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竟豪奢。
對于女人來講,逛街,永遠是逛不夠的。雖說心疼花錢,但是幾個孩子都缺衣裳,桃花年紀到了也該打扮一番,後日便是端午總要買些蜜棗糯米……零零總總,唐氏也逛起了興致。有哪個女人不愛購物呢,只是手頭拮據壓抑了**而已。仔細給幾個孩子挑著布料,唐氏恍惚地回到了年輕時的生活。
「桃花,這個鵝黃和果綠,你中意哪個?」很快地給大兒子選了一丈天青的苧麻布做直袖褙子,兩丈白的做里衣。給延燁買了五尺猩紅的,在他的強烈抗議下改要了赤青的。這苧麻布比普通的麻布一丈要貴上十文,但是做成夏衣清涼離汗,最是舒服。到了給桃花選,唐氏就更是費了心,桃花今年已經十二,再過幾年就能議親了,卻天天一點兒打扮的心思都沒有,眼看現在手里松快些,唐氏決定給桃花好好歸置一下。于是直接看了絹,這絹雖說比不上綢緞精致細膩,但是比起麻布要輕軟上不少,唐氏仔細地模了又模,挑中了兩種。
「娘,你怎麼給我挑這個,絹的料子太薄,不禁穿。再說了,這兩個的顏色都淺,太容易髒了。」桃花一看,這輕薄光滑的料子哪能穿得住,直接拒絕了。
布莊的老板娘一听桃花的話,笑了︰「小姑娘就得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哪能像混小子一樣專挑那厚實色重的布料穿?我們的這絹都是江南運來的,你模模這料子,潤得比起緞子都不差。」
唐氏最後還是買了五尺鵝黃的絹並五尺的果綠帶的羅綾,還另買了一尺的桃紅軟緞,給桃花做鞋面兒。桃花磨了她許久,威脅她不買自己就不穿,唐氏才只好給自己又買了五尺的土黃苧麻。最後算下來,染色的苧麻料子一丈五十文,絹布五尺一百文,羅綾五尺一百五十文,緞子一尺八十文,總共花了七百三十文。唐氏又領著桃花延燁逛了絹花鋪、雜貨鋪、糧油鋪三個人手里都成了滿的,才到晌午,去找了午休的延煜。
縣學位于海日道上,周圍是平陵縣權貴人家的住宅。平陵縣的縣學發展較好,朝廷每年都有撥款,補貼學生的一日三餐,更兼束?不菲,考教嚴格,只有學生三十余人,皆是本縣的俊秀人物。縣學里有湯先生並李先生兩位學官,負責學生的日常教學和管理。另有博學的州郡長官,偶爾過來給學生講經論史。
見娘和弟妹來看望自己,延煜很是高興,將他們帶來的吃食分給平日里關系好的幾位門人,便向先生請了假隨他們出來。
自從來到這里,桃花就沒有吃過什麼高級的吃食,非要論價格最貴,可能還是當初十文一個的肉包子。然而來了雲天閣,桃花才知道自己往常的飲食如何粗鄙,也深深地慶幸自己的醬肉好在是作為食材供應的。
因為晌午二樓的雅閣早已訂出,趙掌櫃還是給桃花他們尋了一個兩面靠窗的好位子。雲天閣地基甚高,入門便要爬上十幾節石階,因此便是一樓,往窗外望去也可俯瞰人群。桃花他們的桌子位于大堂西北角,從西面雕窗望去,可見街上熙攘的人群,足下踩著絲履的嬌小姐,背上扛著貨物的壯漢,拄著拐杖的老者,從暗處觀察,別有一番趣味兒。從北面的軒窗看出去,則是雲天閣的花園,一花一石,皆是景致,一草一木,無不精致。東南兩面,早有伙計用嵌著琉璃的屏風隔開,自成天地。
趙掌櫃見他們四人,除了方延煜俱是婦孺孩童,叫來的菜色並不多,卻是道道精彩。一盤三鮮筍炒鵪子,筍片鮮女敕脆爽,尤其是那鵪鶉,用快刀將鵪鶉的肉片成薄片,裹了蛋清與豆粉,熱油滑過,再佐以羊肉清湯微煮,鵪鶉肉的女敕,羊肉湯的鮮,筍片的清香都匯聚到一起。
第二道是酒醋蹄酥片生豆腐,豬蹄片片兒,下油炸酥,乘熱擺上一層生豆腐,再烹入上好的西鳳酒與陳醋。此菜比較重口,香氣濃郁。大宋還沒有黃豆,市面上所售的豆腐多是黑豆、綠豆所制。而雲天閣用的是豌豆做成的豆腐,清甜且沒有豆腥味。高溫的有國內烹入酒醋,豆腐瞬間半熟,滑女敕咸酥,桃花幾乎將舌頭都吞了進去。
第三道是一碗玉真湯,桃花看不出湯里的成分,是濃濃的女乃白色,用勺子撈下去,底層有一些頓得半融化的粳米,有一股濃濃胡椒以及姜茴的香料味道,桃花覺得不好喝,唐氏卻說這湯調治寒氣,非讓桃花多喝一些。
另外兩道菜相對普通一些,青蝦辣羹因為沒有辣椒,胡椒調的辣味對桃花來說太寡淡了一些,一道清炒冬瓜,因為臨近端午,趙掌櫃還貼心地讓伙計送上了一盤粽子。每個粽子個頭兒不大,只有桃花的半個手掌大小,要開之後,吃到的竟是楊梅,酸甜爽口,作為飯後甜點實在不錯。還上了一壺「湯藥煎點茶」,裝在磁州窯的白底黑花兒杯中,更顯得湯藥清亮透徹,讓桃花好奇的是,這茶水里不僅僅有茶葉,還有栗子、芝麻和胡桃!難怪叫煎點茶,看來是茶水和點心煮在了一起。
這一頓飯,桃花和延燁一面吃一面感慨,恨不能長個大點兒的胃,便是哥哥延煜也感慨︰「往日只聞這雲天閣是齊州第一店,今日一嘗,果然不同凡響。」奇怪的是母親唐氏卻沒有多少驚訝,只是安靜地吃著,間或給桃花他們夾菜,舉止中卻透露出一份熟稔和懷念。
吃了美食,長了見識,桃花莫名地對趙掌櫃多了一分敬畏。看著他笑眯眯地送自己,桃花決定把他在自己心目中的老狐狸指數再提高上幾分。
酒足飯飽,延煜回了縣學。唐氏又拉著桃花繼續「征戰」,買了蜜棗、糯米等一干食物之後,兩人的手里都是滿滿的了。唐氏忽然被路邊的一家小店吸引了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