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拿出古琴,席地而坐,拿出扶搖琴,笛聲一結束,就彈了一首《烏夜啼》。但此《烏夜啼》非南朝大樂師王義慶譜寫的那首,而是著名古琴家姚丙炎先生打譜演奏的那首。琴聲清曠中暗生幽怨。高亢處有如山空夜寒、鳥啼驚心,低回處好比碧紗如煙、隔窗對語。
晚晴心里有些納悶,他怎麼不合奏呢?難道她猜錯了?
琴聲方歇,笛聲又起,吹得卻是一首《梅花三弄》。《梅花三弄》相傳是晉朝桓伊所作,後來改編為古琴曲。樂曲名稱由來于音樂中代表梅花形象的曲調在不同的段落中反復出現三次,由此稱《梅花三弄》。樂曲表現了梅花昂首挺拔的不屈姿態以及傲雪斗霜的高尚品格,並借梅花潔白、芬芳和不畏嚴寒的特性來抒發人們對堅貞不屈之秉性、高尚情操的贊美。
笛聲初起,便點綴出冬之肅殺、酷寒。接著笛聲宛如溪水般緩緩流淌,營造出一種隱隱約約的、忽隱忽現的氛圍。梅花一弄,笛聲猶如山泉叮咚般清澈悅耳,仿佛梅花就在眼前,有的含苞待放,有的迎風舞羽翻銀,生動極了。梅花二弄,笛聲轉為清幽寂寞,好像就在靜靜地遠望滿山梅樹,靜謐而遙遠的,動靜相諧,細膩傳神。梅花三弄,笛聲如山澗彈起的水花般輕盈,平添一份樂觀、積極向上的情緒,進一步刻畫出梅花不為雪屈、傲然挺立的形象。笛聲慢慢復歸平靜、閑適,空靈飄逸,令人遐思無限。
晚晴沉浸其中,渾然忘我,宋朝才女李清照曾言「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如今才知所言非虛。此人的笛聲可以深入花的心、悸動人的心。他在音樂上的造詣遠勝于她也。
晚晴靜靜听完,應了一首《平沙落雁》。此曲蓋取秋高氣爽,風靜沙平,雲程萬里,天際飛鳴,借鴻鴣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也。初彈時琴聲舒緩清麗,描繪了一幅極松、極靜、極雅的秋江風景。接著琴聲時而舒緩如流泉,時而急越如飛瀑,時而清脆如珠落玉盤,時而低回如呢喃細語,好比秋雁橫江,時起時落,上下交鳴,彈到高妙之處,真如數十只大雁同時鳴叫一般。直待雁群飛散,孤雁哀鳴,一曲《平沙落雁》歸于沉寂。
晚晴剛一彈完,笛聲立刻接上,吹起了一首《歸樵》。笛聲猶如溪水潺潺流過溝澗,柔和悅耳,婉轉急了,端的有如「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流泉冰下灘」。
琴聲一完,晚晴奏了一首《漁歌》。琴聲嫻雅和靜,起而低回,轉而高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妙。琴韻悠長,意境深遠,微勝方才的《歸樵》。
終于小勝一回,晚晴才想起自己的目地,趁那邊笛聲未起,彈了一首《梁祝》。琴聲輕輕響起,如一條流動的溪水,把人帶入那純潔而美好的愛情中。接著琴聲猶若泉水叮咚般,明亮清脆,像是山伯與英台同窗共讀的嬉笑打鬧一般天真無邪。之後,琴聲趨于溫婉淒美,述說著二人從哀怨離別到重逢無語。忽然,狂風暴雨,電閃雷鳴,琴聲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盤」般,用暴力和強硬將安詳席卷而去,剩下的只有二人的傷心欲絕與萬念俱灰。然而,峰回路轉,琴聲舒緩柔和,仿佛一切歸于平靜。此時笛聲忽然響起,琴聲笛聲合二為一,像一曲田園牧歌,卻又令人纏綿悲切,肝腸寸斷,因為那音韻的一起一伏都像是英台殉情的決心,不免讓人心生憐憫。最後琴聲笛聲宛若細雨撫桐,悠揚婉轉,竟融合得如此完美,足以千古流傳……
一曲奏罷,余韻不絕,北堂耀放下長笛,耳邊沉寂無聲,方才的樂曲還在心間久久盤旋。
笛合奏的確是完美無缺,可晚晴有些郁悶,這首《梁祝》他之前到底听過沒有?還要不要再試一試?
「顧師妹!」就在晚晴糾結的時候,北堂耀已經出現在她面前。
抬頭望去,只見那人一襲白衣,面上帶著絲平和的微笑,在淡淡的星光下,宛若謫仙,從頭到腳,都帶著種無法形容的懾人魅力。晚晴竟也不覺被他這種風雅而華貴的氣質所懾,竟不知不覺瞧呆了。晚晴看人很少看五官,即使是明御煌也只是讓她眼楮一亮,但眼前的男子,五官竟如此完美,就連氣質也如此雅致高貴,還有他的聲音很有磁性,給人一種安全感。所以北堂耀的美是無暇的。
明御煌是孤傲之美,他的眉眼如刀劍般凌厲,他的貴氣是威嚴的,是來自于權利的霸氣,那種天下皆在腳下的霸氣。但北堂耀的貴氣卻是來自于他本身,是一種渾然天成的貴氣。
流觴是冷峭之美,他的五官身高都不出眾,但他氣質如霜,冰冷如雪。如果北堂耀是無暇的溫玉,流觴就是千年的寒冰。流觴帶著仿佛天生而來的冷峭,尤其是他微蹙的雙眉,若在凡人界絕對適合做一位冷面劍客。
即墨寒是儒雅之美,他無不給人一種溫文儒雅的感覺。他有著別人那種天生而正中的儒雅氣質,不摻和一點其他雜質的那種。
葉淵明是灑月兌之美,他的人就如風一樣,清俊飄逸,樂觀豁達,舉手投足間有一種自然形成的瀟灑。
晚晴愣了幾息,很快就恢復如常,還好她對美男不感冒,如果前世的那位室友估計會一見鐘情吧!晚晴收好扶搖琴,站起身,平靜如水地回道︰「弟子顧晚晴,見過北堂師叔。如有失禮之處,還請師叔包涵。」
「顧師妹,不必多禮,私下叫我師兄即可。」
「禮不可廢。今夜打擾了師叔吹笛,是晚晴的不是。」晚晴微微搖頭道。
「無妨,想不到你年紀輕輕,竟有如此琴藝。」
「晚輩獻丑了。」
「最後一首曲子的名字叫什麼?」
「《梁祝》,是晚輩在凡人界僥幸听知。」即使去查也查不到她的,她早在凡人界就把自己知道的所有歌曲都傳播出去了,當時她真是太明智了,
「這首曲子應該講述了一個故事吧?」
「是,這首曲子敘述梁山伯與祝英台悲劇性的愛情故事。」晚晴滿頭黑線,一陣無語。不會讓她把故事講一遍吧。抬頭看著北堂耀,有種人天生出來就仿佛是應當驕傲的。他面上的笑容雖然是那麼平和而親切,為什麼她就感覺到一種壓迫感呢?講吧!
「相傳祝家莊有個祝員外之女英台,美麗聰穎,自幼隨兄習詩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學,恨家無良師,一心想往杭州訪師求學。祝員外拒絕了女兒的請求,祝英台求學心切,偽裝賣卜者,對祝員外說︰「按卦而斷,還是讓令愛出門的好。」祝父見女兒喬扮男裝,一無破綻,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強應允。英台女扮男裝,遠去杭州求學。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學的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義結金蘭。不一日,二人來到杭州城的萬松書院,拜師入學。從此,同窗共讀,形影不離。梁祝同學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愛山伯,但山伯卻始終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並沒有特別的感受。祝父思女,催歸甚急,英台只得倉促回鄉。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斷借物撫意,暗示愛情。山伯忠厚純樸,不解其故。英台無奈,謊稱家中九妹,品貌與己酷似,願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貧,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時,豈知祝父已將英台許配給當地太守之子馬文才。美滿姻緣,已成滄影。二人樓台相會,淚眼相向,淒然而別。臨別時,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後梁山伯被朝廷沼為鄞縣令。然山伯憂郁乘積,不久身亡。遺命葬于九龍墟。英台聞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時,繞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慟感應下,風雨雷電大作,墳墓爆裂,英台翩然躍入墳中,墓復合攏,風停雨霽,彩虹高懸,梁祝化為蝴蝶,在人間蹁躚飛舞。」
晚晴說完,北堂耀良久不說話,站在那里一動不動,儼然置身于夢幻之中,忘了自己身在何處。
山不來就我,我就去就山。晚晴厚著臉皮問道︰「不知晚輩能否冒昧問師叔一個問題︰師叔吹的第一曲子是何人所作?晚輩從未听過。」
「一時無聊之作而已,當不得真。」
晚晴滿頭黑線,這神仙似的人物她還是離遠點好,對他說道︰「天色已晚,恐師傅擔心,晚晴就先行離開,還望師叔見諒。」
「去吧!」
是由會員手打,更多章節請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