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多利亞的秘密 第59章 無機之談

作者 ︰ 姑射山人

今天來的科學家里有一位是第一次見面,李比希的好朋友,著名化學家弗里德里希維勒,發明人造尿素那位大神。蛋白質是生物的主要構成成份,而尿素是蛋白質代謝後的產物,由肝產生,稱「尿素循環」,它是重要的氮肥,由于固氮的困難,尿素對植物相當重要。這是「有機肥」肥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他本來遠在500公里之外的哥廷根大學任教,恰逢盛事,逮到一個學術交流的機會,公費跑來慕尼黑大學,成了劍橋伯爵府今天的意外貴賓。

人造尿素的發明有什麼意義?意義大著呢,這是科學家第一次挑戰有機物和無機物的界線,維勒的觀點是無機物和有機物兩者並不絕對,你瞅瞅,我不是把絕對屬于有機物範疇的尿素給做出來了嗎?我厲害吧?其它眾多的科學家仍然秉持著無機與有機嚴格區分的思想,他的老師貝采利烏斯也是位大家,在1806年提出了「有機化學」的概念,認為有機化學當中存在著「生命力」。貝采利烏斯反駁維勒的觀點時說︰「你說有機無機無絕對界限,好吧,你給我造一個小朋友出來看看。」

這句話讓維勒憋出內傷來,他一直在想我到底要怎麼樣才能造出小朋友呢?直到48年貝采利烏斯去世時,維勒也憋不出一句有力的反擊的話來,值此科學家雲集之際,他又把尊師這句「金玉良言」拿出來,征求意見。

科學家們眾說紛紜,不過沒有什麼假想能夠跨越生命力的障礙,看來上帝的尊嚴還是不容褻瀆,只有上帝能造得出小朋友,凡人皆無能之輩。

其實維勒最想听的還是唐寧的意見,就算他沒有什麼真知灼見,多一個人從科學直覺上贊同也是好的嘛。唐寧提出的微生物致病論目前已經得到所有生物學界的認同,沒有消毒措施的醫院幾乎已經沒有科學家和有一定科學知識的人敢去了。在微生物界的權威就是唐寧無疑,維勒便問出一句︰「伯爵大人,造小朋友估計難點兒,但是有沒有可能造出微生物來?」

唐寧的一句話讓維勒相當失望︰「只有上帝能造出生物,科學家們造不了。」

唉,原來天才科學家也遇到了不可解決奠花板,上帝這道坎兒看來是難以逾越的了。

唐寧接下來的一句話用德語說出來,讓所有的科學家失聲︰「上帝花了幾十億年的功夫才弄出來的生物,科學家們想用幾天幾年時間造出來,那不是痴人說夢嗎?」

科學家們死寂了幾十秒之後,終于有個科學家懷疑是不是他德語不好說錯了︰「對不起,您說什麼來著?幾十億年?我沒听錯吧?」

唐寧在此刻,就像是修禪的高僧忽然頓悟似的,流利地說起了掌握了一千多單詞的德語︰「沒錯,我說的是幾十億年。至于為什麼是這個數字,我是通過地質學的知識猜想的,大概不會錯。也就是說,我認為是幾十億年前地球上開始出現第一個最簡單的生物,正是微生物。

我通過這麼多年的對自然界的考察,得出一個結論︰上帝只創造最簡單的規則,而不會創造某一個復雜的具體的東西,他不創造地球,也不創造動物,更不創造人。而是最最基本的物理規則,說得更直接一點,就是基本力,就我們現在的知識而言,自然界有多少種力?三種︰萬有引力,分子力,電磁力。

那麼,這三種最基本的力能不能就構成萬事萬物呢?我斷言——能。

行簡單地介紹一下我對地球形成的看法吧,在這個尺度上,引力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引力幾乎可以解釋一切天體現象。在座的也許有人對天文學比較感興趣吧,有人知道土星環嗎?請舉手。」

科學家果然對天文感興趣的不少,有三分之一的科學家都舉起了手,他們完全被伯爵大人的「講座」吸引,投入其中。

唐寧︰「哦,不少,記得土星環的中間有一些空缺的軌道嗎?這些奇怪的空無一物的環是怎麼形成的呢?沒有錯,是引力在作祟。這種空環現象叫軌道共振。什麼意思呢?原來啊,這些空軌道上其實也是有東西的,但是……土星不僅有環,還有衛星,一顆大的衛星恰好跟一個環區域的碎片旋轉的速度相同,這就意味著該區域的碎片每繞土星旋轉一周就會遇到一次衛星的引力,然後朝衛星運動一點點,經過上百萬年甚至上千萬年、上億年的運動,這個區域的碎片就會被衛星全部清掃光!這就是土星空環的秘密。」

他的話基本以德語說出,但是踫到不會說的專業術語就會用法語或者英語來講,一段話講得雜七雜八,一邊說一邊比劃,但是居然有好些個科學家都听懂了,還有一個覺得這個解釋真心精彩,啪啪地鼓起掌來。♀

沒听懂的科學家看到人鼓掌,感覺自己錯過了什麼,交頭接耳地嘀咕起來,然後有些恍然大悟,喜不自禁。

等大家嘀咕得差不多了,唐寧又繼續︰「有趣吧?其實很多天文現象都是這樣,有些我們覺得很神奇的地方,卻是天體間引力復雜作用的結果。我想要表達的是引力也是形成地球的原因。上帝沒有必要創造地球,他只需要創造引力。原本整個太陽系都是一大片由小分子組成的超大的宇宙塵埃,引力不斷地起作用,宇宙塵埃就聚集了起來。

那麼,為什麼所有奠體都在旋轉呢?而且旋轉的速度是那麼快。這個簡單,因為物體在遠處旋轉的時候你總是覺得更慢一點,太陽系是一個超大的大球體,當這個球體越來越小的時候,你會就發現它轉得越來越快,這就好像龍卷風似的,原本地球自轉形成的氣旋你不會感覺到它速度快,可是一旦被擠壓到了像龍卷風那樣大小,那速度可就驚人了。

簡言之,上帝創造了引力,引力創造了地球。下一步,該談談我們敬愛的地球了。

萬有引力的工作基本結束了,現在輪到分子力登場。性質相同或者相近的分子傾向于結合在一起形成成穩定的結構,並不是說分子之間互相吸引,吸引不是分子形成的本質,而不容易被拆開才是分子的本質。這兩種說法有區別嗎?有,的區別。因為只有對這種本質的理解,才能更好的解釋大分子的形成。大分子能否形成,要看它的產物是否穩定,分子間能組成無數種大分子的組合,而只有結構穩定的能在數量上佔優勢,這個很好理解,大分子在自然界有分有合,穩定的結構不容易解體,于是越來越多。

請大家注意,好戲要登台了——在幾十億年前,由于在汪洋大海中形成了無數種大分子,而這無數的大分子當中有一個大分子相當相當特別,它竟然能夠在一定吊件下把自己的結構大致不差地復制一遍。大家可以想象這麼一種情形,兩條很長的分子鏈條,一條是A,一條是B,A鏈上的一類分子是凸起的形狀,而相應的B就是凹進去的形狀,A鏈上有一系列的凸起,也有一系列的凹陷,一一對應B鏈上的凹陷和凸起,也就是說A鏈和B鏈是互補關系。

白天來了,太陽出來,海洋變熱,這個大分子的A鏈和B鏈被熱能拆開,到了晚上,海洋變冷,可是這個時候原本與A鏈配對的B鏈卻不知道漂到哪兒去了,A鏈怎麼辦?好辦,它尋找新的配對的凸起分子和凹陷分子。哇啦,奇跡出現了,一條嶄新的跟B鏈一模一樣的C鏈出現了,大分子第一次完成了自我復制!」

科學家們听得如痴如醉,眼前仿佛出現了無數的大分子鏈條隨著白天與黑夜的律動不斷地被復制的情景。

唐寧︰「就這樣,這個大分子日復一日不斷地復制自己,成千上萬的個相同的大分子在海洋中誕生。終于有一天,這個大分子的一個後代發生了變異,怎麼著呢?嗯,可能是一個浪頭打過來,把大分子鏈拍在岸邊的石頭上,把它拍成了兩段。這兩段仍然能夠復制自己,可是卻跟原來的大分子不一樣了。這樣一來,海洋中就有了兩種能夠自我復制的大分子。又過了一些年頭,海浪又催生了另一種可繁殖分子。而這種變異不僅發生在被拍成兩截這種情況下,還有些大分子機緣巧合粘在一起,成了更大的分子。要不了多少年月,海洋中就充滿了無數種的有繁殖能力的大分子。這個時候,更精彩的變化要開始發生了!」

唐寧就像在講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所有能听得懂的科學家都摒息寧神,生怕錯過了他的任何一個發音。

唐寧繼續講座︰「隨著時間的推移,終于,海洋中能夠用來繁殖的‘營養素’用光了,即使沒有用光,反正很難踫到了。大分子演進的腳步卻沒有定格在某年某月某一天,而是有大事發生——有一天,一大群有繁殖能力的大分子被風刮到了一個地方,這個地方有一個特別之處,比如說吧,它的水質是酸性的。大家都知道我們的胃里有胃酸,可以把食物消化掉,也就是把大的分子消化成小的分子。這片水域也是起到這個作用,酸性海洋把很多很多的大分子都給分解成了小分子,也就是說,殺死了原有的大分子。這個時候,有一些大分子結構與眾不同,能耐酸,結果會怎麼樣?哈哈,它們可開心了,因為別的大分子都被分解,就它們活了下來,它們又有了可以復制自己的營養來源,喜滋滋地繁殖著後代。

這些耐酸的大分子是大自然演化的幸運兒,它們當中有一些不但耐酸,還喜歡跟酸性物質結合,這些又是幸運兒中的幸運兒。當耐酸的大分子們漂流到平凡的海水時,它們又沒有了食物。這個時候,喜酸的大分子可以大顯身手了,它們在一定條件下,好吧,又是白天,海水一變熱,它們就把酸吐出來,融化別的大分子,然後茁壯成長。

這麼一來,喜酸的大分子的兒子、孫子們又佔據了優勢,遍布了整個海洋。對食物的競爭再次激烈,在喜酸的大分子中,不斷地分化,有一些不僅喜酸,還能自己合成酸,這時候,酸液成了它們的化學武器,能夠不斷地在體內生成,用來殺死別的大分子生物,海洋中第一次出現了掠食者。

講到這里,大家估計也听明白了,這些原始的生物就是現在一切生物的祖先,它們就是用這種方式成長起來的。掠食者一旦出現,又將是生物演化史上的一場精彩大戲。

運動能力,將是生物進化的又一杰作,最初的掠食者只能隨著洋流隨機的漂流,而有一天,一種新的神奇變異產生了——原始生物有一些類似于水母那樣的鞭毛,鞭毛不斷地劃水,從而主動地運動起來,這種生物的生存能力明顯更強,能把自己的子孫後代散播到更遠更偏僻的地方。

掠食者變強,被捕食者可也不會一成不變,你不是能釋放酸嗎?我的兄弟全被捕食掉,可是我卻是一個耐酸的變種!這麼一來,掠食者和捕食者會達到一種平衡,直到有一天,掠食者產生了更強的酸,平衡打破,又直到有一天,被捕食者能耐強酸。這種生存的競爭不斷演化,掠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化學對抗能力也越來越強,酸只是一個例子,事實上是有無數種化學的攻擊和防御機制,每一種使大分子不穩定的化學物質都是刀矛,而每一種使大分子更穩定的化學物質都是盾牌。你死我活的競爭最終導致了出現了真正的盾牌,細胞誕生了!這不夠,競爭繼續升級,有一類細菌形成了一層堅硬的細胞壁,使得普通的化學物質很難攻破它的防線。當然了,很難不等于不能,總之,掠食者跟被捕食者總是在平衡與失衡之間輪回。

我已經把微生物是怎麼從無機物變出來的講完了,大家感受一下。」

出奇地,大概有三分之一的科學家听懂了,唐寧的講演告一段落之後,他們轟然一陣掌聲,有微笑,有激動,有人被震撼地直搖頭,而听不懂的則立即開始詢問身邊貌似听懂了的科學家。所有的人都開始嘀咕起來。

到了最後,經過熱烈抵論,所有的人都明白了唐寧剛才說了什麼東西,個個興奮而激動,當然,也有個別保守的家伙懷疑某新晉伯爵大人是在痴人說夢。不管怎麼樣,所有人都情緒激蕩得忘了吃飯,只有……茜茜女公爵不明白這個假想有什麼意義,一個人嘎吱嘎吱地吃著菜,忽然看到大家都不吃,明白過來,原來自己不懂科學的情況了,瞬間俏臉通紅。

這篇小說不錯推薦先看到這里加收藏看完了發表些評論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維多利亞的秘密最新章節 | 維多利亞的秘密全文閱讀 | 維多利亞的秘密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