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多利亞的秘密 第99章 阿拉斯加

作者 ︰ 姑射山人

1857年3月21日,江戶發生大地震。這一次地震跟1月發生在加利福尼亞的高烈度低毀滅性不同,這一次災難給江戶城的居民造成了的損失。數以千計的沒有防震能力的房屋直接被地震波摧毀,更為嚴重的是木結構的江戶民宅被大火。神風曾經幫助過日本人抵御過蒙古人的兩次入侵,不過,風神畢竟是日本人假象中的庇護者,這一回,風神助紂為虐,60英里時速的狂風使大火席卷了整個江戶,而完全飽和了的消防隊員們沒有絲毫反抗大自然的能力,因為隨之而來的海嘯包圍了江戶城,這真像是一場天兵天將配合得天一無縫的江戶大屠殺。

整個江戶城在汪洋澤國和大火災中淪陷,這場景把全世界都震撼了,因為這是BBC成立幾個月以來第一次全球性超級自然災害,而且當時路透社的設備已經可以把江戶大地震的災民請到臨時錄音棚中口述災難的經過,老人、婦女和孩子絕望的聲音讓整個歐洲都相當同情日本人的遭遇。

隨著最嚴峻的時刻過去,受災人口的數目也越來越清晰,估計死亡人數在10萬人以上,而江戶總人口也只有50多萬,可謂災難深重。

當BBC把全球資訊連接起來之後,原本只在歐洲活動的一些社會救援組織開始一個個提出要到遠東進行一次跨洋救援活動。誰也沒去過遠東搞救災活動,于是,大家伙都希望新近去過日本的盧森堡大公來組織一下,反正他向來也有搞慈善的名聲。

響應救災組織的號召,唐寧宣布借此機會發起成立「國際自然災害救援組織」,直接與日本開國派首領井伊直弼取得聯系,並負責此次行動所有物流和志願者吃住的相關費用,把歐洲富裕國家慈善組織捐贈的物資萬里迢迢送往遠東。

唐寧把自己工廠制造的充氣式救生艇當成救災帳篷捐贈了一萬套,以致于後來有一個國際自然災害救援組織的標志設計方案就用的是救生艇的圖案,配以國際自然災害救援組織的五個首字母。這個挺好,海難、火災、地震都能用得上。紅十字會的標志當然是不能用的,因為紅十字也代表基督教,這是唐寧不能接受的。♀現在的慈善組織以教會組織的為主,不過這只是舊觀念,誰說無神論者就不會做慈善?無神論者因為理性至上,要做起事來比誰都靠譜。

教會通過「天堂在等你」來聚斂財富,經常拿出一小部分來做慈善以彰顯自己正義和愛心,把自己打扮得像天使似的,難道你們以為無神論者就不會化妝嗎?宗教之間的教義是不可調和的,因為教條是死的,突破教義需要的是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去做的事情,而無神論者沒有這方面的障礙,大家都是同一個物種進化而來的兄弟姐妹,有別之處僅在于親疏而已。宗教的大愛不過是愛自己的教友,而無神論者的字典里沒有這種區別,無神的理論無論你信與不信都一視同仁。

至于教會跟咱們大土豪誰更有錢更有能力做慈善,嘿嘿,您瞧好吧!

就在教會得意洋洋地宣布自己捐款多少的時候,唐寧卻不斷做教會永遠做不到的事情——著手地震預防理論和措施的研究。首先,要鬧明白地震發生的原因,徹底摒棄凶神和土地神之類的無稽之談。他在倫敦成立了「國際自然災害研究所」,拔給充足的資金,近期主攻地震和火山的研究,通過路透社的全球網絡收集地震發生紀錄,勾勒出地震多發帶的輪廓,與大陸漂移學說相結合,把地震帶畫出來。數據與理論相輔相成,首先找到了太平洋地震火山帶,全球90%以上的地震都發生在這個地震帶,這也是跟日本地震頻發相關的一個區域。

現在,唐寧僅僅收集到了非常粗糙的數據,但也基本上能看出大陸板塊理論在解釋地震帶上的科學性,使全球的地質學家深受鼓舞。路透社的「萬能工作人員」畢竟不夠專業,下一步,該是與全球的地質學機構一起合作深入地挖掘精致的數據了。

當教會的神父們天天在親基督教的報紙上進行千年不變但卻從來沒有起過作用的禱告和祈福的時候,全世界的地質學家在唐寧的資金支持下一次次召開研討會,研究國際間的地質數據共享方式和研究合作方式。♀

經過一個多月的研討,地質學家們達成了一致,認為迄今為止,大陸板塊理論是解釋地震的最有力理論,即使暫時有疑慮的科學家也認為可以暫時把這個理論當成解釋地震成因的主體,而後續的數據出來之後再進行修正。

全球地震數據收集和監控網絡也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很多專業人士受國際自然災害研究所的資助前往全球各國去收集情報。國際會議還在制定衡量地震發生烈度的級數標準,為將來給地震的進行更精確的分級打下基礎。

當科學家們在唐寧的組織下取得一個個新成就時,基督教報紙的祈禱就變成了一個有趣而鮮明的對比,給人民群眾的心理形成這樣的印象——教會除了祈禱啥也不會。

唐寧提出了一個極具前瞻性的地震預警方案更是奪人心魄。地震預報當然是不可能的,但是當地震發生時的預警卻是可能的。因為地震波的傳播遠遠慢過電波的傳播,當儀器檢測到地震發生時,通過專用的模擬計算機計算出地震中心、烈度,就可以通過電波提前數秒到數十秒把地震來臨的消息傳到要害部門。這里的要害部門首先是指在地震中易受到損傷的公共服務,如︰煤氣、電力、火車。幾秒鐘的時間就可以讓這些有潛在危險的設備提前關閉,有效地減少火災、觸電、出軌事故的發生。對公眾的預警也是有意義的,試想一幫孩子正在上課,提前幾十秒的刺耳預警就能讓他們跑到開闊地帶,挽救很多脆弱的生命。如果孩子們正在搞化學實驗,那更了不得,很可能手里的濃硫酸會在地震中潑到自己或者同學臉上呢,丟下實驗設備就趕緊扯呼吧。

歐洲有近半的國家處于地震帶,不過,高危地帶主要集中在意大利半島和希臘。美國則主要集中在加州,亞洲是重災區,日本就不用說了,台灣、東南亞一帶也是多發區。中國大陸的地震多發生在四川和雲貴、甘陝,由于現在中國時局糜爛,加上大清國對洋人的歧視或者偏見,地震這種事情就暫時無法考慮了。再加上這幾個月加州和江戶的地震受到矚目,所以現在的地震研究主要集中在加州和日本兩個地方。

其中,尤其又以對日本的地震研究為主,因為這里人口比較密集,遠超加州,國際自然災害研究所派遣精干力量帶著大量的物資前往江戶成立江戶地震研究所,首要任務就是要考察當地的資源,研究抗震建築。只要江戶的建築稍微有那麼一點抗震防火能力,都不至于像現在這麼慘烈。全城五分之一以上市民都罹難了啊,當初青船來航時見到過的大好生靈瞬間消失了五分之一,豈不令人唏噓感慨?

鋼結構的使用估計會在抗震建築中會重要的地位,唐寧加速了長崎鋼鐵公司的籌備工作,甚至可能比在新加坡的鋼鐵公司的建造速度都更快。因為岩崎彌太郎為首的日本商業先驅知道鋼鐵在工業中的重要性,是豁出老命來干實業的,可謂日以繼夜,什麼八小時工作制,一天工作十八個小時對現在極度饑渴發展工業的日本人來說都毫無壓力。

日本的礦產資源匱乏,不過,由于風電的發明,煤炭倒不是最奇缺的資源了,反而是鐵礦比較緊俏。離日本比較近的東北和朝鮮都有鐵礦,不過,這些地方都尚進出口貿易吊件,尚處在半閉關鎖國的狀態。反而是在西班牙人控制的菲律賓發現了鉻鐵礦,成為「長崎制鋼所」的主要礦產來源。

這個時候的井伊直弼、島津齊彬等為幕府出策的人鑒于日本鐵礦等資源的缺少,竟然已經打起朝鮮半島主意,並向對日本相當友好燈寧誠懇地尋求建議。現在的朝鮮的國旗上可是寫著「大清國屬」的啊,看來中日兩國的地緣矛盾已經出現了苗頭。

唐寧當然否決了他們的念頭,可是卻頭疼中日矛盾起來,某日,忽然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腦洞大開的主意——支持日本購買阿拉斯加,廣袤而富藏自然資源的阿拉斯加到手的話,將極大地降低日本人的擴張。團結而重視教育的日本人現在就已經顯露出工業強國的趨勢,恐怕又會再一次超過大清國洋務的發展速度。

現在支持日本購買阿拉斯加正當時,發起克里米亞戰爭的沙皇尼古拉一世舉國之力發動上百萬「灰色牲口」大軍,卻慘敗給英、法、奧斯曼、薩丁尼亞等國人數遠少于俄軍的聯軍,羞憤難當,自殺而亡,將困頓的江山留給了兒子亞歷山大二世,這個時候很害怕大英帝國會將阿拉斯加從俄國手中奪走,(現在與阿拉斯加接壤的加拿大正牢牢地控制在大英帝國手中,其不列顛哥倫比亞殖民地與阿拉斯加比鄰)。亞歷山大二世從戰敗的教訓中也看到了對農奴制進一步改革的必要,正需要大量資金,正是土豪出手的大好時機。

原本對于大量地震援助就很感動的日本人發現盧森堡大公支持他們購買阿拉斯加這一大片比日本面積還大三倍的大片土地之後,都感動得哭了,現在,日本人已經徹底改變了對洋人的看法,世界上竟然還有這麼好的人?

當然了,唐寧是不會做賠本兒生意的,蘇黎世銀行提供的貸款利息雖低,但也算一筆大買賣,而且會成立「阿拉斯加礦業公司」,他要佔到40%的股份,壟斷專營阿拉斯加的礦產資源。唐寧負責出錢,日本負責出人力,將來要是發生領土糾紛,日本還負責軍事行動。當然了,以唐寧在英國的影響力,足以勸說英軍不通過加拿大向阿拉斯加擴張,目前,阿拉斯拉的各種珍貴資源還沒有浮出水面,購買的國際壓力也不大。

唐寧自個兒買下阿拉斯加之後有一個問題,他沒有人,資本的力量也是需要國家的力量配合的,就盧森堡那20萬人,還不一定管得住,唉……與其讓美國買了錦上添花,還不如把40%礦產利益控制在自己手中。

這一樁買賣不但彌補了日本缺乏國土和資源的缺陷,還給他們指點了一條明路,通過商業來擴張多好,武士精神還是不要太激烈,學習曾經強大無比的威尼斯共和國,他們就從來不在乎戰爭的勝敗和面子,只是想得到利益,能通過商業手段最好就用商業手段,市場是偉大的糾紛調解員。

借蘇黎世銀行的錢可是要還的,所以,討價還價的事情便由日本人去做,他們肯定想盡一切手段搞個好價格。除了蘇黎世銀行為日本提供貸款之外,唐寧幾乎沒有公開表示過為什麼支持日本購入阿拉斯加,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甚至說無論哪個靠譜的國家想買阿拉斯加,他都可以考慮貸款。

最後的買家大多屬于日本,因為他們資源、國土奇缺,又已經看到了發展工業時對礦產的強烈需求。

這篇小說不錯推薦先看到這里加收藏看完了發表些評論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維多利亞的秘密最新章節 | 維多利亞的秘密全文閱讀 | 維多利亞的秘密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