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賈似道(連載) 第136章 救還是不救?(文字)

作者 ︰ 華夏九洲

出了相府大門,史嵩之的轎子往史府走了一程,隨即就調頭朝著皇城行去。

當董宋臣進來稟報趙昀的時候,趙昀正趴在賈貴妃的肚子上一臉緊張的傾听著賈貴妃肚子中那還沒有出來的小家伙踢腿。

看到賈貴妃用手模著趙昀發髻的這和諧一幕,董宋臣眼神有些閃爍。

「史參知?今日休沐,他不在府中好生歇著來求見朕做甚?」

還沒听出什麼的趙昀被史嵩之的求見弄得很是不滿。

「陛下,史參知休沐日依然進宮求見,定然是有要事要稟報陛下,如今正至多事之秋,像史參知這樣一心陛下著想的人是越來越少了。」

賈貴妃說到這里看了一眼董宋臣,繼續道︰「陛下,還是去吧,讓董伴伴侍候臣妾就好。臣妾等著陛下。」

見賈貴妃如此說,趙昀的面色才緩和了許多,笑著道︰「還是愛妃為朕想的周到。那朕去去就回。董伴伴,好生侍候貴妃。」

「小的遵旨!」

董宋臣慌忙躬身應道。

趙昀叮囑完笑著快步離去,錦繡宮內就剩下賈貴妃和董宋臣兩人。

「董伴伴,沒有什麼話要對本宮說嗎?」

賈貴妃氣色比起前幾日要好了許多。也虧得那下藥的人似乎只是想要讓胎兒流掉,並不沒有想到要賈貴妃的命。不過流掉胎兒也很有可能是一尸兩命的事情,更何況,這個胎兒對賈貴妃意味著什麼不言而喻。所以說,這害人心一出,不管是誰,雙方已經是沒有了和解的余地了。

「娘娘……小的……」

董宋臣听到賈貴妃的話,臉色陡然一變,慌忙伏身于地,惶聲道。

賈貴妃慢條斯理的端起身前玉桌上的參湯,舀了一勺,緩緩送入口中,頭也不抬的繼續道︰「本宮自問待你不薄,只是近些日子想想卻是有些天沒見著你了,怎麼?董伴伴是在躲著本宮還是……有別的本宮不知道的事情?譬如,本宮那個好弟弟?嗯,董伴伴!」

說到這里,賈貴妃陡然抬起頭看著榻前伏身在地的董宋臣,眼神有些冷。

一些東西雖說她處在這深宮內,而且還在將養身體,不過並不代表她真的是個瞎子聾子、賈似道自己沒有注意他上輕車都尉的餃在保和殿待制餃前面,已經在宮內沉浮了數年之久的賈貴妃又怎麼可能不知道?

如果說原本還只是有些懷疑的話,那麼就在她想讓董宋臣帶話讓賈似道進宮一趟的時候,往日里天天往錦繡宮獻殷勤的董宋臣卻是連著兩三日竟然連人都沒有看到,甚至即便是趙昀來,董宋臣也是請安之後立馬就沒了蹤影,如果賈貴妃再沒有察覺出一些異常,那麼她也不可能在這深宮內活蹦亂跳的滋潤到現在了。

宮闈中的凶險,比之官場上的傾軋甚至還要凶險。畢竟,官場上,敗了,大不了丟官就是,少有死人。可是宮闈中呢,一旦失勢,死,怕是還是最好的結果了。

伏身在地的董宋臣听到賈貴妃的話,簌簌的冷汗不斷冒出,神色變幻時陰時暗,顯然是在猶豫。

賈貴妃見到他如此,心中卻是更加篤定之前的猜測。雖然心中已經焦急萬分,不過臉上卻是沒有表現出絲毫,而是悠哉悠哉的端起玉碗又舀了一勺參湯。

她等著董宋臣自己說出來。她也相信董宋臣一定會說出來的。

……

勤政殿。

「史卿說大理國王來信向朕求援兵?」

趙昀看著躬身而立的史嵩之皺皺眉,疑聲道。

「回聖上話,禮院是今日才收到大理國使節的求援文書,據說大理使節已經在禮院禮賓苑中住下三日之久了。」史嵩之沒有忘記給喬行簡上點眼藥。

「荒謬!」

果不其然,听到史嵩之的話,趙昀頓時大怒。

「劉海當真是膽大之至。此等大事,竟敢隱瞞不報,食朝廷俸祿,卻養出這等無用之輩有何用?去職查辦。」

劉海,正是樞密院下禮院的判院,而將莫夜送交的大理國求援文書送到史嵩之手上的鐘祥則是禮院判監事,算是劉海的副手。

趙昀一句話,就已經決定了劉海的命運。

「聖上,這大理國文書乃是禮院判監事鐘祥送交微臣府中。請聖上降罪。」

史嵩之不動聲色的將鐘祥點了出來。

听到史嵩之的話,原本還在大怒的趙昀扭頭看了史嵩之一眼,點點頭道︰「鐘祥何罪之有?劉海無能,那就讓鐘祥接任禮院判院吧。」

他並沒有問鐘祥為什麼不將文書直接送到喬行簡這個樞密使府上,而是送到了史嵩之這個同知樞密使手上。不用問也知道,那鐘祥就是史嵩之的人了。而身為樞密使的喬行簡竟然連個小小的禮院都不能完全掌控,更是讓趙昀心中不滿之極。

所以,明知道史嵩之這是故意在給喬行簡上眼藥,而且鐘祥將異邦來使的國書送到史嵩之這個同知樞密使府中顯然有些違制,史嵩之又主動請罪的情況下,卻依然選擇遂了史嵩之的願。

「陛下聖明!」

這個結果並沒有出乎史嵩之意料之外。

「那大理國國書中,可曾說了大理國如今情況如何了?

小小的禮院判院不過是六品小官而已,趙昀根本不會放在心上。同樣,他對喬行簡和史嵩之之間的勾心斗角也是懶得過問,只要不壞了大宋朝根基就好。

「聖上,大理國被蒙古人十余萬大軍圍攻已經達數月之久,此次,據說前來臨安的使節僅只兩人,而且年紀都不甚大,如今怕是……堪憂啊!」

趙昀背著手來回走了兩步,停下看著史嵩之道︰「史卿,對此事如何看?」

「微臣以為,大理國乃是我大宋成都府、潼川府、廣南西路三府的胸月復屏障,一旦大理國有失,成都府就將陷入月復背受敵之境,蒙古人勢必會自南北西三方同時大舉來犯,以成都府一路之兵力怕是危矣。」說到這里,史嵩之頓了頓,繼續道︰「若是蒙古人進犯成都府倒還好,畢竟成都府地勢險要,山高林密,蒙古人最為精銳之騎兵無法肆意馳騁,戰力必然大減。

微臣擔心的是,若是蒙古人舍難取易,繼續南下,攻佔大越國,自廣南西路進犯我大宋西南月復地,才是我大宋朝真正的心月復之患啊。

如今我大宋朝逾百萬大軍,盡皆橫亙于長江南岸京湖、淮西、淮東、四川一線,內里則是空虛之至。自廣南西路開始,一直到荊湖南路、江南南路無任何大軍能擋蒙古大軍,只有臨安城附近的幾路御前軍也僅只三十余萬人而已,外重內輕,當真是我大宋朝如今最大的窘狀也。

所以,微臣以為,不為大理國,僅只為我大宋自己,也勢必要馳援大理國,務必不能讓蒙古人佔下大理國。否則,我大宋怕也危矣。」

趙昀听了史嵩之的話,半響沒有說話,來回踱了兩步忽的轉身道︰「史卿,可是曾到過相府中?」

史嵩之並不意外,他說了半天並沒有拿大理國書給趙昀看,更何況這樣的事情,鐘祥可以違制,但是身為參知政事、同時樞密使是他卻絕對不能。

「陛下聖明,微臣覲見之前卻是曾將大理國書送到了喬相府上。」

「喬卿,那是……反對馳援大理國了?」

趙昀皺皺眉,雖說是在詢問,不過心中卻是已經差不多肯定了喬行簡的態度。

想想也知道,既然喬行簡已經知道這件事,而史嵩之還是一個人來覲見,那麼顯然,兩人絕對沒有達成一致。若是意見一致的話,這個時候就應該是喬行簡和史嵩之一起來求見了,而不會只有史嵩之一個人。

「陛下聖明!」

趙昀听到史嵩之的話眉頭皺的更深了。

不用想,也知道喬行簡為什麼會反對馳援大理國。趙昀自然不會簡簡單單的以為喬行簡會因為和史嵩之政見不合就只要是史嵩之反對的,他就支持,是史嵩之支持的,他就反對。這樣的喬行簡,怕是早就卷鋪蓋滾蛋了。

大宋如今的境況身為皇帝,趙昀無疑還是最為清楚的。他還沒有到沒有了上進心天天只想喝喝酒作樂、得過且過的時候,不然也不會答應孟珙發動襄陽之戰了。

喬行簡說的那些原因,趙昀都能想到,而且想的還更多。襄陽之戰如今已經是勢在必行,這不僅是壯大宋朝國威之舉,更重要的是為大宋朝今後數十年氣運贏得喘息的機會。

正如孟珙所說,如今蒙古人還沒有多少水軍,而大宋朝唯一對蒙古人佔優的也就是水軍了。如果不趁著蒙古人水軍羸弱的時候奪回襄陽,一旦後面蒙古人意識到水軍的重要性,那麼地處荊湖心月復要地的襄陽要想奪回來就沒有那麼簡單了。

襄陽地處長江邊緣,有漢江直通長江,蒙古人只要站穩了襄陽,一旦水軍力量足夠,隨時可以揮師橫渡長江。那個時候,怕是大宋朝國運也就盡了。

救還是不救,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不救,唇亡齒寒;救,卻是力有未逮。該如何抉擇,只有趙昀能下那個決定。說到底,這大宋朝,畢竟還是趙氏的。

趙昀不說話,史嵩之自然知道趙昀在權衡。馳援大理國的利弊,其實史嵩之在去相府的時候就已經思量過了,唯一需要下決心的人,說到底,還是趙昀罷了。

「來人,傳旨榮王、申國公、喬卿、袁卿、史卿……入宮議事。」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我是賈似道(連載)最新章節 | 我是賈似道(連載)全文閱讀 | 我是賈似道(連載)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