉呈皇太子。」

「什麼卷書?」劉驁問道。

「這封卷書寫的是當時任梁王太傅的博士官,賈誼的一封密奏。章題是《論治安策》。賈誼說,當今天下形勢有如遍地干柴。大漢天下正躺在干柴之上。」

「賈誼,不是就那個出身洛陽的市井小子麼?一貫危言聳听,聲譽不佳啊。」

劉驁又一次打斷了晁錯的話,旁邊的一些大臣點頭稱是。

晁錯搖了搖頭咽了口唾沫,顯示出他在壓抑心中的怒火。

「當年的《論治安策》的確是賈誼受先帝之囑而作。《策》中提出根本問題有三。分別是流民問題,削藩問題和抗擊匈奴問題。

策中所建議的條陳,例如為了防範諸侯,擴大梁國封地。以梁王據守梁國以屏衛關中,改大齊國為六小國。分淮南一國為三國,這些都是先帝為後ri削藩做準備的固本之計。」

「晁大夫,賈誼當年的那個論治安策。你可以著文吏謄寫若干份,給在座的都發一發看一看。」

劉啟掃視著群臣吩咐道。

「臣,遵旨。」

頓了頓晁錯又道。

「今漢之天下已一分為多,天下五十四郡。同姓諸王領有天下三十九郡,而陛下治下不過十五郡。僅就大漢土地人口而言,諸侯王便佔了三分之二。

我漢家的諸侯分封制度,本意是以天子為中心。讓諸王做天子的屏藩和輔佐。可是各諸侯王呢?本應和朝廷命官一樣都是天子的僕臣,可是一些大小的諸王們。上馬治軍,下馬治民。任意生殺予奪,擅自行事。無論何事從不向朝廷稟告,有些人甚至目無君上。數十年不入朝供奉,連皇太後也不來覲拜。漢家之禁令早已不能通行于諸侯各國。這樣下去,恐怕遲早這些諸侯國要變成國中之國。以至于重演chun秋戰國的天下大亂局面。」

「陛下,臣進一言。」

中尉陳嘉抱著笏板走上前來深深一躬。

「說」

「陛下剛剛登臨大位尚不久,舉政應以安定祥和為主。當今四海一家天下承平,列王諸侯與陛下有骨肉之親。更宜以和為貴,晁錯的這些言論危言聳听。有扇亂挑撥之嫌。」

「請問中尉大人。漢立國數十年來何曾真正安定過。」

「晁大夫,你什麼意思?」

陳嘉戟指問道。

「高祖在世十年,異xing諸侯反者九起。文皇帝在位二十年,先有濟北王劉興居謀反。時隔三年,又有淮南王劉長作亂。」

「那你認為當今誰會造反?」

大臣們有開始議論,嗡嗡聲喧囂甚上。

「譬如當今的吳王劉濞。」

晁錯此話一出,偌大的宣室之中頓時安靜了下來。群臣們都驚訝的看著晁錯,不知道這位老先生哪一根筋出問題了,當眾指責當今天下的第一藩王。

「陛下,御史大夫這樣當庭指斥在位藩王,以下犯上離間皇親。請陛下下旨責罰。」

「陛下,當今天下太平。吳王劉濞乃高皇帝的嫡親佷兒,既是孝文皇帝的堂兄,又是陛下的堂伯父。當年高皇帝定天下後,九江王英布造反。吳王劉濞身臨疆場,立有戰功。其封國之郡五十城,乃是高皇帝親口所封。吳王多年不入朝也是因為先帝體恤其輩高年老,準其不朝。

如陛下召見可下旨宣召,豈能容外臣擅論陛下家事,離間皇親骨肉親情。」

劉啟看了一眼上奏的大行令栗賁。

「今天是廷議,即是廷議便言者無罪。朕看大家還是先沉住氣,多听听人家說的。多想想,話說過頭的,就姑妄听之。」

栗賁無奈只得躬身退下。

「高皇帝封吳王時曾說,望氣者言朕死之後五十年後東南有人造反,不會是你吧。

多年來吳王不僅不入朝覲見,而且有違君臣之禮。」

晁錯沖袖子里掏出一張織錦卷軸,展開來道。

「本署接到密報,吳王自持地大財豐。一直在招募游俠,整武練兵確有不軌之圖。吳王還私下串聯其他若干藩王,在他的教唆之下。膠西王,楚王、齊王也都是驕奢yin逸不尊漢律。

侵蝕國地,蠶食無人之土。以致公然驅逐朝廷守牧,鞭撻朝廷官吏。

微臣之所以修改漢章三十條,就是為了立法糾劾,凡諸侯王犯法。不僅應該與庶民同罪,而且應該根據其過失的程度,削奪其封地。這便是削藩策的主要命意。」

「這個削藩策,朕看他的實際意思就是八個字,尊君強國、懲治不法。晁錯大夫這個削藩策還是有道理的,這個削藩大策關系到大漢帝國的立國根本,看來是非得施行的了。」

「臣等遵旨。」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漢雄最新章節 | 漢雄全文閱讀 | 漢雄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