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此理。」
李鸞兒笑望李梅︰「此等事情還得你自己想開些,莫鑽了牛角尖才是。」
李梅大為受教,又問︰「那姓厲的事情真不打緊?」
「打什麼緊?」李鸞兒伸手點點李梅額頭︰「把心放到肚子里去吧,你我如今就是提刀將姓厲的給砍也也保管沒什麼事的。」
如此,李梅才真正放下心來。
不說李家如何,只說德慶帝下朝去了後宮,帶著怒氣尋了趙皇後。
彼時趙皇後正在分發各宮入冬的份例皮子之類的物件,見德慶帝過來趕緊笑著見禮,口中道︰「陛下且坐,我叫人泡陛下最愛的茶水。」
「免了。」德慶帝沒坐下,一雙眼楮直直盯著趙皇後,神色莫名,趙皇後模模自己的臉頰︰「妾身臉上莫不是有什麼?」
德慶帝冷笑一聲︰「你臉面大的緊,可沒什麼。」
趙皇後才要,不妨德慶帝伸手一拍桌子︰「趙氏,你可知罪。」
趙皇後嚇了一跳,趕緊問道︰「妾身怎麼了?哪里惹到陛下了?妾身……究竟做錯了什麼?」趙皇後實在是想著這段時間倒也安份守已並不曾如何,也不知道德慶帝因何發怒。
「怎麼了?趙氏,你趙家真真是好大的臉面,仗著你皇後的身份橫行霸道,簡直不把王法放在眼里,今日早朝之上御史台大夫參你兄長打死人命強搶民女,朕的臉面都叫你給丟盡了。」德慶帝怒視趙皇後。見她粉面瞬間青白起來,又怒道︰「朕自認對你趙家不薄,實也沒指望你趙家能如何精忠報國,只盼著你們能給朕少尋些煩惱,哪知道你們偏時不時的添亂。」
「陛下!」趙皇後嚇壞了,撲通一聲跪在地上,臉色白白的抱了德慶帝的腿痛哭失聲︰「都是妾身的錯,妾身沒管教好家人叫兄長闖了這樣大的禍事,只是妾身只這一個兄長,陛下。陛下看在妾身的面上饒了他吧。」
「饒了他?」德慶帝一把甩開趙皇後︰「誰饒了朕?朝臣們虎視眈眈。京城百姓可也都瞧著呢,今日朕輕放了你兄長,只怕當下朕便威信掃地了。」
「陛下啊。」趙皇後也顧不上身上疼痛,俯身大哭︰「請陛下從輕判理。」
德慶帝看了趙皇後許久。久的趙皇後後背冷汗都幾乎要濕透衣服了。這才輕嘆一口氣︰「朕叫人查清楚是怎麼回事。便是你兄長真打死人命,朕也想法子幫他吧,只那搶去的民女必得放了。你給趙家傳個話,叫他們把皮子都給朕崩緊了,若是再出差錯,朕哪個都饒不了。」
說完,德慶帝甩袖子便走。
趙皇後抹了汗起身,先是安撫自己驚慌的心情,又叫人給趙家傳了信去,另外,便是尋了人仔細問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
當一個小太監將前朝發生的事情給趙皇後仔細的講了之後,趙皇後想及她兄長也不過推了一把那老頭就去了,又想到據說的那柔弱無依的小娘子,總覺得這情節似是很熟悉,仔細回想了許久才想出來,氣的幾乎要大罵出聲。
這不就是她原想陷害李富的計謀麼,怎的就……
瞬間,趙皇後明白了,這應該是李家人做下的套子,李家應該是知道趙家的陰謀,忍了這麼些時日尋了合適的人選,又在合適的時機打回趙家。
一時間,趙皇後又氣又惱又恨,百般滋味齊上心頭。
又在此時,那小太監談及英武侯也被參奏的事情,待說到德慶帝明顯包庇英武侯,最後還說什麼德慶帝都時常被皇後和貴妃毆打之類的話,簡直叫趙皇後幾乎吐出一口血來。
趙家是她的娘家人,英武侯是貴妃的娘家人,憑的什麼趙家出了事官家便不依不饒,英武侯出了事官家便百般維護,都是服侍官家的人,憑的什麼這樣差別對待。
另叫趙皇後無法忍耐的便是官家最後那句話。
她可從未打過陛下一下,對陛下從來都是溫順奉承居多,自認持禮的緊,可那貴妃卻極張揚,怕是不只一次打過陛下的,可陛下為了不叫貴妃為難,竟把她拉出來說嘴,弄的她好像極不賢惠一般,氣的趙皇後渾身都疼,也沒什麼心力去分派後宮份例,直接癱躺在床上消氣。
其後幾日,趙家的事終是平了,趙大爺也不過在衙門走了一圈吃了些苦頭罷了,德慶帝並沒將他如何,只是,前腳趙大爺從刑部出來,後腳,德慶帝便冊封李鳳兒為皇貴妃。
旨意一下,趙家人心頭皆苦。
李鳳兒為貴妃還說得,終是低了趙皇後一頭的,只要趙皇後穩得住,李鳳兒總歸還是要給趙皇後請安施禮,可為皇貴妃的話,便有資格穿明黃衣袍,她宮中的規格擺設都能和皇後齊平,且皇貴妃為副後可協同皇後打理後宮事務,一般情況下,皇後在是不會設立皇貴妃的,除非皇後快死了,或者皇後已經去了,這才設立皇貴妃,說起來,這時候設下的皇貴妃也不過是個過渡,且等著過上一段時間之後便是妥妥的皇後了。
現如今趙皇後還活的好好的官家便冊封皇貴妃,這不是明著打趙家的臉麼,官家已經實實在在的告訴了趙家,他對趙家的行為很不滿,對趙皇後也很是不滿。
趙皇後雖氣,可也不敢如何,只能安份守已的打理後宮,再不敢出什麼頭了。
而不論後宮還是前朝都認為李鳳兒成了皇貴妃必然會張狂的,都等著揪李鳳兒的錯處,哪曉得李鳳兒拿了金印寶冊之後和平日無有不同,不只不插手後宮事務,且行為處事沒丁點的張揚之處。便是穿著打扮上還是素日模樣,叫人不得不贊上一聲沉得住氣。
自然,也因為李鳳兒這般表現,王太後對她更為贊賞,時時處處的表現出對李鳳兒的維護之意,叫李鳳兒在後宮中更加如魚得水,逍遙自得的緊。
就算是如此,李鳳兒卻沒有絲毫的感激王太後和德慶帝的意思,她的心早被這母子倆以前的行徑給傷透了,如今再對她好也已經晚了些。
李鳳兒雖然還是一貫的從容生活。可後宮前朝不少投機者卻不放過她。後宮許多美人還有嬪妃都想要依從李鳳兒,前朝官員也有幾許向李家投誠的,只是這些投機者都叫李鳳兒還有李鸞兒打發走了。
笑話,如今官家正值壯年。這些人便趕著投誠豈不是給李家尋不自在麼?
德慶帝玩心重處事也叫人模不著頭腦。可再怎麼著那也是當今官家。凡是帝王的通病他身上也都有,第一便是多疑,李鳳兒若是在後宮糾結許多美人嬪妃那便是結幫了。前朝李家若是也受了那些官家的投誠,便是結黨,時間久了,就是德慶帝對李鳳兒再多喜愛怕也會著著猜疑而出手對付李家。
雖則李鸞兒不怕,可也不樂意費那般心力。
如此,李鸞兒閉門謝客,時不時的連朝都不上,一副風輕雲淡狀,倒叫人無從下嘴。
李鳳兒也只說要教導自家孩子,在永信宮深居簡出,從不多嘴多舌,也不頤指氣使,叫德慶帝都高看她一眼。
待到了冬日李梅嫁到楊家為婦,而裴三娘已經檢查出懷有身孕,秦氏樂的什麼似的,一心只想著裴三娘也能如顧大娘子一般生上三個小子,只是到了年節時請大夫把脈,說是只有一個,秦氏先有些失落,後來想著誰家也不能那般大的福份一次生三個啊,再者,顧大娘子懷了三個小子得多艱難,當初生產的時候可是難產,她親見的,為著孩子好,還是一回生一個的好。
如此,她也算是想開了,自此之後對裴三娘關愛異常,又親自做了許多小衣裳準備給未來的孫子孫女穿,直喜的裴見人便說裴三娘嫁了個好人家,婆婆尤其慈愛的緊,叫不曉得多少人羨慕不已。
其余嚴家李家並無大事,冬日就這麼不緊不慢的過著,快到年節的時候,也出了一件事情,便是顧二娘子帶了她的女兒珍珠尋到嚴家尋求幫助。
原顧大娘子臨去山海關的時候親去了許家,言談間對顧二娘子諸多維護,再加上馬將她所生嫡子過繼給馬家惹的顧呈很不高興,便念及顧二娘子到底是他親身女兒,也與許家老爺談了一回,顧二娘子的境遇好了許多。
只是好景不長馬再度懷孕,待到冬月的時候生下一子,這可是顧呈真真正正的嫡子,再加上那小子長的虎頭虎腦極像顧呈小時候,顧呈喜的什麼似的,因著馬家有了一子,馬所生二子便隨了顧呈的姓,是顧家真正要繼家業的,因此上,顧呈只顧著這嫡次子,倒是將付姨娘及顧二娘子幾個拋到腦後。
再加上顧大娘走的遠鞭長莫及,許家就故態重萌,再度苛責起了顧二娘子,這回冬日下雪,許家二房嫡子將珍珠推進雪地里,頭嗑到石頭病了許久,險些就去了,顧二娘子又驚又懼,原想給珍珠討回公道,可許家一家子都維護那個嫡子,將珍珠看做泥土,任是誰都能踩上一腳的,叫顧二娘子沒辦法,只能厚著臉皮來求助李鸞兒。
李鸞兒倒也記得顧大娘子那些話,她想叫顧二娘子一直活在她的陰影之下,永遠仰仗她,羨慕她,便也同意相助,待顧二娘子回到許家後,李鸞兒派了管事去許家說了一番話,又送了顧二娘子母女一些東西,許家人惹不起李鸞兒,只能對顧二娘子又好了些。
這事情倒也不值一提,另有一件事便是厲鴻志毀了容不能派官,再加上他們母子不事生產,在京城也過不下去,便將當初汪家送他的房產轉賣了回鄉去了。
而留在嚴家的孫氏卻因為沒有繁重的勞作,也沒有什麼煩心事,又為了報答李鸞兒收留之恩,專心研究女紅針織,竟是叫她弄出了一種極漂亮的布匹來。
孫氏織的不是什麼綢緞,是極普通的細棉布,可這布比尋常的更細膩柔軟,且上面還織了好些花紋圖案,瞧起來精美的緊,另外,她織布的時候並沒有全用綿線,里邊摻雜了一些南邊某種植物縴維紡的線,織出來的棉布做成衣服穿在身上顯的很挺括,就是行動坐立的久一些也沒什麼皺折,這便比尋常的棉布綢緞都要顯的好。
李鸞兒見了孫氏織成的布很是夸贊了一番,又專門買了一些女工跟隨孫氏學習,開設了一個布坊,冬月開業以後因著這布確實是好,再加上馬上就要過年了,誰家不買些布匹做衣裳,布匹的銷量就上去了,李鸞兒又將這布定的價錢很高,弄的那布坊開張之後便日進斗金,買賣紅火的緊。
李鸞兒倒也念著孫氏的功勞,布坊中給她留了份子,只說等孫氏賺夠了錢就在京里給她買房置地,叫她也做一回地主婆。
如此,孫氏倒是安定下來,如今她日子過的富足,李鸞兒也很敬重她的為人,她倒是很長時間沒有想起厲鴻志來,心中也逐漸平靜下來,再沒了之前的怨怪恨怒之意。
待到了年節的時候,李鸞兒果然拿出孫氏所分的紅利在京城與她置了房產,雖然房子不大,不過小二進的院子,可這是京城,沒有幾百兩上千兩銀子哪里就能買得下的?孫氏這一輩子雖然整日勞作,可過她手的錢財真的有數,幾乎整塊的銀錠子都沒拿過,待她見了這房產心中感激無以言明,只能對著李鸞兒不住嗑頭了,同時,孫氏心理也起了變化,原她實指望妻憑夫貴,想靠著丈夫過上好日子,可如今靠不住的,但是自己努力卻也買了房置了產業,實則比靠別人更加的安心。
孫氏見識寬廣了,心性自然也發生了變化,心胸開闊之下整個人都變了模樣。
另有變了模樣的便是夏雲煙,入冬時節于希終是忍不住了,求了李鳳兒放夏雲煙出宮,又求告德慶帝給他和夏雲煙賜下婚事,待過年的時候,夏雲煙嫁到于家,正式成了于希的,于子然的嬸子。
如此各安其命,又是三年,德慶帝的長子福豆虛歲六歲了,按照規矩是要開蒙的,德慶帝選了大儒教導福豆,又從權貴人家選出幾個和福豆年齡差不多的孩子做福豆的伴讀。
李鳳兒擔憂福豆,便先和德慶帝吹了枕頭風,選了李鸞兒的長子辰逸做為福豆的伴讀,另選了胡秋和的孫子胡岳還有便是王太後的娘家小佷孫王令做為福豆的伴讀,陪福豆讀書習武。(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