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樹人並非春子所想像的形容枯槁,他雖然由于春子的到來有些悲喜交集,但看上去仍然精神矍鑠。
牛樹人輕輕拔開春子的手,抹去臉上的淚水,說︰「阿彌陀佛,春子,你的到來讓我更深地體會了佛法的義理。佛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又說︰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不論我們曾經做過多少對不起別人的錯事,我自皈依佛門後,日日乞求佛祖保佑你,如今佛祖果然遂我的心願,得以和你相見,我又怎麼可以離開呢。」
春子實在沒有想到僅僅半年的修行,就讓父親徹底改頭換面,成為佛門中的忠實弟子。「爸,兒子已經回到你身邊,你何苦還要留在這里,真的要棄我不顧嗎?」春子悲傷地對父親說,「什麼佛法我不懂,我只要我們父子團聚。」
牛樹人示意春子進入禪房,讓他坐在一張木凳上,說︰「好孩子,我講個故事給你听吧。」說著,牛樹人坐在春子旁邊的凳子上,「我們佛教的教主叫釋迦牟尼佛,也稱佛陀。他出生于公元前五百多年,是印度一個小國的王子,過著十分優裕的生活。在一次出巡的時候,他發現普通民眾的生活原來是很苦的,生、老、病、死的苦惱,更是沒有辦法擺月兌的。佛陀想,雖然自己現在活得很好,但將來也不能擺月兌老、病、死的苦惱。既然目前的享受會有盡時,這有什麼好處呢?于是他放棄王子的尊榮和享樂,出家修行。」
春子說︰「你講這個故事不是正說明幸福的可貴嗎,我們更應該生活在一起,好好珍惜團聚的日子。」
牛樹人搖了搖頭︰「世事變幻莫測,現在雖然是很好,但誰能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事情?以其在不知的情況下諸多揣測、要求和期望中困擾,不如減少貪念、提升智慧,以獲得真正快樂。」
春子說︰「我只想我們父子倆好好在一起生活,這又怎能說是起了貪念呢?」春子又苦勸了一陣,見仍然無法說服父親,便只好作罷。春子說︰「爸,既然你覺得在這里更好,我也就不再強求你回去了,你要多多保重啊!」說著,春子強忍淚水,起身準備離開。
牛樹人送春子到門口,雙手合十︰「阿彌陀佛,前路漫漫,我最後送你兩句話,欲知前生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我們今生的苦難就是因為前世種下了惡因,希望你回去後好好領悟這兩句話,廣施仁德,來世必得福報。」
可心緒煩亂的春子哪里听得進去,含著淚出得門後,回頭望了望已然陌生的父親,那燈光下反射亮光的光頭顯得格外刺眼。春子咬咬牙,大步走下寺門前長長的石階。
************
「了絕師弟,方丈請你過去。」牛樹人正望著兒子離去的背影出神,一個和尚過來喚他。
牛樹人來到方丈所在的大雄寶殿,只見淨苦法師正對坐在佛前閉目參禪。
「你也坐下吧。」方丈淨苦指了指旁邊的布墊,對立在身後的牛樹人說。
牛樹人依言盤腿坐下後,淨苦說︰「了絕,剛才的情形我知道了,你為何不隨小施主回到你俗世中的家,享受天倫之樂?」
「觀色即空成大智,觀空即色成大悲。我剛皈依佛門時,是有對俗世的逃避,但現在不同了,我越來越感到與佛相伴,才是我認識自己內心世界的真正開始。」
淨苦說︰「你是入寺時間最短的弟子,卻也是進步最快的弟子,我為你感到高興。但我更希望你能更深刻地體悟佛法的精義。佛教固然講究形式的修行,但更注重內心的修為,所以不論你在何處,同樣能達到自度度他的效果。」
牛樹人說︰「方丈的意思是讓我還俗?」
淨苦搖搖頭︰「我不會指定你選擇何種修行方式,而是讓你超月兌于任何一種修行方式。武學有無招勝有招之說,佛學亦可效仿之。不拘泥于任何一種修行方式,只要我們誠心向佛,潛心研佛,透過佛的大慈悲、大願力,加庇世人,即是行弘法之大業。」
牛樹人說︰「我懂了。不過,我要告訴方丈的是,我決心留在寺中,是我自認為最好的修行方式,絕非刻意注重形式上的修行。因為坐在佛前,能使我的心與佛法融會相通,從而使心靈空間得以更大限度的拓展。」
淨苦說︰「如此甚好,但我看今天的小施主並不理解,心緒煩亂,你該如何處置。」
牛樹人說︰「我心向佛,矢志不移。」
淨苦笑笑,說︰「我並非懷穎你的決心。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言︰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小施主雖對你皈依佛門不理解,但以佛教之智化解人間之苦是我們佛門弟子之責任。」
牛樹人說︰「方丈之意是想讓弟子設法令他認識我佛,並籍著領悟佛法智慧化解生活的煩惱?」
淨苦點點頭︰「阿彌陀佛。佛教講人生之實義,最後歸結為轉變迷失之人生而成就覺悟之人生。」
方丈的一席話,讓牛樹人陷入了沉思。雖說牛樹人皈依佛門、決心了絕塵緣,但兒子歸來還是讓他情難自禁。兩年多了,多少悲傷,多少期許,如今親人相聚,怎不叫他心潮起伏。但面對兒子,他不想過于表露內心的柔弱,因為自出家那天起,自己已在佛前發弘願大誓,此生矢志皈依佛門,以求佛祖保佑春子一生平安,如今春子如願平安歸來,自己又怎能背棄當初的誓言?
牛樹人知道方丈多少已猜出自己的心思,勸自己不要拘泥于修行的形式,可以選擇在家修行,但俗世中的生活就真的那麼充滿誘惑嗎,牛樹人搖搖頭嘆息一聲,經過人生的起起伏伏,所有榮辱悲歡皆如過眼雲煙,自己又何必要執著呢。
牛樹人在淨林禪寺接觸到了一些佛學經典,在方丈及眾有德弟子的幫助下,已初步體悟到了佛學的博大精深,由此也激發了他要進一步學習和探索的興趣。堅持相伴佛的左右,看來並非牛樹人的刻意之舉。
所以對于方丈告誡自己要弘揚佛法、以佛的智慧化解春子的煩惱的話,牛樹人謹記于心,他也深深地認識到佛法既然可以加庇世人,就更能加庇自己那苦命卻善良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