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宗下朝之後給我們帶來了好消息,他向皇上提及雪雁主動要求去和親的事,皇上對雪雁大加贊賞,封她為公主,封號文成,聖旨稍後便到。
「一一姐,全都被你料中了。」雪雁對她的料事如神崇拜不已。
她只是恰巧知道這些而已,別說的好像她是神機妙算的半仙好不好?
「王爺,你有沒有向皇上提及考驗使者之事?」一一想起之前囑咐李道宗的事情。
「本王提了,皇上也準了。本王已派人去通報七國使者,三天之後誰能通過全部考驗,便能代其國主將文成公主迎娶回國。一切事宜也已著手準備。」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一一滿心期待那一刻的到來。
三天後,承天門。
承天門為太極宮的正門,是皇帝舉行「外朝」大典之處。不管逢年過節還是接待萬國朝貢使者,都在此處進行。
此時,身穿明黃色龍袍的大唐最高國家領導人,李世民同志正端坐在象征他尊貴身份的龍椅上,中年發福的他留著八字胡,下巴也有一小撮山羊胡,與歷史書上的形象相差無幾。
旁邊站著雪雁她爹李道宗,滿朝文武分列兩側,御林軍排列有序,保護著他們親親皇帝的安全,而一一和雪雁就躲在李道宗身後的柱子旁,觀察著剛剛走上來的幾位使者。
只見幾人走到廣場中央,向上首的李世民叩拜,口中齊呼:「拜見天可汗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世民貴氣十足地輕輕抬手道:「平身!」
「謝陛下!」使者們拜謝起身。
「眾位卿家,關于和親之事朕一直難以裁決,公主只有一位,而代主求親的使臣卻有七位……」說到這兒,李世民看了看下首的幾個使臣,淡淡一笑,「這樣吧,為公平起見,文成公主出了幾道有趣的題目,朕想當場考考各位使臣,若哪位能通過全部考驗,便可替自己國主迎娶文成公主回國,各位意下如何?」
「但憑天可汗陛下安排。」使臣齊齊作揖回話。
就算有意見也沒人敢提吧?又不是活膩歪了。
「既如此,那便開始吧!」李世民示意李道宗。
使臣中一個滿臉絡腮胡子身穿紅色漢服的中年男子引起了一一的注意,那人長了一張典型的「**」輪廓,讓她認定那人就是傳說中聰明機智的吐蕃大相祿東贊。
正想著,李道宗擊了三下掌。
片刻之後,十匹小馬和十匹母馬被分別牽了上來,李道宗宣布:「第一局,請各位使臣分別辨認出這十匹小馬的生母,現在開始。」
幾位使者直覺的去牽小馬,無一不是想牽著它們去找自己的媽媽。但小馬怎會听他們的話呢?一時間又踢又跑,很是熱鬧,引得文武百官忍俊不禁,小聲地議論著。
那幾人急得不知該如何是好。
只見祿東贊不急不忙對著一旁的宦官說著什麼,一一偷笑,東西早就替他準備好了。
很快,幾車上等草料被推了上來,祿東贊指揮宦官喂飽母馬,吃飽了的母馬叫將起來,小馬紛紛來到自己的母親身邊吃女乃,問題迎刃而解。
在場的人無不嘖嘖稱奇。
「第一局,吐蕃勝。」李道宗宣布。
「第二局,」兩個宦官抬出一張桌子,上面一塊玉石一根線,「只要將這根線穿過這塊玉石即可。」
幾個使臣一一拿起玉石和線,捯飭半天都未能完成,因為玉石中間有彎彎曲曲的孔道,想將線穿過去談何容易。
祿東贊讓宦官幫他取了一些蜂蜜來,把蜂蜜抹在玉石的一個孔眼處,從地上捉了一只螞蟻,將線粘在螞蟻的腳上,放在另一個孔眼處,螞蟻聞到蜜香,沿著孔道就鑽了進去,線自然也跟著穿了過去。
文武百官連連稱妙,李世民也笑著點了點頭。
「第二局,吐蕃勝。」大冬天的,其他幾國使臣已經開始冒汗了。
「第三局,請各位分出這根樹干哪頭是梢哪頭是根,並說出其中道理。」說話間一根兩頭刨的一般粗細的大木頭被抬了上來。
那六個使臣看了又看,量了又量,怎麼也分不出來。
祿東贊說:「眾所周知,樹根不像樹干那般干燥,因為常年埋在地下,所以根部潮濕,可將其放進水中,輕者為梢,重者為根。」
一試,果然如此。
「第三局,吐蕃勝。最後一局……」李道宗朝後面吩咐,「出來吧!」
緊接著,早已等待多時的九十八名著同樣服裝梳相同發型,面帶紗巾的女子魚貫而出,雪雁和貪玩的一一趁機混入其中,衣服發型與其他人無異,這也是早就安排好的。
她們每排十人站好。
「請各位從這一百名女子中選出真正的公主。」李道宗宣布。
「穿著打扮一模一樣,而且都帶著紗巾,怎麼可能認出來啊?」
「是啊!」幾個使臣小聲議論。
「反正也贏不了,隨便指一個好了。」
結果自然是以失敗告終。
祿東贊不慌不忙,從第一排開始,逐個審視,最後她停在了雪雁面前,拱手行禮:「吐蕃大相祿東贊拜見公主!」
「第四局,吐蕃勝。」
不枉一一特意派人討論文成公主最愛用桂花香粉,「正巧」被路過的祿東贊听到,他只要留心聞聞香味就能分出誰是公主了。
不過其他的題目她可沒泄密,都是祿東贊靠真本事取勝的。
「各位使臣還有什麼話說嗎?」李世民挑眉詢問。
「臣等心服口服,不敢有異議。」那幾人惶恐應道。
「如此甚好!傳朕旨意: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文韜武略,年少英勇,深得朕意;文成公主知書達理,深明大義,為大唐女子之表率,特許嫁吐蕃,以結秦晉之好。」
「陛下聖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全體五體投地叩拜。
「平身。」
一一滿足地嘆著氣,笑了。她一手策劃的好戲終于畫下了完美的句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