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陵風流 第五十二章 橫刀立馬

作者 ︰ 君朝西

蕭琰對如今的皇帝陛下生出幾分敬意。

大唐如今的皇帝是長治皇帝,名聲並不怎麼好,因為諫官經常批他「耽色怠政嬉玩荒唐弛律」,總之與景宗以前的英主沒法比。

因為世宗文皇帝立詔書「不殺言官」,所以諫官都很盡責,他們多半有著世家出身,因為這個職位以正大光明的罵皇帝而不會獲罪,世家官員都覺得暗爽,所以諫官品階不高,卻被世家視為「清貴」之職。但給當今皇帝做諫官實在心塞,這位聖人是以捋著袖子和諫官對罵的,不能用刀子殺你用言語殺死你,每年都要氣暈兩個諫官,門下侍中崔希真任左諫議大夫時氣極罵皇帝是「無恥無賴的昏君」。

但就是這樣一位讓諫官吃飯時都要罵幾句的「無恥無賴昏君」,在不動聲色中讓林邑分裂、吐蕃內亂、大食波斯內訌,又滅了蓄養海盜、為禍東南的千年世家,將安東都護府的高句麗遺患拔去,順帶狠狠敲打了不安分的新羅百濟。

蕭琰一臉贊嘆道︰「聖人哪里是諫官說的昏君啊,這權謀手段真是厲害了。」肯定是伏線已久啊。

蕭琮呵呵一聲,道︰「諫官批的沒錯,當今聖人,的確是耽色嬉玩荒唐,不勤政是真的,以私廢律法也是有的,無恥無賴嘛,呵呵……」有幾個皇帝能跳起來跟諫官對罵呢?打嘴仗要輸了就捂著心口大叫「啊啊朕被你氣得龍馭上賓了」撒潑耍賴的皇帝又有幾個呢?當今這位聖人絕對是「不要臉皮第一」的皇帝。

「但因為這些,就以為聖人昏庸無作為的,那就錯得厲害了。」蕭琮徐徐說出這一句。

蕭琰想起聖人後宮的三百佳麗、微服出宮拐騙小娘子的「光輝事跡」,覺得當今聖人就是史書上說的「帝王無私德」,權謀厲害她會贊卻不會敬。還是高宗皇帝好,做帝王有氣魄,做人有德行,果然她還是喜歡高宗這樣的皇帝。

蕭琮又說道︰「這些年清川郡主遇襲多次,即使不是齊王主使,但若說全無關系,恐怕聖人都不會相信。」暗底里以做的小動作實在太多,清川郡主的踐習路線被泄露出去就是其一。

蕭琰皺眉,「聖人既然知道齊王有嫌疑,為何還放任齊王行事?如果有心立齊王,那就廢太子,何必拖著不決?」這不是挑著兩個兒子相斗麼?

蕭琮道︰「聖人是歷代大唐天子中子嗣最多的一位,共有三十七位皇子皇女,其中成年開府的皇子有十個,未開府已年滿十五的皇子有七個,還有六位小皇子……聖人真不缺子女。已經開府的那些成年皇子也大多子女旺盛,齊王就已經有了七子二女,連嫡長孫都有了。相比之下,太子病弱子嗣不豐,僅有長女和幼子,在聖人看來就是很大的問題。如果聖人皇位傳給太子,誰知道太子能在皇位上撐幾年呢?

「太子以德行和能力論,都能勝任太子之位,尤其為君的氣度,是聖人其他皇子都不及的,與太子相處過的人,無論文官武將還是儒士學子,沒有說太子不好的,足見其氣度和折服人的能力。齊王與太子相比氣度略遜,但能力卓異,先後任工部、戶部尚書,都有出色的政績,而且為政有銳氣,推陳出新,提出的幾項改革措施深得聖人之心,而且,齊王如今三十五歲,正值英銳之年,身強體健,又有七子一孫,未來想必子孫更多,這都是太子不及的。

「但是,聖人至今未廢太子立齊王,或許有七成的原因在于清川郡主。」

沈清猗緩緩道︰「立皇孫?」

蕭琮點頭,「父親和任、顧二位先生分析,聖人應該是有這個意思,但還不明確。所以,齊王要爭。郡主第一次遇刺,難說沒有齊王在暗底攪事,但聖人沒有去細究,這就是默許齊王去爭。」

蕭琰蹙起眉毛,「那萬一郡主遇刺死了呢?」

「兩虎相斗,只有唯一的強者才能坐上虎王的位置。清川郡主如果遇刺死了,那就說明她還不夠強。」蕭琮沉聲道,「聖人是要選擇最強的一位,繼承大唐的皇位。」

蕭琰忽然明白清川郡主為何會愈殺愈強了,因為不強就是死!

***

翌日,蕭琮開始行使兵曹巡軍職事,在韋蘊陪同下,檢閱士兵操練,軍中武備,與各級武官會見。蕭琰以蕭琮的護衛隨行,第一天檢閱軍中操練還挺有興趣,第二天巡查武備她就沒興趣了,想著四哥在威勝軍很安全,不需她隨行護衛,便邀沈清猗去橫馬山游玩。

但沈清猗卻是不得閑的,威州士家的貴婦官眷拜帖已經堆了一摞,正在準備宴會事宜。

蕭琰哎喲一聲,「早知道我就跟四哥去軍營了。」

沈清猗哼一聲,「在我這你就無趣了?」

蕭琰抱著隱囊滾了兩下,唉聲道︰「不是無趣,是沒勁。」說著抱怨韋應周,「韋三郎這家伙說跟我打一場,人都不知跑哪去了。」

沈清猗坐在榻幾邊排著宴請單子,回她一句︰「你當人家都像你這般閑麼?」蕭琮在威勝軍巡軍,威勝軍上下能得閑才怪了。

蕭琰一個坐起,跪坐在沈清猗身後給她捏肩,笑嘻嘻道︰「我現在不閑了。」

青葙繼續報著帖子,當沒看見。

沈清猗被蕭琰這麼貼在身後,氣息呼吸在頸間,有些心浮氣躁,排帖子都有些心不在焉,回頭嗔她道︰「你若待著無趣,便先去橫馬山轉一圈。」

蕭琰捏肩的手停下來,下頜趴在沈清猗肩上道︰「那我先去探路,回頭給姊姊做向導。」

沈清猗斜眼嗤她,「還需你做向導?」

蕭琰趴她肩上哈哈笑,「是極,是極,世子夫人一招手,全威州的娘子都要搶上門來自薦了。」

她一笑,下頜骨就摩擦在沈清猗的肩上。

沈清猗覺得肩上擦得癢,還癢到了心上,回手將她推開,嗔道︰「坐一邊去,別擾我做事。」

蕭琰便往旁邊挪了挪,一邊道︰「听說橫馬山里的燕鳴河源頭有鱘魚,我去給姊姊釣一尾回來做金粟平。」

金粟平就是鱘魚籽蒸餅,最美味的鱘魚是在安北都護府的黑水和粟末水,燕鳴河上游能有鱘魚,但能撞上就是運氣了。沈清猗聞言便笑,「阿琰最好帶上過夜點心。」

蕭琰哼一聲,「姊姊不信我。」

沈清猗噗一笑,吩咐白蘇叫秉筆過來,又看著蕭琰笑,「若遇不了鱘魚,釣一尾者羅也是交差的。」

者羅魚是燕鳴河的特產,每年四五月破冰後,威州都要快馬往賀州遞送者羅魚,是賀州貴家膳上必備的鮮魚羹,但再鮮也沒有燕鳴河現釣上來的鮮。

蕭琰當然應下來,又喜道︰「我這會去釣的魚肯定是最鮮的。」威州地處北寒,今年春來得早,四月初已破冰,就是前兩天的事,蕭琰這會去釣魚算是「早春頭釣」。

不一會秉筆過來了。

沈清猗吩咐了去橫馬山釣魚的事,讓將軍府派幾個小廝同去。秉筆應了,退下去安排。

蕭琰坐榻邊翻《威州志》,一邊听沈清猗處事。約模兩盞茶工夫,秉筆入內稟報說,人手已安排好。蕭琰便與沈清猗道了別,領了秉筆出知仁苑。

五名將軍府的小廝已經牽馬候在東路院的檐子門外。一行人上了馬,出了將軍府往東北城門行去。出城後一路快馬疾馳,一個時辰後抵達一百二十里外的橫馬山。

這座山脈不止在威州境內,是自燕周國境內起,從西北向東南延伸一千四百里,隔開了大唐和燕周,原名叫燕然山,是漢朝北匈奴的祖地,東漢的車騎將軍竇憲大破北匈奴,令班固在燕然山刻石記功,即史書說的「勒石燕然」。

蕭琰打馬上了橫馬山,馳往「勒石燕然」的燕然坡。她策馬行進中,吟起王維那首有名的塞上詩︰「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屬國過居延」的「居延」就是橫馬山以南,在拓跋北魏和宇文北周時期是居延軍鎮,防扼北面的柔然汗國,如今是大唐帝國的威州,防扼燕周的鐵障。

秉筆帶了四名小廝已經去了燕鳴河的上游山澗,她只帶了一個導路的小廝,往山上走。去了燕然坡,又往東北行去三峰,就是大唐的「勒石燕然」之地——橫馬坡。

山坡上建有護石碑的八角石亭,亭中立有高八尺的碑刻,碑文正面是四個大字,如刀鋒般的銳氣,又如山岳般巍巍——

橫刀立馬!

這四個字是高宗武皇帝親書。

大唐統一北方後分別將宇文北周和高氏北齊趕到陰山以西和幽州以北,高祖武德十四年,宇文鮮卑和高氏鮮卑建立的燕周國和烏古斯汗國合兵進犯大唐,分別從燕周國的居延軍鎮和烏古斯汗國的狼野軍鎮出兵南下,被當時還是太子的太宗皇帝率領天策軍大敗,佔領長城以北的狼野軍鎮,設為鎮、靖二州,佔領居延軍鎮的陰山郡,設為關州。其後兩國三十年有未犯邊,仁宗初年,再度踏馬南下,兵敗。消停十余年,于明宗六年,再次犯邊,兵敗。又休養了十幾年,高宗十四年,兩國再度踏馬南下,聯合漠北、塞外諸胡共計二十萬聯軍,分四路進犯關州、鎮州、靖州、幽州。

高宗皇帝以幽州總管慕容秋、河西道大都督蕭鋮為東西帥,各率七萬軍迎敵。蕭鋮收復關州,並在關州以北的達旦草原大敗燕周聯軍,追至燕然山下,前後殺敵五萬余,燕周被打到燕然山以北,自此完全失去燕然山以南的居延軍鎮,大唐拓進六百里地域。高宗接到蕭鋮的捷報後笑曰︰「橫刀立馬,金面溫侯也。」書下四字賜給蕭鋮。蕭鋮遂上表請皇帝賜名橫馬山,高宗允,蕭鋮便以高宗親題的「橫刀立馬」刻石以記,永彰大唐威德。

大漢的燕然山從此成了大唐的橫馬山。

蕭琰在「橫刀立馬」的石碑前立了很久,這四個字她看了很久,整個心神都沉浸了進去。高宗武皇帝並不是武道高手,但她寫的這四個字卻給蕭琰一種面對武道強者的泰山巍巍感和浩浩湯湯、橫無際涯,那是一種威武又博大的氣息。

蕭琰闔目又睜開,徐徐吐納,只覺得內息又渾厚圓融了一些。

她解下秋水刀,雙手執刀橫舉于眉,向石碑行了一禮。

這是一位真正的強者,因為她的內心無比強大,所以意志以巍如山岳,氣魄以廣納海洋。

帝皇者,當如是。

作者有話要說︰某覺得聖人萌萌噠~

公主出場大家要耐心等候。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蘭陵風流最新章節 | 蘭陵風流全文閱讀 | 蘭陵風流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