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機械都存在一個問題,一台兩台的沒事,多了的話燃料供應就沒辦法保證了,這東西也不是自己能在明末就能自產的,這里面涉及的難關多了去了,類似穿越小說中主角牛b到發明蒸汽機、建立工業體系,自己只能說,請自行嘗試組裝一台收音機好嗎,最簡單那種。吳為很有自知之明,他就是一個普通人而已,還有點手殘。
而且就算自己在現代這邊已經建立了相當大的勢力,已經無視武警公安了,一擲億萬以援助非洲小國的標準將全套工業體系搬到明末,那又怎樣?你難道還能將技術人員和工人也一起拉過去?靠自己一個人搭積木啊?想想也是不可能的事。
想來想去,自己最多只能偶爾用東風重卡拖一些緊缺物質過去,再就是不需要太多燃料,像移動打井機這種打一口井可以終生受益的設備也可以限制使用。其他的只能靠自己在那邊自力更生了。還有,自己以後不能太頻繁地穿越光門了,只有在非常安全或者非常緊急的情況下才能使用它,要知道,無論是在明末還是在現代,到處都是眼楮,到時候被人發現了光門的秘密,會有什麼後果真是天知道!
那邊時空的大規模農民起義差不多就要暴發了,其中後世鼎鼎大名的闖王高迎祥就是在安塞縣舉兵的,而且席卷了好幾個省,直到崇禎七年才被擊敗。這些人都是壯士啊,他們是這個民族最富有冒險精神的一批人,他們不應該為搏一食而死在戰場上,他們應該活得更有尊嚴,自己該怎樣改變他們的命運呢!
如果自己能改變天災造成的饑荒,那麼貫穿了整個明末的大規模農民起義就不會出現,至少程度大大減輕,漢民族的元氣就能更多的保存。如果本來應該餓死的農民能養活自己並為國家提供財賦和兵源,如果本來應該抗擊建虜的士兵不消耗在「剿賊」的戰場上,如果工業外貿發達的江南地區不被沉重的「剿餉」壓得喘不過氣而中斷資本積累,如果中國能避免被異族征服並鎖國數百年,那麼,也許中國能趕得上那個波瀾壯闊的大航海時代!
在那個時代,中國在亞洲甚至世界上擁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它擁有聰明智慧富有冒險精神的人民、先進的文化和科技,悠久的航海傳統,它本應該在這個如同開天闢地重新劃分這個星球利益的大時代里去爭取最大的份額,以它的文明之光照耀整個亞洲乃至世界,而不是在**數百年後在槍炮和刀劍的環逼中遲鈍地醒來,用幾代人的鮮血和苦難去補上這缺上的一課!
當然,明末政治的腐朽,大地主大貴族對土地無休止的兼並,對人民無所不用其極的壓榨也是人民揭竿而起的原因,但無論如何,只要熬過這內憂外患最酷烈的幾年,只要大明騰出手來,消滅建虜並非難事。然後在沒有民族生存危機的情況下,一切變革將會從容得多,大明也許會走上資產階級革命的道路,也許還是會花費很長時間,付出很多生命,但無論如何,它避免了最壞的結果,它還是那個站在世界文明之巔萬國景仰的大明!
事實上,這一切是完全可能的,建虜雖然野蠻強健,但生產力比大明落後太多,這幾年的天災對建虜的影響比大明更甚,整個建州境內已經白骨如莽。歷史上建虜數次從蒙古借道破關,大掠華北數省,靠搶來的人口糧米財帛渡過了這次危機,並進一步消耗了大明的元氣。現在,自己既然來了,還會讓歷史重演嗎?
思緒起伏,吳為久久不能入睡,他腦海中不斷揣摩著自己準備采取措施的種種細節。擁有一個不能與人分享的秘密,苦惱就是好多事情都要自己獨自承擔,他只能期望自己能做到最好。
第二天吳為起了個大早,直奔種苗市場,知道他的要求和數量後,整條街的店鋪老板都極力向他推薦各種抗旱高產的作物,最後吳為選擇了一家叫做「金牛種業」的公司,因為他們提供的幾種種苗最符合吳為的要求。其中有一種叫「虎頭」的土豆品種,在陝北種植面積很大,一年可收2到3季,畝產能達8千到1萬斤,就是口感比別的品種要略差一點,不過,這對吳為來說正好最不是問題,開玩笑,是救災啊,還講什麼口感,要的就是產量!
賣家知道吳為要求的是適合類似陝北那樣的缺水地區的作物品種時,還強烈推薦了一種高產雜交玉米種苗、一種美國陸地棉種苗和一種高產紅薯種苗。玉米畝產能達到一千多斤,紅薯是一種叫「世秀一號」的高產品種,畝產更是超過萬斤。權衡了一番後,吳為選擇了土豆和紅薯,至于棉花和玉米,先暫時放棄吧,玉米畝產不如薯類,而棉花是經濟作物,不是目前最要緊的東西,現在一切都先圍繞著如何解決溫飽問題再說吧。而且明朝棉花種植已經很普遍了,各地價格也比較穩定,有需要的話還可以就在那邊花銀子買嘛,但是糧食,有時是花再高的價也買不到的。
最終吳為決定將土豆和紅薯各訂購3000萬株,按每畝播種需要種苗3000株計算,播種面積各自可達萬畝,如果能達到現代的0%的產量,2個多月後就可以先收獲約15萬石土豆,紅薯因為錯過春薯播種期,只能種麥茬紅薯了,生長周期要略長些,要到年底才能收獲,但產量反而大些,可以達到30萬石。算起來和土豆也差不多。45萬石的產量,估計足夠三十萬災民食用一年的了。吳為不禁感慨,紅薯土豆這些玩意兒產量真大啊,福建那邊出了名的七山二水一分田,就是靠種紅薯,硬是實現了糧食自給自足!但天天吃紅薯肯定不好受,難怪那邊連罵人都是叫「番薯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