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張大紙一百文,兩本描紅,兩本畫畫基礎筆法一共六十文。
安小熙付了錢,讓伙計幫忙把大紙從中間裁開卷起,又看著安海小心翼翼的接過伙計包好的紙跟書籍就拉了安海的手蹦蹦跳跳的出門了。
安海看著手里卷的厚厚的紙有些心疼銀子︰「是不是有些多?」
「不多的。」安小熙扭頭看向安海,笑道︰「給二哥學畫畫,再多都不多。」
可是畫畫能賺多少錢?
安海心頭嘀咕,假如二郎念書勤勉,他是說什麼都支持的,只是畫畫,那可是有錢人家的消遣……雖然他有些不情願讓二郎花那麼多的銀子學這個,可是到底是疼兒子的心佔了上風,嘆了口氣,道︰「還有什麼要買的嗎?」
安小熙看著安海身上打了補丁的衣裳,笑道︰「給爹爹跟娘親扯塊布做新衣裳。」
「不用了,不用了,給你跟你娘做就好了。」被閨女惦記著,安海心里樂開了花,一面說著不用,一面笑的合不攏嘴。
安小熙笑著覷了他一眼,拉著安海就去找布莊。♀她特意挑了另外一條街的小鋪子買的布料,也沒選特別扎眼的,就選了質地更加細密柔軟的純色松江布,藕荷色,石青色,碧色,灰色的各要了一些,將全家人一身的內外衣料都扯了出來。
看著給出去的兩百多文錢安海牙根兒都疼了,他舍不得念叨閨女,自己在一邊直嘀咕︰「這可都是夏布,該買厚實的布做冬衣的。」
安小熙接過包好的布放進安海拎著的竹筐里,聞言笑道︰「爹爹,錢賺來不就是花的嗎?能花就能賺,您別心疼錢,小熙給您賺錢讓您過上好日子!」
女兒的貼心沒讓安海心底里暖起來,卻惹得他哭了,那麼憨實的一漢子就這麼站在當街上抹著眼淚,這可是把安小熙嚇壞了,抓著安海的手一疊聲的問︰「爹爹,你怎麼了?你怎麼了?」
「爹爹沒用。」安海心里就是這麼想的,他心里憋了很久了,妻子女兒受了那麼大的委屈,他都不能站出來護著妻兒,只能看著岳父幫著收拾殘局,如今還要閨女來賺錢養家?他還是男人嗎!
安小熙心里一咯 ,這可不是個好征兆啊!只要這個念頭在安海心里扎了根,就是個英雄也能被這麼一小根刺給磨成狗熊!
她左右看看,大街上不是說話的地方,扯著安海就進了旁邊的小茶館,也沒理會伙計的招呼,徑直撿了最角落的地方坐了,要了最便宜的大碗茶就蹭在了安海身邊低聲細語起來︰「爹爹,誰說你沒用的?你多能干啊?會木匠活,能給家里打家具,還會剪紙,過年過節的我們家里都不用買窗花了呢。♀您還會扎燈籠,那扎的可比鋪子里的都好。您還會做紙鳶,磨刀,修爬犁……」
安小熙一件一件細數著,說起來極多,可是仔細追究起來,除了木匠剪紙等手藝活,什麼磨刀之類的那是個莊稼把式都會兩手。
安小熙毫不吝惜夸贊之詞,把安海夸的天上有地下無的,最後總結道︰「最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您孝順!並且疼我娘!這多難得啊。有些話女兒不該說,可是現在卻不得不說了。爺女乃啥樣人兒您心里清楚,就沖著您能護著我娘,護著我們兄妹這麼些年,誰能說您沒用呢?您可不能因為就這麼一點點錢就把您自己扁的一無是處啊。」
「還有嫁接那麼難的事兒,您花那麼一會兒的功夫都學會了,不說是西北第一份兒把,至少在蘆花鄉這十里八鄉的也算是頭等了吧?女兒這又買了農書,回去讓娘念給您听,好好學學,日後咱們家可就要靠您了呢。」
安小熙說完眨著清亮的大眼楮瞅著安海的表情一點一點的變得鮮活起來。
安海不敢置信的看著安小熙,問道︰「你說的是真的?」
「當然是真的!爹爹可是全天下最好!最能干!最有責任心!最慈愛!最體貼的爹爹!」再怎麼夸,安小熙還是沒把最有擔當給說出來,因為如果安海有擔當的話,這分家之事就不該由劉正鵬出面。
不得不說,小孩子的話是最容易讓人相信的,起碼在安海心里覺得這話若是別人說出來肯定不會信,可是自己女兒用那麼肯定那麼崇敬的語氣說出來,他就完完全全相信了,他下意識的挺直了背脊,又有些不好意思的道︰「我哪兒有你說的那麼好。」
「爹爹就那麼好。」安小熙拉著安海的手撒嬌,又指了指桌上的茶水討好的笑道︰「爹爹,您看是不是叫些點心來吃?」
安小熙這麼一說,安海才發現他們竟然坐在茶館里,安海火燒**一樣站了起來,下意識就想斥責安小熙亂花錢,可是想到自己剛才那般失魂落魄的樣子,安小熙能夠帶自己進來茶館好生開導已然是極為不易了。
他緩緩做了下來,看著女兒小口小口的喝著茶水,那一臉饜足的模樣,就是舍不得,也覺得值了,他對伙計招了招手,道︰「來一個芸豆卷,一個豆沙糕。」
安海雖沒進過茶館,可是也知道這兩種點心都不算很貴,也算買得起。更何況女兒這麼貼心,就是再貴他也舍得花。
安小熙開心的笑了起來,扯著安海的衣袖又撒了嬌。只是那兩碟點心她到底沒吃,只讓伙計包起來放進簍子里,兩人這才回家。
半路上,安小熙下車挖了不少的野菜將簍子塞了個半滿,那卷她特意讓竹逸齋伙計裁開一半包的嚴嚴實實的紙正好被野菜擋的嚴嚴實實。
到了家門口,安小熙先下車將並不算重的簍子拎回去,安海去小爺爺家里還騾車。
四郎听到動靜拉著二郎就出來了,看見那幾乎一背簍的野菜,四郎眼楮賊亮賊亮的攛掇著二郎趕緊把東西拿回去。
安小熙跟剛剛出來的劉氏說著話,眼尾余光瞄見小姑鄭安氏遠遠的過來,連忙一扯劉氏,四人一溜煙兒的就進了家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