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氣水滸 第九十三章 梁山救災

作者 ︰ 藏劍翁

呼延灼剛剛寫好家書,阮氏三雄、鄒淵、鄒潤便解黨世英上來。

出征前,高俅自然不好只讓呼延灼一人寫軍令狀,黨世英、黨世雄兄弟也都是立了軍令狀的。

在眾人勸說下,黨世英便也降了,之後又自告奮勇去勸降留守大營的黨世雄。

史進也不疑他,當即讓人送黨世英出泊。

黨世英出了水泊,便快馬往大營而來。

黨世雄正在營中等候消息,看哥哥回來,不由疑道︰「哥哥怎麼這般快便回來了?」

黨世英道︰「我們被梁山水軍堵在蘆葦蕩中,幾艘船都被他們從水底鑿沉,不得已我們只好降了。我和呼延將軍都已經在梁山入伙,此番兵敗,兄弟也回不去了,何不與我一同去梁山入伙?」

黨世雄听了,點頭道︰「左右回不去,便與哥哥做一處吧。」

黨世英笑道︰「好,那我們兄弟今後也做個梁山好漢,也省去受高俅那廝的氣。梁山不要朝廷兵馬,但是營中戰馬和兵甲卻是以用,左右降了,我們也交個投名狀。我去請梁山兵馬來,到時你令營中兵馬棄了兵甲回去就是。」

「好。」

二人商議定,黨世英便又快馬返回水泊說了情況。

史進听得營中有兩千多匹戰馬,也是大喜,當即親自帶林沖、魯達、石勇、周通、李忠、劉唐六部下山而來。

等梁山兵馬到的營外,黨世雄便下令營中官兵棄械投降。

東京禁軍看梁山兵馬已經逼到營外,又知道梁山會放了他們,當即降了,反正罪責會由下令棄械的黨世雄背。

這一戰,梁山謂大獲全勝,水軍折損了數十人,便大敗一萬大軍,繳獲兩千多匹戰馬和無數兵甲。

山寨也添了呼延灼、黨世英、黨世雄三位有萬夫不當之勇。

當晚。山寨便又大慶了一番。

眾人吃的盡歡而散,史進正要回院子時,便听得側首一人道︰「今年又不知要餓死多少人了!」

史進扭頭看是公孫勝正抬頭看著天空,便走到跟前道︰「道長言下之意莫非今年有大的災害?」

公孫勝點頭道︰「去年冬天便只下了一場雪。今年春雨又少,我讓張青兄弟查探了一下,北方州府基本都是這樣。今年恐怕要鬧大旱災。童貫現在在西邊用兵,各地義倉又多被貪官盜賣,朝廷恐怕不會有多少糧食救濟,不知有多少百姓要餓死了。」

史進听得公孫勝這般說,便道︰「既然這樣,那我們便多收買一些糧食,等災情嚴重時,拿出來救濟百姓。我們去和吳先生商議商議。看山寨能拿多少錢出來收買糧食。」

公孫勝看史進沒有絲毫考慮便決定收買糧食救災,也不由拱手道︰「哥哥如此仁義,實乃蒼生之福。」

史進笑道︰「你我兄弟便不說這些虛的了,我們且往吳先生那里去吧。」

公孫勝點頭道︰「好,去年冬天少雪。開春後,我便讓人又收買了幾萬石糧食。一些大的糧商也都看出今年收成不妙,這些時日糧價已經漲了三成。若是早些收買糧食,現在賣了也能大賺一筆。」

史進有點意外的道︰「不想道長還有這般經商頭腦,不過這等災難財卻是不義之財,若不是那些奸商作祟,天災也未必就那麼怕。」

公孫勝點頭道︰「大半天災倒是*。奸商、官員,他們只管自己腰包、官位,哪管災民死活。若是他們能像哥哥這般仁愛,以大宋的富庶,便是再大的災害也餓不死多少人。」

吳用、公孫勝一起上山,院子也挨著。

二人說話間。已經走到吳用院子外。

吳用剛剛進屋,听得公孫勝叫門,便出來開門。

看到二人,笑道︰「哥哥和道長一起來,必是打我府庫的主意吧?」

公孫勝每次收買糧草都要和吳用打交道。對吳用的手緊也有些頭疼,笑道︰「這一次有哥哥做主,定要把你的錢庫搬空。」

吳用一听,連忙陪笑道︰「兩位手下留情,讓我守著幾個空空如也的府庫那就生不如死了。」

三人進了屋,公孫勝又把自己的推測說了一遍。

吳用頭疼道︰「兩個月前,你就和我說過這事了,哥哥給你的十萬貫額度,你都使用完了。加上祝家莊的繳獲,現在山寨少說也有二十萬石糧食吧?」

公孫勝笑道︰「山寨糧倉確實有二十萬石糧食,不過哥哥要準備賑濟災民,二十萬石是不夠的。」

吳用听了,試探著向史進問道︰「哥哥準備拿多少錢出來賑災?」

史進笑道︰「現在府庫還有多少錢?」

吳用道︰「不到七十五萬貫了,之前他已經支了十萬貫收買糧食,幾次征戰後又都有賞賜撫恤,過年也有賞賜,山寨的開銷也不小。這一次水軍的賞賜還沒算呢。」

史進想了想,道︰「這樣吧,先拿六十萬貫出來收買糧食吧。」

吳用一听不由肉痛道︰「今番打敗呼延灼,說不得朝廷還會派大軍來,我們是不是多留一些錢財備用。而且哥哥不是還準備改變山寨分金銀的方法嗎?我們也要多留一些錢財備用才好。」

史進笑道︰「留十幾萬貫足夠了,不夠時便再去打幾個害民大戶。能多救一人便多救一人吧。」

吳用看史進已經打定主意,也只好道︰「哥哥仁義,倒是小生失了計較。」

三人又略聊了聊,便各自去休息。

次日,公孫勝便從吳用那里領了錢財,讓山寨商人去四處搜買糧食。

且說呼延灼再次大敗的消息傳回東京,高俅當即派人去拿呼延灼家小,不過朱貴已經搶先一步,搬取了呼延灼家小。

黨世英、黨世雄兄弟的家小也都被楊林搶先一步搬回山來。

高俅還想再用兵,但是童貫在西邊和西夏大戰,耗費錢糧無數,蔡京又忙著應付即將開始救災,讓他暫緩用兵。

四月下旬,天氣越來越熱,旱情也肉眼見。

田地中莊稼枯死,甚至出現裂縫,連梁山水泊的水面都下降了許多,水軍的船只已經只能泊到水寨外。

進了五月,史進便讓張青在李家道口外設置粥棚,開始提供免費的粥和饅頭。同時,讓人在水泊外不斷搭設草屋。

因為泊面縮小了許多,梁山倒也不用侵佔百姓田地去蓋屋,雖然現在田地里的莊稼早已枯死了。

不過除了附近村中百姓偶爾來吃,並沒什麼災民聚集。

倒是各地糧店一天一個價。

到了六月,各州府便開始出現災民了。

百姓家中存糧多已吃盡,而糧價卻早已是去年的二倍多,很多百姓已經斷糧。

蔡京下令各地限制糧價,但是那些貪官和糧商勾結,哪會真正去打壓糧價,而朝廷也絕不會在這個時候放糧。

今年北方很多州府都接近絕收,南方也只是平常年景,起碼要到明年夏天才能算真正熬過去。

現在便開始救災,朝廷哪有那許多糧食。

朝廷不放糧,百姓便只好挖些野菜、樹皮充饑。

梁山水泊附近的百姓還好些,他們先後得了梁山不少救濟,家中都有些余錢,雖然糧價高漲,但是誰也不願隨便丟下家業去水泊邊閑住。

到了七月,水泊邊便開始陸續出現災民。

這些災民都是稍遠一些村坊的百姓,他們听得梁山救災的消息後,便率先趕了過來。

入秋後,各地災民越來越多,泊邊聚集的災民也越來越多,而且更多的百姓還從四面八方趕來。

為了防止災民爭斗,梁山也不得不讓步軍在泊外維持秩序,山寨頭領也會輪番下山巡視。

有災民選擇在泊外吃粥,自然也有災民選擇上梁山入伙,雖然現在梁山也已經做不到頓頓有肉了,但起碼飯菜管飽。

梁山的兵馬每天都在不斷增長著,但是當泊外災民超過十萬人時,史進也有些頭皮麻了。

山寨要賑災,自然不能讓災民敞開了吃,但即使是喝粥,每個災民一天差不多也要消耗一升糧食。

十萬人一天就要消耗一千石,一個月便是三萬石,而他們一旦聚集過來,至少也要數月,起碼要熬過冬天,等到開春後,才會回鄉春耕,免得明年又沒了吃食。

更怕的是從四面八方不斷趕來的災民,誰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趕來。

進了九月,泊外的百姓更是以每天上萬人的速度增長著。

百姓似乎更願意相信梁山好漢,寧背井離鄉而來,也不願在家鄉等著朝廷救濟。

事實上,朝廷也確實還沒開始救濟百姓。

到十月後,梁山水泊外已經聚集了六十多萬百姓,史進已經準備兵攻打幾處害人大戶,好收買糧食時,各地官府才開始放糧救濟百姓。

朝廷救災,讓各地趕往梁山的百姓少了許多,梁山水泊外也有一些百姓回鄉,但是總體來說,梁山水泊外的百姓還是有增無減,因為很多州府的救災以餓死人。

受益于泊外數十萬百姓的聚集,梁山的兵馬也增加到一萬多人。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義氣水滸最新章節 | 義氣水滸全文閱讀 | 義氣水滸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