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款見月光下下走來幾個人,有騎馬的,有步行的,立即警覺起來,急對兩個衙役道︰「自從二帝北轅,金兵時不時騷擾小縣,這幾個人帶著刀槍,說不定又是韃子,你二人留在這里觀察動靜,本縣立即回去召喚兵丁將他們一網打盡!」
徐知縣正要離去,卻見中間那個騎馬的身影熟識,不禁一怔,暗暗說道︰「這個人好像哪里見過!」聯想到剛才做的夢,突然失聲喊道︰「是康王九殿下,夢見流星如堂準有貴人駕到,原來是康王九殿下光臨本縣!」
徐款不敢怠慢,慌慌張張跑上前去大呼大叫︰「來者莫非康王九殿下!」
吳玠見問,便就答道︰「正是康王九殿下,你是何人?」
徐款放聲大哭︰「小縣徐款,不知殿下駕到,實乃死罪!」
康王讓徐知縣起來說話,徐款代吳玠牽了寶驥的轡頭,道︰「殿下一路辛苦,快上小縣安息,微臣給殿下接風洗塵!」
到了縣衙,康王大堂坐定,徐款率縣里一干官吏參拜畢,便就設宴款待。康王問道︰「徐知縣這里有多少兵馬?」
徐款道︰「只有五百,算上那些鄉勇義士也就幾千!」
康王道︰「粘翰老賊就在附近,倘若他們追來如何對付?」
徐款道︰「殿下可發旨令召喚全國兵馬勤王,人心思宋,自然聞風而至。
康王依言,讓徐款派人四處張貼檄文,不出幾日,便有文武大臣張浚、張所、李綱、宗澤、吳奕、黃潛善、汪伯顏、蘇澤前來勤王。
話說蘇澤那一年從吳玠、莫小兒的刀下逃月兌,得知李紈賴、朱先後被誅,徽宗也已下台,便拉了一干人馬上山為寇。近日听說康王逃回中原重新復國,覺得東山再起的機會來了,便率山寨兩萬人馬前來長豐縣草雞變鴨。
鄭達一見蘇澤,氣得雙目冒火,沖上前去就要廝打。
蘇澤道︰「國家正是用人之機,鄭壯士怎麼還記前嫌?我們應該精誠團結為國效力!」
吳玠見蘇澤一副憂國憂民的口吻,便勸鄭達息怒。
鄭達饒了蘇澤,吳玠上前和爹爹相見。父子邂逅,喜極落淚。
吳奕抓住吳玠的手說︰「玠兒北上之後,爹爹朝思暮想,還以為再不能相見,沒想到會在邊遠小縣長豐一聚!」
吳玠訴說了邀奪徽欽二帝的前後經過,不無懊惱地說︰「孩兒和鄭達雖然歷經千險,最終還是隨康王九殿下返回中原,但徐定和張榮兄弟就沒那麼幸運,他們被金兵俘獲至今生死不明!」
言罷,詢問問莫小兒的情況。吳奕笑道︰「自你走後,小兒便和她爺爺回姜城山莊去了,前日個,于謙、孟洋來過平江府,說小兒產下一子,腳上有個中字,你說怪也不怪!」
吳玠心中犯了嘀咕︰莫非這是師父璇璣教主有意而為?田牧香生的兒子身上就有個「天」字,孫荊草的兒子身上有個「騁字」趙玲燕的兒子身上有個「下」字;冬至一梅的兒子身上有個「山」字;倘若章馨怡、秦丹楓、齊飄萍三人都生了兒子,一定就是馳、統、河;八個孩子名字連起來就是︰馳騁天下一統河山,看來這是天意……」
吳奕道︰「吳門人丁興旺,可喜可賀,孫兒定為國家棟梁……」
父子倆敘談一氣,吳玠詢問鐵里溪和張太公近況。
吳奕道︰「鐵大師和張太公上天王山去了,走時留下話語,說倘若用得著他們,就上天王山來找……」
父子倆正在絮叨,李綱走上前來道︰「吳奕兄弟,你這兒子可謂青出于藍勝于藍,出任西軍元帥,解除了朝廷百年邊關之患;又在太行山大敗金兀術,火燒洞保駕九殿下,真乃功勛卓顯……」
吳玠向李綱施禮︰「前輩過獎了,晚輩只是一時之勇,想當年前輩與金寇廝殺汴梁城,使金賊望風喪膽,那才是功勛卓顯!」
李綱笑道︰「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有爾等年少之將,大宋強盛指日可待!」
說著一頓,道︰「听說賢契和莫小兒結為連理,可有此事?」
吳玠道︰「莫小兒正是拙荊,前輩莫非熟識!」
李剛道︰「談何熟識,莫小兒是莫謙老將軍的孫女,莫老將軍和老夫曾在範正文公手下一起抗擊過西夏;老夫出任京兆府尹時,為賑濟關中38縣饑民,還是莫小兒幫的忙。此女機敏善斷,戲弄了蘇澤又捉弄蔡京,解除了關中饑荒,老夫一直掛念她,沒想到與賢契結為百年之好,真是可喜可賀!」
宗澤、張所等人見李綱與吳玠談論得熱絡,都上來問話。
吳玠一一拜過各位前輩,便听衛士來傳︰「請各位大人縣衙相坐!」
幾人走進縣衙,便見張世謀攙扶著康王走進大堂。
康王坐定,張世謀便喊︰「九殿下駕到文武大臣參拜議事!」
文武大臣參拜完畢,李綱對宗澤道︰「那不是蔡京的女婿張世謀嗎,當年他是吏部侍郎,蔡京完蛋後逃亡沙漠投降金國,怎麼人五人六地簇擁著康王喝三喊四!」
宗澤道︰「听說這家伙在金邦未能得重用,在郭孝直求得二聖血昭尋找康王時他便一同前往,後來撇了郭孝直和鐘離味隨殿下返回中原。于路和獵戶張土根結為同宗兄弟,認張土根之女張美英作干女兒讓其陪伴殿下,康王感恩戴德,將他視為心月復!」
李綱怒道︰「大宋之所以屢遭蠻夷欺侮,就是這樣的勢利小人興風作浪,康王還沒登基,王八羔子便玩弄鬼魅伎倆;如果讓他們得勢,靖康之恥還將重演!」
宗澤道︰「大人之言極是,但康王現在被張世謀迷惑,我們要見機行事,鏟除毒瘤!」
兩人正在嘀咕,張世謀又是一聲吶喊︰「殿下召見群臣征求復國大計,各位大臣凡有治國方略,安民良策盡管上奏!」
李綱盡管窩了一肚子氣,但听說征求復國大計,便就上前稟奏︰「二帝北轅,國不可一日無君,還望康王盡快繼承大統。但長豐小縣地方偏小,城低兵少,不是即位之都,願殿下駕回汴梁明正大位!」
張所道︰「汴京已被金兵殘破,況有賣國賊張邦昌守在那里,不宜前往。南京應天府乃祖宗受命之地,便于漕運,可以建都!」
康王準湊,擇日起身往應天府進發。一路上州官、縣官具進糧食給養,舊時臣子聞知皆來保駕。不日來到南京駐蹕鴻慶宮,諸臣依次朝見,張世謀敬上冠冕法服,康王于靖康二年五月初一即位,廟號高宗皇帝,改元建炎,大赦天下,史稱南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