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劉清素的生辰前後繁盛太多事情,想來及笄禮應該沒有多熱鬧的,劉府也不敢在這個時段做出太熱鬧的動靜。誰知道在劉府還沒給楚夫人說請正賓的帖子,安國公老夫人說是要給劉清素做正賓。這安國公老夫人和劉府也算是有交情,可是論起深淺自是不如楚府的。可是安國公老夫人的身份地位一時不好拒絕,二來有安國公夫人做正賓劉清素的及笄禮也好看的多剛好彌補了劉清素及笄不能大辦的缺憾。
可是這沒過多久玉山長公主也派人說是要做劉清素的主賓。安國公府的人原來覺得一個國公府是不用上趕著給一個從一品的官員之女做正賓,現在竟然連玉山長公主都主動登門要做正賓了。安國公府的知道自家沒戲了,和剛才剛來時的優越感不一樣,這會竟然會有些遺憾。
安國公府的老夫人听到下人的回話說樂聲知道了便再沒有說什麼。安<國公府的幾位夫人心思可就是不一樣了。沒想到劉府竟然這麼大的面子。
她們還沒想到到了劉清素及笄那天她們才感嘆劉清素的面子有多大了。
七月中旬的時候孫皓鉞讓人往劉府送了及笄禮三加的服侍以及一支紅玉玲瓏釵。
東西這次是交給老夫人的說的是看劉清素及笄禮用不用得上。可是看著孫皓鉞準備的東西明顯比府上的還好,及笄禮上肯定是要用七皇子的。老夫人也是听自己兒子說劉清素和七皇子的事情可能快要定下成親的日子了,所以及笄禮的東西即使是七皇子準備的也沒什麼。只是老夫人現在有些恍惚,看著架勢七皇子對她的孫女好像確實挺上心的。倒不是說自家孫女不好,而是男人向來多薄情,尤其是皇室子弟不說自身就是身在其位往往身不由己。老夫人不知道現在七皇子對自家孫女這麼好對于自家孫女是福是禍了。同是女人她知道,若是一開始沒有希望無論什麼樣的紫日都能過的下去,可是男人向來不長情,那時候對于女人就是無盡的失望,有時候還會走到絕望的角落。
劉清素這邊得到消息的時候悠然居上下俱都是十分高興,唯有魏嬤嬤卻是一副有些想說而不知從何開口的樣子。但是這畢竟看起來是一件好事情,所以幾人說笑了一會兒劉清素才將魏嬤嬤留下。
「嬤嬤。咱們相處也有幾年了。我拿嬤嬤一直當自己人。嬤嬤有什麼不妨直說,也省的我到時候走錯了彎路。」
劉清素說的不錯,這幾年來劉清素確實對她不錯。對于一個才到的嬤嬤就將所有的事情交給她,包括原來一直跟在身邊的四大丫頭也是歸她管的。這樣的信任不可不謂重。而且這幾年劉清素對她是真的仰仗。不然也不會讓她知道那麼多事情。最關鍵的是魏嬤嬤和劉清素幾年相處下來也是有感情的了。所以在大家都高興的時候她作為一個親近的旁觀者更多的是看到未來對劉清素是否不利的方面。
「小姐。奴婢說句掃興的話。七皇子對你的確不錯,我們也看在眼里。說實話就是和平常的官員結親說不定也沒有七皇子對小姐這般好。」
魏嬤嬤說到這里見劉清素臉已經紅了,眼楮里更是溢滿了笑容。正是看到劉清素這樣魏嬤嬤不得不繼續說道︰「其實奴婢是潑小姐冷水的。女人和男人對待感情是不一樣的。男人考慮的更多,女人在一方後宅里原本遇到的事情也是有限,所以男人注定沒有女人長情。這些若是放在普通之家倒也不是沒有痴情漢,但是七皇子的身份畢竟是皇子。所以七皇子的長情注定要比平常之人來的難的多。奴婢見多了也听多了因為最開始兩人感情甚篤最後女方卻因為男的轉變而變得面目全非的。奴婢覺得小姐是個聰明人,不該」
劉清素知道魏嬤嬤說的。上一世她的結局之所以那麼慘雖說主要是劉安貞的陷害,但是其實和她自身也是有關系的。如果不是一開始一顆芳心全部系在了向紹輝的身上,也不至于什麼事情都看不清楚,更不至于因為嫉恨而一步步受了劉安貞的刺激引導最終走錯了路,最後竟然失了丈夫不說,連兒子也失去了。
「嬤嬤,你說的我都明白。我也知道你對我好。七皇子對我好一日我亦對他好一天,若是真到了那麼一日我只記得我還一個妻子而已。」
魏嬤嬤見劉清素這麼說心里才放下心。其實魏嬤嬤本來說起這個也挺糾結的。她怕不說劉清素會這樣一直下去,然後最後墜入情網,若是七皇子一如往常還可以,可是這樣的可能性不太大,女人一旦墜入情網到時候很容易作繭自縛,到時候痛苦的還是劉清素。可是說了又怕劉清素因為太過顧忌而不對七皇子敬而遠之,現在七皇子對劉清素又確實不錯,劉清素一味避讓也不適宜對二人以後的相處。
所以劉清素這樣的回答才是不錯的。
魏嬤嬤不知道有朝一日因為她的這一番話而受到處罰。
七月二十二日這一天很快就到了。
老夫人從玉山長公主要做正賓的時候就知道今天的人肯定少不了,所以早早的就將今天的及笄禮規模做了改動。
可是老夫人不知道今天來的人比她想象的多的多。而那些人也慶幸今天來了。
最先來的是武安侯府的人。這倒也沒什麼稀奇的,好歹是劉清素的外家。余氏還是以有病在身起不了身為由沒讓出來,今天的主人便由老夫人了。
而老夫人的年齡比較大了,今天大家迎接便是薛氏和柳氏了。
玉山長公主因為是今天的正賓所以倒是沒有在最後才來。只是玉山長公主剛在安國公府的人後面坐下沒多久竟然傳來榮國公府的老夫人到了。
老夫人很是意外,這榮國公可是六皇子妃的娘家。和劉府也沒什麼交情怎麼今天會在劉清素的及笄禮上來了。
雖然意外但是畢竟人來了,所以老夫人還是親自去迎接榮國府的聶老夫人去了。
老夫人剛迎上聶老夫人說了幾句客套話就听見下人們傳報說是六皇子妃來了。
聶老夫人停下說道︰「我那小女兒袁碩今日也來得,沒想到倒是剛好,我們在這里等一下。」
老夫人听著聶老夫人的話心里想著是不是榮國公福是因為六皇子妃嗎?可是六皇子和七皇子前一段時間因為發現大皇子尸首的事情兩人鬧得不好,現在想來如何都不該是六皇子的面子。也許是玉山長公主的面子,老夫人這樣想著。
「見過六皇子妃。」
六皇子妃聶氏說道︰「老夫人多禮了。」
老夫人見六皇子妃的口氣倒是不是很親近也不是很疏遠,倒是讓老夫人心里的疑惑少了些許。
很快吉時便到了,伴隨著禮樂聲及笄禮開始了。
劉清素早已經沐浴好換好采衣采履,安坐在東房等候。接下來便是老夫人和劉靖業一起迎玉山長公主,玉山長公主和老夫人劉靖業相互行正規揖禮後入場。然後玉山長公主落坐于主賓位;客人就座于觀禮位;賓客都落坐後老夫人和劉靖業才就座于主人位。
劉靖業見一切差不多了起身致辭後劉芸香作為贊者上場了。今日的劉芸香身著一身桃紅色衣衫。耳朵上是一珍珠耳墜,看著靈動活潑,俏麗無雙。
劉芸香以盥洗手,于西階就位後劉清素身著采衣走出來。至場地中。面向南。向觀禮賓客行揖禮。然後面向西正坐(就是跪坐)在席上。劉芸香為其梳頭,然後把梳子放到席子南邊。
接著就是玉山長公主先起身,劉靖業老夫人隨後起身相陪。玉山長公主東階下盥洗手。拭干。相互揖讓後玉山長公主和劉靖業以及老夫人再次坐下,準備接下來的初加。
劉清素轉向東正坐;一身綠色衣衫的劉靈芝奉上羅帕和發笄,玉山長公主走到劉清素面前高聲吟頌祝辭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壽考惟祺,介爾景福。」然後跪坐下為劉清素梳頭加笄,然後起身,回到原位。劉芸香為劉清素象征性地正笄。劉清素起身,玉山長公主向劉清素作揖祝賀。劉清素回到東房,劉芸香從劉靈芝手中取過衣服,去房內更換與頭上幅盡相配套的素衣襦裙。
劉清素著襦裙出房後,向來賓展示。然後面向長輩一拜之後便準備接受玉山長公主的二加。玉山長公主接過劉靈芝手中的發釵高聲高聲吟頌祝辭曰︰「吉月令辰,乃申爾服。敬爾威儀,淑慎爾德。眉壽萬年,永受胡福。」劉芸香為劉清素去發笄。玉山長公主為劉清素簪上發釵,劉芸香幫笄劉清素象征性地正發釵。最後劉清素回到東房,劉芸香取衣幫忙去房內更換與頭上發釵相配套的曲裾深衣後像玉山長公主行拜禮。
接下來便是三加,和二加一樣的動作,然後玉山長公主高聲吟頌祝辭曰︰「以歲之正,以月之令,咸加爾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黃耇無疆,受天之慶。」劉芸香為劉清素去發釵。玉山長公主為劉清素加釵冠,劉芸香幫劉清素正冠。劉清素回到東房,在劉芸香的幫助下去房內更換與頭上襆頭相配套的大袖長裙禮服開始向掛圖三拜。
三拜結束後劉靈芝撤去笄禮的陳設,在西階位置擺好醴酒席。玉山長公主揖禮請劉清素入席。劉清素于是站到席的西側,面向南。玉山長公主向著西邊,;劉芸香奉上酒,劉清素轉向北,玉山長公主接過醴酒,走到劉清素席前念祝辭曰︰「甘醴惟厚,嘉薦令芳。拜受祭之,以定爾祥。承天之休,壽考不忘。」劉清素行拜禮,接過醴酒。玉山長公主回拜。劉清素入席,跪著把酒撒些在地上作祭酒。然後持酒象征性地沾嘴唇,再將酒置于幾上,劉靈芝奉上飯,劉清素接過,象征性地吃一點。劉清素和玉山長公主拜過後,劉清素起身離席,站到西階東面,面朝南。等著玉山長公主給劉清素取字,念祝辭曰︰「禮儀既備,令月吉日,昭告爾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于假,永受保之,曰驚瑾甫。」劉清素答︰「某雖不敏,敢不夙夜祗來。」劉清素和玉山長公主再次見禮後開始聆訓。
劉清素跪拜靜心聆听後答︰「兒雖不敏,敢不祗承!」。再對長輩行拜禮。
最後劉清素分別向在場的所有參禮者行揖禮以示感謝。
今日玉山長公主也是第一次給人做主賓,原本想著里傾訴是一個小姑娘害怕禮儀繁瑣劉清素沒有耐心,或者做的不好,可是禮畢劉清素整個過程中做的行雲流暢,處處顯落著大方之態,規矩也是極好的,半點差錯也不錯,劉府另兩個姑娘也是做的很不錯。
這一場及笄禮做的如此好怕是為數不多的。
原本就是女子及笄就是宣告著自家有女可以許人家的意思,可是劉清素早早的就有了親事,一時之間大家暫時拋開了身份覺得其實孫皓鉞也算是有福氣的。
正當大家準備離席的時候竟然傳來說是有聖旨到。于是大家一時停了下來。
老夫人和劉清素在龍舟賽那天見到文帝的時候文帝是說了到時候及笄禮有賞賜,可是那也是在大皇子四皇子沒出事的時候,原以為不會有了,誰知道竟然還有聖旨。
于是賓客止住步伐,老夫人趕緊命人準備香案迎接聖旨。
沒過多久上聖旨便到了。
聖旨上倒也也沒有旁的事情主要說的是祝福賞賜的之類的。但僅是這些都足以讓大家艷羨的。要知道可是皇帝的賞賜啊!
大家還在感嘆劉清素的好命的時候又有稟報說是皇後娘娘有賞賜到了。
一時之間縱是安國公府還有榮國公府六皇子妃這樣的權勢高的人都覺得太不可思議了。劉清素這次及笄的禮的風頭估計是前古未有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