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景帝和惠帝(3)
靜貴妃身子虧損嚴重,細心樣了幾年,才有孕,有孕之初便是重重的不適,景帝自然是多番照顧,可是這些在惠帝的眼中,那都是靜貴妃讓景帝疏遠他的法子。
惠帝本就只能做一個守成之主,而景帝也並沒有打算讓他去開疆擴土,只希望他能守住祖宗創立下的國土,所以年幼的惠帝,在被竇皇後洗腦之後,這心思也就偏激了起來,直接將當時還是威武將軍的舅舅竇將軍招進了皇宮,希望能得到竇氏一族的支持。
竇氏一族原本就是草莽出身,當年因為資助過開國皇帝一些銀錢,得了個一等公的封號,如今雖然已經過了幾代,但是比起靜貴妃清流之家的出身,到底還是落了些下乘。
竇將軍與惠帝一踫即和,恨不得立馬就將靜貴妃斬殺。
可是惠帝心疼靜貴妃有&}.{}孕辛苦,日日陪伴,讓兩個人沒有動手的機會。
七個月後,靜貴妃早產,誕下一名女嬰。
惠帝原本擔心不已的心情,這才緩和了些許,但是卻沒有想到景帝會對于那早產的女嬰,格外的關注,心里頭的不甘,更加嚴重了幾分。
靜貴妃一心養女兒,倒是沒有惠帝的不妥,而景帝也只當惠帝是小孩子心性,特地讓人找了不少新鮮玩應,讓惠帝能玩個開心。
可是惠帝哪會領情,反而覺得靜貴妃有心讓他玩物喪志。一番惱怒下,趁著靜貴妃不差,溜進了翊坤宮,將剛剛出生三月的女嬰捂死,興奮的回到了毓慶宮中。
幼女命喪,靜貴妃心痛如刀絞,一擊之下,再次病倒,景帝也有心歷練惠帝,便將朝政交給了惠帝。整日陪伴在靜貴妃身邊。希望靜貴妃能早日康健。
兩個人成日在御花園中,賞花游湖,更是微服出宮,感受著平民生活。
第一次掌朝的惠帝。簡直如魚入大海一般。無比渴望著早日登上皇位。接管朝政,但是景帝卻正是盛年,惠帝也只能將野心壓在了心底。
靜貴妃因為心情愉快。這身子也就慢慢的好了起來。
景帝也再次臨朝,惠帝再一次的站在了下首,心里頭如百抓撓心一般難受著。
惠帝這次倒是學聰明了幾分,強壓下心里頭的,交代竇將軍暗中訓練死士,安插進宮,竇將軍雖然不知道惠帝的意圖,但是一听說惠帝是為了以後順利登基,便也麻利的安排了下去。
一轉眼三年,惠帝也成了一個半大小子,而靜貴妃這個時候卻再次有孕,讓原本已經安穩下來的惠帝,再一次想起了當初捂死女嬰時候的感受,如嗜血惡魔一般,領著眾多死士,沖進了翊坤宮中。
靜貴妃很是訝然,從未想到這個她看著長大的孩子,還是個如此冷心冷肺的人,更是替早已經過世的女兒,傷心無比。
惠帝指使人將翊坤宮上下殘殺,這才從死士的手中接過了利劍,刺入了靜貴妃的胸口,靜貴妃倒在了血泊之中。
景帝一見之下,只覺得如五雷轟頂一般,看著一臉殘忍笑容的,更是覺得從未認識過他一般,直接抱起了已經閉氣的靜貴妃,一步步的往宮門走去。
惠帝下令死士圍住景帝,可是景帝威壓仍在,死士也只能步步退去。
而景帝對于這個想要弒君弒父的逆子,也徹底的心灰意冷,直接指明了遺詔的所在,抱著靜貴妃離開了宮闈。
當時正在與景帝議事的近臣,瞧見這幅場景,忙上前阻攔,可是景帝也只是下了最後一道詔書,讓他們來去自主,便消失在了京都城。
景帝離開後,那些看到了這幕的朝臣,自知惠帝心胸狹窄,絕不會容許他們留在朝中,紛紛掛冠而去,暢游山水去了。
少數幾個對惠帝仍有幾分信心的人,倒是留在了朝中。
惠帝拿到了景帝留下的遺詔,信心滿滿,更是有一種重生的感覺,下旨將冊封皇後竇氏為皇太後,移居慈寧宮,廢靜貴妃貴妃位,更是冤枉靜貴妃弒君,賜死靜貴妃九族。
而靜貴妃的族人們,此時早已經人去樓空,早就不知道去向了。
竇氏一族如雨後春筍一般,很快的成為了各部重臣,掌管著錢糧兵馬等重要職能部門。
皇太後竇氏更是將竇氏的幾名適齡女子請進了宮中,選了一位最合眼緣的竇氏女賜了婚,只待皇帝及冠,便行大婚之禮,掌六宮,封皇後。
惠帝雖然不喜歡竇氏安排的女子,但是一想到竇氏受苦多年,便也就認了這門親事。
而竇氏原本就是個狠心的人,又受過苦,一心想要將朝政掌管在手里,但是惠帝是自己的親子,又有景帝留下的幾名忠臣護著,一時間也只能拉著惠帝憶苦思甜。
每每此時,惠帝便會順著皇太後的意思,分封竇氏一族。
竇氏一族,權傾朝野,惠帝才意識到自己已經沒有了皇權在手,也只能任由竇氏一族掣肘。
而另外一邊抱著靜貴妃離開的景帝,率先找到了當時曾經為靜貴妃診治的神醫,救下了靜貴妃一條性命,更是保住了靜貴妃月復中的胎兒。
景帝當年安排了無數暗衛入朝,自然知道朝中的異動,可是少年登基的景帝,雖然有慈父心,但是也被惠帝傷透了心,不想再管那越來越亂的朝堂事情,只顧陪著靜貴妃游山玩水。
靜貴妃懷胎十月,產下一子,而景帝早已經不是皇帝,住在當年他秘密修建的皇陵之中,自稱墓中人。
起義軍與明朝官兵的戰爭,以起義軍步步為營,明朝官兵節節敗退為主調。
而當年一心謀奪皇位的惠帝,也第N次的後悔了,當年父皇執政,朝政清明,百姓富庶,四海升平,更是開疆擴土,那是何等的雄才大略,也第N次覺得他不該謀奪皇位。
惠帝雖然後悔,但是也畢竟是個被偏激洗了腦的人,想著既然竇氏喜歡把持朝政,便也不管朝政了,整日里抱著宮中的美人,尋歡作樂,縱情聲色,身子也慢慢的虧損了起來。
景帝倒是人到壯年,身邊又有美眷陪伴,幼子繞膝,整日游山玩水,別提多快活了,只是在看到那些被貪官污吏磋磨的平民百姓,才憂心忡忡。
可是創業容易守業難,如今百姓對朝廷失去了信心,景帝深知,即便是他重新臨朝,也無法改變這朝廷衰敗的命運,只能讓暗衛輔佐有謀有略的明主,希望早日解救黎民于水火之中。
不管景帝願不願意,一伙最為厲害的起義軍打到了京都城城下,而惠帝更是麻利的送上了傳國玉璽,明朝滅亡,惠帝成為了亡國之君,而當年惠帝弒君弒父的傳言,更是傳遍了九州,讓原本還在抗爭的明朝兵將,直接倒戈。
景帝不忍心看黎民受苦,早已經領著靜貴妃和幼子,隱居在山野之中,教授著早慧的幼子。
時光流轉,景帝終究抗不過命運,魂歸鼓里,靜貴妃不忍景帝獨行,也追隨著景帝去了,臨死前將景帝的身份,講述給了幼子听,更是交代幼子沐氏一脈永不出世,更不爭奪天下唯一的一把椅子去。
景帝和靜貴妃也並未葬入皇陵之中,反而只是葬在了一處青山綠水風景秀麗的山間,並用後來才定下的名字立碑。
景帝姓沐,名無顏,意在景帝沒有教導出一位明君,自己也是一個不負責任的皇帝,無顏面對列祖列宗,更無顏在頂著當年的皇姓龍姓,更將墳墓埋在了龍興之地外,不進皇陵。
而靜貴妃因為遺禍九族,也改名換姓,自詡是景帝的唯一一個親人,自姓柳,希望在地下常伴景帝左右。
當年景帝遺留在外的暗衛勢力,也成為了沐家人的守護者,時代守護沐氏一族。
沐家一貫一脈相傳,從不出世,只是偏居一方,過著平淡的日子,而沐家的暗衛勢力雖然聚斂了無數錢財,但是也多用于造福萬民之上,平日里多處賑濟災民,倒是也過的平靜。
只是沐氏一脈傳承至今,也只獨留下一女,此女性子靈動,喜好游山玩水,更是常常女扮男裝,游走在各處,只是沐家在外的暗衛,並不放心,總是暗中跟隨,倒是沒有讓其遇到危險。
可能是因為命運使然,也可能是因為此女膽子真的太大了,將一包沐氏秘傳的迷藥灑在了保護她的暗衛身上,獨自一人闖蕩起了江湖。
而此女雖然好動,但是一身功夫也著實不錯,更是擅長易容、醫術,又帶了不少銀錢,倒是躲過了沐家眾多暗衛的尋找。
當沐家人再一次找到她的時候,她卻已經成為了名動京都的平民王妃柳氏。沐家的暗衛屢次與其踫面,可是她就是不肯離開當年的端王冷泰鴻,暗衛只能將產業往京都城移動,希望就近護衛家主。
可是化名柳氏的沐家家主,卻並不與其親近,反而讓其退出京都城,生怕惹了當年皇帝的注意,而冷泰鴻更是發誓會保護好柳氏,絕不讓人傷害她一分一毫。(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