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氏想了一會開口說道:「妾身眼瞧著清素和元毅兄妹情深,尤其是元毅出事後,清素更是細心照料元毅。所以今兒妾身知道柴府來的時候想著讓讓清素跟著一塊去看看,柴府也是好久沒來了,誰知道柴府會這麼決……認真的要退親。」
余氏本來想說決絕的,但是頓了一下換了認真這麼一個詞。
劉靖業不想劉清素在柴府退親的時候也在那里,而且還是余氏帶去的。
余氏之所以這樣說是知道老肯定知道她帶劉清素一起去清風院的目的。而劉靖業听完余氏的話卻是沒有多想什麼。
但是劉靖業先前的話,再加上現在余氏說完後劉靖業並沒有說什麼。于是余氏又翼翼的笑著說道:「老常說讓清素多學點東西,以後用得著,妾身想著母親剛才也讓清素在清風院多半是為了讓清素多見些事情。」
余氏倒是猜的沒錯。劉靖業本來想的就多了些,對于余氏的說法也是信了大半,更是知道余氏的心思。也怕余氏會更加不安,所以開口說道:「清素也是該多學些,平常管家之類的,有空了也讓她在邊上看看。」
余氏點點頭說道:「妾身知道了。」
劉清素回到悠然居後,將事情大體和魏嬤嬤說了一下,然後便歇息了。
劉清素不知道的是,悠然居的一切已經被碧宵傳回到了七皇子府。
第二天劉靖業上完朝告假後便去衙門了。
許是京中許久沒有什麼大事了,又或許是劉府現在正是備受矚目的時候。所以劉靖業才遞上狀紙沒有多久,京中不少的人都知道了。
京中不少人都在議論劉府究竟丟掉了什麼傳家之物。尤其是知道劉府曾經在和園上獻出的一幅文興大師的《秋水秋雁鳧鳥圖》為文帝所喜之後,眾人對于劉府報官丟失的傳家之物更為好奇了。
甚至有不少人在猜測劉府丟的傳家之物是不是和《秋雁秋水鳧鳥圖》差不多,不然也不會勞動劉府竟然報官了。
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有人故意在背後做了什麼動作,劉府報官的第二天柴府才得到消息,幾乎算是最後知道這個消息的一批人之一。
只是柴府听到的這個消息卻是從文帝口中得知的。
早朝上依然傳來黃公公長長的一句:「有事啟奏,無事退朝後」,大家在跪拜說著:「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的時候,等待大家的不是如往常一般的「平身」,也不是文帝虎虎生威的步伐。
「劉愛卿。听說你們府上的祖傳之物被偷了?」
文帝這句話一出。滿朝皆驚。
大家都沒想到消息傳播的速度竟然是這樣的快,竟然是連文帝也知道了。
這讓很多大臣想到是不是劉府已經是文帝跟前的大紅人了?亦或是有人想著是不是文帝一直對于超重的大臣私下里都有關注?
總之文帝這樣看似無意的一個舉動卻是讓朝中的文武百官的眾人心思各異。
劉靖業心中也是一驚。
劉府的其他兩位兄弟也是在老說了的當天晚上將事情說給了兩人知道。劉靖平和劉靖明也是同意報官的。
這會文帝這般問道劉靖業先是看了一眼其他兩兄弟,然後劉靖業說道︰「啟稟陛下,劉府的祖傳之物確實有幾樣不見了。原是先祖留下來的。所以微臣不得不慎重。」
對于劉靖業望向劉靖平兄弟倆的事情說起來也並不算唐突。關鍵是劉府三兄弟皆在朝為官,文帝的這聲「劉愛卿」倒是一下子說了三個人。
文帝听到劉靖業的回答臉上沒有什麼表情,對于劉靖業的話似乎也沒什麼反應。反而是像剛剛反應過來眾位大臣還跪在金鑾殿之上一樣。
于是,文帝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說道︰「眾愛卿平身!」
朝中又響起「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的山呼聲。
就在大家正在起身的時候文帝開口說道︰「京中竟然讓堂堂一品大員家失竊,說來也是朕治理無方。朕愧對劉府啊!」
文帝的這一番話讓劉靖業三兄弟和管理京城的官員心中一緊,然後文武百官的大臣的腿好像是突然軟了一般就要跪下。
見此狀況的文帝擺了擺手,文武百官才硬生生的撐著沒有跪下,但是劉靖業三兄弟以及管理京城治安的大小官員卻是滿臉大汗。
還未等劉靖業幾人說出臣不敢之類的話,文帝就對著大理寺卿費大人說道︰「費卿家,劉愛卿府上的事情就有勞你了。」
費大人只感覺頭上的壓力很大,甚至覺得頭頂的官帽似乎隱隱有些搖搖欲墜。
但是此時費大人卻是不得不打起精神說道︰「陛下嚴重了,劉大人的事情是下官職責所在,下官一定盡心盡力。」
劉靖業不知道文帝會說出這些,心中對于費大人很是愧疚。他心里可是知道這件事情說來也是個糊涂官司。
朝中的文武百官卻是不知道文帝是不是在給劉府出頭的時候文帝又繼續說道︰「既然費愛卿這麼說,真覺得劉愛卿好好配合,這案件很快水落石出的時候了。」
到了這里劉靖業先跪了下來,劉靖平和劉靖明緊隨其後,三人說道︰「多謝陛下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文帝說道︰「很多東西都是不可以丟棄的,比如說古人傳下來的人要知善曉義,那些三綱五常也是斷斷不能忘得。若是祖上傳承的東西丟了且要慎重。不然朕還能放心什麼?」
文帝的話很是模稜兩可。大家听著感覺有些雜亂無章不知所雲,所以現在滿腦子感覺像是一團漿糊一樣卻也是口中呼道︰「皇上聖明!」
只有劉府三兄弟和孫皓鉞知道具體事情的幾人卻是對文帝的話有些明白了。
此時劉府的三兄弟卻是根本什麼也不敢多說。
事實上劉靖業本來最開始的時候準備對文帝說劉府的傳家之物說來也不算是竊賊所偷。可是只是一剎那間劉靖業決定還是不這樣說了。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文帝對于這件事情知道的怕是遠遠要比他們所意料的多得多。
後來,這件事情終于有個結果的時候,劉靖業才知道劉府這一次的報官其實不過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事情。
而很多人對于劉府卻也是越來越避之不及,生怕再得罪了劉府。
一時之間劉府的風頭無量,連那些勛貴之家都不得不禮讓一二。
劉靖業卻是在文帝退朝後連忙到了大理寺卿費大人跟前拱了一禮說道︰「有勞費大人了。」
費大人是知道這件案子的,更是知道這其中怕是沒有那麼簡單。所以雖然劉靖業的官職在他之上,而他身上所承受的壓力卻是讓他受了劉靖業這一禮。
劉靖業此時心里才松下一口氣。費大人肯受他這一禮也是說明了費大人沒有惱怒劉府。
其實費大人此時的腳步也是有些虛的。文帝在朝中的那些話可是讓他生受不起的。
柴府的人因為才和劉府退了親事,超重的官員也有不少還不知道的。于是有好事者,尤其是柴府走的比較近的官員為了和劉府拉些關系便在柴丞相跟前絮絮叨叨的說起了劉府報官一事。
柴丞相當時心頭便覺得有些許不妙。
本來柴丞相也不會和劉府結下那門親事。畢竟說起來劉府的門第畢竟還是不及柴府的。可是耐不住劉府的人爭氣,劉元毅也是才明在外的。而柴府卻是與之相反。柴府子弟都太中庸。若是柴丞相還年輕便也罷了,可是眼看都快七十了,早幾年就有人在背後想讓他致仕了。若不是他百般經營早都該告老還鄉了。可是即便如此,過了年。柴丞相也非要致仕不可了。
于是在柴丞相心里突突的跳動的時候。大家見柴丞相沒有便有人試探的對著柴丞相喊道︰「柴丞相?」
柴丞相只得裝作一副不經意的樣子說道︰「柴府與劉府的親事已經作罷了。」
就在大家被柴丞相說的話愣神的功夫。柴丞相已經走遠了。
柴丞相回到府上之後便讓管家柴安去查探劉府報官一事是個什麼情況。
當柴安將調查結果說給柴丞相听順便將京中不少認在前一天就知道這件事情的時候柴丞相心中更是不安。他雖然老了,但是絕對沒有到老糊涂的地步,不然也不會快七十了還坐在丞相的位子上。
這件事情一定是背後還有其他什麼事情。
于是柴丞相對著柴安說道︰「你將劉府報官的具體情況給老夫說一下。一個細節也不要漏下。」
柴安因為經常幫助柴丞相打听一些事情,本來就機靈,早年間也是讀書之人,後來因為科舉不順,加上家中變故,恰巧也是姓柴,後來承蒙柴丞相收留做了府中的管家,改命為安的。于是這會柴安就是連劉靖業是什麼時候遞的狀紙,狀紙上寫的是什麼都一字不落的說給了柴丞相听。
柴丞相在听到柴安說是劉府的祖傳之物上面都有印記的時候,腦中也是感覺到有什麼一閃而過。只是畢竟年紀大了一時半會倒是沒有想起來。
正在這時柴府老來找柴丞相了。這件事情也便被柴丞相拋之腦後。
劉靖業幾人下衙回府後一起到了清風院里將今日朝堂上的事情告訴了老。
老也是很是疑惑,于是對著兄弟三人說道︰「報官這件事情你們可是還有告訴過別人?」
劉靖業三人搖搖頭。
老說道︰「這還奇怪了。怎麼這件事情就這麼快傳到聖上那里去了?就算是聖上听聞一二,也不至于會說出這些呀?」
劉靖業說道︰「母親說的是,所以我們兄弟三人下了官衙便到母親這里想看看母親有什麼看法?」
老也是很疑惑的,這時哪里有什麼看法。
劉靖業卻是皺著眉頭說道︰「這件事情具體除過咱們幾人知道外,余氏和清素那丫頭也是知道的。」
劉靖平和劉靖明听到劉靖業這麼說很是訝異。
老知道劉靖業的意思,劉靖業是想將所有的事情說開,好讓大家具體分析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情,畢竟現在關注這件事情的是掌握生殺大權的皇帝。
于是老說道︰「旁的我不知道,但是她們兩人旁的我暫時還不清楚,但是她們兩人這兩日根本就沒有出去過,更是沒有與外界接觸過。而且她們恩麼可能這麼快將具體的事情傳到文帝那里?」
老的話讓本來這個世道就是大男子主義盛行的三兄弟信了大半。
向來心思比較活得劉靖明此時說道︰「母親、大哥、二哥,你們看是不是聖上對于朝中的大臣府上比較關注?亦或者是對咱們劉府更為關注一些?」
劉靖明的話一出,幾人同時想到了劉府祖上也是歷經幾朝的,歷來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對于劉府這樣的說來也是極是不同意的,就是天家真的對劉府有忌憚有什麼反應也是正常的。
尤其是投降大裕朝的不少前朝官員的下場雖然不是有多麼不好,但是終歸卻也是不盡如意的。像劉府這樣的也算是劉府祖上燒了高香了。
老想了一會兒說道︰「肯定是有人在關注咱們劉府。從元毅離奇中毒昏迷後的這一段時間,我一直在想些事情,尤其是中間又發生了清素的書稿風波,我就想著是不是有些人是針對咱們劉府的。畢竟兩人都是長房的。」
老說起劉清素的事情劉靖明心里也是有些不自然,但是老的話其實他更是願意的。劉靖明作為一個父親是不想自己的女兒會是一個如此心機深沉而且品行敗壞的。
更重要的是拋開這些老說的話其實還是很有道理的。畢竟一個府上向來是以長房為重的。
于是劉靖明在老話說完之後說道︰「母親所慮不無道理。」
劉靖業對于劉元毅的事情其實還沒有查清楚,听了老的話沉默了一會兒說道︰「兒子會注意一些。」
劉靖平不知道說什麼,但是也跟著劉靖業之後說了句︰「兒子以後也注意。」(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