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空大師,有何吩咐」一位老僧,緩步上了高台,對著凌辰行過一禮後,問道。
「我來問你,你之壽不過年許,是願舍棄余生,于今日輪回,為諸賢開悟,還是要繼續余生,等壽盡之時再行轉世?」
「老衲願就此涅槃,以度眾人」那老僧話畢,跌坐在地,雙眼一閉。
過不許久,只見他身一斜,頭垂下了。
凌辰早看出他多年勞累,已經是油盡燈枯,失去了心頭一口氣,隨時就會死去,這和修行無關,許多老人能吊住最後一口氣,都是心有執念,一旦沒了執念,立刻就亡故。
凌辰雙手合十,然後展開,放在他的頭上。
眾人只見一道靈光從老僧頂門冒出,隨後消失不見。
…………
慧塵老僧,一生修行助人,他是最早接受凌辰新佛教義的一批本地僧人,他之所以會接受,當然也是看到原本胡教的諸多弊病,僧人只受供養,尚空談,不尚實際,其實華夏後來有許多分支宗派,禪宗就講究不作不食,因此本土僧人對凌辰的改進,其實就有接受的思想土壤。
他自問對人對事,從無愧疚,所到之處,均真誠待人,力所能及之處,皆盡全力,固然偶爾有私心,也是人之常情。
當凌辰將雙手放到他頭顱之上時,他的意識靈魂就來到一處長長的甬道之前。
他無畏無懼,緩步前行。
當他踏入甬道時。兩側牆壁突然發生了變化,他的一生事跡。均一一浮現。
慧塵當然不知,這是凌辰在將他這生記憶,揀選而銘刻入他的靈魂之。
如何揀選,自然是看慧塵對這些記憶的重視程度。
從五歲在家,遭遇天災,家破人亡,出外流浪,再到被一處寺廟收留。從雜工做起,逐漸得到僧人認可,然後剃度。
間,他也踫到了心儀之人,但卻無奈錯過。
他在記憶之牆上,看到了那位女,當時的她是一位前來布施的善信。而他只是一個掃地的雜役。
女第一次來拜,是求如意郎君。
他則在佛旁灑掃。
匆匆一瞥,就是情根深種。
再見時,女已是來拜送菩薩了。
而他已經剃度。
第三次听到消息時,該女已經是難產而亡。
他則在佛前祈禱。
「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生世多畏懼。命危于晨露。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于愛者,無憂亦無怖」
他口里念著,在這面記憶之牆上。駐留了一段時間,最終還是搖頭。繼續走過了,那些歡聲笑語,那些苦難哀傷,都隨腳步而去。
再向前,他看到自己記憶的場景。
一個小孩發燒感冒,被遺棄路上,已經奄奄一息,他不辭辛苦,尋醫問藥,將其救活。
一個村被稅吏催收苛捐雜稅,他與之交涉,卻被打得奄奄一息,被村民救走。
「一念一動,皆是修行,人之一生,就走在修行路上啊」
記憶再長也有盡頭,慧塵和尚很快就走到了盡頭。
只見前面出現一個個漩渦,漩渦有一個個場景,富貴之家,貧寒之家,在此時此刻,一個個嬰兒呱呱落地。
「我這是要投胎麼?」
慧塵看著其一個個嬰兒落地的情景,周圍的父母或喜或悲,富人添丁多喜氣,窮家又多一張吃飯的嘴。
沒人回答他,慧塵卻多有思考。
「我今世修行,來世就可入富貴之家,只是我要消耗今世的福分麼?」
他是這樣想,可見是個厚道人,正好了凌辰設計的本意,這來世能投的胎,和修行的確有關,本世行善越多,積累越厚,在投胎時選擇越多,當然若是選擇了貧寒之家,也是他的自由。
不過富貴之家自然是有數的,富貴之家繁衍後代的數量也是有限,隨時代發展而增加,評價也在變化,現代的一個普通家庭,在古代都算富戶了,畢竟衣食無缺,還有各種現代服務,古代是無法做到的。當然只能算富,不能算貴,古代富貴之家有權力,能有大量僕役侍奉,現代大多數家庭也做不到。
他選了,後來投胎者自然少了選擇。
「不,我此世貧寒,來世仍然選擇貧寒,我要如此修行十世」
慧塵下了此念,然後縱身向一個漩渦躍入。
…………
高台之上,凌辰抬頭,對眾人說,「慧塵師傅,已經投胎轉世,現于兗州陳留郡雍丘縣,南河一村民家」
凌辰將地點說得分明,眾人不得不信,因為很容易驗證,這里距離兗州,也只是月余的路程,若是快馬,幾天便能到達,以凌辰的聲望經歷,不會說這樣的誑語。
「諸位可與我一同見證,」
說完這些,眾僧,還有一些信眾,心急的便或乘馬車,或騎馬,先去了,剩下的便聚集成團,和凌辰一起前行。
…………
十數日後,眾人已經來到此地,當地村民誠惶誠恐,而早有本地官員鄉老在路途上迎接。
早先一步來到這里的人,早就找到那戶生孩的人家,畢竟時間地點都定了,那個時候出生的嬰兒就那一家。
有人引了眾人來到這家門外。里弄狹窄,容不下這許多人,很多人只好在村外等候。
一個大胖小,被一個樸實的農婦抱著,正在被多人圍觀著,只是他卻不哭不鬧。
農人膽怯,還是鄉老在出面主持,迎接這些從洛陽大城來的大人物們。
「這如何能證明,就是慧塵高僧的轉世之身?」
有人開口疑問,這不是在質疑凌辰,而是眾人修行新佛教義,必然有的質疑之心。
「此事極為簡單,數月之後,此孩童便能開口講話,有早慧,此日,眾人若想驗證一二,也可,取一木魚來」
凌辰這樣做,自然是因為這嬰兒體內靈魂已經存在了,正是慧塵老僧的,意識雖然未生成,但相比完全新生嬰兒要從靈魂開始重新建造,自然要快上許多。
而因為嬰兒已經有靈魂,自然也能對外界一些東西更加敏感。
很快有隨行僧人將木魚取來。
那嬰兒原本漠然看著眾人,此時見到木魚,卻雙眼圓睜,盯著木魚一動不動,當有人將木魚擺在他的面前,他伸出還很稚女敕的小手,試圖抓過,自然是失敗了。
「果然與佛有緣啊,」有些人開口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