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宇桐可不知道夏沐聲說給于震听的這長長的一段前夜回溯。離開他辦公室後,立即打電話給陳念藍家溝通采訪事宜,頗為意外的是,陳家早就已經搬離了錦里區。
「那麼藍藍的畫……」
「這是她印象中的故鄉的河。藍藍這幅畫已經拿去參加市里的‘愛我海城杯’兒童畫展了呢!」電話里的陳念藍媽媽興奮地說道。
「希望藍藍的畫取得好成績。不知道您有空嗎?我想去采訪一下藍藍和你。」
「有空有空!歡迎!」陳媽媽高興地說。
放下電話之後,岑宇桐感覺這位陳媽媽對采訪的事特別熱衷。不過也可以理解,現在的父母都希望自家的孩子全面發展,能當小明星最好,就算不能,讓孩子上個鏡也很長臉。
岑宇桐幫陳媽媽找了個理由之後,便沒再想這事。畢竟,藍W@藍的畫是個新聞的由頭,她采訪的重頭還在後面的污染整治調查。
她上網去做了些功課。錦里區原來是惠陽縣的一部分,因「大海城」的戰略考慮才劃分成市級的行政區。所以在這個區域不但存在新舊部門交替的「三不管」;還有兩個不同地域的行政主管因為利益相關、互相扯皮推諉的情況。
從媒體的角度來看,依然希翼能以出色的報道,引起海城市政-府的關注,聯合各部門作業,全社會一同推動錦里區的環境保護。
要怎麼才能做好報道?岑宇桐決定遵循新聞規律。先從現場走起。
當天,岑宇桐與李方義來到了位于市區的陳念藍小朋友家里。陳媽媽很熱情地將他們迎進家門,而陳念藍則一直安靜地躲在媽媽身後。偷眼看岑宇桐。
羞澀的女孩,岑宇桐判斷。
陳媽媽拿出陳念藍的畫作原件讓岑宇桐他們拍。
岑宇桐在夏沐聲的手機里已經看過這幅畫,但當時被夏沐聲的思維帶走,只掃了一眼並未多想。現下看到原件時,她竟有種莫名地壓抑感。明明線條和涂色都很簡單,透著兒童畫的拙意,但偏偏似乎不只于此。如若不是藍藍畫的真有其河。她覺得這更像是「心理畫」,即能反映畫者內心世界的涂鴉。
李方義拍了些陳媽媽帶著藍藍畫畫的空景鏡頭,之後選了個背景做采訪。他們同時約了錦里區環保局的相關官-員。沒有太多的時間和陳念藍做進一步的溝通。還好是岑宇桐挺有小孩緣,逗了她幾句之後,她便不再對鏡頭有不適之感。
「藍藍,告訴阿姨。你這畫。畫的是哪里?」岑宇桐拿起畫,蹲問她。
陳念藍先是看了看母親,然後才小小聲地回答︰「我畫的是……我的……家鄉……」
陳媽媽拍拍手鼓勵藍藍,一邊接過了話︰「是的,我們家在原來的錦里鎮錦上村,現在改成街道了,錦河啊,就從我們家門口經過呢。」
岑宇桐微覺不悅。說道︰「謝謝陳媽媽,我想先問一下藍藍。等下我們再錄采訪你的部分,好嗎?」。
陳媽媽忙道︰「好好好,小孩子小,我怕她不會答。」
岑宇桐道︰「怎麼會啊,藍藍是最聰明最乖的小朋友了。」她給了李方義一個繼續的手勢,繼續問陳念藍道︰「這是家鄉的河?可是為什麼要把這條河涂成黑色的呢?」
陳念藍不自覺地望了望母親︰「因為……因為……」她的臉漲紅了,一時說不出口,陳媽媽說︰「快回答啊,告訴記者阿姨,說那條河本來就是黑的,你記得的河就是黑的,所以就畫成這樣了。」
都說童言無忌,可現在的孩子全被大人教壞了,小孩子不說小孩子該說的話,一套一套全是大人話。岑宇桐很不喜歡這樣的采訪,便又停了下來︰「藍藍,你告訴阿姨,你畫這條河,是因為親眼看到過嗎?」。
也許是看出來岑宇桐的不悅,這一次陳媽媽沒有打斷采訪。但顯然,陳念藍對母親十分依賴又有點害怕,憋了半天,斷斷續續地說︰「我畫這條河……是家鄉的河……因為它本來就是黑的。我希望家鄉的河變白……那樣,那樣……」她偷眼看了母親一眼,才繼續道︰「如果它變白變干淨了,我就……我就重新畫一張。」
雖然磕磕踫踫,不過好歹是說出來了。
記者的采訪並非大眾想像中那麼簡單,很多采訪對象面對鏡頭就說不話來,或是他們準備好的說辭屬于「廢話」,對新聞報道無意義,這時候就得考驗記者的采訪功底了,如何才能誘導采訪對象進入狀態,讓他們說出有益于報道的內容?這是非常需要技巧的。
因此,新聞采訪中也出現了反面的極端,有些記者為了讓采訪對象說自己想讓他說的話,干脆就寫個稿子,讓采訪對象照本宣科地念。
實際上,對陳念藍的采訪並不算特別成功,因為她的答案始終帶著大人的「影子」,但不論岑宇桐如何地誘導,她都再也說不出更順暢、更有用的話了。幾句話翻來覆去地說,到了最後,竟是有點要哭的樣子。
岑宇桐知道這是陳媽媽起的反作用,只得作罷,轉而采訪陳媽媽︰「你們搬離錦上街道多久了,為什麼要搬出來呢?」
陳媽媽嘆了口氣︰「那地方能住人嗎?不只是我家搬,但凡有條件的全搬出來了。」
「有這麼嚴重嗎?」。
「嚴重啊!嚴重得我現在都不想了。」
「多久沒了?」
「兩三年了。」
「如果我們現在邀請你和藍藍陪我們回錦上走一走,可以嗎?」。
陳媽媽愕了愕︰「這……那邊現在環境真的很不好,我要帶藍藍,就不去了。畢竟污染這麼嚴重,我們藍藍又小。」她的對重返錦上的抗拒之激烈有點超乎意料,但無論岑宇桐怎麼勸說,她都不同意。
不過,這也能從側面反應錦河的狀況之糟吧,岑宇桐不便勉強,越發地想到實地去看看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