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世唐朝 第四十四章 智戴心藏錦繡,駙馬胸有韜略

作者 ︰ 默默而作

「這也是你為什麼帶猴子軍來長安的原因之一吧!」陽林笑道。

與南蠻作戰,首先要做的是適應山地環境,在崎嶇險惡的環境下打運動戰,這種作戰有別于大唐主流部隊擅長的平原騎兵戰,畢竟大唐的戰事主要集中在西北和遼東方向,高麗,突厥,吐蕃,將大唐中原之地包圍,大唐也只能靠騎兵四出,才能迎戰三面之敵,至于後方的江南,有大海作為屏障,在海外國家都沒有海上軍事力量的時候還算安穩,而嶺南蠻族則是佔領著大片的山區,當年漢武之強盛,也只能跟他們展開消耗戰,時打時叛,從來沒有真正的掌握後方的所謂交趾三郡,馮智戴的猴子軍似乎就是專門爭對南蠻部落訓練出來的人馬,他將他們帶到皇帝面前秀一下,更深層次的目的,自然是引誘皇帝對蠻族下手,徹底收復交趾三郡之地。

「駙馬小小年紀,胸中卻溝壑萬千,只憑一點就能猜到智戴的全盤謀劃,看來智戴這趟長安之行,恐怕就是白白送給皇帝八十萬石糧食了。」馮智戴在沒有見到陽林之前對于這個突然冒出來的小駙馬是很輕視的,一開始交談就知道自己大錯特錯了,這個小家伙簡直就是怪物,沒幾句下來,他已經將自己的那點超同齡人智慧的高傲之心收起來了,從而變成佩服,甘敗下風,最後到膜拜,想他自己這麼大的時候,恐怕給對方提鞋都不配。

「誰說白送的,鑒于你的抗匪表現,我猜陛下至少會給你一個五品以上的武將官職,將你留在長安,至于你的謀劃麼,當然目前還不能實現,我猜最多一兩年,你的猴子軍就能出動了,就看你這兩年在長安有多用功了。」陽林否認道,他對李二太了解,段志玄的黑甲軍一直駐守在湖廣地區,一旦南疆有用兵的必要,黑甲軍會第一時間出動,不過相比于黑甲軍,很明顯猴子軍的低投入和利用價值都更佔優勢,李二是不能放著好用省錢的不用,反而去動用動則消耗巨大的黑甲軍王牌的。

「這麼說陛下也有心對南疆用兵,收復交趾?」馮智戴來了興趣,他親自到過交趾,那里居住的其實都是漢人,三郡之地居然有七個大王,一個個自封的土王門不事生產,還喜歡相互攻伐,放著大好的地不種,今天他燒你幾倉糧食,明天你搶他幾個女人,把交趾三郡的內政搞的一踏糊涂,好在那里的土地實在太過適合種糧米,只要往田里撒上一把稻谷,幾個月後都能長出一大堆糧食來,所以窮的只剩下糧食的交趾百姓才不至于生存不下去,但這樣的土地,這樣的糧種要是掌握在了大唐的手里情況就不一樣了,只要打理的好,三郡之地足以能取代江南的地位,供養大唐一半以上的人口。

「陛下的雄心,你自己見過他之後就清楚了,不過你最好將功課做的足些,漢武帝當年的兵鋒不謂不強盛,對南蠻交趾也是又愛又恨,打下來了嚼不爛,放棄掉又舍不得,其中的緣由你要分析清楚,如何能打的下是第一步,打下來了之後怎麼坐的穩卻重要,如果將南疆拉入無休止的戰爭,大唐就會變成四面作戰,到時候恐怕有再大的才能也無法挽回局面了。」

陽林的話每每讓馮智戴震驚,在第一時間他就將陽林提升到了馮盎那種老怪物一級的等級了,走一步看三步的政治眼光很多大臣都有,但是一個七八歲的小孩也有,就很**了,震驚的太多,神經就會變得大條起來,所以講起來就更加沒有顧忌了。

「依在下看來,南蠻諸部之所以難以收服教化,首要的原因是咱們漢人不能給他們更好的生活,漢武帝兵鋒雖盛,所想的不過是給漢人百姓一個安穩的後方,攻伐之間多屠戮,鎮壓威懾的性質大于統治治理,所以被奴役的南蠻人會造反,而漢末時期到兩晉隋朝,中原之地爭戰不休,讓南蠻諸部有了數百年的自治期,他們將自己**于漢人之外的思想已經根深蒂固,所以對漢人比較排斥,如果想要徹底的征服南蠻人,這兩點是必須要做到的。」

陽林飲了一口山泉水也是點頭認同了馮智戴說的這兩點,指出問題容易,解決問題才困難,馮智戴只說問題,意思當然是求教于陽林想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是一個系統的問題,陽林覺得天馬行空的跟馮智戴說一些後世解決民族問題的方法他未必听到懂,準備通過長期的言傳身教慢慢的教會他一些道理,于是起身道。

「今日你請我吃雞,等到了長安,我請你吃宴,所謂宴無好宴,我的宴,卻是全長安城爭搶著想要吃的,孤獨將軍的收俘工作已經完成,就請世子清點你的猴子軍,隨我等一同前往屯糧洞吧!」

陽林說完就示意王二牛蹲下,他再次進了背簍,滿眼羅圈紋的蠍子亦步亦趨的跟著王二牛的腳步,陽林和馮智戴都是帶兵剿匪的,兩路主將會面之後沒有講一句關于剿匪的事情,貌似自己這數千悍匪在他們心中早已是死人一般,兩人講的卻是萬里之外的南疆,南疆的事情與眼下大唐的危機有一毛錢關系嗎?大唐連現在的危機都渡不過去,何談攻略南疆,聰明人的思維難道都是這麼跳躍?我就真的蠢到了這種地步?難怪馮盎會一口拒絕我,他們的眼光早已不在當下了。

證明了自己確實不是造反的料的蠍子在迷茫了半日後終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他不是個造反的好材料,卻是個武道奇才,既然造反的路不好走,那自己何不專心武道,早日成為宗師境的武道巔峰高手,相通了的蠍子腳步自然的輕盈起來,仿佛身上的傷都好了很多。

八十萬石糧食的搬運工作確實是個大體力活,好在獨孤謀帶的人多,遲來的他沒有參與到幾場戰斗中,自然而然的淪落為了搬運工,陽林不願意在山里浪費時間,領著自己的水軍隊伍和一干重要的人物先行返回長安了,押運糧草的事還是交給馮智戴和獨孤謀吧!

一路唱著軍歌回到灞水碼頭的水軍船隊受到了李績的熱烈歡迎,糧食找回來了,水軍五百將士陣斬匪軍八百,俘三千,匪首蠍子葬身火海,這是大戰功,連自覺倍有面子的水軍督都張亮都親自來到碼頭迎接他的嫡系部隊。

奏凱歌什麼的儀式不需要舉行,因為水兵們自己就唱的震天響,陽林臨時將‘打靶歸來’的歌詞改動了一番就變成了‘日落西山紅霞飛,戰士凱旋把營歸’,這首歌的名字也自然變成了‘凱旋歸來’。並且他決定將這首歌當成水軍選送的歌曲,五百水軍將要在年末陽江運河竣工慶典的大匯演上演唱這首歌曲,所以一路上各船水兵都在扯著嗓子比高音,硬是將這首節奏歡快,歌詞簡單的軍歌唱成了五重唱,音階一輪比一輪高。

水軍士兵上岸之後兩個人悄悄的離開了人群,一個是王二牛,一個是蠍子,陽林覺得王家村是一個能洗淨人心靈的地方,那里是一派欣欣向榮的地方,目前那里只存在幾類人,想種好大棚菜的村民,想燒出白色陶瓷的工匠,想研究藥物種植的朝廷官員,當然還有個厲害到陽林都敬佩不已的人物也在那里,陽林自己也不知道。

「陽小駙馬,方才軍士們所唱何曲?此曲節奏歡快,老夫听來歡喜異常,真是提振軍心的神曲啊!」張亮和李績都是常年帶兵的人,一個將軍要看帶兵水平首先就要看提振軍心士氣的手段,後世的軍歌無疑在這方面有著超前的手段,是以,張亮直呼這首軍歌為神曲。

陽林不好意思的模了模鼻子,剽竊革命先烈是很不好的行為,但是革命精神是中華人民的最核心精華,哪怕到了千年以前的唐朝,它也能瞬間光,陽林以預期當宮廷大合唱團唱出‘我的祖國’的時候會有多少大唐人民感動落淚。

「兩位國公,軍歌不就應該是這樣子麼?簡單易懂,直入人心,我相信,只要這樣的軍歌能在我大唐的軍隊中傳唱,我大唐的軍魂就不會死,我大唐的軍人就能世世代代的保衛我大唐的億兆子民。」

陽林的話擲地有聲,說的兩位國公爺也是熱血沸騰,接風的宴席並不豐盛,但是大家的興致都非常的高,軍士們一遍又一遍的唱著軍歌,圍觀的百姓也被帶動起來,同時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通過老百姓傳播了出去,朝廷剿滅了劫糧的匪徒,八十萬石糧食不幾日就將運抵長安,長安城的災民百姓再也不用擔心今年沒有過冬的糧食了。

「飲勝。」

陽林喝慣了後世的高度酒,對于唐朝最高不過十度的黃酒他總是像喝水一樣的豪飲,卻忘了自己現在是個孩童的身體,不多幾碗就醉了,拿起筷子敲著酒碗唱起了歌,唱的是來自後世的祝酒歌。

「美酒飄香啊歌聲飛,朋友啊請你干一杯,請你干一杯。

勝利的十月永難忘,杯中灑滿幸福淚,;來來來••••••

十月里響春雷,八億神州舉金杯,舒心的酒啊濃又美,千杯萬盞都不醉•••••

美酒澆旺心頭火,燃得斗志永不退,今天暢飲勝利酒,明日上陣勁百倍。

征途上,戰鼓擂,條條戰線捷報飛,待到理想化宏圖,咱重擺美酒再相會,咱重擺美酒啊!再相會……」

陽林唱的很是興起,甚至後半段敲起了軍中的戰鼓,吐字雖然因為大舌頭的原因很不清楚,但是幾個高音還是被大家听清楚了,微醺的眾將士的精氣神被他一首歌激的斗志昂揚,張亮和李績甚至懷疑現在下令叫將士們生撕猛虎他們也敢去。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霸世唐朝最新章節 | 霸世唐朝全文閱讀 | 霸世唐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