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秀麗,江山多嬌。如佳感嘆,但轉念一想到馬上要到來的血雨腥風,興致又馬上淡了下來。不禁隨口念道︰「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不’是。」
劉琨听到如佳的自言自語,放聲大笑︰「你的這兩句詩可是打油詩嗎?平仄不通,是下等的下等吧!」
如佳看了劉琨一眼,和顏悅色得對他說︰「劉公子,我這念的是一首詞里的一句,你用評詩的方法評價它就錯了。詩是用來朗誦的,而詞是應唱出來的。」
經過這一路前來,如佳對劉琨有了一些新的了解,用現在流行的話說,還是個熱血的有志青年。而且如佳也用心的回憶了自己的記憶。想起了關于劉琨的一些只言片語。
這一想可讓她大吃一驚。原來文天祥有首名為《劉琨》的詩︰
壯哉劉越石,只手扶晉室。
公死百世名,天下分南北。
看樣子劉琨還真是這亂世中的一個英雄。
如佳還想起李白的一首寫劉琨的詩。原來「聞雞起舞」這個典故就是劉琨留下來的。
以前只記得是祖逖,卻不記有劉琨什麼事。如佳卻不知道,原來說到「聞雞起舞」,往往提的是劉琨。而到了南宋後期,朱程理學成了「普世真理」,由于劉琨有歷史污點,所以之後劉琨就成了那個被祖逖「踢醒」的人。
如佳隱約知道了劉琨還算個英雄人物,自然對他心生一絲好感,不再專門「嗆」著他說話。
如佳看著劉琨又說︰「如果大人愛听,有機會我會獻唱一首。」
「好,你可要尋一首最好的詞來唱,你剛才念得那句詞不好,我給你改為‘我見青山多嫵媚,想青山見我應如是’。這里的‘料’字用的太生硬,有些輕狂。」
如佳心里一驚,沒想到劉琨隨口一改,就把詞復原了。還點出了此詩的意境。
這首詞出自辛棄疾的《賀新郎•甚矣吾哀矣》,這首詞表現得就是詩人傲視古今的英雄氣概。是辛棄疾最狂放的作品。本詩後面還有一句話「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
辛棄疾率軍歸南宋後,壯志難酬,郁郁不得志,于悲憤之中寫了很多狂放的詩詞。這個「料」字在崇尚婉約的詞中本不常見,但在辛棄疾的詞中卻出現多次。
不過如佳還是批評劉琨︰「你們魏晉人物喝酒縱歌,灑月兌倜儻,這樣大捭大闔的詞自是听不得。」
劉輿一直在望著洛陽城發呆。忽然他轉向劉琨說︰「二弟,我看洛陽城有大事發生了。你來看,城上比平日里多出很多旗幟,應該是有更多的軍隊把守,我們不要遲疑,趕快進城。」
幾人來到洛陽城下,報上名來,進了這千年帝都。如佳想大晉首都洛陽城內一定是高樓大廈,店鋪林立,貿易興隆,早市、夜市晝夜相連,酒樓、茶館、瓦子等錯落有致。城內車水馬龍,熙熙攘攘。
可是如佳錯了。宋朝之前,中國城市是坊市制格局。居民區「坊」和商業區「市」彼此嚴格分離,‘里’中不允許叫賣;‘市’中不允許住人。「里」和「市」都環以高牆,設里門與市門,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坊、市門有專職衛士把守,啟閉時間有官府統一規定。市場面積狹小,固定在城市某處。所以北朝《木蘭辭》有‘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之詩句。所有交易都必須在市場中進行,市場之外嚴禁交易。小商販不可在各處沿門叫賣。‘市’定時開閉。統治者們的宮殿和衙署佔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並用城牆保護起來。全城實行宵禁。這種制度是適應統治階級為維持封建秩序的穩定而形成起來的,同時也反映了當時商品經濟發展程度較低,這時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軍事重鎮。商業貿易和市場的規模不大。
不過洛陽還是繁盛,雄偉。都城城牆綿延百里,道路四通八達,樓宇起伏相連。聳立的牆柱繪制了彩繪,屋檐上有雀獸飾物,似鳳凰要展翅高飛。正殿屋柱摩接上天,紅似火燒,放射光芒,裝飾的龍型雕刻和繪畫蜿蜒于橋梁之上,構築成整個都城,矗立于在中原大地。l3l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