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這樣技術型的人才,柳蘇蘇始終是有些擔心會拿喬。
「這個你放心,那人絕對是個懂事的。再說了在你家做事怎麼也要比給別人做零工要掙得多吧。」張巍道。其實那人已經拖自己問了好幾次有沒有什麼合適的事情能給他做的。當時自己實在是沒有,所以也就沒有跟他說。既然現在柳蘇蘇這丫頭說是要給她弟弟柳天冬找一個接送去書院的馬夫,那這不是正合適。
「張叔,既然人是你介紹給我的,那我就相信您了。您讓他過兩天來鎮上吧。到時候我來找他。「柳蘇蘇道。
既然請了馬夫,就不能連倆馬車都沒有吧。所以柳蘇蘇決定現在就先去看看有沒有合適的馬車買一副。
不過柳蘇蘇自己可不認識什麼馬車的好壞,所以這事還得麻煩張巍。
柳蘇蘇把自己想買馬車得到事情跟張巍這麼一說以後,張巍點點頭道︰「確實是這樣,這家現在這樣的情況不要說是買輛馬車接送你家冬哥兒這樣的話了。就是用在你家的日常也是可以的。這樣等會兒我把這邊的事情交代一下,就帶你去賣馬的馬廄那里看看有沒有合適的馬匹。」
「多謝張叔您了。」柳蘇蘇實在是不知道應該跟張巍怎麼說才好了,因為張巍對自己實在是太好了。就像是對待自己的親生女兒一樣。
「這有什麼好謝的。再說了這也耽誤不了我什麼功夫的。」張巍並不覺得這有什麼。
柳蘇蘇等待張巍把店里的事情都交代好了以後就跟張巍一起到賣馬的地方選馬。
柳蘇蘇雖然坐過不少次的馬車了,但是這買馬還是趕鴨子上架頭一回。所以柳蘇蘇根本就不知道這些馬匹有什麼好壞之分,跟不要說怎麼去挑選馬匹了。
「看,這匹馬身軀粗壯,四肢堅實有力,體質粗糙結實,頭大額寬,胸廓深長,腿短,關節、肌腱發達。被毛濃密,毛色復雜。但是你別看它這樣。實際上它耐勞。不畏寒冷,能適應極粗放的飼養管理,生命力極強,能夠在艱苦惡劣的條件下生存。
這是朝廷征馬的時候必選的蒙古馬。像這樣的蒙古馬經過調馴之後。在戰場上不驚不詐。勇猛無比,歷來是一種良好的軍馬……」張巍向柳蘇蘇指著其中的一匹馬說道。
柳蘇蘇見那馬卻是是跟張巍說的差不多,這樣能在艱苦生活下成長的馬確實是不錯。不過柳蘇蘇還想再看看其他的馬匹。
「那這匹馬呢?」柳蘇蘇指著另外一匹黑馬問道。
柳蘇蘇指的這匹馬張巍倒不是很了解,一旁負責給柳蘇蘇她們解說的馬廄的伙計見狀,立刻借口說道︰「姑娘現在的指的這匹馬是咱們這里的河曲馬。」
「河曲馬又是什麼馬?」柳蘇蘇接著問道。
「這河曲馬原產黃河上游青、甘、川三省交界的草原上,因地處黃河盤曲,故名河曲馬。它是地方品種中體格最大的優秀馬。」那伙計說的一臉的激動跟得意。這匹馬還是當初他費了好大的勁才弄回來的。
柳蘇蘇表示不信,「這馬真的有那麼好?」
「姑娘,這河曲馬曲馬頭稍顯長大,鼻梁隆起微呈現兔頭型,頸寬厚,軀干平直,胸廓深廣,體形粗壯,具有絕對的挽用馬優勢。馱運二三百斤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可日行五十里。河曲馬性情溫順,氣質穩靜,持久力較強,疲勞恢復快。故多作役用,單套大車可拉一千斤重物。是良好的農用挽馬。」伙計毫不厭煩的又說了一遍。
柳蘇蘇搖搖頭,她的意思是還想看看其他的馬匹。
那伙計見柳蘇蘇雖然臉上並沒有什麼不滿的樣子,但是眼楮基本上都沒有怎麼往河曲馬的身上看。
伙計想著可能是柳蘇蘇並不是很滿意河曲馬,于是又帶著柳蘇蘇他們來到另一個馬廄前。
「要不姑娘看看這匹馬?」伙計指著一匹淡灰色的馬匹說道。
柳蘇蘇見那匹馬還用眼瞅了自己一眼,不由得一樂。
「行,擬具跟我說說這匹馬吧。」
伙計一看柳蘇蘇的樣子就知道有戲。
「這匹馬是由傳說中的汗血寶馬跟其他普通的馬雜交生下來的。」那伙計對這匹帶著些汗血寶馬血統的馬很是得意。
汗血寶馬柳蘇蘇到是听說過,不過柳蘇蘇怎麼也不會回相信自己在黃流鎮上會遇到什麼汗血寶馬的。要知道汗血寶馬是何其的珍貴,當初自己還在現代的時候,看電視的時候就經常可以看到電視上的人說,汗血寶馬是千金難求的。
再加上自己平日也有听到有些喜歡馬匹的人說起過汗血寶馬,基本上跟自己在電視上看到的差不多。
那伙計一臉得意的說道︰「我們這匹雖然不是真正的汗血寶馬,但是它畢竟有汗血寶馬的血統,怎麼都要比其他的要來的高貴些。」
「話是這麼說沒錯,但是還是希望小哥你能具體跟我說說汗血寶馬的事情。」柳蘇蘇道。
這還是第一次見到跟汗血寶馬相關的馬呢,怎麼都要滿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
「你們可知這汗血寶馬的由來?」那伙計顯然也很得意。
柳蘇蘇跟張巍搖搖頭。
那伙計見狀接著說道︰「話說漢武帝元鼎四年秋,有個名叫「暴利長」的敦煌囚徒,在當地捕得一匹汗血寶馬獻給漢武帝。漢武帝得到此馬後,欣喜若狂,稱其為「天馬「。並作歌詠之,歌曰︰「太一貢兮天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騁容與兮跇萬里,今安匹兮龍為友。」
「最初,漢武帝派百余人的使團,帶著一具用純金制作的馬前去大宛國,希望以重禮換回大宛馬的種馬。來到大宛國首府貳師城後,大宛國王也許是愛馬心切,也許是從戰事方面考慮。不肯以大宛馬換漢朝的金馬。漢使歸國途中金馬在大宛國境內被劫,漢使被殺害。漢武帝大怒,遂作出武力奪取汗血寶馬的決定。」
「漢武帝命李廣利率領騎兵數萬人,行軍八千里,到達大宛邊境城市郁城,但初戰不利,未能攻下大宛國,只好退回敦煌,回來時人馬只剩下十分之一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