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章破除心魔
華夏素來信奉,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在這次安南自衛還擊戰計劃中,至少華夏軍方的計劃制定者們,是很自信的。他們認為對己方對敵方都是非常了解的。
敵方,當年的小弟,其游擊戰、陣地戰、運動戰之戰術,到槍炮糧食,哪一樣少了咱天朝的支持?這個小弟當年在搞法抗美戰爭中,華夏軍方派出了很多教官參謀人員幫助其訓練部隊,所以,對安南這個白眼狼,誰也沒有華夏知道得更多了。
自己,從那啥會議後,俺天朝大軍就沒打過敗仗,倭國人,米國人,印度人,紅俄人,誰沒打過啊,這些當年不可一世的敵人,除了米國最後都伏首稱臣了,所以,咱天朝軍隊一定是強大的,無敵的。
當然,他們這些見識與分析,都是有事實有情報作為支撐。只不過,當賈小寶屁顛屁顛地遞上一份有關安南自衛還擊戰的建議書時,他們突然發現自己犯了一個錯誤。
這個錯誤,並不是情報不夠仔細,而是思維方式出了問題。即過高地估計了自己,過低地估計了敵人。過高地估計自己,建議書說得很好啊,雖然解放軍歷史上很強,但畢竟幾十年沒打仗了,打過仗的士兵都退伍了,新兵遇到槍炮就會緊張,戰術動作就會變形,這不是思想工作就能解決的,只要是個唯物論者,就必須承認這個事實。但是,在軍方的計劃書中卻忽略了我們從將軍到士兵,都有可能不會打仗了的情況。
過低地估計敵人,其實是只看到敵人的弱點,看不到敵人的優點。敵人的弱點,就是經過長年戰爭,其國內經濟情況不足以支撐一場大戰,而敵人的優點則正是經過長年戰爭的鍛煉,安南人特別是北部安南人,幾乎達到了人人皆兵,人人都可上戰場的可能,而安南的部隊,亦同樣是長期經歷戰火考驗的部隊。
此外,華夏戰爭計劃的制定者還忽略了幾個基本事實,譬如熱帶叢林作戰的特點,楊夏特別列舉了華夏遠征軍數萬人葬身于密林的教訓,必須重視熱帶叢林作戰,包括敵人使用生物、生化武器的可能;譬如此次華夏是進攻方,而安南是防守方,在正常情況下,防守方都有地利可借,而進攻方則可能付出較大犧牲……
作為華夏軍方參謀部的參謀們,哪一個不是人中龍鳳?所以,他們在發現楊桓副主任拿來的這份建議的價值後,立即上報參謀部主任,並進而上報到最高首長那兒。
上報到最高首長那兒,就是想要重新制定計劃。而要重新制定計劃,又怎麼少得了賈小寶,又怎麼少得了楊夏這個始作蛹者呢。
所以,既然楊夏已經乘上了去上京的飛機,而且是與蜀都軍區參謀長方武俠一道上京,那麼,比楊夏先行一步的賈小寶又怎麼能逃月兌得了被關注的命運。雖然賈小寶只是想以此換一個參戰名額,只是,在楊夏到達上京之前,賈小寶不得不面對總部參謀們一個又一個刁鑽的問題。
因為賈小寶與楊夏就建議問題交談了幾個小時,等于是比這些參謀們先行一步,所以有些問題賈小寶是可以解釋的,但有些問題,賈小寶也是雲里霧里,甚至,在赤泉區時楊夏解釋過,賈小寶還能記著,但經過參謀們的狂轟濫炸,哪怕是鐵人,也有磨損啊,所以,到了最後,賈小寶只得豎起白旗︰俺不行了,俺就知道這些呢,你們要問,去問那個始作蛹者楊夏吧!
此時,賈小寶才明白,要比陰險,自己這個戰場上真正殺過人的派出所長,遠不是赤泉中學那個少年的對手。
在賈小寶倍受折磨的時候,軍方參謀部其實分成了幾批人,對賈小寶的建議進行分析。
一組是總部各局長以及各大軍區司令員組成的戰略組,對建議所涉情況進行戰略性評估,其中,真實性辨別佔據了絕對地位。
二組為情報調查,他們委托相關部門的人員,立即深入到南蜀及伍城,包括赤泉區上下,對楊夏、賈小寶以及相關人員作外圍調研,主要是調查楊夏的背景,特別是楊夏是否具有海外背景,因為,不排除楊夏所寫建議可能隱含著敵人陰謀的可能。
因為,楊夏對于華夏應該如何打贏這場戰爭,有一些具體的建議,譬如他建議在營連一級,多配備火焰噴射器、火箭筒和毫米迫擊炮,如果按照這一建議施行,顯然就要削弱其他武器譬如輕重機槍的配置。
三組則是戰術研討組,對建議中涉及到我軍戰術變化的部分,進行研究和評估,譬如一些戰術實現的可能,以及該戰術實施後可能產生的效果等,都要進行研究和評估。當然,戰術研討組,研究得最多的,則是建議中的新戰術如果實施,可能給部隊帶來的變化。
最後才是陪著賈小寶磨嘴皮子的人,事實上,在賈小寶到達上京不久,對于賈小寶的情況就弄清楚了,這是一個優秀的士兵甚至是優秀的基層指揮員,他的被迫退伍,涉及到當年軍隊上層的路線斗爭,總之,賈小寶實際上是成了犧牲品。也因為對賈小寶的了解,軍方的參謀們在賈小寶回答不出一些問題,甚至連建議中的一些術語都不清楚時,並沒有為難賈小寶,而是一直以探討的方式,盡可能地踫撞出思維的火花,理性的光芒。
楊夏雖然在上京的路上一直都沒說話或很少說話,但楊夏的大腦並沒有休息。從伍城政委提到賈小寶的名字開始,楊夏就知道了軍方找他的原因。
其實,這多少有些與楊夏的初衷不符。楊夏是想,自己的建議能夠對前線的指揮員有所觸動,讓他們在指揮戰斗時更靈活一些,以減少我軍的損失;自己提的那些譬如武器裝備的改變,其實是現代戰爭「火力前重後輕,兵力前輕後重」的基本要求罷了,楊夏相信,只要看過建議,再結合戰爭進程,指揮員不難做出改變。
因為楊夏在建議中提到的4火箭筒,正是華夏的特產,而且是「價廉物美」的特產。但是,因為華夏幾十年的和平,使得4火箭筒並沒有在華夏戰場建立功勛,反而是在其他國家獲得了不菲的聲譽。當然,這些聲譽並不是此時的,而是後世的。
前世的楊夏,算得上半個軍迷,畢竟作為記者其知識面總是要求很寬廣的,再加上他也看過一些軍事論壇,由此在一些意識上,或者在一些軍事理論方面,楊夏擁有絕對領先于這個世界的眼光,但要說對軍事戰爭的系統理解,特別是如何帶領一支部隊去戰場取勝,楊夏其實也是個二五仔。
但重生後的楊夏,有一個重大優點,那就是「過目不忘」,這個過目不忘,並不簡單地表現在學習上,在生活上也是如此,譬如看某人做過一件事,他下來基本上就能夠模仿。
這個優點,讓楊夏可以無限制地回憶前世有關軍事方面的記憶,重點則在營連戰術與特種兵訓練與作戰。
至于師團一級的作戰,已經涉及到戰役以及諸軍兵種的協同,斷不是楊夏這個二五仔能夠掌控的。
其實,楊夏在此前的建議中,是可以把很多問題細化的,甚至直接提出組建特種兵的建議,但是,終因其軍事問題過于敏感,讓楊夏不得不隱掉許多鋒芒和真知,讓整個建議充滿著少年的好奇與童趣,當然,好的少兒讀物里,向來不及真知灼見。
從元旦節開始,楊夏在建議上前後至少花費有至少個小時的精力,楊夏相信,他的個小時,不下于別人的5個小時。這個小時的精力,以及在飛機上思考的3個小時,讓楊夏在見到真佛之前,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說辭。
過去,楊夏實在太在乎自己的「來歷」,不是人的來歷,而是有關特種兵知識的來歷。其實,這是楊夏思維陷入了一個怪圈,「特種兵」只是一個籠統的稱呼,擁有特種裝備,執行特種作戰任務的兵,都可以稱之為特種兵或特殊部隊。
而一旦把「特種兵」概念淡化或廣化,那麼有關某種特殊部隊的作戰技能,則完全可以在大腦中「演練」和「模擬」,從而讓這些有關特種兵的知識和看法有了一些根據,哪怕這種根據是根植于想像的也行,因為楊夏實際上只需要一個解釋。
此外,楊夏前世的英語雖然不錯,但卻基本上看不懂國外的軍事論文,所以,楊夏大可不必自己嚇自己,自己真的就那麼厲害,隨意想像就復制了米國綠色貝雷帽的全部內容?
最後,楊夏自己嘲笑了一下自己︰「尼媒,真笨!綠色帆雷帽都是從網上看來的,誰知道其真實的名字叫什麼啊,真是被嚇大的一樣。」
心魔一破,楊夏的嘴角就開始浮現出一種若有若無的笑容,那笑容,是譏誚的,是輕慢的,是自信的,這種笑容,從此開始,經常出現,而與他成了生死之交的賈小寶,每當見到楊夏露出這個招牌式的面容時,哪怕再麻煩的事情,他都會立即喝醉或回去睡覺,因為,一切盡在楊夏的掌握之中啊。
ps︰今天白天同學會,幾十年了的十幾個同學來看二龍,二龍要陪他們,所以第二更依然難以準時,特此預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