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晉孤煙之山河破碎 第三章 長沙王 思想要使社會受益 1

作者 ︰ 鋼指戒

如佳接著說︰「儒學成功與否,不在乎他的世界觀,而全在乎他的社會觀是否可行。」

如佳繼續說著自己的想法︰

第一儒學使朝廷受益。

獨尊儒術,是因為儒學道德使多數人受益,使整個社會受益。

當然能不能安天下,成為現實生活中道德理論的核心,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這就是︰人民大眾在這種道德理論(或者意識形態)的指導下,于現實生活中是否得到更普遍的個人利益。

道德理論普及的基礎是由普遍的個人利益所決定的。這一觀點由如佳個人提出。

就像現代人們大多「溫文爾雅,不管你是工人也好,是商人也好,是官員也罷,他們大多是溫文爾雅的,沒見過幾個人是見人就吹胡子瞪眼的。所以「溫文爾雅」被認可,是因為這樣做使自己受到益處。

以這樣的觀點我們再回頭看儒學是怎樣擺月兌法家的糾結,一舉成為社會的主導「道德理論」。

儒學的第一個發展時期---春期戰國,儒家提出仁、義、禮。這個義一開始就不被統治階級所接收。

看到這個「禮」,更是讓統治者如芒在背,恨之入骨。在春秋戰國時期,國家的最主要矛盾是侵略于反侵略。統治階級自己的自律暫時屬于次要矛盾,你讓國王貴族們去守禮,他們就會把你轟出來。宋襄公持‘仁義’,被天下笑。

而到了漢朝,國家形成了大統一,出現了七王之亂,從漢武帝的爺爺到他爸爸,一直到漢武帝初期,王國受到最大的威脅一直來自于統治階級內部,統治階級內部的自律,成為國家和社會的最主要矛盾。統治者為了保護自己的性命和富貴,也必須接受這個他們最痛恨的「禮」字。在漢武帝之前,已經有了很多重要人物支持儒學。

第二,仁愛、正義的思想也使大地主階層成功轉型。

西漢是士族階級產生的年代,戰國土地可以私人耕種,使大地主階級開始萌芽。到西漢鼎盛時,經歷了一百多年的和平發展,大地主階級開始產生。沒有文化,又突然變富,他們的道德水平可想而知。不管是司馬遷《游俠列傳》中的西漢部分大俠,還是《漢書游俠列傳》中的大俠,他們記錄的全是新興大地主。西漢所謂的俠已經不是春秋戰國中的刺客,而是為禍鄉里的惡棍。從漢武帝「徙雲陵」開始,他們成為政府的壓制方向。

在「舉孝廉」、「選秀才」中他們也被刻意壓制,當然任何政策都不是一刀切的,這其中也出現和政府配合,像黃霸的「豪杰役使」。壓制大地主的政策一直延續到王莽時期。(這段歷史我在《士族的產生和發展及影響》中有細致論說)

而東漢不再壓制大地主,改為教化。(隨之大地主的壯大,也壓制不下去了)大地主在接受教化之後,馬上產生巨大的能量,利益立顯。大地主子弟有錢,可以裝作「好善樂施」,這在「舉孝廉」中佔據巨大優勢。窮人,你說你好,你接濟窮人了嗎?

而在「選秀才」中更是異軍突起。那時的書籍還叫「冊」,是竹作書,刀刻字,是非常貴的,近乎稀有。大地主子弟才讀的更多的書。三國中把冀州讓給袁紹的韓馥,就是拿刻字‘刀’自殺的。東漢「選秀才」幾乎被大地主子弟壟斷,大地主就那麼些人,這時才會出現世代為官,四世三公現象。大地主群依靠儒學教化,一舉改變自己的形象,成為新興的‘士族’。《後漢書》起,再沒《游俠列傳》,從東漢到魏晉南北朝起士族幾乎壟斷文化。

第三,就是與儒家一直競爭的法家,為了自己「得利」也不得不接受儒學。法家以「因人之情」(順應形勢)為基礎,讀一二本法律條文,就去當官。

而法律是因「禮」而定,比如殺人,有人要被夷三族,有人要殺,有人要被判遠徙,而有人就被判坐幾年牢,再有人甚至不被判刑(如桓溫殺仇人全家,仇人也是官員)。

這種情況使只讀「律法條文」的法家(吏)無所適從,只有回頭再從新學習。

這里最典型的是西漢武帝時丞相公孫弘,他小的時候研讀了一本「吏」書,就去當「獄吏」了,常發生錯判,被「犯罪免職」,一氣之下回家專研《公羊春秋》二十年。

《論語》好比儒學的論點,《春秋》是論據,論證的事實資料。公孫弘學了這麼多例子,當然受益匪淺,成為丞相。

夏侯勝擅長講《尚書》及《洪範五行傳》,不滿小皇帝的荒嬉,勸其注意臣下有謀亂之心。霍光等人正欲廢黜小皇帝,當時嚇了一跳,這麼機密的事情,怎麼走漏了風聲?連忙召夏侯勝來問話,

夏侯勝答曰︰「在《洪範傳》曰‘皇之不極,厥罰常陰,時則下人有伐上者’,惡

察察言,故雲臣下有謀。」

听了他的解釋後,霍光「以此益重經術士」。漢朝皇帝都非常重視經術,重用經術之士。因為他們是專業人士。

從儒學道德各層次所接收的故事中,我們發現,道德倫理的建立,要使大眾明顯獲得利益。

===========

筆者語︰而西方貴族社會穩定下來,是接受了神教道德的寬容、懺悔之後的事了。(神教支持士族的天命論、人分等級等)

兩晉士族沒等到這一天。因為神教和政府都需要賦稅養活,必須分個高下。我們這里是政府贏了。北朝政府太強大,如果是南朝贏了,我們也可能進入漫長黑暗的貴族社會。

+++++++++

因為不管是以人為本,還是國家任務為「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其實旨就是保障人的正當權益。

所以我的觀點是︰現在的儒學應以社會責任心為根,以仁愛、正義為干,以人的權益為輪廓。結出碩大燦爛的果實(修身、齊家、立業---一句話實現‘個體價值’)。

我說儒學首先要做的不是宣揚,而是批判和發展。

首先,儒學要有危機感,其枝葉(三綱五常等等)一直是伴生于農耕社會。在農耕社會即將完成其歷史生命的時刻,儒學遇到其從未有過的生存危機,再不發出新枝,也有伴它西去的可能。儒家的困境,既不符合當代,不貼切時代,自身沒有發展。

今天,當人們感嘆世間風氣不好時,並非人心不古,道德不再。而是社會安定,繁榮,其他更嚴重的社會矛盾遠離我們而去,如饑餓,戰爭等等。道德問題被突出出來。

我們也不必對當代社會悲觀。反倒應樂觀,道德的建立往往在社會的‘鼎盛期’。漢朝鼎盛‘尊儒’。朱熹,明王陽明。

我再說一遍,儒學應以社會責任為根本,以正義、仁愛為主干,以人的權益為輪廓。結出碩大燦爛的果實(修身、齊家、立業---一句話實現‘個體價值’)。

就是,仁愛、正義、人的權益-----在社會中實現個體價值(修身、齊家、立業)。

情之所至,言無不盡。

嘆一聲,多情者多艱,寡情者少難,情之不斂,運無幸耳。l3l4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晉孤煙之山河破碎最新章節 | 大晉孤煙之山河破碎全文閱讀 | 大晉孤煙之山河破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