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京途中白青亭便尋了個機會,悄悄問君子恆,他是怎麼能在十日之內趕回海寧府中元縣,且還帶來那麼龐大的一支迎親隊伍?
君子恆說,早在他下海寧府之前,君家便備好了他與她婚事的一切事宜,只待皇帝擇定婚期。
她失蹤當日,他便令人傳消息回京都君府。
隔日君院首便請得了皇帝的金口御言,擇定婚期。
隨後,君通、司景名及四位全福夫人便起程離京,快速趕來海寧府中元縣,只是皇帝擇定婚期的旨意到白府的時間要比迎親隊伍要快得多。
而他自那日在白府離開後,便連夜帶著賈從藕日夜兼程趕回京都復命,並將賈從芝已死之事向皇帝做了個滿意的解釋後,他便又是連夜日夜兼程趕回海寧府。
所幸來得及,他終是趕在迎親隊伍進中元縣之前,與君通、司景名等人匯合。
听完君子恆淡淡的敘述之後,白青亭深知其中日夜兼程的勞累,她不禁有些感動,更多的是心疼他容色的疲倦。
君家的迎親隊伍在海寧府中元縣忙活了六日左右,終將選定了第八日作為起程回京的良辰吉日。
來時一百八十八抬聘禮,去時也同是一百八十八抬嫁妝。
外觀看著差不多風光,但只有白家人知道內里的相差去遠。
白世均看著即將起程前往京都執天府成親的白青亭,心中百感交集︰
「亭兒。再過一個半月便是你與子恆的大好日子,此去京都路途遙遠,我與你母親、姐姐妹妹弟弟們卻是不能親送你到執天府,算著行程日子,到了京都也差不多到了六月初一的大喜之日。
子恆自納采親手送上吉祥物大雁之時,我便曉得這孩子確實是對你用了心的,司都統有告知過我,那大雁是子恆到中元縣後親手為你所獵,可見這孩子十分看重這門親事,事無巨細。處處皆是用了心思的。」
白青亭想到大雁不就是大型的候鳥麼。在前世現代那可是屬于國家二級何護動物,可放于古代的這里,竟是隨人隨意隨手便能獵下一只來。
雖說是為了人一生最重大的大喜日子,可那大雁也著實無辜了些。
古時婚嫁有男方送女方大雁之俗。其中象征的意義還是出自于「雍雍鳴雁。旭日始旦。士如歸妻。迨冰未泮」,大意是大雁雍雍鳴和之聲,響于旭日初升的清晨。
除此。大雁還是鳥類中最為真心情摯的典範,公母雙雁無論是哪一方先失去另一半,皆不會再另尋親偶,于是方有了以雁作為雙方姻緣穩固忠貞的象征。
此時已是春季,正是春風送暖、草木萌芽之際,大雁在這個時候皆會成群結伴地飛去北方,待到秋季到來,它們又會結伴飛回南方。
君子恆去獵雁之時,正是大雁們正要飛往北方之際。
也算是及時,再晚些要在中元縣獵到一只大雁,怕是連雁毛都沒有。
相較于白世均對將白青亭交到君子恆手里的放心,白大夫人則是憂心腫腫,她雖努力掩蓋,可也逃不過白青亭的眼楮。
她曉得白大夫人在擔心什麼,可她該說的已說,不該說的也說了,白大夫人一片慈母之心卻還是放不下她。
她感動之余,不免又勸解了白大夫人幾句。
白大夫人自是明白白青亭的意思,她也終于露出個真心誠摯的笑臉來︰
「亭兒,多余的我便不多說了,可亭兒要記住,無論你嫁去多遠,嫁了多久,你永完是我與你父親最牽掛的女兒,更是白家永遠的三姑娘,你若是……」
白青亭截斷白大夫人的話︰「母親,我不會受委屈的,母親也要相信,憑著女兒的本事,斷然沒有委屈自已的道理。」
白大夫人點了點頭,終于安了心。
白紅娟、白藍依、白耀宗,甚至白橙玉、白綠雪、白銀珠及白紫衫等人,皆默契地自動分開了時間段,一個一個地來與她道別,說了一些所謂的體已話。
除了白紅娟、白藍依、白耀宗三人,她自是不會相信那些說得冠冕堂皇的虛言。
至于白橙玉的話,她還是信了一些,白橙玉心中雖還是放不下對君子恆的愛慕,但至少她在白橙玉眼中確實看到了悔意。
白世通、白世楊及白世炎三房則以長輩的身份對白青亭說了幾句吉祥喜慶的場面話,而白二夫人、白三夫人及白四夫人卻是直接與她說道了不少為人妻為人媳,甚至往後為人母的教導。
三位嬸娘循循善誘、全心全意為她好的那模樣,直教白青亭唏噓不已。
除了白四夫人之外,其余兩位嬸娘可都是白綠雪、白銀珠及白紫衫的嫡母或親母,她們難不成半點不曉得自家女兒那不端的心思,她們在她面前說這些的時候,心中又是怎樣的一種心態,她不得而知。
可她想著,那應是一種恨不得她死卻又不得不笑臉相迎的兩極矛盾,真是難為了這兩位嬸娘。
最後出場的是白老太爺與白老夫人,她名份上的祖父祖母。
毫無意外的,白老太爺是強調了白家的利益,而白老夫人則是說了幾遍暗示,暗示她若要為君子恆納妾,不妨考慮考慮自家人,好歹肥水不流外人田。
隨著迎親隊伍送嫁的白家人只送到中元縣縣界,便回白府去了。
白青亭端坐馬車里,掀著後座的窗格子遠遠地,她還能看到白世均與白大夫人兩兩站立,目送她漸行漸遠的馬車。
馬車很寬敞,除了吃喝一並俱全與小二、小七、小九三人陪坐之外,君子恆還給她備了幾本冊子,里面皆是君家親族里的一些重要人物。
享樂郡主便在其中。
隊伍共有四輛馬車,君通的馬車在前,白青亭的馬車在中,接著則是這位享樂郡主的馬車,最後則是余下三位全福夫人的馬車。
君子恆與司景名則騎著高頭大馬在最前面,領著隊伍不快不慢地趕路。
隊伍雖未有敲鑼打鼓,可人數龐大,人人雖不是穿著喜衣,卻也穿著頗為喜慶,面上更是常露著笑臉,與人和善。
再則,還有司景名下命穿著常服隨行護衛的黃騎衛,這些黃騎衛周身也帶著喜氣,但長年身為皇帝龍騎衛的優越感令他們不怒自威,自有一股高高在上的氣勢。
于是這一路上,路人見之自避,倒也不曾發生什麼意外雜事。
百姓雖是好奇這麼大的一支數百人隊伍到底是從何而來,又是往哪里而去,但他們也耳聰目慧地覺得,這支隊伍不好惹。
他們要是因著好奇惹了事端,指不定就得交代了性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