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晉孤煙之山河破碎 第四章 成都、河間聯盟 01

作者 ︰ 鋼指戒

洛陽城中的一些大臣趕緊去鄴城向成都王謝罪。不多日,成都王穎意氣風發的來到洛陽。

皇帝下詔,以成都王為丞相。大晉其實並不專設「丞相」一職。專權的趙王倫,成都王穎其實是自封丞相,以前我們說的丞相張華、王戎、東海王越等,他們的正式官名為「中書監」,也就是孫秀所獲的最高官名。

這回由成都王的長史盧志來做中書監,東海王越只得了個尚書令。後朝又認為中書監權力太大,不再設。尚書令又成了(有實無名)的宰相。

成都王把持朝政,第一件就是廢掉羊皇後。成都王起兵的借口就是羊後家族擅權,蠱惑天子繼嗣,才有了那位小太子。再次重申李含的那份詔書是真得,是羊後等人硬說成假的。

再以李含的詔書為據,廢掉皇太子司馬覃。不過還好,還做他的清河王。文武百官早知會如此,也都敢怒而不敢言。

沒過幾日,河間王的奏章到了洛陽,表請封成都王穎為皇太弟。河間王和東海王是皇族遠支,皇位再怎麼輪,也輪不到他們倆兒。所以他倆兒對皇位,沒有前四位王爺那種當仁不讓的渴望。(趙王倫、齊王?住3ジ懲?v、成都王穎)

于是「皇帝」加成都王司馬穎為皇太弟,督中外軍事,丞相如故。

成都王坐上皇太弟之位,自認為把一切都安排妥了,竟帶著人馬回鄴城了。而自己設的那個中書監盧志,就根本沒來洛陽。中書監是實權丞相,哪有中書監不在國都之理。

成都王是八王之亂中獲得執政地位的最年輕的一個王爺,在三次出兵京城都獲勝的情況下,僅有二十五歲的成都王開始目空一切。

志得意滿的成都王率領著幾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的出了洛陽城,向鄴城進發。

朝中文武百官在尚書東海王的率領下,送行三十余里,看著成都王大軍的背影,黃門郎潘滔側身對東海王說︰「成都王年輕氣盛,他這一走是把萬里江山拱手讓人。」

東海王一驚,抬頭看向潘滔,潘滔又說︰「其上策應留在京師執政,中策應把天子、三公也帶走。」

東海王思索片刻,說道︰「當年曹操也是把漢獻帝留在京師,自己在鄴城另起一攤;司馬昭也是把皇帝留在京師,自己另起一攤。這樣大臣們看不到皇帝,只能全听他的,之後也就習慣或自然了,這是架空天子的好計謀嘛。」

潘滔回答道︰「曹操、司馬昭都是在征討多年,掌控天下以後才能這樣做的,掌控不了天下,也就很難遙控京師。」

東海王點點頭。

潘滔又說︰「幸好他留下來看守京師的是石超,要是張方那樣的凶角色,也很麻煩。」

東海王越沒有回語,而是對身後發令道︰「皇太弟已遠去,我們回城吧。」

之後的幾個月里,一切政令均出自鄴城,連宰相(中書監)都在鄴城辦公,京師洛陽真成了「甩手掌櫃」。小的政令,宰相盧志在鄴城就直接發出去了,需要皇帝蓋章的,快馬送入洛陽,石超直接拿進宮,傻皇帝隨手就蓋章了。

三公重臣們沒有行政權(行政權在中書監手里),他們只有建議權,可鄴城在千里之外,你怎麼和成都王溝通?三公、重臣這才發現,他們是被拋棄的一群人。這個時候,即使有心和成都王合作的朝中大臣、名士也對成都王心涼了。

很明顯,將來成都王做了天子,只會用鄴城的官員。在那個士族社會里,被統治者拋棄,不止是官員一人的損失,而是整個家族被邊緣化,這就太可怕了。

留在京師洛陽的全是士族「大家」,將他們拋棄就等于站在了士族的對立面。史書曰︰「皇太弟,大失眾望。」說白了,就是大失士族眾望。

在魏晉南北朝,士族是統治階級,一個大士族家中同時在朝野做官的就有數十人,執政者可以誅殺或拋棄任何一個家族,但不能接二連三的誅殺。當士族認為,執政者是在殺整個士族階級,那麼最終完蛋的是執政者自身。後來的東晉、南朝之劉宋、南齊就是因此亡國。即使開國君主也不行,因為他們也是在士族的合作下完成建國的。(如果奧巴馬下令把全國的頭十大富翁全逮起來,第二天在牢房里抽煙得一定是奧巴馬自己)

成都王不僅自己回鄴城,還將主管全國政務的中書監也帶回鄴城,這樣所有政令均可在鄴城發出。即使需要皇帝印章的,也只需要快馬拿回皇宮,由皇上蓋上印章,立即發向全國。這樣一來,朝中大士族以裴、王、荀為首,比如像王戎、王衍、荀藩、荀組、裴憲等,他們不要說參政議政,連這些公文是什麼時候發的,發的什麼公文都不知道。洛陽還有天下名士樂廣、傅?、郭象,大小士族重臣幾十家,成都王這樣做,就等于拋棄了大士族。他就站在了大士族的對立面,而天下太守、刺史,均出自這些大族之家。成都王將政務移向鄴城,等于得罪了天下名士!

這就是為什麼半年前,還被天下士族捧為只有古代才有的古之明君的成都王,短短半年之中,就變成了一塊人人喊打的臭豆腐。

現在網上和書籍中還有很多寫晉朝的書,人們懷著新奇的心情去欣賞,但往往看到成都王這里就再也看不下去了。因為走到這里,按我們以前的歷史理論,已不能解釋成都王的失敗原因。雖然史書上說,他在京城中殺了一些人,但他殺了誰呢?史書上一個名字也給不出來。這說明他並沒有殺一個士族名家,而趙王倫、齊王?迦瓷繃艘黃??裾嘔?1獷q、解氏兄弟、孟觀等等。

成都王穎就是這個時代的犧牲品,士族雖然表面上好似閑雲野鶴,比如丞相王戎,那是因為在士族統治下,他們的工作都可以由僚佐來完成,他們什麼事都不想干,所謂無為之治。但是你若罷免了他們的參政、議政權,那就徹底把他們得罪了。

成都王將中書監這一好比宰相的官職也帶到了鄴城,封給了他的主要謀士盧志,這一動作迫使士族被迫參與到八王之亂中。在此之前,基本是皇族在鬧,而士族回避。

士族統治社會下,成都王穎在鄴城建立行台(臨時中央政府),等于徹底了站到了大士族的對立面,這使天下士族群起而反對之的主要原因。這是成都王失敗的首要原因,這是由當時那個時代所決定的。而那個時代在今天,甚至在一千多年的封建史上都是很難明確讀懂的。因為這個時代在中國只出現了這麼短短的幾百年,比如說我們現在很多有文化的人都也不太了解兩晉故事,但是魏晉名士,卻是小有一點文學知識往往都知道。王衍天下名士,眾望所歸,其威望之高就不是後代文壇領袖可比的。比如後代文壇領袖歐陽修、蘇軾,那個不比他有文化,有文章。

我們沒有讀過王衍一篇文章,他也沒有留下一首詩歌。可是王衍是九品中正制中的大中正,一句話讓你升天,一句話讓你入地。你即使家財萬貫,良田千頃,被他評個七品劣士,你也只有老老實實的回家種地。這是他們威望高的主要原因。這樣看,王衍的威望比蘇軾在宋朝的威望高出上百倍,就可以理解了。

從成都王司馬穎執政開始到整個南朝結束,我們已不能用傳統的眼光看待這一段歷史。

再次引用田余慶先生的說法︰「雖然史料很豐,魏晉南北朝的歷史總是處于被忽視,受冷落的地位,古代學者不具備理解魏晉南北朝歷史的眼光……,只有出現一些學者,他既有微觀功力,又有宏觀眼光;既熟悉中國傳統史學,又有精深的理論修養,還能把全世界的相關研究成果盡收眼底。這樣,魏晉南北朝史就會成為高水平的學科。」l3l4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晉孤煙之山河破碎最新章節 | 大晉孤煙之山河破碎全文閱讀 | 大晉孤煙之山河破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