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靖候府周夫人著急忙乎的準備著新衣衫,這邊平國公府時也是同樣的各種著急,各種忙碌。
葉夫人將自己的私庫里最好的衣料都搬了出來,又從家里的針線房專門的抽調出了五個人,為自己的嫡長女縫制新衣,好讓她能夠在群芳宴中月兌穎而出。
「母親,您這又是在忙什麼呢?」
葉漣雪一早來到了母親住的正院里,看到母親又讓丫環翻出了許多的壓箱底的首飾,只覺自己好容易有空回到家里長住,可是母親的注意力卻一直都是放在姐姐的身上,完全的將她冷落在一旁,心里不覺有些難受起來。
「母親,這個給我吧!」
葉漣雪從一首飾盒里拿起了一串碧玉珠串,一下子套到了自己的手上,不過她的手腕細了些,那珠串松松的,她也不計較,只覺得在手臂上下晃動著,很是好玩。
「快拿下來!這個,我可是給你姐姐準備著的!」
葉夫人看到葉漣雪的動作,生怕她一個不小心將那珠串給摔了下來,趕緊的伸手把葉漣雪的手給抓住了,一把將那珠串拿了下來。
「哼,娘就是偏心!」
葉漣雪听到葉夫人的話,生氣的嘟起了嘴巴,不滿的又轉頭看向了其他的首飾。
「小姑娘家家的,這些都不適合你來看,等你大了,母親一定會為你準備更多更好的首飾。」
葉夫人這會兒正忙著大女兒的事情,實在沒有心情來理會小女兒的一片好奇心,又擔心她將那些首飾弄壞了,只得趕緊的趕人了。
「哼,我走了!」
葉漣雪怎麼會不知道母親話里的意思,不滿的轉身走了出去。
葉夫人看了小女兒離開了,也沒有多說什麼,又是繼續轉頭挑選著各種首飾,為的便是讓自己的大女兒能夠在群芳宴中一展芳容。
*
「母親,您怎麼來了?」
葉瀾雪正在練著字,听到門外的聲音,抬頭看去,竟然是自己的母親來到了自己的瀾依閣,又見母親的手里捧著一個匣子,心里有些疑惑,趕忙放下了手里的毛筆,引了出來。
「我給你送東西來了。」
葉夫人將自己帶著的匣子交到了葉瀾雪的手里,笑著說道︰「這里面都是我為你準備的首飾,等到皇後娘娘的群芳宴時,你可以配合著。」
「母親,我的首飾還有許多新的都不曾帶過呢,您怎麼又給送了這許多。」
葉瀾雪打開了匣子,一下子就認出了有很多好東西都是母親壓廂底的嫁妝,實在是覺得不好意思收下。
「這些東西,以後遲早都會是你的,現在交到你的手里,也不過是提前了些而已,有什麼不敢收,不能收的。」
葉夫人對于大女兒的體貼,一向都是覺得滿意,可是今天卻是有些不高興了,眼見著女兒堅持要將匣子交還給自己,她冷下了臉,不悅的說道︰「我給你了,你就好好的保存著。」
「是,是,是!」
葉瀾雪听著母親的話,現不敢多說什麼,只得無奈的點了點頭,將那匣子留了下來。
「瀾兒,你如今已經十五歲了,這些年在玉台館也學了不少東西,相信你懂得皇後娘娘的群芳宴的真實用意吧?」
葉夫人看著女兒收下了那些首飾,滿意的點了點頭,而後拉著女兒的手,一起坐到了旁邊的椅子上,廢話也不多說,直點主題。
「母親放心,瀾兒心里明白!」
身為嫡長女,葉瀾雪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自己的婚姻應當承載著什麼,如今有機會卻爭取皇子妃之位,她完全是全力以付,不止是為了自己,亦是為了家族。
*
天黑了,天空中飄飛著細細的雨絲,陣陣寒風吹動,天寒地凍的惡劣天氣,讓人很是擔心群芳宴那日能否成行。
平國公府,葉雲海與夫人還沒有睡下,兩個人躺在床上,一言一語的小聲討論著什麼。
「你說,二皇子都還沒有及冠,皇後娘娘就安排著選妃一事,這究竟是說明了什麼呢?」
葉夫人的心里雖然有著自己的猜測,可是她到底只是一個婦道人家,很多事情還是需要與葉雲海好好的商量才行。
「選妃一事已經得到了皇上的同意,由此可見皇上的心里確實是希望立二皇子為太子的。」葉雲海微微皺起了眉頭,想到自家現如今的境況,心里有些無奈,雖然葉家名為國公府,可是實際上卻已經只剩下一個空架子了。
他在翰林院里苦熬了十幾年,現如今也不過只是個正四品的侍講學士,原來的勛貴之家,如今走起了文官的路子,其中的艱辛是不足為外人道來。
葉家,若是不能借著新舊更換的機會,瞅準眼光,站立正確的隊伍,日後的衰敗已然是不遠了。
只是,一想到他從小捧在手心里的嬌女,最終只能夠為了家族的利益而舍棄自己的幸福,葉雲海便覺得滿心的愧疚。
「老爺,你也別擔心瀾兒,那孩子自小就是個有主意的,她定然是知曉自己身為嫡長女的責任。」
多年的夫妻,葉夫人很清楚葉雲海的性情,知曉他的身上就是有一種文人的憂郁,想到自己為之驕傲的大女兒,想到她為了家族的發展而去爭奪皇子妃之位,她的心里也是擔憂。
自來,太子都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
皇後無嫡子,可是二皇子卻也不佔一個長子的名分,文帝將二皇子過繼到皇後的名下,也只是第一步動作而已。
只為了將來冊立的時候,二皇子有一個嫡子的名分。
如今,二皇子雖未及冠,卻已然由皇後主選皇子妃,更是為了二皇子的子嗣著想。
一旦二皇子有了自己的子嗣,日後文帝傳位于他,朝臣就是有反對者,也不容易挑出錯處來。
要知道,大皇子雖然已娶正妃側妃,更有美妾無數,可是膝下至今也只有三名小郡主,嫡子不曾有,庶子亦是沒有。
所以,文帝至今不曾立下太子,雖然有朝臣傾向于大皇子,以立長為名曾向文帝提起去立大皇子為太子。可是,文帝卻是將此事壓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