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秦朗,白水心,朵兒母女,一共四人,正走在小鎮秦家村依傍的角山嶂山腳下。
四人前往角山障,是因為穆寒的話,去找王鵬這個大魔頭的老巢的,听說這家伙就躲在那里。
「這山好高啊,真不明白這鎮上的村民怎麼那麼無聊,竟然搞什麼還福大典,又不是重陽,爬那高的山干嘛啊?」朵兒秦朗等一行四人,隨著參加角山嶂還福大典的人流,往幾千米的山頂爬去,累得朵兒直抱怨。
最近周圍村鎮遭遇了僵尸浩劫,可是因為太乙神雷塔的突然發威,使得很多人保住了一命,很多人迷信是因為得到了角山嶂的神仙保佑。
在角山障的神仙,其實是一座道觀,叫清水觀。
這還福大典是小鎮附近十里八鄉有名的拜神求雨的祭典,分為祈福大典和還福大典,分別在春天和秋天進行。
春天是祈福大典,祈求上蒼賜福降雨,而秋天的還福大典則是為了答謝神明的照顧,在秋收之後進行的還願還福儀式。
現在大家則是為了感謝神明保佑,而舉行的一次還福大典。
興行祈福大典和還福大典的地方,是在青翠的角山嶂的半山腰上的清水觀。
這清水觀建在半山腰的一塊大石壁下,大石壁下開闢了一塊可以容納幾千人跪拜參加大典的廣場,在清水觀的道士主持下,十里八鄉的人們便是在這里對自己信奉的神明進行祈福和還願的。
這角山嶂听說本來有兩個道觀,一個就是現在的清水觀,另一個叫汶水觀。
清水觀和汶水觀听說是一起修建的,只是不知為何,山下附近的鄉民都說沒有見過汶水觀,而漸漸地汶水觀便成為了傳說中的道觀了,只留下一句歌訣,才偶爾讓鄉民知道這角山嶂曾經是有一個叫汶水觀的道觀。
「清水庵,汶水庵,並蒂蓮花卻相垵。朝引清水洗明台,夜汲汶水卻賞蓮。月長日消時,奈何雪融花開風又起。福祿四處茫茫皆不見,不知轉入此山來。」朵兒在路上念著的口訣,便是這附近鄉村流傳的關于清水觀和汶水觀的歌訣。
听到朵兒念的歌訣,秦朗不由得抱怨道︰「這歌訣也太深奧了,這明擺著欺負我小學沒畢業嗎?」
秦朗此行前來角山嶂其實是找尋汶水觀而來的,因為听穆寒說,王鵬的老窩便是在汶水觀。
這清水觀的前身叫雪風庵,後來不知為何又改為清水庵,再後來和尚也不見了,再後來就變成現在的清水觀了。
人們總以為庵一定就是尼姑住的,其實不然。在文革期間被毀壞的庵很多就是和尚住的。
听說半于汶水庵的歌訣暗示著角山嶂有一處寶藏,只要能破解這首歌訣,那真是要財有財,要官有??官有官了。
「哈哈哈,文盲了吧你,讓姑女乃女乃替你解解惑吧。這垵,揜土覆物也,坑合之窊。這第一句‘清水庵,汶水庵,並蒂蓮花卻相垵’應該是說這清水庵與汶水庵都是在同一座山上,這是無庸置疑的了。」朵兒一副很有學問的樣子在秦朗面前賣弄著。
「只是這垵字就讓人費思量了,本來在同一山上的兩座庵,怎麼就被埋了,這該不會是在說汶水庵因年久失修倒塌後被泥石給掩蓋了?佛謁有雲明鏡亦非台,這第二句‘朝引清水洗明台,夜汲汶水卻賞蓮。’應該說的是清水庵吧。」
「只是為什麼要引水來洗呢?而又為何汲來汶水賞蓮呢?真是一句難過一句啊,虧我這麼聰明都想不透,難怪這里的山野村夫更是一問三不知了。不過,听說猜明白了有寶藏啊,寶藏?哈哈,要是真有寶藏我就發了。」朵兒說。
清水觀前人山人海,虔誠的鄉民情著無比真摯的心,感謝神明這一年來對自己和家人,以及莊稼的照顧,雖然不能說風調雨順,但感恩和知足的淳樸鄉民還是很滿足于能吃上飽飯的生活。
雖不能大富大貴,但平安健康才是福,這才是真正的幸福。知足常樂也正是形容這些鄉民的淳樸的吧。
更重要的是,在這一年里,大家認為在僵尸出現的時候,神明保住了絕大部分人的生命。
秦朗不得不承認,信仰的力量確實很大,就像他在神格世界的鳳武王朝,就是因為得到了神座,開始可以顯靈,從而得到了萬千百姓的信仰,收集的信仰之力非常的強大,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力量。
秦朗四人混在人群中參加了集體統一的還福大典,後來鄉民們便各自自由地燒香跪拜,求簽問卦,並盡自己的能力多少地捐上一份香油錢,以求得心靈的安寧。
秦朗掏出一疊老人頭交給朵兒,讓她去捐香油錢,朵兒的大手筆立時引起小道童的注意,退回內堂一陣後,一位肥胖的道人出來打量了一下秦朗一行四人。
然後肥胖道人施了一個稽首道︰「無量壽佛,四位施主慷慨仁厚,深合我道門修道養德,內功外行之要意,一定是福澤深厚大富大貴之人,神明會保佑你們的,請隨貧道南軒亭用茶。」。
白水心是小南極一脈的傳人,多少與道家有些淵源,見肥道人施禮,也還了一個道禮道︰「謝道友。」
肥道人听聞白水心稱自己為道友,頓時跟白水心熱絡起來,寒喧幾句後更是拿出上好的雨前茶來招待四人。
眾人喝著清香甘洌的高山茶,坐在石壁上一突起的亭子里,臨風而座,滿眼皆綠。因滿山而引起的勞累頓時一掃而空。
山下一條清澈的溪流從山上出來後,一路高歌,清脆悅耳。
白水心站在亭子里,看著那道所謂清水的溪流問道︰「道友,听聞此山原有二水,一清一汶。山有兩觀,一曰清水觀,二曰汶水觀,卻為何只見清水,未見汶水,更未見什麼汶水觀。道兄在此修行多年,可知為何?」
肥道人眼中閃過一絲警惕,隨即哈哈大笑道︰「白道友游歷天下名山大川,果然是見多識廣。不錯,這山確實是有兩水兩觀。只是這是多年前的事了,小道修道日淺,並未能親歷兩觀相扶的道門盛況,也未能踫上兩觀消長的道門慘禍。道友此番來山上難道是為那道歌訣而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