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宇桐做過不少類型的電視節目,但是選擇什麼樣的節目來過《我是主播》總決賽第一輪,著實讓她犯了難。
既要大眾喜聞樂見,又有要亮點有新意,還要搶熱度。她想來想去,想了一個晚上之後,最終做出了決定。
她想做人物紀錄片。
還是想做人物紀錄片;入行以來,一直就想做這個,哪怕明知道這節目類型有多麼的吃力不討好。
現代社會無比浮躁,每個人關心自己都來不及,哪里還有余力去關心別人?沒時間都沒時間了,有時間不如看看娛樂節目,哈哈一笑,過而掛于懷。
誰想要看紀錄片?誰想要看別人的生活?沒有獵奇的切入點,誰看?這是紀錄片不討好的地方。
再從紀錄片本身來看,電視業內,拍攝的素材時長和剪輯後的成片,正常的比例至少是3比1,紀錄片的比例更嚇人;而且,紀錄片的要求更高,有時候為了一個鏡頭的調配,就要動用許多人力物力才能實現。
舉個簡單的例子,拍攝從早晨到夜里的光影流動,就得擺好攝像機,開機守上一整天,然後再用加快特技,也就是說,為了十幾秒甚至更短的成片,你不得不花上一天、甚至更多的時間。
更不用說,很多鏡頭是需要「等」的,等了一天都等不到你想要的鏡頭,那只能再等一天。
紀錄片「吃力不討好」,「吃力」就在于此。
吃力不討好……不過,如果是李鳳軒的紀錄短片,大概不會受此魔咒吧?
岑宇桐決定之後就打電話給李鳳軒︰「鳳鳳,你做我的‘金手指’吧!」
李鳳軒在電話那頭,嘿嘿地笑了︰「岑宇桐我很高興你向我開口,要知道,我的人生就是為了當你的金手指而存在的。」
岑宇桐嗔他︰「胡扯!」
這事就這麼定了下來。
時間緊迫,岑宇桐沒有可能去把鏡頭摳得那麼精細;所幸人物紀錄片算是相對地、對鏡頭的要求不如其他題材強,所以她才敢大膽地做決定。
岑宇桐一邊思考,一邊立即就動起來。
首先是素料的收集,「金麥獎」剛過,李鳳軒采訪資料,海城衛視那里有現成的;而這一年來他頻頻在公眾面前露臉,影視資料更是不少。
然而對紀錄片來說,怕的不是「少」,而是「多」。去蕪存精都不是重點,到處都是舍不得不用的材料,如何取舍才是關鍵中的關鍵。
在龐大的素材庫中繼續地加入素材,岑宇桐突然發現,和李鳳軒太熟了,對她想做的這個紀錄片來說,不是好事。
太熟悉,就失去了新鮮感,她反而無從下手。
就像去遠方旅行總是令人興奮;而本地人也常常難以理解,自己司空見慣的東西,到底有什麼好的,竟然能讓外地人各種贊美。
人家說,旅行就是從自己住膩了的地方,到別人住膩了的地方去。
現在的李鳳軒對岑宇桐來說,還真有點這種意味。
李鳳軒這一年的曝光度又太高,如何令公眾眼前一亮,是重中之重。(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