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振坤提出想要重新舉辦歌手選秀節目的提議之後,就緊盯著陳朗,想要看看陳朗到底是何反應。
雖然海山唱片公司已經改名為海山滾石唱片,自己也不再是海山的最大股東,但是鄭振坤對此到不是很在意,對于他來說,延續自己的音樂夢想才是今生最大的追求。
曾經因為自己的決策失誤而讓海山唱片陷入了泥沼,差一點就萬劫不復,對此鄭振坤是無比懊惱和沮喪。
好在最後陳朗的出現挽救了危在旦夕的海山,也讓新的海山重新煥發了活力,再次成為台灣樂壇的一方霸主。
尤其是陳朗為新的公司簽約來了滾石的眾位音樂人才,創作出來的音樂每每都讓鄭振坤興奮不已,能夠看到如此優秀的音樂作品,讓鄭振坤如飲瓊漿。
鄭振坤知道段氏以及羅大佑等人是真正的音樂人,是和自己志同ˋ道合的音樂人。
現在不用肩負公司的盈虧,完全可以沉浸到自己喜歡的音樂之中讓鄭振坤十分開心,同時鄭振坤還想將這份純粹的音樂發揚光大,讓華語樂壇能夠出產更多這種純粹的音樂。
所以在海山滾石唱片擁有了一大批優秀的音樂創作人才之後,海山滾石唱片依然需要不斷的補充新鮮血液,需要更多優秀的歌手。
不過鄭振坤與羅大佑等人需要的是優秀的人才,因此造成公司的簽約歌手極少。
陳朗提出的練習生制度讓鄭振坤看到了吸收新人的機會,但是這些新人還需要不短時間的訓練。
但是通過歌手選秀節目選來的歌手往往已經具有了相當的基礎和實力,同時心里素質也要強上不少,只要稍加雕琢就能夠成為一個優秀的歌手。
現在海山滾石唱片也已經重新恢復了活力,完全有時間和能力挖掘新人。
對于一心想要將優秀的純粹音樂推廣出去的鄭振坤而言,優秀新人的重要程度完全不下于公司的巨星歌手,因此鄭振坤才想要重啟公司與台視合辦的歌手選秀大賽。
只不過盯著陳朗看的鄭振坤此時很疑惑,因為陳朗的反應有些古怪。
陳朗听完意見之後首先是愣住了,顯然有些出乎意料,然後又是懊惱不已,隨後又陷入了沉思,最後則似乎有些亢奮?
看到陳朗不斷變換的表情,鄭振坤、段鐘沂以及陳父都十分疑惑。
看到陳朗似乎還沉浸在自己的幻想里,陳父只好低聲咳嗽了一下,將陳朗驚醒了。
醒悟的陳朗,看到三人的疑惑也不解釋,而是點頭道,「這的確是一個好方法,鄭總您不說,我都還沒想起來,對于此事我是完全贊成的,只不過有幾個問題。」
「朗朗你問。」鄭振坤听到陳朗贊成自己的提議十分開心。
「首先,畢竟我們和台視的合作已經中斷了不少時間了,如果重啟合作的話,沒什麼困難嗎?」。陳朗問道。
「沒有問題,完全沒有問題,因為台視遇到了和我們同樣的問題。
現在台灣最強的唱片公司依然是三家,除了我們海山滾石唱片之外,還有哥林唱片以及飛碟唱片公司,而台灣同樣有三大電視台︰台視、中視以及華視。
哥林唱片與中視一直保持著合作關系,他們舉辦的哥林新秀大賽從七十年代一直延續到現在。
七十年代的時候,哥林、海山以及麗聲號稱三大唱片公司,彼此競爭的十分激烈,三家都與電視台合作舉辦了歌手新秀大賽,那時我們三家唱片幾乎瓜分了台灣歌壇百分之八十的歌手和新人。
只可惜麗聲和海山先後陷入了困頓,兩家的歌唱大賽也都無疾而終,只有哥林的新秀大賽堅持到了今天,這也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歌手選秀賽事。
原本麗聲是和華視合作的,只不過衰落之後被新成立的飛碟唱片公司所取代,現在和華視舉辦的新秀歌手大賽,其實是在為飛碟選材。
現在只剩下了台視沒有合作伙伴,在海山陷入困頓之後,台視也想另找合作伙伴,但是台灣由資格和規模的唱片公司幾乎沒有,也就耽擱了下來。
現在海山滾石唱片崛起了,台視也就再次起了合作的心思,這件事台視已經和我們通過氣了,因此完全沒有問題。」鄭振坤解釋道。
說道這里可能有人奇怪,五大國際巨頭唱片公司都早已在亞洲設立分公司了,憑借其財大氣粗的作風,怎麼在台灣的三大唱片公司沒有一家國際巨頭公司呢?
提到這些,就得說一下台灣當局對于文娛圈的控制。
台灣的很多事,都以1987年的「解嚴」為轉折點。
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莫不如是,以音樂文化為根基的唱片產業也以此為界,1987年前後大不相同。
解嚴前,台灣的唱片產業跟大陸一樣,是被當局嚴格控制的,海外公司無法直接在島內開展業務,其產品需要由台灣的企業進行代理制造發行銷售,這就是所謂的「代理制」。
說道這里陳朗能夠收購海山簡直是個奇跡,因為作為香港人的陳朗,對于台灣而言也是外資。
而陳朗之所以能夠收購海山唱片,無疑與鄭振坤的人脈大有關系。
鄭振坤為了能夠促成陳朗的收購,挽救病入膏肓的海山唱片,可謂是用盡了渾身解數,發動了自己所有的關系說情,同時從陳朗那里得到了第一筆資金就是用來走關系的。
現在海山滾石明面上依然是屬于鄭振坤這個台灣人的,只不過公司標志上有了兩個字母LL而已,加上台灣和香港文娛圈的關系可謂千絲萬縷,割舍不斷,因此台灣當局才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因為「代理制」的存在,使得許多有實力的國際唱片公司無法直接進入台灣市場,只能將自己的業務交給台灣的唱片公司代理。
而獲得國際唱片公司代理權的台灣本土公司,卻因此而飛速的發展壯大起來。
剛剛成立一年多的飛碟唱片就是其中之一,擁有華納唱片這種大公司在台灣的代理權,還擁有其他中小型公司的代理權,使得剛成立一年多的飛碟居然就能夠躥升成為台灣現在的三大唱片公司之一。
可是在1987年解嚴以後,一切都變了,台灣當局放棄了對唱片行業的管控。
那時的國際唱片巨頭基本完成集團性整合,五家大型唱片集團主導了全球唱片業,資金充裕,氣勢一時無兩。
如此形勢之下,國際唱片大廠便長驅直入,正式登臨台灣唱片業的大舞台。
五大公司采用收購、兼並、收回代理權等方式成立了自己的台灣分公司,直接經營業務。
這其中比較典型的例子如1989年寶麗金直接改組齊飛,並入歌林等公司的相關業務成立寶麗金台灣分公司,百代和bmg收回前世滾石的代理權成立各自的台灣分公司等等。
作為台灣最具原創能力的兩家唱片公司,前世的滾石和飛碟頓時亞歷山大,面對五大國際唱片公司的壓力,他們的選擇只有兩種︰躺下來順從,或者是奮力抗爭。
前世的滾石唱片可謂霸氣外露,選擇了最直接最暴力的抗爭方式。
短短幾年時間,就在新馬泰、日韓、印尼和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開設分公司,瘋狂地擴展自己的海外地盤,在所有華語唱片能夠賣得出價的地方跟國際唱片公司正面廝殺。
滾石唱片的抗爭方式太過血腥,看起來輝煌一時,但資金不足之下扯出那麼大一個攤子,到90年代末就已經奄奄一息,成了一個虛弱的巨人,若非2002年後,滾石唱片順利進入大陸市場撈金,這家公司早就流血過多而死了。
飛碟唱片的管理者更加保守,他們沒有滾石那種狂飆突進的氣勢,所以在另一個時空,被華納唱片花了近10年時間整個吃掉。
現在還是1984年初,距離台灣當局放松管制還有3年的時間,那個時候的五大國際唱片公司將直接吞掉台灣唱片市場,台灣本土的唱片公司除了滾石之外幾乎沒有還手之力。
不過此時因為陳朗的加入,最具創造能力的滾石唱片公司與前世沒落直至消失的海山唱片公司整合到了一起。
台灣本土最強的原創能力加上海山強大的台灣、東南亞發行能力,陳朗對于面對國際五大巨頭唱片公司的沖擊總算是有了些底氣,更何況還有三年的準備時間。
現在的海山滾石到是很像前世的滾石在東南亞各地都開了分公司,全面競爭雖然還沒有開始,但是在香港和東南亞的競爭即將在今年的夏天開始。
陳朗自信自己的唱片公司肯定會強于前世的滾石,對于與五大國際唱片巨頭死拼雖然沒有必勝的把握,但是至少不會輸的太慘,未來的國際巨頭唱片公司,總該有一家屬于華夏。
不過想要真正的成為一家國際性的巨頭公司,哪怕陳朗擁有前世的記憶也是一件難如登天的事情,不確定因素以及其中的艱難險阻太多了,不過總要嘗試一次才甘心,不然重生了還有什麼意思。
不過現在還為時尚早,還是先在亞洲站穩腳跟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