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饅頭入太學
那次事件,青青再次醒來,已經是兩日後了。
章和帝表現得情真言意切,失而復得時,喜不自禁,當天就和青青提了玉德妃的任命。青青卻直接道︰「這些暫且不提,青青只問,那些事是誰做的?他要害我兒,危我夫,傷我好友,若就此揭過不提,青青不服!」
章和帝嘆氣,將青青包入懷中,團團圍住,道︰「只你是和朕一樣的。此事不能水落石出,朕也不服——青青不會知道,你和任兒遇險時,朕,我的心是多麼焦急痛苦!你們平安後,我又多麼慶幸!得知這些陰謀後,我有多麼憤恨!可是,朕這個皇帝實在失敗的的很,被人玩弄于鼓掌之間,居然無可奈何……此案撲朔迷離,為安人心,只能息事寧人。但是,朕已經記在心中,幕後之人最好是一輩子不犯錯!」
他拍了拍青青的背,接著說︰「我知道你是不在乎名位的,只是這次的事件必須有個結論,光有殺是止不住的,得有個賞罰分明,才有是非對錯。別的人我是不信的,只能將你立起來,讓那起子人知道朕不是什麼好性兒的。這次給你晉位,並不是什麼好事,因為不算是名正言順,流言蜚語、明槍暗箭的是少不了,只看你願不願吧!」
青青這才知道,不是章和帝要包庇凶手,而是案情太過復雜,牽連甚廣。畢竟是皇宮,不可能任由事情越鬧越大,只能按下,暫且作罷。
青青為章和帝難過,聲音微啞,道︰「青青錯怪皇上,實在辜負聖恩。青青便做這玉德妃了,且看誰要蹦出來呢!還有,皇上,事情只要做了,就一定會留下痕跡。現在我們都被自身情感迷惑,無法做出正確判斷,待時過境遷,說不定恍然大悟。」
章和帝摩挲青青臉龐,心情終于好了些,他深情地凝視青青,說︰「青青,你是我心中的妻,是珍寶,你要保護好自己,也要保護好我們的兒子。還有,以後,喚我啟郎罷。」
即使是曲青青這樣超越影帝影後的人物,听到這話,也哽了一下,差點兒出戲。一想到以後要天天叫這名兒,青青忽然有些悲從中來。
于是,章和帝听到了一聲「喜極而泣」的深情呼喚……
過年時,後宮例行封賞,青青正式晉位玉德妃,掌膳食局和秘書省。秘書省掌管皇家圖籍檔案,有監、少監、丞、秘書郎、校書郎等官位,雖在內廷,卻是由外臣或太監管理。不過章和一朝,太史局、學士院等等機構都分了出去,秘書省更傾向于內廷機構,章和帝干脆直接交給青青,任命女官和太監管理。
其他還有原來青青身邊的宮女名春雨的習御女,晉位寶林。剩下的,除了林寶林巋然不動外,不過都是最低的采女一級。沒有品級的,不是被「病逝」,就是直接遣送宮外,嫁給兵士了。往上,六儀、九嬪、二七世婦,都空了。一時間,後宮冷清的嚇人,以至于許多宮人無事可做,也被開恩放了出去。看來,今年的大選是要好好熱鬧一下了。
事情稍稍平息之後,章和帝也想起夏侯任的異狀,背著青青帶夏侯任試了又試,確信他真的能令猛獸臣服,大感驚奇。章和帝其實感覺很復雜,一方面非常驕傲,一方面又有些戒備。他猶豫了幾天終于悄悄找了欽天監和明覺大師,借探討之名,問了小兒子的命格——那是當然的,大富大貴、父母緣深、福壽綿長、大利家族,頂好頂好的命格。但是,此子慧心獨具,一生多有波折,若無長輩護持,容易早殤,要小心對待。
章和帝大喜過望,並要求兩人嚴格保密。
章和帝本來以為自己只能把江山傳給那幾個並不滿意,而且野心勃勃、不孝、不敬的兒子,畢竟自己年齡算是大了,大湯歷史上,活得最久的先帝,也不過是六十五歲。但從明覺和欽天監給小兒子的批命看,自己很可能是個長壽的!沒有人,特別是活得挺滋潤的人,不願意長壽。
只是任兒畢竟太小,世家又囂張,且,章和帝也不希望唯一純粹的青青母子,也和後宮眾人一樣,染上權利的污漬。最重要,任兒弱小,還很容易受到傷害,章和帝不願給他們母子招來更多禍患。所以,章和帝自然不會聲張,只默默在心里多了一個盤算。對于和世家接著斗,也有了全新的動力。
「請玉德妃娘娘安!請晉王殿下安!娘娘今兒到得可早!曲公子可真是三生有幸,得您天天給送午膳呢!」
玉德妃,也就是曲青青,對這打招呼的太監微笑,又讓綺年賞了個荷包。小太監更是巴結,招呼著安置了座椅、屏風等物。
因青青已經懷孕六個多月,剛剛過完正月就查出來,讓後宮中人咬碎銀牙,現在肚子鼓起,身邊的宮人都格外小心幾分。因夏果背主,青青十分難過,本來就不喜歡宮人近身伺候的狀況更加嚴重,現在身邊只一個岐山和一個才七歲,從尚儀局女官手上救下的一個小宮女。她宮中的尚儀和尚宮都是皇帝派來的,倒不會特意討嫌,也不至于特別諂媚,一般只做自己的事情,通常都遠遠伺候著。
今日到得稍早,太學還在講課,青青是從不打擾的,戴著帷帽,讓綺年扇著風,靜靜坐著等。
青青這是特意到太學來給佷子曲吉送午膳的。事實上,也正因為青青肚子都鼓起來了,又有章和帝無限制地寵愛,才能走到這接近外朝的太學來。
太學分為外署和內署,名義上是一個機構,實際上相隔甚遠。外署是文武五品以上子孫或各地極優秀舉人持推薦信,方可入學,所以自然都是準備會試的青少年。內署則設在宮廷內帷,又被戲稱為「幼兒園」,因為這里往往是五至十二歲,權貴家庭的子孫入學的地方。若真論起先生的水平,其實還不如許多家學淵博或者與士林交好的家族自己的族學,或是單獨延請名師。
不過,太學內署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挨著國子學、弘文館和崇文館這三座大湯最高學府。一般關系夠硬的,到太學學習,不過是過渡,之後再入國子學甚至弘文館、崇文館,便不違背祖宗規矩,無可指摘了。因為國子學為文武三品以上官員子孫才有入學資格,弘文館、崇文館則必須是一品大員或是皇室以及宗親才能得進。最重要,除皇子外,凡入學者,必須已經有功名或者爵位在身,白身是不能得進的。因此,許多王爺、宰相之子,不爭氣的,也只能先到太學混一年,再進他館學習。
不錯,凡事皆有例外。
除硬性規定外,大湯所有官學都有一個額外規定,即——凡品行高潔、學識過人,或者家人有特殊貢獻者,經上一級官學老師評定,並有該學館三人以上學子推薦,即可入學。
所謂品行、學識,除了平民出身的是要考核的,其他不還是老師說了算?也就是光明正大的一個「後門」罷了。
也因此,這三所學館,學生資質、學識、年齡、家世等等相差極大,從白發鴻儒,到還在讀千字文的黃口小兒;從皇子龍孫,到貧家舉子,不一而足。于是,學館按照每旬一考的成績和老師的評定,分了二十多個班級,按階次授課。
其中,國子學和太學最像,學生都是瞄準科考而去,主攻儒家經典,因此學生大多不是頂級貴族。而弘文館為皇帝下屬,多為已經過了殿試,但更願意專研學問而不是做官的進士,或者一些屢試不第,但卻廣有才名,或是不善作文,但琴棋書畫有一、二冠絕天下的大才子。因此館也肩負政務,是以多為成年男子,極個別,那就是皇帝比親子還疼愛的小孩兒了。
崇文館本是東宮下屬,但本朝尚未有太子,因此都是皇子、宗親學習的地方,甚至還有一個班,是供公主、郡主等貴女學習的地方。在崇文館學習,要想科舉得中,其實是比較難的事情。因為這里的學生都不需要用功名入仕,他們的長輩已經搏下了足夠的資本。因此,這里是按照儒家傳統,禮、樂、射、御、書、數,君子六藝都要學習。說誰有才,也是詩文做得好、策論得皇帝的心,八股經文卻是不怎麼重要了。
曲吉在年前入了太學。
周氏是個狠得下心的女人。因為听青青說了,曲士廉是要調回京都的,她便下決心,給自己丈夫納了一個良家妾,陪他回順陽。周氏自己,卻是待在京都,孝順父母,最重要,照顧幾個孩子。
在古代,她這樣做,絕對是既聰明又得實惠。因為有兒子,還為長輩守過孝,便在「三不出」之列,因此,除非她犯了天地不容的大錯,嫡妻的位子便是穩穩的。即便是那妾在順陽這一兩年,把住了曲士廉,也永遠要在她面前恭恭敬敬的。相反的,在兒子最重要的時刻,她這個母親時刻陪伴,一方面,可以監督孩子,不使他走上歪路;另一方面,如此付出,這孩子長大後,偏向誰不是一目了然麼?還能得了婆母公公的贊同、皇妃小姑的好感……
只是,他們夫妻感情一直很好,沒有別人插足,青青真不料周氏能如此決斷。
青青嘆一聲,她是不能有真愛的另一半了。若沒有末世,她和真心相愛的人結合,卻不會和周氏一般。因為,這世上,最親近的,永遠是伴侶,父母無法陪伴你一生,子女卻有他們自己的生活與家庭,唯有那個人,才是此生的伴兒。只有明白,伴侶比父母、子女重要,家庭才會真的和睦。
可惜,古代沒有平等的夫妻,現代誘惑又太多,再不信白頭相許。女人只能死死護住娘家,死死把住子女,于是,母子產生分歧,婆媳常有矛盾,親母、婆母時時爭吵,夫妻不能和睦。
信任不能長久,不信任便有隔閡爭吵,如此兩難,女人很難。
好在,青青是不用糾結這些的。
這世上,不在乎永遠比相親相愛來的好相處。
「姑姑!」一座饅頭山朝青青蹦而來。
青青微笑。
作者有話要說︰女主這頭母豬,真是嚇死我大湯人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