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碧嬤嬤也能有這樣的比喻,李薇暗自喜了,「嬤嬤,你說的也在理。然而朕坐在這個龍椅上一天,便擔了一天的責任,猶如牛虎蛇神般既擔心人族殺手的殲滅,更擔憂因自身無能而無法成功渡劫,從而無法提升,遭受天下所有百姓子民的言語戕戮。所以,朕不可能一輩子都小心翼翼小心謹慎地行走,不敢立國策、不敢重用新人、除了自己誰都不相信,朕不可能這樣。朕自登基以來,經歷了多少的伏殺和明箭,無論多小心,總不能杜絕別人對皇位的窺探,故而,朕只願按照自己意願行事,皇位,朕會盡可能地坐穩,而自己所喜歡的人,也會盡可能的去維護,朕本已是人間最高權力者,為何不能為自己喜歡的人用更多的權力去喜歡?」
「陛下離宮,是必定的了?」
「只是暫時地離開,嬤嬤何必擔憂?」
「有一次就會有第()二次,陛下對于皇位總歸是不上心的。」碧嬤嬤其實抱怨的不是她的離宮,而是她的心態,總是對皇位若即若離,這樣北辰何以繼續興盛?
「嬤嬤也許理解錯了。有時候,你越是重視的東西,你越是不能抓得太緊,不能時刻粘得太近,要遠離,需俯視,如此方可能以另外的角度去看待這件事情。觀之先帝幾輩,能成大業者,皆是多處游走民間,深入百姓,不會蝸居在宮內一隅,閉門造車。朕此番千萬西榷國,並不只是為了攝政王大人身世這一件事,更重要的是要找到能牽制西榷國的東西,掣肘之,必須先深入了解,若單靠暗衛打听傳達給朕的消息,終究不能盡善盡美,不能知之全局,朕的北辰,不能日復一日地無法在附屬國之間敷衍地存在于首位,而需要更多實質性的舉動進行意念霸制,讓他國敬畏。」
「陛下,」碧嬤嬤突然發覺是自己的思想太狹隘了,想不到陛下竟有這麼大的心思,她這是錯怪陛下了。
李薇真誠地看著她,就如她是天生最璀璨的星光一般,「嬤嬤,朕和北辰是在一起的。」
嬤嬤濕了眼眶,「陛下有此心,嬤嬤也欣慰。哎,都怪嬤嬤瞎說了許多話,陛下趕緊去休息吧,太晚了。」
「嬤嬤哪里是瞎說,只是提醒得好,不然朕也不知道自己竟然有如此清晰的心。」
李薇安撫好了碧嬤嬤,躺在床上,想著明日的請助令,還是改一改吧,應了今天這番話,她不能在請助令上做得太過明顯。
翌日無早朝,可郭子壁卻總喜歡每日必定進皇宮找陛下議事,這一早來到,就和她說要訂立北辰的皇族婚制,並希望陛下能早日覓得後宮之人。
「郭愛卿,朕的婚事與北辰有多大的干系,朕尚未覺悟,請愛卿與朕說一說吧。」李薇好整以暇地看著他,似有閑情逸致與他細聊一般,其實她內心早已呼嘯,打算現在、立即馬上解決郭子壁這個刺頭。
郭子壁也感覺到了陛下的心思,這麼一個話題丟出來,他總歸知道這位年輕的帝女氣盛之心又暴漲了,正待要好好與他理論一番呢。
「陛下其實知道這件事對北辰的重要性,為何非要微臣道明?」
「朕不覺得這件事對北辰有多重要。」
「陛下一人之力,不可扛整個北辰的江山,所以,陛下立了朝,有了朝臣,有了百官輔助,這才有了北辰江山。陛下同意否?」
李薇點頭,「這自然是沒錯的。」她且看他怎麼說。
「如此,百官也是依托于陛下而興衰,觀陛下之神容,揣陛下聖意,度陛下之才度,然與此同時,百官直接面對百姓,比之陛下更能獨攬大權,因此又對陛下權力有約束,權力傾天者也許也會月兌離陛下掣肘,那麼陛下屆時如何能制衡權力?最好的辦法,難道不是聯姻嗎?陛下對于權力傾天的攝政王大人既然上心了,也該知道將攝政王把握在手里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成為陛下的人。」
「咳,」李薇咳了一聲,「成為朕的人,其實有許多種方法,姻親是一個,其他辦法如兵權和職位的調動與升遷,朕也是可以收買人心的。」
郭子壁︰「然而不夠,兵權和地位這些前朝多少君王都慣用的手段,卻依舊無法能把握好世家的心思,所以後宮三千是國勢所需。」
「愛卿這話不對,前朝君王多的是後宮三千者,卻也終究是毫無建樹者,比如瀛湖國三十一代王後宮何止三千,那是數之不盡了,可這位成北王卻登基了五年就被人推翻了政權,這又如何解釋?又如我北辰贏宇先帝,後宮人數僅僅十來人,卻開創了北辰帝國,這又作何解釋?一國興盛難道真的與後宮人數相干嗎?關系如此重大嗎?愛卿可要論證地仔細些,太粗糙的理論朕可是不會听的。」
郭子壁給她說得心思有些搖擺了,卻又覺得這是他的職責所在,「陛下,即便是一國興衰與後宮人數不甚相干,可卻沒有一個帝王只有一個王後的,陛下即便要消減後宮之人,也不能只有一人。攝政王大人本身權力就已經蓋過北辰任何一人,若他入主後宮再把持後宮庶務,陛下這江山無異于是換了人啊!而後若是陛下子嗣登基換了官姓,陛下與百官都無法阻擋了!」
「哼,對于未來的事,朕無法猜測,你也不行,除非你讓綏族預言師卿義大師親自來和朕說出今天這麼一番陰謀論,不然朕的子嗣怎麼會突然要造反?」
「陛下,微臣這是未雨綢繆。」
「你顯然是胡亂猜測,若有反心,官千翊他早反了,若朕的子嗣要反,請問他動機何在?皇位遲早是朕的兒子女兒,他還有什麼道理來反?」李薇氣勢一放,見他還要爭辯,立即堵住了他的話語,「再則,前朝多有例證,皇族子嗣多了並不是好事,子嗣奪嫡的歷史才是皇族後繼之人的悲哀。若是朕的後宮清靜,兒女全然如普通百姓一家人那般情感,如何會發生權力相爭的事情?」
「陛下,您這也是大而化好往最好方向的猜測,可我們必須要作最壞的打算。」
「朕一直在準備著呢,若真有女兒與兒子相爭,朕會通過適當的試練方法讓其中一方輸得心服口服,而不會發生暴動流血。皇朝能興盛發展在于穩定,朕不希望每一次新帝登基都帶來血腥的動蕩不安,這一點相信愛卿比朕更清楚。」
郭子壁沉默了片刻,還是不認同,「陛下把身家之事計劃得很好,可朝臣看不到,他們也會如臣一般驚恐,因為陛下沒有後宮,陛下不肯納其他妃嬪,陛下也不曾利用姻親關系給予他們好處,且最重要的是,陛下子嗣稀薄,對北辰江山無益,無法有更多掣肘在他們手中,他們也會不安,猜忌更重,心思就會遠離陛下,滋生各種事端。」
李薇手指一抬,「你這還是陰謀論,朝臣怎麼想的,你不是他們,你怎麼能替他們作出選擇?朕子嗣再稀薄,後宮人再少,也會有比朕更值得他們擁戴的新君出現,這才是他們最期待和最為關注的事情,而不是整日一天到晚研究朕的後宮要納入多少人!」
郭子壁一怔,他情急之下似乎跑偏了,卻被陛下拉了一把,如此爭辯下來,他似乎要被說服了,這可不好,他可是要成為北辰一代諫官的人,怎麼能被陛下三言兩語就去了心志?
「愛卿你的初衷非常好,為了北辰後宮,為了朕,更為了北辰國的百姓。可你該知道,朕並不是固步自封的君王,朝臣和你也不希望看到一個昏庸不知進取的君王,所以,若覺察到朕的這些決定是可以施行的,不一定會對北辰有害的,愛卿為何要阻攔?你說的朝臣難以控制那是歷朝歷代都有的事情,並不是朕的時代專屬的,也並不是朕納了龐大的後宮就能解決的,有反心思的他依舊會反,哪里管得了朕是他的國舅還是姻親?」
見他沉思了,李薇繼續︰「北辰確實不是朕一個人的,可朕在用另外一種更為溫和、更簡單、更給人警醒的方式在處理,也許在世俗人眼里看來會有些離經叛道,可這世上的經義道德又有多少是能持久而不被人打破的?在朕看來,若能為北辰帶來最好最大利益的決定就都是好決定,郭愛卿您為何不能站在朕的角度考慮一番這些決定的可實施性?」
被陛下稱呼為‘您’,郭子壁自覺被抬舉了,低了低頭。
「攝政王他是否會威脅皇位朕比你們清楚得多,朕若不了解他,那朕這個皇位坐著也沒有什麼意思,也沒臉坐著。可若能得攝政王大人全心全意為我北辰考慮,對于北辰助益有多大,郭愛卿想必也知道才是。」
「陛下,微臣——」郭子壁頭一次覺得自己可能不適合做個諫官,說不過陛下不說,他自己竟然還覺得陛下說得有道理了。
「再和你說個事兒。你說的百官直接管理百姓,更能得到威望提升,從而使得朕縮小了對百官的制約,可若是朕在百姓的威望也是日漸高漲呢?朕這幾個月下來,直接對于百姓的請助令可是下了不止一道了,百姓對于朕的熟悉可能更甚于百官,這難道是前朝先皇所具備的嗎?」。
「陛下,這請助令,難道您還打算繼續用?」郭子壁顯然想不到,前幾次京都動蕩時候出台的什麼請助令,陛下是打算要用到底的?在他的認知看來,這也只是新帝剛上任玩的三把火,算得上是有心思有新奇之意,可要時常用下去,那定然是不行的。
「用,行之有效,朕為何不用?」李薇答的理所當然。
「此事不可。陛下,雖在情急一時用之有效,可用多了百姓會習以為常,更會降低陛下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而且,一代帝王對萬民下請助令,本身就有損威嚴,如此日漸,陛下威嚴將會被削弱。」
「削弱?」李薇笑了,想起前世的娛樂明星們,那些幾個天王級別的人物,粉絲恨不得要天天見到偶像的消息才好,她如今也算得上是全民偶像,這政令也是幾個月發一次,百姓們該等急了吧?況且,明星不靠威嚴吃飯,她一國之君也不能靠威嚴吃飯,輿論民風等只在明星出現危機的時候才體現出來了。
郭子壁見陛下竟然無奈笑了,覺得自己可能又弄錯了什麼事實。只听陛下又道,「朕的請助令新鮮著呢,絕對不會用在同一件事或者同一類事情,所以百姓們只會感覺到新鮮,而且覺得陛下新政有趣,參與度也會高;當然,你所說的威嚴削弱一事,朕卻不以為朕的威嚴需要以請助令博取,朕的威嚴可不是在這些地方顯現的,而是辦事能力以及實實在在的為百姓做了什麼業績。」
郭子壁再次垂了首低眉。
「百姓平日里出了為生計奔波,他們自然也希望有更多證明自己能力的地方,朕的請助令恰恰迎合了他們這樣的心態,朕需要他們的幫助,他們感覺到自己是被需要的,這樣的事情他們為何要抗拒?」
「此外,所有人都有一個共同的任性特點,就是自己所發揮的長處能得到別人的看重,如郭愛卿,如此賣命為朕諫言,也是因為希望自己實力能得到公眾的認知。」李薇頓了頓,「難道愛卿不希望得到世人的認可?難道愛卿不希望得到朕的重用?」
郭子壁听得啞口無言了,「陛下,您莫不是已經開始要頒布下一條請助令了?」
「呵,朕已經擬好了,你且來看看,幫朕修改一下,以免你又說朕擅自作主。來來來,」李薇把自個兒寫好的折子拿了出來,「稍後朕就讓盧蕭譽寫為榜文發出,你看看如何?」
郭子壁心覺不妙,仔細拿了折子細細看了起來。(未完待續。)