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沈一一沒有認回這個位高權重的爺爺,那麼她是絕對不會打微電子的主意的。這個玩意兒太燒錢,而且還面臨著那幫子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地對我國進行著禁運。這種情況下,讓沈一一自己又沒設備又沒基礎地搞這個東西,等于是讓她早死早超生。
可是,認了沈海江這個國家級領導人的爺爺,對于沈一一來說,她所編織的夢想又可以是更加得宏大了。確實,因為對個人有力有不逮者,才會有人和人組成集體。而作為這個集體的國家更加有著讓人不可忽視的力量。
要說我們中國有今天的成就,真的是我們黨的功不可沒。不要忘記,就在半個多世紀之前,我們還是一個誰都敢欺負的純農業國,沒有任何大工業。而在新政權建權半個世紀之後,我們有了基本上完整的工業體系,為成為世界工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且,黨把人民群眾的精氣神也給激了起來,讓大家真的以為我們是大國子民了。沈一一穿越回來的那個時空有這樣一個段子,說我們中國真是不容易,國力要和美國比,福利要和北歐比,環境要和加拿大比,機械要和德國比,手機通訊要和隻果三星比,計算機要和IBM比,汽車要和通用豐田比,CPU要和intel比,飛機要和波音空客比。一個國家的制造vs整個世界全部高端,哪個國家靠自己六十年能建成這樣?其實這樣的發展成就恰恰就是被後世一些公共知識分子自以為十分懂經濟的專家教授們批的一無是處的計劃經濟舉國體制造就的。
在這個時空,固然有著經濟轉型期不再向科研大量投入使得國家的科技力量停滯不前,但是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國家的科研人員仍然在僅拿著那麼低的都趕不上飛漲的物價的工資,研究出了一大批具有歷史意義的研究成果。這當中的部分成果可以說不遜色于世界先進水平。考慮到我國科學家們相對簡陋的科研條件,可以說。中國科學家的創造力和戰斗力是得到了他們自己研發的成果的證明的。只是可惜,因為從一開始,我們的產、學、研就割裂得相當嚴重,相當多的技術成果一旦出來寫完報告做完鑒定就開台束之高閣,開始了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狀態了。而不能最終成為一個產品在市場上有良好的表現直接就讓科研不能形成自身的造血能力,科研投入成為了沒有效益的吞金怪獸。那些明明創造了足以改變人類歷史的科研成果的大功臣不得不再次重復他們卑微地向主管科技的領導化緣。以繼續他們自己感興趣的研究的「乞討」似的工作模式。這是何等地可惜,又是何等的悲哀呢。
而現在,沈一一在找到了一個大後援,自己的爺爺以後,就要為解決這樣一個問題,打通產、學、研之間的阻隔而出手了。她想的第一件事自然就是怎麼樣把微電所的技術給「賣」出去。
這個時代,中科院微電所其實已經研究出了0.8微米級的集成電路的制造技術,也就是俗稱的「光刻機」了。當然,科研人員是不會想到是否用這種制造技術來做出什麼產品來。而是想繼續從國家得到科技投入,研究0.2微米級的制造技術。
可是沈一一就覺得,這樣的話,之前的技術還是不能變成產品,換回來金錢,也就意味著國家的投資成本得不到回收,投資回報率再一次地降低了。
後世有人認為我們國家的經濟學不講效益,是偽經濟學。這是不對的。其實工業經濟學的課本里講得很清楚。任何投資都有一個基于內部收益率的投資回收期的計算。一般來說這個回收期在十年左右。如果我們不講投資效益,歷史上就不會有那種「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論調,並進而影響到我國自主科研實力的發展了。
問題在于,即使知道科研投入回報不成正比,但是搞科研的人和搞經濟的人的思考模式是不同的。而我國的經濟體制又給科學家轉崗為經營家設置了更多的障礙,從而使技術產業化的腸梗阻顯得更加嚴重了而已。把這樣的問題歸之于教學有失偏頗,但是歸之于體制則是多半沒錯的。
沈一一拿出的五百萬。就是要讓清華大學的微電子系基于0.8微米的制造技術,設計出一款處理器。
當這個任務一發布以後,微電子系的老師們當然是見獵心喜的很。有些老師更是喊出了0.8微米哪里夠,現在國際的主流早就開始0.15微米級的研究了。我們的研究應該有前瞻性和超前觀念,同樣應該基于0.15微米級來研究。沈一一看了心說。得,這幫人是把自己當成傻冒呢還是他們自己本來就不聰明。先不說他們研究得出基于0.15微米的技術嗎,還有需要多少時間才能研究得出來。沈一一可是知道摩爾定律的。而且她也知道在制造工藝上,中國是一直苦苦追趕人家老美,可就是怎麼也追趕不上的。在這種情況下,沈一一不認為自己的錢用來做這種「前瞻性」研究在目前階段有什麼意義。她早就決定,自己的投資主要應該還是集中在應用的研究方面。
所以沈一一很堅決地要求,任何研究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嚴格按照自己發布的任務書的要求來實施,絕對不允許拿自己的錢自己搞那種已經被否定的研究。否則的話等待這樣做的人的將是他們收到的研究款的幾倍的罰款。是不是有些霸王條款?但是沒辦法,沈一一是出錢的老板,她有權這樣做。
所以,那幾個過于興奮的老師們也就只能偃旗息鼓地在幾個老成持重的老教授們的帶領下,開始了電路設計工作。
這個時代的電路設計,更多的還是手工作業。和沒有AutoCAD之前的機械工程師們一樣,拿著一支鉛筆,還有一幅畫紙,用大量的時間對一幅圖紙進行描圖和修改。沈一一看著就感到心里有些害怕。不過找高校老師研究的一個好處,就是老師永遠有很多的免費勞動力,也就是他們的學生們會被抓到這里來替老師干活。而學生們和老師們在一起工作的時候,學生們的問題有時候也能讓老師們感到有所得,正所謂教學相長。
于是,沈一一就把自己規劃的這第一款采用RISC指定的CPU的設計任務交給了微電子所。
除了這五百萬之外,沈一一又拿了一百萬給了計算機系,要求他們盡快研究一款操作系統,可以參考國際上通用的unix系統,但注意采用自己的語句來實施。剩下又拿出了二百萬給化學系,二百萬給物理系,要求他們一起來總結和發展一下目前的一些物質提純的技術。這林林總總的一千萬就花了下去。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大學教授的工資普遍較低,也就是一兩百塊的水平之下,沈一一能夠一次拿出百萬級的研究經費,那可是讓那些老教授們震撼得不得了的啊。這原來大家眼中的沈一一是個小才女,一下子在眾多的老師和同學們的眼中就成為了滿滿的金錢符號了。這件事對于沈一一來說也不知道應該算好還是應該算壞。但是直接的後果就是譚中找到沈一一好好念叨了幾個小時,責怪她怎麼就沒有想到給他們流體機械的人給弄些課題出來。
沈一一當時給譚副校長給弄得有些啼笑皆非的。她開玩笑的問譚中,該不會誤以為她是在仿照科委在分豬肉吧?自己找的項目或者說自己發布的項目當然是符合自己的特別的產品開發要求的。自己現階段也沒有準備開發什麼流體設備,那自然也就不會來找譚大師搞什麼課題。她認為譚大師應該對這點是十分清楚的。
當然譚中大致明白沈一一的想法。但是明白歸明白,說穿了就是一個對于沈一一進大學沒有第一個考慮流體專業的不滿的總爆發。
沈一一見譚校長還是一副氣鼓鼓的樣子,也就耐下了性子對著校長進行解釋。別看自己這個課題看上去分到了四個不同的部門,可是這四個課題將來卻是自己要做的一個總的產品所不可缺少的工藝的上下游。自己的最終目的是要推出一個產品,而不僅僅只是這個產品上的某個部件。在這樣的情況下,當然需要綜合考慮每個重要的需要攻關的部件的技術水平。特別是那布置到化學系和物理系的提純課題,更是未來微電子制造技術的關鍵。這樣的基礎課題對于制造業的發展可謂是至關重要的。只是因為這樣的課題也沒有辦法拿出什麼看得見模得著的具體成果,而讓那些想要出政績的科委領導不是太重視而已。但沈一一可不是科委領導。她的腦海中有一棵科技樹,他設計的每個研究課題都在完善著這棵科技樹的一個具體的分叉。(未完待續……)
是由會員手打,更多章節請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