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深深,一條條白天喧鬧的道路都歸于沉靜。二條胡同最後一座府邸的上房隱于黑暗之中,只有書房透出點點燈光。
從白色窗紙望進去,可以看到三個男人圍坐在燭火邊低聲密議著什麼。坐在主位上的,正是白天被崔可茵說得啞口無言的苗圃。另外兩個男人坐在下首,背對窗外,看不清長相。
苗圃道︰「楚王爺回信了,讓我們幫他爭取一些時間,再把朝堂弄亂些,多拉攏些人,事成之後,論功行賞,許我等都裂土封侯。」
到他這個位置,若不是為了子孫後代,又何必干冒奇險?
下首左邊一人道︰「靠我們這幾個人,如何能成得大事?」
這人身材瘦長,聲音清朗。
苗圃嘆道︰「我已修書一封,把朝中情況細細說了,只是這麼長篇大論的書信,如何能交由信鴿送去?只好派了信使,星夜兼程了。」
從京城到洛陽,路程可不近,這一來一回,也得費好些時間。他並沒有告訴兩位同道中人,他派了心月復人去,不僅僅是送一封信,還讓心月復人細細考察周康的情況,若是周康無成大事的能力,他又何必跟著冒險呢?為人臣子,做到他這個程度,也算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就算死後,畫像也能掛在祠堂正中了。
下首左邊那人道︰「既然如此,且待楚王回信再說。」
苗圃道︰「兩位對今天的事有何看法?看不出崔氏倒是個厲害的,難怪當初連太後都被她蒙騙了。」
想當年。太後賜婚,他還只是侍郎。听說太後看中崔氏痴呆,才不計她出身名門,把她許給晉王。沒想到晉王成了皇帝,她也成了獨寵後/宮的皇後。苗圃自然沒有把她當傻子看待,傻子如何能專寵?只是沒想到她不僅有籠絡皇帝的手段,口才更是如此了得,更難得的是,眼光實是毒辣,幾句話把他說得無言以對。
下首左邊那人道︰「她再厲害。不過是個婦人。怕她何來?今天這事,只怕不能善了。下官思忖,皇上一定等我們的後招呢。若是為此充軍流放,我們的抱負豈不是付之流水?」
到時候還說什麼支持周康造反做內應?說什麼裂土封侯?只怕連累子孫後代世代為奴才是真的。
苗圃听出他有退意。皺眉沉默半晌。才緩緩道︰「新法十三條中最厲害的便是這嚴懲貪官污吏了。這是太祖舊法,誰也不能說他的不是。」
下首兩人一齊點頭。他們真正反對的,便是這一條。可是最無力反對的,也是這一條。三人都有一種無力感,不知接下來怎麼辦好。
同一時間,暖閣中,周恆收起奏折,望向一旁看書的崔可茵,道︰「歇了吧?」
崔可茵從書本中抬起頭,看他伸了個懶腰,便笑了,道︰「不看奏折啦?」
哪天不是得她再三勸他不要太勞累了,明天再批,他才肯放下奏折?今天這是怎麼了?
周恆模了模扁平的肚子,道︰「餓了。」
崔可茵立即吩咐傳宵夜,兩人用了宵夜,收拾正要歇下,周恆笑眯眯道︰「朕好象還欠你一份賞賜,你可還記得?」
看他的樣子,就知道他在想什麼。崔可茵俏皮地白了他一眼,道︰「哪有。」
周恆二話不說,拉過崔可茵,擺好姿勢,道︰「來,我背你,我們不去別的地方,就在這屋里走上兩圈。」
那天營帳外有宮人侍候,不遠處又有御林軍巡視,崔可茵一直戰戰兢兢,生怕弄出太大聲響被這些人听了去,不敢讓他背,兩人歡愛時也是強忍著不出聲。這都過去好幾天啦,他怎麼又想起來了?
崔可茵道︰「我忘了。賞賜這種事,還是記在帳上,留著生利息的好。」
周恆道︰「快來。要不然,我可就要抱你去外面轉悠啦。」
「這大半夜的,外面地寒地凍,你就不怕凍壞我麼?」崔可茵說是這樣說,還是上了周恆的背。
他的背不寬大,卻很有力,輕輕巧巧把她背了起來,在屋中慢慢走著,道︰「你知道我今天在謹身殿做什麼?」
「做什麼?」崔可茵隨口道。
周恆道︰「他們要是在左順門吃了憋,乖乖回去也就罷了,還敢跑到麗華門鬧事?我傳了華世勛過來,準備拿幾個人擺擺威儀,然後便听說你出來了。」
「你不是說,有法子讓他們心服口服麼?」崔可功摟著他的脖子,只覺在他背上很踏實,只盼能這樣和他一起慢慢走著,一直到地老天荒。
周恆傲然道︰「那是自然。可我也沒說就這樣放過他們啊。且看他們接下來怎麼做吧,先把幾個帶頭的,幾個官癮重的先貶官,看看他們能奈我何?」
「說來說去,還是要使用武力嘛。」這已經是繞了第三圈啦,崔可茵道︰「反正你是一定會堅持新法的。」
「那當然。歷朝歷代,哪次頒新法不激起相關利益者的反抗?這些書呆子,把什麼事都往女子身上栽,朕這麼做,他們就說朕是公報私仇。嘻嘻,待朕公報私仇給他們瞧瞧,也不白擔了這個名聲。」
就知道他奸詐,崔可茵道︰「放我下來吧。」
周恆又繞了兩圈,把崔可茵放在床上,為她月兌了鞋子,道︰「現在是不是該你服侍我了?」
原來在這里等著她呢。崔可茵失笑。這一晚,春宵紅帳暖,豈是能與外人道的?
第二天早朝,周恆神清氣爽,笑容滿面,把文官們都看怔了,一個個猜想,皇帝這是想好處置他們的法子了麼?可惜直到散朝,周恆還是沒下旨把他們中的某些人抓起來。
目送周恆離開,文官們一下子圍攏在苗圃周圍,不少人問道︰「苗大人,如今怎麼辦?」
再去麗華門靜坐顯然不妥,去左順門,那兒又有一千御林軍等著。這,真是讓人進退兩難啊。
苗圃把目光投向周全。
周全苦笑。他也無計可施,倒不是怕了崔可茵,最多不過來一次廷杖,又不是沒受過,只是皇帝這曖昧的態度,實在讓人無所適從。(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