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陸記之琴皇後 第七十七章

作者 ︰ 傾凰軌跡

及至鄭到了二十歲,弱冠之年,行了冠禮後。水印廣告測試水印廣告測試朝中有人上奏章提議鄭之功,在青陸王朝上是前無古人的,提議為表彰鄭之功,封策為王,封號為英。王上自然是不會同意的,但此事一經提起,之後,隔三差五就有一班老臣上表,為鄭請功,請求封他為王,直到有一日周刑上了折子,就在王上還猶豫不決的時候,就接到了來自青陸邊關守將周衍老將軍的折子,他是代表三軍將士上的折子,表面看起來這是忠心為國的老將軍對有功之臣不給于封賞的不滿。但仔細想來卻又不是那麼回事了,周衍代表三軍將士上了折子,無疑是在威脅王上,如果鄭不能封王,那三軍將士將不會罷休。王上思慮在三,為長遠利益記,封鄭為青陸英王,享王室權利,賜黃金千兩,封地洛城。其實青陸王朝算得上是一個比較富庶的國家,王上也是考慮了良久,才打算把洛城作為封地賜給鄭的,原因無他,只因洛城地域雖廣,確極為貧窮落後,即使交到鄭手里,也難有什麼發展前途。但是,沒有想到的是鄭不止具有軍事才能,權臣之風,就連在治理城池方面也有一定的建樹,短短的五年時間內,就把洛城發展成為除燁城以外的第二大繁華城市,燁城的繁華來自于先天的,它本就是千年古城,作為青陸都城,是全國經濟與文化的交匯中心,自然是繁華的,但是洛城曾經是那麼的貧窮落後,能發展成今天這樣,想必假以時日,必定能繁華更甚燁城。

思緒飄回,蘇秦想到剛剛眾人質疑的問題,便不卑不亢的道︰「眼下朝中局勢混亂,太子與吉王自成一派,正是人心惶惶不安,所謂榮者雍雍,雍者碌碌,正是賢能之士思得明主的時刻,雖然已有情報傳來,說太子與吉王二人均譴使備禮來請主公入城,但眼下人還沒到,倘若主公提起出兵,會讓人以為主公是等不及,迫不及待的去做那謀朝篡位之事,何況主公乃是異姓王,不得王上昭令,不得入朝,否則是同謀逆。據說此時王上已經病危,不過就算是王上聖體安康,想來他也不會在此時下詔招主公回朝的,太子殿下就未必了,若他接到了吉王已有行動的消息必然就會坐不住了,太子監國,位同王上,由他詔主公回朝在合適不過了,可謂是名正言順,諸位部署多年,都已經忍過來了,還差這一時三刻嗎?只等太子使臣一到,主公便可揮軍入城,諸位也可一展抱負了。」在坐眾人都是人精,頭發拔下一根里面都是空心的,听了蘇秦的話,頓時明白過來,有的甚至慚愧到臉紅,是他們太過于心急了,這些年來,棲梧和洵二位先生一直奔走于青陸各色人物之間,就是時刻維護鄭的名聲,所以鄭在戰場上雖然有一個「藍眸羅剎」的稱號,但是在青陸王朝中,口碑一直很好,但是倘若今日主公真的听了眾人的建議,此時出兵,那鄭多年樹立起來的愛國形象就徹底損壞了,之前一番努力就白費了,虧他們一個個妄自聰明,關鍵時刻還不如一個小少年看的懂局勢。所以此時有幾位之前看不上蘇秦的人都上前來道歉,蘇秦自然是一番客氣的。洵先生見自己的目的已經達到,淡笑不語,他的確是存了要幫蘇秦建立威信的心思,善于揣測人心的他,早就看出主公對蘇秦的不同,,似乎只要有蘇秦在的地方主公的戾氣都會減少三分。鄭則是面無表情的看著被人環繞的蘇秦,但是細心的人就會發現,主公的眼中似乎多了奇異的光彩,那藍眸中,雖容納天下,但是此時只有那如玉的人,深深印在了他的眼中。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青陸記之琴皇後最新章節 | 青陸記之琴皇後全文閱讀 | 青陸記之琴皇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