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晉孤煙之山河破碎 第三章 長沙王 玄學的社會觀07

作者 ︰ 鋼指戒

王弼的社會觀是「名教出于自然」。這個觀點最被玄學家重視。後來還有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還有郭象的‘名教即自然’,但不被重視。

王弼的‘以無為本,以有為象’是一整套唯心的世界觀。可是最後只有「以無為本」,奠定了玄學的基礎。最後面的以有為象,以有為體,玄學家大多不承認。反而承認老子的「無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是‘無中生有’。

玄學玄就玄在承認唯心的「以無為本」,卻沒有否定「有」(萬物)的存在,這是一個矛盾體。

玄學之所以為玄,就拜其矛盾的世界觀所賜。玄學的世界觀是以無為本,這期間也有人否定過,如裴?的崇有論,但其影響不大。裴?的崇有論在一個極短的時期內顯得很有影響,是因為他是那一個時期的權臣。影響最大的還是何晏王弼的以無為本。

從‘以無為本’中很容易得到‘以有為像’、‘以有為體’。那麼為什麼沒有得到‘以有為像’??

古代學說的世界觀看似提綱挈領,其實他的世界觀是為它的社會觀服務的。由于當時成熟且可行的社會道德只有儒家學說,所以玄學當時想附著在儒學之上,就無法得出以‘無’為本,以‘有’為體(像)的最終結論。

所以,當時的玄學的世界觀產生明顯的缺陷與矛盾。其認為大自然以‘無’為本,是卻也不敢否認‘有’的存在性。儒學道德是一個有為的‘社會觀’,如果把‘有’僅僅的化作一個影像,就不能和儒學道德相兼。玄學之所以玄,就是因為其核心是以無為本,但卻不敢,也不能喊出以有為體。我們待會兒在回頭談玄學的世界觀。

玄學的社會觀仍然逃離不了儒學。因為,你無論讓國家無為之治,你的家族內部,莊園內部的活動一定是有為的。玄學最主要的社會觀就是名教出于自然。是因為當時的社會觀限制了玄學世界觀的發揮。

原因就是古代自由派哲學不能成為統治思想形態。因為以他的世界觀無法控制可行的社會觀。何晏、王弼的思想使統治者更加放肆。以前德教使官員以求賢為最高目標,退而求其次,求虛偽。(虛偽總比**luo的搶殺要強的多)。讓天下的壞人先變成偽人,世界將更美好。以色列你能不能虛偽點,不要再**luo的殺人了。

王弼死的時候也才二十四歲,他的理論過于偏激了,只代表了最高士族的利益,他的說法不要說寒門不同意,就是士族階級也不認同。三等的士族還想奮斗成為二等的士族。二等的士族還想成為一等名士。世間萬物無時無刻都在動,即使人坐在椅子上相對的靜止,其實你的身體也在不停的轉動,瘋狂的衰老。人必須是「有為」的,三天不吃東西就會真正的靜止。

有人說什麼階級不階級,思想學術與政治無關,可是王弼的思想是用來指導政治的,所謂「以靜制動」、「以靜治國」、「無為之治」。

王弼出身名門高族,其爺爺(繼祖父)是建安七子之首的王粲。王粲四十一歲死的時候,曹丕帶文武大臣送葬,曹丕在墓前對送葬的大臣們說︰「王粲好听驢叫,你們都叫一會兒。」于是一片驢叫之音!貴族士族大莊園主,大企業家的思想學術的核心一定是「自由」,首先他有自由自在生活的能力。第二,可以使他們更方便的掙錢,哪里有價差,他們就可以帶上資本去哪里。所以貴族士族的思想學術一定以自由為核心。

而窮苦大眾,首先是要生存,別被克扣工錢,升個小科長的時候,別被有後台的人算計。平民的思想學術以社會公正為核心。

中國儒學起于戰國世襲貴族衰弱之時,成熟于宋之後的小農社會。所以儒學形成了一種「公正」思想。甚至有時還走進極端,如不患貧,而患不均。順便說一下,儒學的世界觀大多數情況下是唯物的。這點以後在細細討論。

由于我國在魏晉南朝是貴族社會,這一時期出現了自由思想,不被後世小農學者理解。但是這個自由思想以維護貴族利益為主,也波及到勞苦大眾。這和明末以王夫之為代表的自由思想是不同的。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

王弼在後面注上︰民之遠于仁,甚于遠水火也,見有蹈水火死者,未嘗蹈仁死者也。

這表現出王弼作為高級士族的過度自信與張揚。孔子的意思是︰我見過掉進水火之中而死的;沒見過掉進仁愛之中而淹死的。王弼卻展現出極端的譏諷︰我見過踩踏水火而死的,沒見過踩踏‘仁愛’而死的!

歷史就這樣和王弼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恰恰他自己就是那個踩踏‘仁愛’而死的一位。王弼依附曹爽,常仗著年輕氣盛,能言善辯而欺辱士大夫。司馬氏政變成功後,先把他這一伙人革職,打發回家。然後再一個一個的殺,形勢再明朗不過。可是還沒輪到他,二十三周歲的王弼就先被嚇死了。任何可行的思想學說都要建立在‘道德’的基礎上。

王弼的「以無為本」,治國‘清靜無為’的觀點,而「名教出于自然」的社會觀又不否定莊園生產的‘有為’。被士族廣泛認可。因為這維護了士族的利益。政府只需收稅,民眾由士族莊園來管。

玄學第二個觀點是「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這個觀點是說︰不把世俗觀念放在心上,就能順應本性,超月兌自然。通情達理,所想不拘泥于欲•望,便能看透富貴貧賤。

一個貧苦人,家中沒了糧食,老婆在鬧,三個孩子在哭,你讓他去那里‘守靜去燥’。嵇康當然也知道,所以他在這句話前面加了一個限制詞‘夫君子者’。就是說君子才能這樣,小人不行。其實就是貴族可以,別人不行。

嵇康這個觀點是向士庶天隔,人分等級又大膽的邁進一步。(士庶天隔這一名詞正式提出,是在士族沒落之後,劉宋之後)

這個觀點就更加自由化,甚于否定儒學社會觀。在晉朝儒學最衰微時,仍被人們稱為名教、聖教。孔子仍被奉為聖人。王弼諷刺儒學,但還認為孔子是聖人。而老子不是聖人,可是‘越名教而任自然’這一派只崇尚莊子。追求自由,放達,富貴長命。任何一個有生命的思想流派,都不能否定道德。這一派否定道德,不被大多數士族接受。

提出這個觀點的嵇康,幻想了一整套長命百歲的心法,可是他在39歲時被朝廷殺了。過分自由的無政府主義是不被任何社會認可。西方的自由也是以經濟自由為核心的。西方自由的基石是1961年的《資本主義與自由》,這里講的是自由經濟,但是他們對外卻宣稱自由是普世價值。當你若想信之後,他會把你推進教堂,說牆上的老頭才是普世價值。因為西方的道德來自宗教。筆者認為真正的普世價值只能是仁愛、正義和一切圍繞人的權益。

嵇康要求社會‘清靜無為’,不要認為他自己就是清靜無為的。史書記載,兩次客人來訪時,嵇康都在灼熱的火爐邊‘煉鐵’。絕不是因為他有這個愛好,這只表示莊園主們對優良鐵器的渴求。煉鐵是那個時代最尖端,最需要的科技。

玄學最後一個‘社會觀’的觀點是郭象提出的‘名教即自然’。有人說,這個說法使儒玄溶合。其實郭象是在生搬硬套,把玄學往回拉。希望玄學融入儒學。郭象的說法在前期不被人接受。永嘉之亂中士族被無情殺戮,使士族看清一心追崇自由,而拋棄責任的危害。‘名教即自然’這一觀點開始被看重。後來這一觀點在南朝影響也不大,因為後來佛學興起,佛學道德相比于儒學的求仁求義,更符合貴族的天命論。(士庶天隔)

++++++++

筆者語︰

王戎曾經有一個「三語櫞」的故事,他問阮瞻(竹林七賢阮咸的兒子),玄學和儒學有什麼不同,這是一個看似非常深奧,但卻極其簡單的問題。為什麼這麼說,是因為當時這些名士,他們也辨不清楚是相同還是不同。所以這名‘士族’子弟,不管是說相同,還是說不相同,都有一定理由,怎麼說都對,這就證明王戎就是想封他官。可是這傻孩子卻說了一句︰可能相同。令王衍感嘆許久。其實仔細想想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應該是︰可能不同。

事後衛?嘲笑阮瞻︰「說一個字就可以當官,何必非要說三個字。」衛?的意思就是,你不管說‘是’,或者‘否’,都能當官,何必多此一舉。

阮瞻說︰「如果是真的名揚天下的大名士一個字都不說,也能當官,咱就這水平。」

‘當時’玄學最大的瓶頸,就是其世界觀無法擺月兌儒學的社會觀。所以,明知道玄、儒不同,也不能說其不同。如果說完全相同,又是自欺欺人。從阮瞻和衛?的對話來看,阮瞻的玄學認知要比衛?高一個水平。l3l4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晉孤煙之山河破碎最新章節 | 大晉孤煙之山河破碎全文閱讀 | 大晉孤煙之山河破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