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微型末日 螞蚱的資料

作者 ︰ 西瓜的幻想

***本章節來源*****

螞蚱的生理特性及生活方式︰

螞蚱,昆蟲,也叫蝗蟲,種類很多,口器堅硬,前翅狹窄而堅韌,後翅寬大而柔軟,善于飛行,後肢很發達,善于跳躍。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害蟲。

螞蚱善于保持其合群性,多為群居。雌螞蚱產卵一般會選擇土質堅硬,並含有相當濕度,有陽光直射的環境。往往大批地集中產卵。需要較高的體溫,以促進和適應生理機能的活躍。

蝗蟲的體表特征

體表具有堅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護和支持內部的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的蒸發散失。這是適應陸地生活的特點之一。外骨骼不能隨著蝗蟲身體的生長而長大,所以在蝗蟲的生長發育過程中要經過多次蛻皮。

蝗蟲的身體分部

蝗蟲的身體由很多體節構成,全身可分為頭、胸、月復3部分,胸部又分為前胸、中胸、後胸3部分,月復部共有11節。

蝗蟲的形態結構

1.頭部—感覺和攝食中心︰頭部的主要結構有觸角、眼和口器

蝗蟲的頭部

觸角︰1對,絲狀、分節,是感覺器官,有觸覺和嗅覺作用。眼︰蝗蟲具有1對復眼和3只單眼。

復眼︰位于頭部上部,左右兩側各1只,較大,是由很多小眼組成,是主要的視覺器官。

單眼︰位于復眼和觸角中間各1只,還有1只位于頭部前方中央偏上,與另兩只單眼呈倒等腰三角形。單眼僅能感光。

口器︰是蝗蟲的取食器官。蝗蟲的口器由5部分組成,包括上唇、下唇各1片,上顎、下顎各2片,舌1片。上顎十分堅硬,適于咀嚼,是切斷、嚼碎植物睫葉的主要結構。

2.胸部——運動中心︰分為前胸、中胸和後胸在蝗蟲的前、中、後胸各生有1對足,分別稱為前足、中足、後足。足是分節的,後足發達,適于跳躍,叫跳躍足。在蝗蟲的中胸和後胸上各生有1對翅︰前翅和後翅。前翅狹長、革質,覆蓋于後翅上,起保護作用;後翅寬大、膜質、柔軟,常折疊在前翅之下,飛行時展開,是適于飛翔的器官。3.月復部︰蝗蟲的月復部由11個體節構成。1在蝗蟲月復部第一節的兩側,各有1個半月形的薄膜,這是蝗蟲的听覺器官。2在蝗蟲中胸、後胸和月復部第一節到第八節兩側相對應的位置上各有1個小孔,這小孔叫氣門,共有10對。氣門是氣體出入蝗蟲身體的門戶,氣體交換是通過氣管與組織細胞完成的。

蝗蟲的呼吸過程

二,蝗蟲的發育——不完全變態發育1.不完全變態發育︰蝗蟲的個體經過卵、若蟲、成蟲3個時期的發育過程,像這樣發育過程叫不完全變態。

蝗蟲的發育過程

2.蛻皮︰昆蟲在發育過程中,幼蟲月兌掉原來外骨骼的現象叫蛻皮;每蛻皮一次,幼蟲就增加一齡。蝗蟲的若蟲一生要蛻皮5次,若蟲蛻皮5次後,也就是5齡以後變成能飛的成蟲。3.一個世代︰昆蟲由受精卵發育到成蟲,並且能夠產生後代的整個個體發育史,叫一個世代。蝗蟲的發育過程快,在我國有的地區一年能夠發生夏蝗和秋蝗兩代,因此有兩個世代。夏蝗是蝗蟲秋天產的卵,在土里越冬,到了第二年,大約在五月間,越冬卵就孵化成第一代蝗蟲,即夏蝗。夏蝗發育成成蟲後,經過十多天,就交配和產卵。卵經過十多天,便孵化為第二代,即秋蝗。現將夏蝗和秋蝗兩個世代歸納總結如下︰

蝗蟲個體發育過程要經歷卵、若蟲、成蟲這三個時期,期間若蟲在三齡以前翅未長成,活動範圍小,密集,而三齡後翅芽顯著,五齡以後成為能飛的成蟲。因此,滅蝗應抓緊消滅三齡前的跳蝻。

蝗蟲為昆蟲綱、直翅目、蝗總科昆蟲的統稱。全世界已知蝗蟲在1萬種以上,我國蝗總科知名蝗種約1000種以上,隸屬于8個科。全世界有害蝗種近500種,我國約有60多種。根據蝗蟲發生危害特點,建國以來,我國有關專家習慣上將蝗蟲分為飛蝗和土蝗兩大類。我國境內發生的飛蝗有東亞飛蝗、亞洲飛蝗和**飛蝗3個亞種。土蝗種類較多,在農區發生危害的主要有中華稻蝗、大墊尖翅蝗等;在竹林發生危害的主要有黃脊竹蝗、青脊竹蝗等;在草原發生危害的主要有意大利蝗、西伯利亞蝗等。

東亞飛蝗是引發我國蝗災的首要害蟲。它為不完全變態昆蟲,一生有3個蟲態,即卵----蝗蝻----成蟲。蝗蝻與成蟲具有變態、群聚、擴散、遷飛、趨光等生活習性。東亞飛蝗孳生地主要分布在沿海蝗區、河泛蝗區、濱湖蝗區和內澇蝗區。近年來,東亞飛蝗主要發生在山東、河南、河北等10個省。東亞飛蝗一般一年可發生2--4代,第1代習慣上稱為「夏蝗」,第2代則稱為「秋蝗」。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我的微型末日最新章節 | 我的微型末日全文閱讀 | 我的微型末日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