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殺劍神 十八章 黑白無常 上

作者 ︰ 冷眸觀殘月

武夷雙劍遵照承諾,次日便陪同歐陽劍夫婦護送父親靈柩趕回金陵安葬。

而李書豪期盼已久的瓦剌大軍入侵中原也在當日拉開帷幕。

正統十四年七月八日,瓦剌大軍誓師南征,數十萬鐵騎兵分四路侵入大明疆土,邊庭告急文書一日數致,雪花般雲集兵部。

兵部尚書鄺埜直入內宮,表奏天子。

英宗皇帝聞訊急詔親信謀臣商議軍機。

天子親信謀臣內侍大總管宦官王振陰陽怪氣道︰「漠北小邦不自量力,竟敢觸犯天威,陛下當效太祖高皇帝和成祖永樂皇帝御駕親征,憑我虎賁之師如驅羊群,掃平北番不費吹灰之力,可彰顯陛下龍威,從此四方蠻夷莫敢生事。一勞永逸也。」

英宗本就好大喜功,聞言大喜道︰「愛卿真知朕心,朕當長城圍獵剿滅北番。」

「陛下英明神武,大明天威浩蕩,只怕也先听聞天子御駕親征,嚇得抱頭鼠竄,陛下獵不到巨獸敗了興頭。」

「如之奈何?」

「以老奴計,陛下當速速出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圍殲也先,北番亂臣必將束手就擒。」

「卿言正合朕意。」

當即頒詔,以皇弟朱祈鈺監國理政,天子御駕親征,蕩平北漠。

擬議英國公張輔將左軍、成國公朱勇將右軍、騎都尉郭敬為先鋒、兵部尚書鄺埜總領中軍、戶部尚書王佐提調糧草、大將樊忠任御營指揮使、龍圖閣大學士曹鼐為參議、御史院學士張益為軍機參贊、內侍總管王振為監軍。

調集京師精銳五十萬征伐瓦剌。

次日早朝,王振當著文武大臣宣讀聖旨,滿朝文武听聞英宗御駕親征,一片嘩然。

兵部尚書鄺埜奏道︰「天子乃一國之本,倘若有失舉國震動,非萬不得已不可離京。」

兵部侍郎于謙一針見血,直言諫曰︰「征討四方為將之任,陛下久居深宮不習戰陣,豈可用兵,為今之計速選良將,出兵御敵。」

不料,一言觸犯天威惹得龍顏大怒︰「朕乃天朝皇帝,尚不如一將乎。」立時將于謙轟出朝堂。

戶部尚書王佐跪奏︰「天子御駕親征,自會激勵三軍,但要探明敵情,全盤謀劃破敵之策,待軍械糧餉足備方可祭告天地,擇吉日良辰出師,萬萬不可倉促。」

英宗好不耐煩道︰「朕御駕親征,不過圍獵一場略作消遣,若遷延日久,也先逃回漠北,朕豈不是白走一趟。」

兵部尚書鄺埜據理以諫︰「陛下,孫子兵法雲,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勝則威震天下,敗則社稷不穩,豈可等閑視之。」

群臣拜伏不起,苦諫英宗收回成命,慎加考慮。

英宗猶豫不決,有所動搖,王振為了炫耀自己,當庭喝斥群臣道︰「君無戲言,朝令夕改何以服眾。天子御駕親征正是彰顯英明神武,汝等臣工各尊王命,令行禁止方是為臣之道。如此畏首畏尾,與守戶之犬何異?」

英宗見群臣默然無語,當即立斷,于七月十日誓師起兵征伐瓦剌。

隨行將官見英宗只听宦官之言,不納大臣之諫,多有怨言,兵勢雖眾卻士氣低迷。

五十萬大軍浩浩蕩蕩逐次進發,行至宣化府突遇大雨,軍馬只好擇高處屯駐,以待天晴。由于錢糧軍需補給延遲,各營官兵怨言滿月復。

而前軍郭敬遭遇瓦剌沖擊,潰不成軍。連夜告急,請求支援。

鄺埜懷抱邊庭告急文書,欲面奏天子,要求派遣精銳士卒馳援前軍,然後速速就地選擇堅城險關,據以堅守。

無奈王振把持中軍,不令鄺埜接近天子,並且隱瞞前軍敗績,催促兵馬加緊行軍,由于天氣炎熱,官兵多有病者,但王振無視士卒生死,一味強令進發。

八月初一大軍行至大同,持續半月行軍,人困馬乏,王振身為監軍,嚴令各部稍作休整繼續開拔。

當夜前軍主將郭敬負罪入見,暗中告知王振瓦剌鐵騎勇猛無敵,自己在陽和一戰全軍覆沒,如今陽和尸橫遍野。

隨行監軍乃王振心月復太監,證實郭敬所言不虛,王振驚懼,急忙入告英宗。

時英宗尚未歇息,懶洋洋地詢問王振︰「愛卿連夜見朕有何要事?」

「陛下,老奴听聞,前方道路被大雨沖斷,無法進軍,士卒連日征進疲憊不堪,不如暫且班師,等秋高氣爽在圍獵也先不遲。」

英宗素無主見,又久居深宮,養尊處優慣了,對軍旅生活早已煩膩,聞言道︰「就以愛卿之見,明日班師回京。」

听聞天子下詔班師,兵部尚書鄺埜以手加額,暗暗祈禱︰「幸得天子迷途知返。」

當下忙上奏英宗︰「陛下即令班師,大軍可走紫荊關,沿途有邊塞守軍接應,縱遇敵情亦能憑關據險,進退自如。」

不料,王振卻道︰「陛下,老奴入宮侍駕三十年,不曾回過故土,今隨天子狩獵到此,老奴懇求陛下恩準,繞道蔚州讓老奴看看家鄉父老。」

鄺埜聞言大怒,趕忙進言︰「陛下,行軍利在便于軍情,豈可便于人事,臣叩請陛下為數十萬大軍計,速速取道紫荊關班師回朝。」

王振力求繞道蔚州,二人爭執不定,英宗擺擺手極不耐煩道︰「好了好了,不就是班師回朝嗎,走哪條路不是走,就以王監軍之意,繞道蔚州吧。」

鄺埜欲待強諫,英宗已示意眾人退下。

各路兵馬繞道蔚州,由于道路狹窄,人馬普天蓋野,踏踩青禾莊稼而行,走四十里便安營扎寨。

王振望著四野禾苗盡毀,思付蔚州也無寬闊官道可走,大軍一到必然踐踏無數莊稼,豈不毀壞了自家田莊。

他深為懊悔,不該攛掇英宗繞道蔚州,思來想去決定奏報英宗道︰「陛下,老奴本想借機回鄉探親,今見軍馬踐踏莊稼無數,老奴為萬千百姓著想,決定返回大同,走原路回京為善。」

「愛卿體恤民情,朕心甚慰,就以愛卿之見,原路返回。」

于是,數十萬大軍往返勞累,又改走宣化府按原路返回。

如此遷延反復,遲疑不決,走走歇歇,至八月十三午後,走到距離懷來縣城二十里的土木堡。

然而此時,也先各路大軍一齊壓到,零散哨騎不時出沒,鄺埜意識到軍情緊急,苦苦請求英宗移駕懷來縣城再行歇息。

王振力辭不受,振振有詞道︰「後軍輜重糧餉一千余車尚未到達,若不等齊必將落入敵寇之手,各軍暫且安營扎寨,待輜重車輛到達後再啟程不遲。」

鄺埜憂心如焚道︰「瓦剌騎兵不日將至,此處地處荒漠,水草皆無,豈是屯兵之所。」

王振厲聲呵斥︰「腐儒不經兵事,再敢妄言軍法從事。」

鄺埜據理以爭︰「賤體為社稷生靈,早將生死置之度外,奈何以死懼之。」

王振盛怒之下,命人把鄺埜趕出行宮,無令不許擅入。

數十萬大軍就地駐扎,誰也沒有想到,這土木堡正是鬼王谷設立的秘密分舵,在朝廷大軍到來之際,鬼王夫婦、黑白無常獨孤兄弟、毒手百復陸天豪和十二行陀並兩百鬼谷弟子,先行退入懷來縣城。

而青龍堂主岳子俊、白虎堂主李中山帶領余下鬼王谷弟子及招募的千名中原武士,扮作百姓留在土木堡見機行事。

鬼王獨孤魂探听到朝廷大軍駐扎土木堡,趕緊飛鴿傳訊岳子俊、李中山,令其暗中在水井內投毒。

岳子俊、李中山依計行事,遣使眾人暗暗毀掉水源,大軍汲水飲食,中毒者難以計數。

王振下令搜查投毒之人,將鬼王谷隱伏眾人連同土木堡百姓屠殺殆盡,人馬缺水,連夜鑿井,掘地三丈尚不見水,數十萬人馬饑渴難耐,軍心離散,王振一時束手無策。

捱至天明,正要傳令拔營啟程,這時只見四野沙塵飛揚,瓦剌騎兵具至,四面圍定,諸軍膽寒,不敢輕動,復扎營寨據守。

圍困一日,八月十五這天,也先假意遣使議和,答應撤軍休戰。

英宗大喜,派大學士曹鼐起草詔書,通事議和,瓦剌軍稍退。王振急不可待催促各軍拔營。

數十萬兵馬口干舌燥,掙扎在死亡線上,听聞瓦剌已撤兵解圍,人人爭先恐後奪路奔走。全然失去天朝精銳的陣勢。

行不到五里,也先大軍突至,四面沖擊。明軍爭相逃命潰不成軍。

呼嘯而至的瓦剌騎兵揮舞馬刀,如入羊群,盡情屠戮。

左右兩軍死傷無數,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等數百將官死戰殉國。敗軍涌入中軍,自相踐踏勢不能收。

也先指揮眾將把中軍分割包圍,兵部尚書鄺埜力戰致死。戶部尚書王佐敗亡之際,命令諸軍焚毀輜重,一代良臣投身火海以死報國。

御營指揮使樊忠保護英宗突圍未果,被困在核心,王振指責他統兵不力,樊忠盛怒之下,揮起手中銅錘擊殺王振,這個禍國殃民的宦官得到了應有下場。

龍圖閣大學士曹鼐、御史院大學士張益為了不拖累樊忠,吻劍自盡。

隨著瓦剌鐵騎沖至,樊忠戰死,英宗皇帝陷落敵手。

土木堡從此鐫刻著大明恥辱載人史冊,五十萬精銳損亡殆盡,瓦剌軍大獲全勝。

也先遍賞諸將,賜官封爵忙的不可開交。

土木堡之戰中也先嘗到了奇兵帶來的神奇效果,不禁對忽圖巴厚加賞賜,更為寵信,同時對獨孤魂也刮目相看,親自宴請鬼王夫婦。

獨孤魂道︰「鬼王谷數十年經營,經此一役損亡殆盡,為策應淮王舉事,屬下已經竭盡全力。」

也先寬慰獨孤魂道︰「獨孤王兄屢立奇功,此役更是功不可沒,若非王兄麾下斷掉水源,想徹底殲滅五十萬明朝精銳,不知要鏖戰多少時日。」

「淮王能體諒屬下苦心,獨孤魂肝腦涂地亦無所怨。」

「如今俘虜了大明皇帝,殲滅其國中精銳,中原指日可定,值此緊要關頭,還請王兄再接再厲,盡快促使李書豪舉義,形成南北呼應之勢,乘勝奪取中原。」

「屬下一定傾盡全力協助淮王,前時已與武夷山莊莊主李書豪約定,先剿滅中原武林抗拒合作的門派,最大限度收攏可用力量,待機而動。」

「好,王兄只管放開手腳大干一場,本王待大軍稍作休整便會直指明朝京師,攻取中原之後,江山當與王兄共享。」

「多謝淮王恩賜,淮王兵鋒所向無堅不摧,拿下中原易如反掌,屬下預祝淮王馬到成功。」

「哈哈哈,哈哈哈,借王兄吉言,踏平中原。」

雙方得意忘形,透露著狡詐貪婪。

獨孤魂按照與武夷山莊的約定,開始計劃如何降服華山、崆峒兩派。

待續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七殺劍神最新章節 | 七殺劍神全文閱讀 | 七殺劍神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