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折子呈上之後,聖上依舊是態度曖昧,上折的官員便越發地多了起來,竟漸漸形成了一股勢頭。尤其是太子母族裴氏一族及其黨羽,更是不遺余力地鼓吹立太孫的妙處,又有人道「太子羸弱,立太孫可安邦」之語。而太子也確實從三月里便病了起來,據說還病得很是不輕,每日里太醫往復、湯藥不斷的,太子妃更是連著熬了好幾夜,也是跟著病了。
這一下,便連一直沉默的內閣也跟著有了反應。雖然五位閣臣態度隱晦,但看那意思,卻像是對立太孫一舉並無反對之意。其中謝閣老在為聖上講經庭之時,還撫著一把花白的胡須,諄諄語道︰「莫因善射輕患難,有窮後弈當為戒慎。」
這話是說不要因為自己武力值高,就專事勇力而不問經濟政治、不理百姓疾苦。可是聖上听著這話,總覺得這話里有點兒別的意思。這勸導的語氣,怎麼听都與立太孫一事月兌不開干系。
看著謝閣老那張皺得皮掛掛,所有表情都被那一道道皺紋給切斷了的臉,聖上心里聚集了多日的怒氣,終于在這個瞬間爆發了。
當然,他沒有在廣明殿里爆發,更沒有當場斥責身為講官的謝閣老。他是在經庭結束,又態度和善地送走了謝閣老之後,方才爆發出來的。
彼時,聖上已經回到了承明殿,傅庚正坐在他的下首,微垂眼皮看著腳面兒。
聖上便面色淡淡地道︰「傅卿家。朕記著你手上有一樣事物,前些時候才呈給朕看過。朕一時有些記不清彼物為何,傅卿家可還記得?」
傅庚不動聲色地道︰「陛下,臣前些時候呈上的事物,乃是前朝殤帝親筆所書尺幅小卷,陛下閱後極言工妙。」
皇帝居高臨下地看了傅庚一眼,語意淡然地道︰「傅卿家以亡國之物予朕,用意何在?」
傅庚避身而起,跪伏道︰「臣不敢。」
皇帝冷哼了一聲,道︰「得了。別給朕來這套。」說著他便將身子一正。端容道︰「傅庚听旨。」
傅庚連忙雙手伏地,跪听聖旨。卻听皇帝隱含著怒意的聲音傳了,道︰「記,著都察院左副督御史傅庚、大理寺卿唐寂、通政使黃僕。重查護國公許衡通敵一案。欽此。」
皇帝一面說。那司筆監便運筆如飛。將聖上口諭記在了詔紙上,最後印上玉璽大印。
傅庚便伏地跪叩道︰「臣領旨。」
皇帝看也沒看傅庚,只向一旁侍立的大監夏滿喜道︰「你即刻便去剩下的兩家宣旨。」
夏滿喜忙躬身道︰「奴才遵旨。」說罷便恭恭敬敬地雙手捧著詔紙。自去頒旨不提。
卻說傅庚,自承明殿出來之後,他的臉上一直沒什麼表情。直到坐上了侯府的馬車,在車簾合上之後,他的唇邊才勾起了一抹冷笑。
當年護國公許衡手握重權,父子三人鎮守西北、滇南兩處,擁兵近五十萬,乃是先帝極為倚重的臣子。
後許衡父子卸去了軍權,舉家回京,被先帝封了國公爺。雖身處京城,然那西北與滇南兩處將領卻仍為許氏麾下舊部,許衡父子在軍中威望依舊極高。
許國公六十大壽那天,因一樁失竊小案,時任金陵府尹的裴元以及五城兵馬司總指揮周乾,卻是自許國公家中搜出了一封書信。
這封信是當時正與大漢為敵的胡狼國大澤軍元帥寫來的。在信中,敵軍首領備細言明了他們如何假作攻城,許國公舊部如何詐敗失守,敵軍如何連奪幾城,以此威逼聖上將軍權重新交予許衡父子之手等等。在那封書信的末尾,赫然便印著大澤軍元帥的虎符大印︰鷹首蛇身之印。
此信一出,先帝爺大為震怒,立刻便將許氏闔族下了詔獄。
自有秦以來,軍中武將歷來便有「養賊自重」一說,此信卻恰是最好的證明。先帝爺怕許家造反,密捕許家之後,又聯合裴家在軍中勢力,以嘉獎為由,將許衡舊部將領召集進京,于文華殿前的巷道之內,由龍禁衛一舉盡數斬殺。
是日,那宮牆之內、巷道之中,近百將領血濺當場,方磚地上斷肢飛散、琉璃瓦上血滴如注,直若下了一場血雨,灑掃的宮人清洗了數月都不曾洗淨。
直到現在,文華殿前巷道的磚縫之中,尚還余著暗黑色的血跡。
也就是自那時起,先帝爺將燕息之所由文華殿遷到了承明殿,而文華殿經過重新修葺之後卻一直空置著,再也不曾啟用。
思及前事,傅庚的臉色越發沉凝。待回府之後,他便叫人將胡仲請了進來。
胡仲已是望六十的人了,須發皆是微白,然精神卻很矍鑠,一雙眸子清光內斂,蘊著睿智的光芒。
胡仲一進屋,傅庚便將從人皆遣了出去,又叫行舟守在門口,方低聲將皇帝下旨重查許衡一案說了。胡仲便捻須微笑道︰「大人此計大妙,輕輕巧巧便逼得聖上動了手。若非那裴家急著立太孫,也不會叫聖上瞧見如今朝堂之上的態勢,便不會重查舊案。現如今這旨意一下,裴家只怕要慌了神。」
傅庚冷冷地道︰「裴家當年便是以此案得了聖心。許氏闔族盡絕之日,裴嫵卻便被先帝爺指婚今上,裴宥官至兵部左侍郎,裴寬官至西北大營北營都督,裴守督軍遼西。其後便是因了裴家助力,今上方成九五至尊,裴家更是權傾朝野。」
听傅庚直接便指名道姓地說出了元後姓名,胡仲不由面色微肅,道︰「大人,慎言。」
傅庚將袍袖一拂,淡然道︰「先生覺得,今上是如何想裴家的?」
胡仲沉吟道︰「昔,受之恩;今,憚其勢。」
傅庚點頭道︰「先生實乃一語中的。君臣相忌,便是我等之機。那裴家風光了幾十年,如今也該收一收了。機緣巧合之下我查到了那枚鷹首蛇身之印,當年護國公一案卻是有了轉機。」
說到這里,傅庚的面色已是冷若寒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