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說,在所有西餐料理之中,意大利面是最接近中國人的口味的,雖然司空瑤是個百口無忌的孩子,但是面對面食的時候始終還是會更加欣喜一些。
見到司空瑤似乎對面條很是在意,盧特又說道︰「看樣子你好像很鐘情意大利面條啊?」
司空瑤點點頭道︰「是啊,畢竟口感上很接近我們中國人的面條,而且番茄又是百搭,和什麼組合起來都很好吃。」
盧特沉吟片刻又道︰「對面食料理有興趣?」
面條是一種非常古老的食物,它起源于中國,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在中國東漢年間已存記載,至今超過一千九百年。最早的實物面條是由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的,他們在2002年10月14日在黃河上游、青海省民和縣喇家村進行地質考察時,在一處河漫灘沉積物地下3米處,~了一個倒扣的碗。碗中裝有黃色的面條,最長的有50厘米。研究人員通過分析該物質的成分,這碗面條已經有約4000年歷史,使面條的歷史大大提前。
傳統面條當然以人手巧制,由和粉、打面、拉面或切面全用人手,不過南方及北方做面亦有所不同,各具特色。北方出名拉面,固名思義用手拉制而成,拉面要做得軟滑但有韌性,絕非易事,需膂力過人,對力度控制要得宜,剛中帶柔。才能做出佳品。反觀南方面條,卻重柔中帶剛,爽而不脆,關鍵亦在做面時的力度,面團和好後,利用人體的彈跳力以大竹壓之,面團壓簿,最後切成幼條。
雖然意大利面有多種多樣的形狀,但實際上其本質還是用杜林斯大麥做出來的,而中華面則要豐富的多。各個地區均有其獨特風味。如中國五大名面︰四川擔擔面、兩廣伊府面、北方炸醬面、山西刀削面及武漢熱干面。加上中外文化交流與發展,更令中華面條、面食之文化于全世界大放異彩。
南北兩地之面條也有著天壤之別,南方的「面」指以面粉制成的面條,以蛋面為主。用的並非雞蛋而是鴨蛋黃。面身幼、面質爽口彈牙。其中生面、干面皆有之。廣受歡迎的有細條干面及蝦子面;北方的「面」則指以小麥磨成的粉。面條多不用蛋,用之以堿水,加入堿水能令面條變得容易消化。故面條成為北方人主要食糧之故。跟南方的相比,北方面條面較粗,面質軟滑柔韌。如果在北方如果說「要面」,老板只會給予面粉;而在南方,賣的則會是巳加工好的面條。
司空瑤點點頭,面作為主食之一,不得不說是一門很深的學問。
盧特笑道︰「那我帶你去看另一種面食吧,在整個研究所里頭,只有五樓那群家伙吃得上呢。」
司空瑤想了一下,昨天評議員倒是介紹過,五樓是研究所的核心層,主要是負責統籌整間研究所的工作。
其實意大利人除了披薩之外,也很喜愛面食,而且往往放在第一道菜。做法吃法甚多,制作面條有獨到之處,各種形狀、顏色、味道的面條至少有上百種,如字母形、貝殼形、實心面條、通心面條,菜汁面條等,還有意式餛飩、意式餃子等。吃意式西餐主要用刀叉,因此,意大利在餐桌上的習慣是吃要盡可能閉嘴,吃喝盡量不發出聲音,吃面條要用叉子卷好送入口中,不可吸入發出聲音。餐間談話也宜等嘴中無食物再交談。否則被認為沒教養。每一道菜吃完後,只要把刀叉並排放在盤內,就表示已吃完,有剩的話服務員也會撤了。餐桌上不要起身跨越幾個人去夾取較遠的餐點或拿調味品,需要,應請鄰座代勞,將遠處的餐點盤或調味品拿到面前,再取食物放入個人碗盤中。
但是意大利菜不喜對食材本身進行過多的加工,和日本料理有點類似的是意大利菜肴最為注重原料的本質、本色,成品力求保持原汁原味。在烹煮過程中非常喜歡用蒜、蔥、西紅柿醬、干酪,講究制作沙司。烹調方法以炒、煎、烤、紅燴、紅燜等居多。通常將主要材料或裹或腌,或煎或烤,再與配料一起烹煮,從而使菜肴的口味異常出色,締造出層次分明的多重口感。因此指望意大利面條本身有什麼豐富的層次變化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不過口味和食材的搭配則是千變萬化。
不過在意大利,能夠和意粉齊名的另外一種面食,則稱之為寬面。
意大利寬面在制作的時候只加入少量的冷水,主要是用雞蛋,因此在揉面的時候會感覺非常的硬、難揉,但是意大利寬面熬制的時間越長、味道就越濃越香,能夠交融各種食材的味道。
蕃茄用熱水汆燙後去皮,切小塊;起一油鍋炒香碎洋蔥、碎大蒜、九層塔末,再加入蕃茄丁,用小火熬煮30分鐘,做成蕃茄醬汁備用。
紅蘿卜去皮切碎、洋蔥切絲、西芹切碎,起油鍋炒香備用。取鍋倒入適量的橄欖油,放入牛肉末拌炒約3分鐘,倒入作法2的蔬菜炒一下,再加入3大匙作法1的蕃茄醬及紅酒和適量的水,用小火熬煮1小時。
另取一深鍋,放入女乃油熱鍋溶化後,加入面粉、鹽、豆蔻粉拌炒至化開後,再倒入用微波加熱至八分熱的鮮女乃,一起攪拌至呈糊狀,作成白女乃油醬備用。
煮水至滾沸,加1匙鹽,將面皮放入煮至八分熟後撈起,拌點橄欖油備用。取一烤盤刷上一層薄薄的女乃油後,依序放上一層面皮、一層作法3的肉醬、一層作法1的蕃茄醬、一層作法4的白女乃油醬及灑上少許起司絲,重復前述作法共5次,再放入上火200℃、下火220℃的烤箱中烤約20—25分鐘,表面呈金黃色即可制成貴族級別的美食,意大利千層面。
意大利千層面是美食王國意大利的一種菜品,屬于意式寬面,采用的佐料主要是西紅柿或者番茄醬。
千層面,帶給人的感覺就是生活之上的一種享受,盡管每層都是鋪進了一樣的餡料,可是吃每層的感覺卻都不一樣。有關意大利千層面最早的文字記載,可以追溯到十四世紀,在一冊那不勒斯的手抄本《烹飪之書》中記載著這道菜肴最初的烹調方式,將寬面條煮熟與各種香料及磨碎的女乃酪一起層層疊放,然後進行燒制。
做好後的意大利千層面倒是有點像是盛放在方碗里頭的芝士土豆泥,烹制意大利菜,總是少不了橄欖油、黑橄欖、干白酪、香料、西紅柿與Marsala酒。這六種食材是意大利菜肴調理上的靈魂,也代表了意大利當地所盛產與充分利用的食用原料,因此意大利菜肴能無出其右地被稱為「地道與傳統」。最常用的蔬菜有西紅柿、白菜、胡蘿卜、龍須菜、萵苣、土豆等。
不過如果誤將千層面錯看成為土豆泥的話,那可就要措施一道頂級沒味了,意大利人對面條的著迷程度,一點也不比英國人對土豆的執念差。
實際意粉雖然簡單,但是意大利人善做面、飯類制品,幾乎每餐必做,而且品種多樣,風味各異。
具有不同形狀和顏色的意大利面,斜狀的是為了讓醬汁進入面管中,而有條紋狀的粉令醬汁留在面條表層上,顏色則代表了面條加添不同的營養素。紅色面是在制面的過程中,在面中混入紅甜椒或甜椒根,黃色面是混入番紅花蕊或南瓜,綠色面是混入菠菜,黑色面堪稱最具視覺沖擊力,用的是墨魚的墨汁,所有顏色皆來自自然食材,而不是色素。面條口味則以三種基本醬汁為主導,分別是以西紅柿為底的醬汁,以鮮女乃油為底的醬汁和以橄欖油為底的醬汁。這些醬汁還能搭配上海鮮、牛肉、蔬菜,或單純配上香料,就會變化成各種不同的口味。
說開了去,著名的匹薩餅其實也是一種面食。此外,意大利薄餅里也大有文章可做,甚至說別有用途,披薩可以算是最為人們熟悉的一種意大利薄餅了。
不過意盧特也告訴司空瑤,在意大利,正宗的意式薄餅是薄而脆的,只鋪上茄醬、芝士、橄欖或香草,吃的時候還要用上刀叉,切成適合大小或卷起來吃。無論坐在哪家意大利餐廳,在等上菜的空檔,餐廳還會附上幾片冷面包和一種叫Grissini的硬餅干。這種細細長長的硬餅干很香,頗耐咀嚼,而冷面包多半是用來沾第一道或第二道菜吃完所剩的醬汁。因為主萊的好吃與否,往往取決在醬汁的美味如何。
听完了盧特的介紹之後,司空瑤也是感慨不已,其實意大利的料理文化,遠遠比她想象中的還有有趣,絕對不僅僅只是披薩和意大利面條,作為西餐始祖的意菜,果真是別有一番風味所在。(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