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周淵奉懿旨入宮陪侍皇太後,然而來到濟慈宮玉萱殿,卻不見尚青雲。等了片刻,卻是皇帝自殿外緩步而來。周淵急趨迎駕,斂衽行禮。皇帝便端坐于主位,賜座于周淵。
周淵道︰「皇太後始終不見,皇上來的不巧。」
皇帝笑道︰「淵姐姐不必疑惑,其實並非母後召見,而是朕有件要緊的事情要請教姐姐。」
「臣妾自先夫去後,久已不問世事,恐怕臣妾無能,不能為皇上效力。」
皇帝淡淡一笑︰「是這樣的,朕年幼之時,曾鐘情一女子,待朕做了儲君,她卻嫁與別家為婦。如今朕聞得她已寡居在家,欲娶之為妃,姐姐以為如何?」
「那女子既孀居,皇上又不曾移愛,待守喪期滿便納之為妃,未為不可。」
「那女子若年長過朕,姐姐又以為如何?」
「若長不過二三歲,當無礙。」
「長四五歲如何?」
周淵想了一會,說道︰「若保養得宜,亦可與皇上相配。」
「十歲若何?」
周淵有所覺,便回答道︰「不可,皇上正當壯年,彼已年老,何以同心偕老?」
皇帝笑道︰「姐姐所說,何其不通。」
「臣妾所言,普天所識,怎麼不通?」
「彼女,朕一心所願也。此時秉花容,持月貌,朕愛之。彼時年老,曾共軛同難,生兒育女,則朕愈敬愛之。以朕壯年,惜送其歸,則哀傷遺于朕心,彼女不覺也。待山陵崩,彼香魂笑待朕焉,美事也。」
「皇上後妃非此一人,彼女日益衰老,如何固寵?若不固寵,恐失于**。」
皇帝嘆道︰「朕選後妃,不能遂心。唯娶此女,能稍慰朕懷。朕日夜操勞國事,願得一知心人,相與共歲。人生不過數十年,朕已空待十年。故願以余生與彼女相伴。試想半百之後,朕界古稀,女已耄耋,以古稀伴耄耋,常也。此誠千秋佳話,天下爭相頌之。」
「皇上,恐女徒增齒歲,不能誕育皇嗣。」
「無妨,若求子不得,朕便以別子歸其膝下,使其終身有靠。」
「皇上,此女既長,又曾配人,恐廊廟江湖,非議皇上,恥笑皇上。適逢上怒,便失寵。」
「朕娶此女,待守喪期滿。男婚女嫁,于禮法無礙,于臣民無礙。天下或笑話朕,卻不能非議朕。縱有非議,朕量辭以駁,寬念以恕,絕不放在心上,更不會遷怒愛妃。」
「皇上,恐太後不喜。」
皇帝大笑︰「昨日朕已問準了太後,她老人家向來疼愛此女,只待此女願意,便上門提親。」
周淵一時無言以對。皇帝追問道︰「請教姐姐,此女可娶麼?」
周淵正色道︰「若彼女一心思念前夫,皇上如之奈何?」
皇帝一愣︰「這倒沒有想過。」思想一陣,又說道︰「思念前夫,乃人之常情。若聞御妻之屬,便忘了舊人,一心雀躍,此貪戀富貴,無情之女,朕不娶。朕娶了她,許她年年私祭,于宗祠供奉亡靈。若彼前夫于國有功,朕願親往宗祠,種上一瓣心香。」
周淵道︰「彼女不忍年邁婆母,皇上如之奈何?」
「此女之孝也。若娶之,則待婆母如椒房親眷,許女侍奉。」
周淵淡淡一笑︰「皇上,如此未足善也。」
皇帝一愕︰「願聞其詳。」
「彼女與前夫無所出,若再嫁,難舍夫家年邁高堂,不能安心為他人之婦。」
「高堂並非無人照料,朕願為她頤養天年。」
「皇上,于此老嫗,絕嗣方是心頭之患啊。」
「那依姐姐看……」
「求皇上,若彼女誕下皇子,其第二子必過繼為先夫之子,以完先人子息,慰老人心懷,全子媳之禮。皇上若能應了,彼女可娶,且不壞大義。」
皇帝啞然,想不到周淵會出這樣的難題。低頭想了好一會,說道︰「若為忠臣之家,朕願續其子息。」
周淵再想不到他會答應,心中也不少感動,于是說道︰「願皇上頒旨昭示天下。」
「朕娶彼女之日,自當將今日所諾昭告天下。」
「如此,願皇上得一心人,白首不分離。」
皇帝到底年輕,有些喜形于色,來回踱了兩步,不知作何言辭。忽然皇太後自後殿轉出,滿面春風。周淵連忙行禮,皇帝親自上前扶了皇太後。
尚青雲笑道︰「瞧這情形,想必皇上如願了。」
周淵低頭不語,皇帝喜氣洋洋。尚青雲既不點破,周淵便借故告退了。
薦花節後,眾女回鄉。秋天,周淵封為德妃,自修儀門入宮,皇後裘氏自朱雀門入宮,貴妃陸氏從顯儀門入宮。婚後不久,周淵有妊,皇帝祭天祀祖,大赦天下。咸平四年夏,周淵生皇長女,封義陽公主,周淵晉賢妃。咸平五年冬,周淵生皇長子顯,晉貴妃。咸平七年夏,生青陽公主;咸平九年秋,生皇子,賜姓莫,襲輔國公爵。此時,皇後已生皇次子曜,貴妃陸氏已生平陽公主。
咸平十年,北燕犯境,騎兵踐踏南原數萬生民,虜劫為奴。皇帝聞報大怒,高罵燕賊,欲親征。群臣勸之不得,上奏皇太後,皇太後便召周淵來商議此事。
周淵道︰「皇上親征的心思,想母後也知道一二。」
尚青雲嘆道︰「哀家知道,皇帝登基時,年紀輕,根基薄,不得不籠絡舊臣。如今在位十年,羽翼豐滿,故此躍躍欲試。」
周淵微笑道︰「不止于此,皇上未及弱冠便登基,至今未上過戰場。當年玄武門之變,便是因為皇上未立尺寸之功而驍王曾隨軍戰斗過,因此眾武將不服皇上。如今皇上親征,若能擊敗北燕,此先帝之未嘗之功,皇上從此可令群臣心服口服。」
「照淵兒這麼說,群臣倒是錯的了?」
「母後,群臣的擔憂,自有道理。放馬出兵,事關生死。皇上的安危,是最要緊的。」
「依淵兒所說,當如何呢?」
「母後,淵兒不敢說……」
「這里沒有別人,但說無妨。」
周淵捻起一本奏折,看了兩眼,說道︰「群臣之所以力勸皇上放棄親征,乃是害怕萬一……朝中大亂。當年皇上儲位已定,尚有玄武門之亂,可如今……」
尚青雲道︰「這一點哀家也想到了,哀家也曾與皇帝說過立太子之事,皇帝說,皇子們年幼,立太子嫌太早了些。哀家想想,皇帝說的也不無道理。想當年先帝有皇子已經成年,尚遲遲不決……」
「母後,先帝遲遲不決可以,但皇上不能。」
「此話怎講?」
「當年先帝視母後與陳夫人不分先後,故稱帝三年未立後。後來先帝立母後為皇後,又立皇上為太子,正因皇上是母後所出,是言正名順的嫡長子。如今皇後名分已定,又曾生子,理所當然當立長立嫡,這皇太子之位,生來便是皇子曜的。皇上當早立太子,安天下臣民之心,此國家之幸,社稷之福,更于皇上有百利而無一害。」
「淵兒,可是哀家瞧著,皇上倒是想立顯的,難道你不知道麼?」
周淵淡淡一笑︰「皇上的心意,兒臣也知道一些。凡事都有規矩,皇上也要照規矩辦事,要立顯為太子,這事太難。兒臣嫁入皇家時已非完璧,以衰朽之軀,承寵多年,實在惶恐。惟願三個皇兒一生平安,再無奢求。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兒臣定會勸立曜為太子,好一心建功立業,取信于臣。」
「淵兒,難得你這樣想,哀家實感欣慰。」
正說著,忽報皇後與陸貴妃來了,只得請進來。裘皇後見皇太後與周淵同坐,心里便十分不自在,正眼也沒看周淵,只向上行禮。周淵站起身來,向皇後行禮。
皇太後賜座,裘皇後便沉不住氣,問道︰「母後,兒臣听說,皇上要親征,大臣們都勸不下,如今聯名寫了奏折請母後勸和,不知母後是怎麼想的?」
皇太後卻不答她的話,淡淡的反問道︰「未知皇後的心意如何?」
皇後臉一紅,知道自己造次,便軟和下來,說道︰「兒臣沒什麼見識,母後怎樣說,兒臣便怎樣做。」
皇太後點點頭,說道︰「哀家會找皇上說這件事情的,你們都下去歇著吧,哀家也乏了。」說完,端起茶杯。裘皇後與陸貴妃相視一眼,連忙起身告退。周淵也退了出去。
三人剛出了濟慈宮,皇後便冷笑道︰「周貴妃好啊,這麼大的事情,皇太後誰也不找,只找周貴妃,可見我和陸貴妃,在皇太後眼中是可有可無的了。」
周淵听她說得不堪,連忙說道︰「皇太後英明睿智,心中早有打算,召臣妾前去,不過閑話兩句,國家大事,臣妾不敢妄議。」
「好一個不敢妄議!」回頭便向陸貴妃道︰「妹妹,到守坤宮去跟本宮說說話,咱們也不議國家大事,只說說這家長里短的小事。」說著攜陸貴妃的手一道乘步輦去了。周淵等她們去遠了,方才自己乘輦回宮。
回到遇喬宮,茜草便道︰「公主,這皇後欺人太甚,一次次欺負到我們頭上,您還一直不理論。皇上那也不說,有委屈只自己受著,真不知道為了什麼。您過去可不是這樣的。」
周淵笑道︰「皇後並沒有欺負本宮,別亂說。」
茜草便嘟囔了嘴,說道︰「皇上已經說了幾次,要立皇長子為太子,公主也不要,公主,難道讓顯兒做太子不好麼?」
周淵道︰「皇太子就應該是從皇後所出,否則想立誰就立誰,今天立,明天廢,那不是亂套了麼。」
「皇帝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麼?」
「自然不是,皇帝也不能不守規矩。」
「那做皇帝還有什麼意思?」
「所以我顯兒,做不做太子不重要,只要他一生平安,便什麼都好。將來他做個宗親,每日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是很逍遙麼?」
「只是那曜兒,有什麼好的,讀書不如顯兒聰明,整日像個木頭一般。」
「曜兒比顯兒小,讀書沒有顯兒好是很平常的。何況曜兒並不木訥,他只是老實持重。」
「公主,你怎麼替曜兒說話。難道你沒想過,曜兒當了皇太子,會欺負顯兒麼。」
「我顯兒又不想當太子,奉公守法的,為什麼要欺負他?」
茜草還要說,外面內官尖銳的聲音唱道︰「皇上駕到——」
周淵等連忙接駕。皇帝走了進來,月兌了外袍,一個勁的喊熱,一臉不耐煩的神色。
周淵遞上一碗涼茶,問道︰「皇上怎麼這會兒來了,還不到午膳呢。」
「書房里批折子批得惱人。都勸朕不要親征,說什麼‘擅離闕位,國體缺失’,又說什麼‘蕩馳塞外,空虛國里’,好像朕一去,就一定不會活著回來了!這是什麼道理。朕知道,這是他們在逼朕立太子。」
周淵微笑道︰「那皇上就立太子吧。立了曜兒,便可一心征戰,再無後顧之憂。」
「朕立太子,也並非不可,但朕要立顯兒。」
「皇上,立太子自然是要立嫡長子,當年先帝也不能違背這歷朝歷代的規矩。」
「淵,朕當年既能娶你為妃,就一定能立顯為太子。一來顯兒是你生的,二來顯兒比曜兒像朕,三來武英候近來自恃國丈,在邊軍中屢有不法之事,已被大臣多次上奏彈劾。朕顧忌邊疆形勢,將奏章留中不發。但邊軍戰力不怠,被燕賊有可乘之機,武英候實在可惡至極。朕此次親征,也要查清楚這回事。在這個節骨眼上,不能立曜為太子。」
周淵道︰「皇上不可因顯兒是臣妾所生,就一意孤行,犯了眾怒。」
「難道你不希望顯兒做太子麼?」
周淵下拜道︰「皇上正當壯年,臣妾已經衰邁,不知還能陪伴皇上幾時。臣妾不怕無權無勢,只怕因此惹禍,不能陪伴聖駕。臣妾還怕皇上聖名蒙羞。萬望皇上三思。」
皇帝扶她起來,說道︰「朕在你心中,就是這樣一個無用的皇帝麼?朕偏要立顯為太子,立太子就該立賢,為什麼非要立嫡立長,倘若他是個傻子,也要立他?」
「皇上,賢之一字,沒有尺度,自古君王號稱立賢,也只是立寵,因此並不能服眾。」
「淵,當年你曾深夜闖宮報信,令朕免了玄武門之禍,如今你怎麼反而不如當年?這樣畏首畏尾?」
「皇上,當年驍王作亂,他理虧,臣妾自然是站在皇上這一邊,可如今臣妾若慫恿皇上立顯,那便是罔顧國法,與驍王何異?若朝廷**為了立顯的事情和皇上過不去,令皇上煩惱,臣妾還是不要顯做太子,只要皇上每日安安心心的。」
皇帝心里感動,拉了周淵的手︰「現在並不是你要朕立顯,而是朕一定要立顯。朕就是要立寵,那又如何!這件事你不必再說了。」
周淵知道皇帝生性執拗,便不再說什麼。皇帝又問︰「怎麼不見顯兒?」
「顯兒去書房讀書了。」
「啊,對,朕上月頒旨令義陽和顯、曜都進書房讀書了,瞧朕這記性。那青陽呢?朕想她了。」
周淵連忙令女乃娘將小公主領了出來,皇帝一見粉女敕嬌麗的女兒,喜不自勝,將女兒放在膝上,仔細端詳,說道︰「義陽小時候像媽媽,現在越看越像朕。青陽還是像你,青陽,叫父皇……」青陽女乃聲女乃氣的,含糊不清的說了句「唔啊」,皇帝喜得親了又親。
這天,皇帝在遇喬宮用了午膳,才去听講午筵。
過了兩個月,天氣炎熱起來。軍隊都已在北疆集結完畢,皇帝親征。每隔十來天便有戰報回來,皇帝有勝有敗。足足過了四個月,深秋時節,前方傳來消息,燕昭議和,燕國贈燕雲八州,我朝贈金萬兩。十月初六,皇帝班師回朝。
雖是議和,但一個割地,一個贈金,得失不可同日而語。回朝後舉國歡慶,然而皇帝在家宴上卻恨恨的道︰「若非庸將誤朕,朕要拿下盛京也不難。」
皇太後笑問︰「皇帝依軍法處置也就罷了,不必再煩惱了。」
皇帝也笑了︰「倒不用處置,都被燕賊殺死了。」
皇後想要問是誰誤事,卻見陸貴妃向她使眼色,又輕輕搖頭,示意她千萬不要開口問什麼。然而皇後卻不理會,仍舊問道︰「是誰貽誤軍情?」
皇帝微微冷笑道︰「說起這兩個誤事的將軍,皇後可能也有所耳聞。陳新必將軍,在圍城時懈怠軍情,于軍中聚賭,敵人援軍來到,將他的陣營沖的七零八落,韓洛將軍與趙穎將軍全力補救,才將缺口堵住。還有一個宋巨庭將軍,違背軍令,追敵深入,可恨全軍覆沒!幸好他們兩個都戰死軍中,否則朕要辦他們的全家!哼,如此成敗反復,好容易到了盛京城下,已無力攻城,只得議和班師。」
皇後道︰「這兩位將軍臣妾不曾听說過。」
皇太後問道︰「皇帝這些年來也提拔了不少小將,未知他們之中,有誰立功?」
皇帝笑道︰「大大小小,都立了功了。立不立功到不要緊,只要在戰場上不要給朕丟臉那便什麼都好。立功麼,將來有許多機會。」
皇後又問︰「那哪位將軍立功最大?」完全無視陸貴妃向她連連搖頭。皇後本來是想皇帝說出父親的名字,誰知皇帝淡淡的說道︰「論起立功最大的將軍,自然是朕的第一副將與第一福將陸愚卿將軍。」
陸愚卿乃是陸貴妃的親哥哥,雖然陸謙與兒子都是學富五車的文人,但陸愚卿卻是文武雙全,在皇帝即位之前,他便考中了文進士一百零四名,來年又考中了武進士第十名,深得先帝賞識,被投放在邊軍中歷練。自從陸貴妃進宮,陸愚卿反而被投閑置散了幾年,直到此次皇帝親征,方才起用。
皇後不樂,瞪了陸貴妃一眼,陸貴妃低下頭去。
皇帝不滿的看了皇後一眼,問道︰「朕這幾日回宮,恍惚听說宮里死了個女官,皇後,這是怎麼回事?」
皇後道︰「她偷竊宮中寶物,臣妾賞了她十杖,誰知回去便落胎死了。這等監守自盜,晦亂宮廷的女子,不值得皇上動問。」
皇帝問道︰「這女官叫什麼名字?」
皇後道︰「是定乾宮中南書房當差的曾娥。」
皇帝道︰「她偷竊的是書房中的一對玉鳳鎮紙?」
皇後道︰「皇上如何知道的?」
皇帝冷笑道︰「這對玉鳳鎮紙,是朕賞給她的。」
皇後驚道︰「皇上,曾娥並沒有說這是御賜,何況臣妾查過宮中記檔,皇上並沒有賞她這對玉鳳鎮紙。」
皇帝淡淡的說道︰「朕賞賜之事,已記在檔中,皇後怕是沒看真切。」
皇後驚得一身冷汗,皇帝與曾娥,獨處一室,御賜寶物,那她月復中的孩子……果然听得皇帝冷冷的說道︰「她月復中的孩子,是朕的龍子……」
皇後驀地站了起來,說道︰「皇上,內起居注並沒有皇上寵幸曾娥的記檔。這孩子怎麼會是龍子?」
皇帝依舊是那副淡漠的神氣︰「內起居注中一定有記檔的,皇後恐怕又沒查真切……皇後,一個女官,就算偷了東西,行為不檢,逐出宮去也就罷了,何必杖刑,壞人性命。那杖刑,女子怎能受得住?人誰無錯,像皇後這樣打理**,**恐怕都要死絕了!」
皇後氣得渾身發抖,一疊聲叫人拿了記檔過來查看,陸貴妃拉著她,企圖阻止,但皇後氣瘋了,並不理會陸貴妃。
猝起生變,尚青雲暗暗嘆口氣,她知道自己的兒子要做什麼,便悄悄離開了。周淵早讓女乃娘將幾個小皇子小公主都帶了下去,自己靜坐一旁。不一會內宮記檔拿了過來,果然在五月十八這一日,皇帝午間在御書房中寵幸了曾娥,並賞賜玉鳳鎮紙一對。皇後驚得跌坐在地上,杖死無辜女官,且打落皇子,這罪名她承擔不起。皇後喃喃道︰「明明那時看是沒有的,怎麼這會兒又有了,這是怎麼回事……這是怎麼回事……」
皇帝怒道︰「皇後,朕看你也是名門之後,怎麼這樣暴虐無恥,你杖死朕的愛妃,殺死朕的皇子,朕的皇子,還沒有來到這世上,難道他便與你有仇麼?」
皇後叫道︰「本宮沒錯,本宮明明看是沒有的,這會又有了,你們這些奴才,是不是拿錯了!」又翻記檔。
皇帝怒不可遏︰「這記檔明明這樣記著,你竟然還杖死她,皇後,你是有意要使朕絕後麼!!」
皇後終于崩潰了,她拋了冊子,大叫道︰「本宮沒有冤枉她,沒有!」
皇帝喝道︰「皇後瘋了,成何體統,來人,送皇後回宮!」
陸貴妃連忙說道︰「皇上息怒,讓臣妾送皇後回宮。」
皇帝哼了一聲,說道︰「要你送干什麼,好好的家宴,都讓她攪合了!叫個奴才送罷了!」
周淵拾起腳下的一本內起居注,卻發現整本內起居注,雖沒有篡改和添加的痕跡,但墨跡猶新,倒像是重新抄寫過。而皇後氣急敗壞之下,不可能發現這樣的細節。周淵幾乎能想得到,皇帝並不曾寵幸曾娥,他只是指示內官重新抄寫了這一冊內起居注,在抄寫的時候,一個念,一個寫,便神不知鬼不覺的加上了五月十八日的這一筆。
皇後被兩個內官連拉帶勸的走了,誰也不知道這突如其來的一幕究竟是怎麼回事。皇帝隨口問了一個女官的死因,皇後便被扣上了殺死皇子的罪名。那天,周淵並沒有多問一句話。
三天後,皇帝下了詔書,數落武英候的罪狀︰一是懈怠軍情,縱敵深入;二是私吞軍田,中飽私囊;三是貪污軍餉,放高利貸;四是治軍不嚴,數次導致大局受阻;五是以贓款賄賂內宮,擾亂宮闈。武英候被金衣緝捕使于朝堂之上緝捕歸案,投在刑部天牢中候審。不過十天,皇帝將他貶為庶人,抄沒家產。不幾日,皇後以刻薄善妒、苛刑峻法、杖死無辜宮女、殺死皇子的罪名被貶為慎媛,皇帝立貴妃陸氏為皇後。
皇後陸氏無子。咸平十三年立春,皇長子顯被立為皇太子。同年秋,皇帝欲親征北燕。周淵請求皇帝帶她同行,皇帝笑道︰「自來軍中帶女子是不吉利的。」
周淵道︰「皇上,臣妾自幼習武,可擔任皇上的近侍,臣妾也想在軍中立功。」
「自古沒有女子上戰場的道理。不準。」
周淵盈盈下拜︰「皇上,請听臣妾一言。臣妾的父母姐姐,都是被北燕皇帝蕭達山所害,如今蕭達山已臥床多年,臣妾只想破城之後親口向他問罪,為父母姐姐報仇雪恨。求皇上恩準。」
皇帝想了一會兒,嘆道︰「既這樣,容便準你擔任朕的近侍,恩準你為父母姐姐報仇雪恨。」
周淵泣道︰「多謝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帝看了她一陣,說道︰「你真奇怪,當年無論是大婚,還是顯兒封太子,你都沒有哭過,為了這件事,你卻哭成這樣。」
周淵擦了眼淚,說道︰「皇上笑話臣妾。臣妾不孝,明知仇人是誰,卻不能報仇。如今我大昭軍隊長驅盛京,臣妾多年的心願就要實現,怎能不喜極而泣。」
皇帝卻有些憂心︰「要長驅盛京,談何容易。但朕北伐滅燕的決心絕不會變,朕定要將這天下一統!」周淵凝視著他,心中無限自豪。
皇帝的語氣忽然轉柔︰「朕廢了裘氏,卻不能立你為後,你怪朕麼?」
周淵環住皇帝的腰,將頭靠在他胸口,說道︰「皇上對臣妾,已好到不能再好,臣妾還有什麼奢求?做不做皇後,臣妾並不在乎。」
皇帝又說︰「朕答應了要立顯為太子,朕做到了,將來,朕要將顯兒栽培為一代明主,顯兒將成為這全天下的天子!」
周淵點點頭,哽咽得說不出話來。
翌年春天,周淵身著鎧甲,手提長劍,隨皇帝立馬于盛京城下。將盛京城圍了一冬,每天除了操練,便是在不停的修築工事,還造了幾個火器工廠,在城外造起炮彈來,幾乎在盛京城外又築起一座外城。打退一次敵人的援軍,工事又堅固一層。軍士們輪流回去探親歇假。
春天到了,北方冰雪初融。皇帝親自查看了圍城的狀況,回來制定攻城計劃。第二天,隨著一聲巨響,攻城的幾十門大炮次第響了起來。盛京被圍了一冬,城內抵抗仍然十分激烈,燕國皇帝蕭達山的兒子在城樓上親自督戰。
轟隆隆,轟隆隆,周淵的耳際只听到這樣震耳欲聾的聲音。盛京,究竟已近在咫尺,周淵的心中,卻泛不起一絲漣漪。仰望盛京的高大城牆,這北方帝都的堅實屏障,已在炮火聲中被寸寸蠶食。
周淵微一苦笑,喃喃道︰「爹,娘,姐姐,舅父……義父,淵兒回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