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張邦彥和顏悅色地拉著李崇的手,溫言道︰「繼長,你我之間,哪里還要這個虛禮,這大災之年,應是一切從簡才是。」底下眾人更是齊聲稱頌知府大人善體下情,愛民如子雲雲。吳為少不得也與眾人一樣,奉上馬屁若干,心中暗罵︰「這官場的形式主義真是古今如一,幾百年都不帶變的。這知府大人口口聲聲說從簡,自己卻帶齊的全副儀仗,擺出這般大的架勢,怕是心口不一。若是地方上真從簡了,恐怕心中恨其怠慢,又要找別的緣由發作了。」緊接著鄉紳耄老,文武弁佐人等依次參見,知府大人均是溫勉勸慰有加,最後一行人被李縣令延入行轅休息不提。
那行轅設在本縣一家士紳家中,那士紳姓馬,原在山西大同府做得一任同知,因丁憂開缺在家,安塞全縣數他家院落最高大齊整,又是張知府舊識,因此李崇商請他來做這個東道,當然,一應花費自是均由公中支派,並不要他自家出半分的。
馬府中早已備下席面為府憲大人接風,雖是大災之年,但李縣令和眾士紳卻著實巴結,席中雞鴨豬牛,魚蝦蟹鱉諸般菜色無不齊備,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其中亦頗有幾道土豆烹飪的菜肴。這就要歸功于吳為了,上次他小試身手後,李縣令與孫教諭贊不絕口,念念不忘,今次知府大人前來巡查,眾人都是心知其所為何來,李縣令靈機一動,和吳為商量讓其再親自操刀一次,還依上回菜式再做一遍,務必要令張知府滿意。如此一來,既奉承了上司,又使其對土豆一物產生直觀印象,豈不兩全其美。
既是李縣令的意思,吳為當然不會拒絕,況且這對他來說是小菜一碟,尤其是這次準備充足,上次因時間倉促缺少的幾樣調料如烤土豆用的孜然和胡椒粉,炸薯條蘸的番茄醬之類都已預先從現代采購齊備。既然要顯露手段,吳為索性除了上次幾道菜式之外,又加了一道咖喱土豆雞肉和一道雞汁土豆泥。李縣令和吳為二人既存了推廣土豆的心思,各色菜式安排均是每桌一份,務使人人都可品嘗得到。還未開席,李縣令先自大做準備工作,向眾人宣傳用土豆所做菜肴如何美味雲雲,孫教諭在一旁不時捻須微笑,點頭稱是,既附和了領導觀點,又暗示了自己與領導的特殊關系。果然眾人听得,無不心癢難耐,尤其是知府大人此次前來本就要一探此物究竟,聞得馬上即可得見,更是迫不及待。
待眾人落座,諸般菜肴如流水價端上來,其中果然有幾道乃是以土豆所做,如上次在縣衙後堂所做土豆燒牛肉、孜然烤土豆、酸辣土豆絲之類自是必備,賣相極佳,香氣濃郁,令人不禁食指大動。但既然知府大人還未動箸,眾人也只有眼巴巴地望著。所幸領導俯就群眾心中所請,帶頭舀了一勺雞汁土豆泥,細細品來,鮮香美味,口感細膩,竟是生平所未見,不禁贊了一聲︰「此物味道果然甚佳!」隨之連連勸眾人也快快品嘗。
眾人早已等得不耐,又見知府大人發了話,哪還有拿捏的,竟是一擁而上,箸落如雨。一試之下,果然味道不俗,眾人交口稱贊不迭。原來這幾樣菜式在現代來說雖是普通,勝在有多種現代調味品加持,又是眾人前所未見的,初次嘗試,自是分外新奇美味,且土豆作為度荒之物的身份,又使得官員吃土豆隱隱具有了幾分政治色彩,一時席中其他菜色竟顯得俗不可耐了。
張邦彥早听得此物產量巨大,之前倒也見過李崇獻上的實物,知其可供貧民度荒,並未想過要吃它,現在一試之下,竟是大喜過望,欲罷不能。暗道此物豈止救荒之用,平常食之亦是珍饈美味,如產量真如李崇所言畝產過萬斤,豈非天賜神物?其實他猜得沒錯,土豆對于現代人家而言確實是一道家常菜肴,什麼醋溜土豆絲啊,土豆燒排骨之類,誰家還不三天兩頭吃上一回,渾沒甚麼稀奇。
他早聞听此物與安塞典史吳為關系不淺,剛才碼頭時已與他見過禮,只未及敘話,此時遍尋不到吳為,向李崇問道︰「貴縣吳典史何在?」未及李崇答話,只見吳為走上前來,對張邦彥深深一揖,道︰「卑職在此。」原來他剛在後廚忙完,換好衣服前來入席。
李崇又笑道︰「好叫大人得知,今日席上一應土豆所制菜肴均是出自為文之手。」張邦彥听了不禁一愣,因笑道:「吳典史真乃年輕有為,博學多才。」他嘗得幾道菜肴滋味奇佳,打了心思欲向李崇討要這名廚子,聞听得是吳為親自操刀,方打消之一念頭。又向吳為打听制法,得知諸般調料多由福建海商由海外販運而來,價值不菲,兼且難得。吳為見張邦彥面露遺憾,主動提出贈送其一批調味料,並將諸般菜肴制法教給張邦彥隨行的廚子,如此即便其回到延安府,也能常常得嘗此味。張邦彥問听大喜,見吳為如此知情識趣,更是心生好感,連連稱謝不提。其實這對吳為來說根本是小菜一碟,晚上抽個時間去趟超市,買些太太樂雞精、好侍百夢多咖喱、王守義十三香、湘妹子辣椒醬等等即可。無非多費些手腳,請人去掉包裝文字而已。以現代價值計,值不得幾兩銀子,卻讓知府大人結結實實承了他一個情。
眾人得知幾道菜式出自吳為之手,又見張邦彥頗為賞識吳為,更是好評如潮。其實以吳為本人而言,他倒覺得席上其他菜式更合他胃口。因為這時代烹飪水平已然不錯,烹炒煎炸都已成熟,只差在幾味重要調料如辣椒、咖喱、雞精之類沒有罷了,但食材均是綠色無污染的,起碼豬肉就比吳為那時代的所謂零號土豬肉不知要香多少倍,比起現代餐館酒樓一味追求多放油鹽味精來,吳為更喜好這時代的純天然菜肴了。
隨著宴會進行,酒過三巡,眾人漸漸不似開始拘謹,席中杯觥交錯,酒酣耳熱的種種情狀也不必多提。吳為看過馮小剛所拍反映饑荒題材大片,見席中菜肴如此之盛,暗自咋舌,心道︰「這明末官場看來也**得緊,這大災之年的,難為他們怎生措辦來這幾桌席面來,跟那電影《142》之中情狀倒有幾分相似。幸虧是現在沒有電視,要是將這場面在延安新聞上一曝光,老百姓都要起來造反了。如此看來,似乎這明朝最後倒台不光要怪天災,**的原因倒也不小。」
這邊廂吳為暗暗撇嘴,頗為鄙視,而李縣令以下眾人卻皆是一副理所當然的神情,絲毫不以為異,渾然不覺此時整個延安府還有幾十萬災民嗷嗷待哺,只要奉承得上官滿意就好,只這一點倒也是古今同理了。
總算張邦彥此次過來心中有事,還能保留一絲清明,只盡著將本桌幾名本縣主要官員和頭面人物的敬酒飲了,其他人等敬酒均只略一沾唇便罷,眾人見他如此,也不便多勸。饒是如此,一席酒仍是擾囔了一個多時辰,直到未時三刻才罷。待得席散,張邦彥便急著催李崇吳為帶他去看災民措置和薯田水利。眾人自又是諛辭如潮,感嘆知府大人躬行親歷,愛民如子不提。
求推薦求收藏求打賞各種求,武昌魚給您作揖了!
中文網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原創!lt;/agt;lt;agt;lt;/ag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