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節來源*****
歸綏城里加上吉鴻昌的敗兵總數也只有四千多人,那些原來的守軍們和還鄉團的戰士們一樣,也沒有打過仗,可以說其主力只有吉鴻昌帶來的兩個團。
吉鴻昌起初听到溥儀派還鄉團來攻打歸綏的消息時,失聲冷笑道︰「這位小皇帝大概是傻了,他以為打了一個小勝仗就了不起了嗎?隨便征了幾個蒙古牧民就敢來攻我的歸綏!我必叫他有來無回!」
吉鴻昌斷言,以溥儀的區區幾千還鄉團怕是連烏蘭查布都打不下來,他們缺少攻堅戰的經驗與武器。他只命令趙席聘率所部進駐烏蘭查布協防,甚至對趙席聘說道︰「只需城內防守足矣!」足見他是何等的輕敵。
溥儀的還鄉團還未到烏蘭查布,趙席聘就收到了準備的情報,他吃驚的問巡邏兵︰「你看清楚了沒有?」
巡邏兵回答道︰「確實看清楚了,不但行軍隊形整齊,而且還發現有大炮等重型武器,估計最少是一個炮兵營。」
「你有沒有發現飛機?你到底看清了沒有?是不是那些蒙古兵?」趙席聘還是不太相信,自己剛從那邊撤回來,他們也就幾個小口徑的迫擊炮,這才幾天的工夫,就有了炮兵營了?他懷疑自己的巡邏兵說慌,于是就用不信任,而且還帶著嘲弄的口氣奚落道。
巡邏兵很認真的回答道︰「報告,沒有發現飛機!他們穿的全是蒙古兵的軍服!」
趙席聘擺了擺手說道︰「你下去吧,繼續偵查。」
巡邏兵打了個立正敬禮︰「是!」下去繼續偵查去了。
有援軍!趙席聘費心的想了半天,他終于想明白了,對,肯定有援軍,改頭換面的張作霖的奉軍!
他急忙對著副官大叫道︰「快,快電告旅座,把偵查到的情況如實上報!」
還不等副官說話,他又下令道︰「快去通知,命令各個營級軍官火速來見我!」
如果真有炮營的話,那麼守城就等于是自殺,于是趙席聘對各個營長們布置任務,命他們迅速出城築建工事。
但時間太倉促了,一切都太晚了,陳琛率領的還鄉團已經快到了。
戰爭還沒有打,趙席聘就知道自己要輸了,奉軍一個旅對自己一個團,根本沒有可比性,而且他們有炮營,自己呢,只有步槍、機槍。已方的炮營遠在歸綏,根本無法短期內到達支援。他所要做的,也是只能做的就是為歸綏方面爭取一點時間而已,僅僅是一點時間而已,而自己現在根本不能撤退,如果後退,那就是把毫無準備的吉鴻昌放在了溥儀的刀案上。
一切都敗在了吉鴻昌的輕敵上了,他還曾大言不慚的說道︰「臨陣輕敵,乃兵之大忌!」
「呸!什麼屁旅長,他媽的。」趙席聘現在也只能發發牢騷了。
吉鴻昌在接到趙席聘的電報時,也是一陣驚慌失措,但畢竟是一旅之長,他很快就鎮定了下來,一方面回電報命令趙席聘死守烏蘭查布,盡量爭取時間。一方面又向正被直奉聯軍圍在京津一帶自顧不暇的馮玉祥發電報,建議馮玉祥速調駐寧夏靈武的新編第七師馬鴻逵部或張家口守軍急馳來援。
馮玉祥在收到消息時也緊張了一會兒,他沒想到此時的張作霖居然想把自己西北的老窩端了。
這新編第七師並不是馮玉祥的嫡系,它是一支原本屬于直系的隊伍,自己發動北京政變之後才跟上自己的,這里面難免沒有自保的意思,而此時自己的處境非常尷尬,他很難確定這新七師在現在這個時候能听自己的調遣,正是因為這個不穩定的新編第七師,自己才想要派部隊進駐寧夏的,如今卻要馬鴻逵去打溥儀的還鄉團救自己的部隊,要知道,他父親馬福祥可是前清的舊臣!
可眼下,也只能這支部隊可以用了,其它的部隊都在參戰,張作霖的部隊已佔承德,閻錫山的部隊在大同,若再使張家口分兵的話,說不準奉軍就會趁機攻打張家口,而張家口是馮玉祥退往西北的門戶要路,決不能讓奉軍拿下,這或許就是張作霖的計策呢。可綏遠方面自己也就這兩個團的兵力,如果不能打,就得撤,而撤出歸綏,也就意味著,自己失去了綏遠。
馮玉祥在無奈的情況下,只得發電報,命令馬鴻逵部火急馳援歸綏,十萬火急,不得有誤。
另外,許馬鴻逵三十萬元軍餉和一千支步槍,條件是必須到歸綏才能拿到。
馬鴻逵在接到電報的時候也楞了一下,他沒想到這次的討馮大戰居然把自己也卷里面了。
歷史上,這次戰爭並沒有他的事兒。
而他的新七師呢,最當家的是他老子馬福祥。他連忙去找父親。
馬福祥看完電報,眯起眼楮想了一會兒,笑道︰「他馮玉祥現在想著我了,想當初我讓出歸綏的時候,他倒是一點兒也沒謙虛。」
「那,咱們到底去還是不去?」馬鴻逵試探著問了一句。
「你說呢?」馬福祥反問。
「要我說,不該去,他馮玉祥現在自身難保,咱們現在幫他去打張作霖,那不是自找沒趣嗎?咱們因為這個馮玉祥得罪過直系的吳佩孚,很難保證吳佩孚得了勢後不找咱們的麻煩,要是再因為他得罪了張作霖,那咱們不就是第二個馮玉祥了嗎?」
馬福祥听後微笑著點了點頭說道︰「對,你說的都對,還有一件事你沒有看明白,你知道這次打馮玉祥的是誰的部隊嗎?」
馬鴻逵愣了一下,說道︰「不是張作霖的部隊呀?」
「大清遜帝溥儀的還鄉團!我這兒早就打听過啦,我在歸綏多年,歸綏那點事兒還是知道一些的,那是被馮玉祥逼宮跑出去的宣統帝報仇呢,而且也猜到了馮玉祥現在抽不出兵來救,咱們離得最近,所以一定會讓咱們去的。」
馬福祥說完,看了一眼馬鴻逵,又接著說道︰「你爹我是前朝的老臣,如果去救歸綏,就得打溥儀,而溥儀呢,區區幾千人跟本不敢去打歸綏,背後一定有張作霖和日本人在撐腰,正如你說的,得罪了吳佩孚,又得罪張作霖會有什麼好果子吃?嘿嘿,就是那些前朝的遺老們還不把你爹的後脊梁搗穿?他們會說咱老馬家忘舊主的,到時候咱們是三面落不著好。」
「那爹是打算不去了?」
「去!」
「去?」馬鴻逵一頭霧水,他模不著老爹的心思,怎麼他說了半天的利害,最後卻打算要去。
馬福祥不緊不慢的又說道︰「咱們得兩手打算吶,咱們可以走慢點兒,如果情勢對馮玉祥有利,那麼等咱們到了之後,小皇帝也該退兵啦,也算是咱們退敵有功了。」
馬鴻逵心領神會,接口說道︰「如果馮玉祥這下要完啦,咱們倒也不怕他以後會報復,但馮玉祥既然開口了,咱就動一動,就沖著三十萬軍餉和一千支槍,咱們也得去湊湊這熱鬧。」
「到時候你只需如此如此……事可成矣,而且還兩面落賞,歸綏是他馮玉祥回西北的必經之地,咱們不能佔,也佔不住。」
馬鴻逵听完,頓時釋疑,喜笑顏開的對馬福祥說道︰「爹,您真是再世孔明,這招高!實在是高!」
第二天,馬鴻逵復電馮玉祥,表示將立即率部一萬余人求援,部隊急行軍,將以最短的時間內趕到歸綏。
馮玉祥在收到電報的時候,終于放下心來,看來關鍵時候馬鴻逵還是靠得住的。
而遠在喀喇沁的楊革呢,這個時候也正發愁,貢桑來信兒說因為雪還沒融化,結養在運輸上有些困難,而且最主要的還是缺人手,路線太長,而中途又沒有自己的站點,只能從喀喇沁一直走到大部隊所到的地方。
楊革為了這次也請教過姜登選,姜登選表示自己願意提供汽車等運輸工具,但在被厚厚的積雪覆蓋的草原,汽車還沒有牛馬行進的速度快。
楊革最後決定再次征兵,征民夫,這次征的兵,主要用途就是後勤保障,也可以叫後勤兵,再大量征牛征馬做運載工具,總之,一切為了打下歸綏。
現在的草原實行了楊革的養牛場計劃,很多牧民們都不用再遷徙了,而且有大量難民的涌入,所以沒用多長的時間,就征到了足夠的兵和牛馬牲口,而且還不用訓練就直接往歸綏送去,姜登選主動表示願派一個哨兵營進行沿途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